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公开征名,你会给起什么名字?
在这个宇宙当中,不只有地球这一颗星球,而且还有很多的小行星,由这些小行星或者是其他的天体形成了这个浩瀚神秘的宇宙。那么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公开征名,你会给起什么名字?
我国近几年来一直都是在探索着这个太空,而且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监测卫星也是公开征名。然后有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都纷纷自荐,想要给这颗卫星取一个别样的名字。
太阳是和我们最为亲近的一个星球了,因为我们地球就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没有了太阳,我们可能就生活不下去。由此可见,太阳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后这个卫星也是围绕着太阳而展开它自己的工作的。然后有很多的网友就说给它取一个夸父之类的吧,这就不由得想起了那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不过这名字也是特别的生动。然后还有的人说可以以悟空墨子或者是怀柔之类的名字给他命名,因为这些都可以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然后还有很多的网友也是取了很多的名字,不过最后这个微信的名字也是定下来了,就叫“羲和”。这个名字还是挺有内涵的,而且一听就感觉非常的有文化,然后有很多的网友也表示这才能彰显我国的大国风范。
不过看到网上那些网友的评论,感觉这些网友还是非常关心国家的时事的,这点还是令人非常欣慰的。随便,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和平的时代,但是我们依旧要关心国家的大事,然后了解一些国际政治上的一些形势。做好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当然,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我们永远最坚实的后盾。
我会给他取名为日轨,我的名字是根据他的用途来设计的,太阳探测卫星及就在太阳表层以及周围轨道探测的一颗卫星。太阳就是日,在周围轨道中探测,所以取名为日轨。
如果是我起名字的话,我就会起一些非常有科学意义,还有纪念价值的意义,因为这对于我们来说的话,不仅仅是一重大的发现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可以用中国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表现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鼓励,促进科研实验进行。
我给他起个名字吧,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巡阳一号,(巡阳)号巡察太阳第一似巡洋浩大,阴阳同协
唯一的一颗非人造卫星是什么卫星?
地球是一颗行星,除了人造卫星外,唯一的一颗卫星是什么?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
(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
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
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
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
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
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
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
(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
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
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
是潮汐现象。地球正对月球的一点引力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
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
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
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
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
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海
潮(膨胀)的极大值不是正好在地月连线上,而是略略超前。这样,
地月引力便对地球产生了一个扭矩,同时对月球产生一个沿轨道切
向的力,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
世纪减慢1.5毫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厘米。(相
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
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
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
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
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
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
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
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
于背面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背面表面一直无法
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
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
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
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
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
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
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
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
科罗廖夫(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也可能有一
个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
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
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
平滑与年轻的月海。月海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
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
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月海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
的一面。
单击左图可下载一个月相周期变化的动画。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
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
加加林,因为俄罗斯发现的多,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
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科罗廖夫(Korolev)
(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
千米,是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
系中重环山的典型。。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
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
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在研究这些以前的样品。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
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
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
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
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
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
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
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
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
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
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
它过去的40亿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
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
当作燃料使用。
地球绕轴自转一周叫做“一天”,时间约24小时。那么,月球上的“一天”又该有多长呢?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做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所以, 月球上也有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不过,这跟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完全不同。
在月面上,黑液和白昼的交替非常突然。看不到地球上所能见到的“晨昏朦影”(在日出以 前和日落以后的相当时段,天空仍然很明亮,这种状态叫“晨昏朦影”)。这是因为月球上 没有大气散射阳光的缘故。
在月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地球上,早上6点钟,太阳从东方升起,到 正午12点升到中天,其间只需6个钟头;再从中天慢慢西移,直到落下地平线,也仅需6小时;在经过12小时的黑夜之后,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开始了新的一天。但在月球上却不是这样。在月球上,太阳从东边升出“月平线”之后,要经过160多个钟头才能升至中天;从中天移至西边月平线落下,又需160多个钟头;再经过320多个小时的黑液,才算一个“昼夜” 。这就是说,月球上的一个昼夜(即习惯上所说的“一天”),大约是地球上的4个星期左右 。确切地说:地球上的一昼夜是23小时56分4秒(简化为“24小时”),月球上的一昼夜则长 达27.32天(即“阴历”的一个月)。
那么,月球上的白昼和黑夜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任何形态的水,更没有风、云、雨、雷、闪电等等天气变化。太阳出来后,由于没有大气遮隔,白天看到的太阳喷吐着灼人的火焰,光芒万丈,远比地球 上看到的太阳要明亮千百倍。由于没有空气和云层的阻隔(不受它们的吸收和反射),月面的温度可达127℃,连月面的石头都被烤得炙手!有趣的是,即使是在白天,在月球上,你依然能 清楚地看到布满在漆黑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和因“地相”变化而残缺不全的地地球!
太阳刚一落下“月平线”,夜幕马上笼罩月球——漫漫的“月球之夜”开始了。在月球上, 黑夜长达2个星期左右。而且,由于缺少大气和云层的保护(没有云层,故缺乏逆辐射),月面温度可以一直下降到-183℃。漆黑的夜空中,你可以看到一轮硕大的“明月”——反射着 阳光的地球高挂夜空,发出耀眼的光芒,亮度比咱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亮度要大上80倍 !
月球 呀
月球
月球
长蛾飞上去的地方.
除月球外,太阳系中的天然卫星还有哪些?
除月球外,太阳系中的天然卫星还有哪些?太阳系中天然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和土星,绝大多数都在这里。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数百颗卫星,甚至有几颗小行星被发现有小的伴卫星。以字母和年份开头的卫星被是暂定卫星,当他们的发现被进一步的观察证实时,他们将被给予一个合适的名字。
在太阳系内行星的类地(岩石)行星中,水星和金星都没有卫星,地球有一颗卫星,火星有两颗小卫星。在太阳系外行星中,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以及冰态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许多卫星,因为这些行星在太阳系早期生长时,它们能够用巨大的引力场捕捉物体。
地球的卫星很可能是由一个火星大小的大天体与地球相撞形成的,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因为碰撞而被喷射到轨道上最终形成了月球。大约45亿年前(收集到的最古老月球岩石的年龄),早期地球和撞击体的碎片逐渐积累形成了月球。1969年至1972年,12名美国宇航员在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计划中陆续登陆月球,对月球进行了研究并带回了岩石样本。
通常卫星这个词会让人想到一个球形物体,比如地球的月亮。但是火星的两个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和月球不同。虽然这两颗行星都有近乎圆形的轨道,而且都是在接近火星赤道平面运行,但它们都凹凸不平、颜色较暗。火卫一正在慢慢接近火星,可能在四千万或五千万年内撞向火星。另一种可能是火星的引力将会粉碎火卫,从而在火星周围形成一个星环。
太阳系之中已经发现的有八大行星,关于这八大行星大家应该还是比较的熟悉,尤其是咱们居住的地球。在这其中除了这些行星之外,其实还存在着很多别的天体,比如说围绕在不同的行星周围运行的一些天然小卫星。但是在太阳系之中,并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有围绕在周围运行的天然行星,那么究竟为什么金星跟水星就没有天然卫星呢?
在太阳系之中,地球是只有一颗天然卫星的就是月球,那么剩下的行星相对来说围绕的天然卫星就比较多了,比如说火星有2颗,木星有66颗,而土星也是比较多的,有62颗,至于天王星则27颗,还有就是海王星也有13颗,甚至在宇宙之中的一些矮行星都可能周围存在着这样的卫星,比如说已经被降为矮行星的冥王星,其实在,它的周围也是存在着最起码有5颗的天然卫星。
想要探索金星水星这两颗行星,为什么没有卫星围绕,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它们在太阳系之中的这个排列顺序,比如说水星虽然说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在这个星球上面,应该会存在着很多的水,或者说气候比较温暖,但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颗星球距离太阳特别的近,属于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球。
所以这个星球是不可能存在卫星的,主要的影响力就是来自于太阳,研究学者表示,如果这颗星球周围存在着运行的卫星,那么卫星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于太阳引力的影响,那么任何的天然卫星都不可能在这个轨道上固定的围绕着这颗行星运转。
所以这样来说的话,即便是水星在刚刚形成之初,确实有天然的卫星,但是一般来说存在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可能在某个时间就会直接被太阳给吃掉,因此这应该就是水星没有卫星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当然这种解释也是比较合理的,在科研界是普遍受到认可的。
那么除了水星之外,还有一个星球就是金星,金星相比较于水星来说距离太阳要稍微远一些,而它距离地球相对来说比较近,像是咱们地球都能够存在着天然的卫星,为什么金星不可以存在呢?
关于这方面研究学者也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探索,而且找到了答案,一方面来说是金星相对来说距离太阳还是比较的近,这个相对较近的距离就造成了,金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肯定要比地球更多一些,而且它都受到来自太阳的引力也会更强一些。
另外还有就是金星跟别的行星的自转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运转,而金星没有天然卫星很可能与其自转方向的改有关,在早期金星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形成形成了卫星,金星的自转方式跟
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67颗,土星62颗,天王星27颗,海王星14颗,冥王星(矮行星)5颗,一共178颗。
除月球以外。太阳系中的天然卫星还有木卫一和木卫二。木卫一是太阳系第四大卫星。它的名字来自众神之王宙斯的恋人之一艾奥。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
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都有天然卫星。月亮,土卫一,天卫一,木卫三等
银河系的九大行星介绍???
有谁知道银河系的九大行星???水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57,910,000 千米
直径 4,878 千米
质量 3.30e23 千克
密度 5.43 gm/cm
重力 0.376 G
公转 87.97 地球天
自转 58.65 地球天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由於水星距离太阳实在太近了,表面温度很高,太空船不易接近,在地球上也不容易观测,因为可观测的时间都集中在清晨太阳出来的前几分钟,和夕阳落下后的几分钟,时间不容易掌握,而且,在背景亮度尚高的情况下,要去找一颗比月亮大不了多少的水星,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所以它运行的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每秒的速度接近48公里,并且不到88天就公转太阳一周。水星非常小(九大行星中 仅有冥王星比它小),是由岩石构成的,表面布满被流星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和坑洞,另外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水星表面另外还有山脊,这是行星在40亿年前核心逐渐冷却与收缩所形成的,因此表面起伏不平。水星自转的速度非常缓慢,自转一周将近59个地球日,所以水星的一个太阳日(从日出到另一个日出)差不多要176个地球日—相当於水星一年88日的两倍长。水星的表面温度很悬殊, 向阳面高达摄氏430度,阴暗面则在摄氏零下170 度。当黑夜降临时,由於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层温度下降很快。大气成分包括由太阳风所捕捉到的微量氦和氢,或许还有一点其他的气体。
金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08,200,000 km (0.72 AU)
直径 12,103.6 km
质量 4.869e24 kg
密度 5.24 gm/cm
重力 0.903 G
公转 224.7 地球天
自转 243 地球天
金星是太阳系第二颗行星,全天最亮的行星就是金星,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才看得到,最亮时的亮度可超过 -4,有如一盏挂在山边的路灯,一般的望远镜即可观测,常可看到如月球的盈亏现象。在古代的西方世界,金星代表著美丽的女神金星是一颗岩石构成的行星,也是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金星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缓慢的反方向自转,因此使它成为太阳系中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大约需243个地球日。
金星比地球稍微小一点,内部构造或许也类似。金星是除了太阳与月球外,天空中最亮的天体,这是因为它的大气层能强烈的反射阳光。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能在温室效应下吸收更多的热,因此,金星成了最热的行星,表面高温度可达摄氏480度。厚的云层内含有硫酸的小滴,并由风以每小时接近360公 里的速度吹向行星各处。虽然金星需要243个地球日才能自转一周,但高速的风只需4个地球日就把云吹得环绕行星一圈。高温、酸云和极高的大气压力,(大约是地球表面的90倍),显示金星的环境恶劣。
地球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49,600,000 km (1.00 AU)
直径 12,756.3 km
质量 5.976e24 kg
密度 5.52 gm/cm
重力 1 G(9.8 m/s2)
公转 365.26 地球天
自转 1 地球天
美丽的地球,生命的奇迹,是宇宙的巧合或是上帝的杰作?地球是太阳系第三颗行星,有一卫星称为月亮,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及距离太阳位置的适当,是生命起源的重要条件。
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也是直径最大和比重最大的岩石行星,同时也是唯一 己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内部的岩石和金属显示它是一颗典型的板块组成,由於板块推挤,因此交界处会发生地震和火山等活动。地球的大气层和同一张保护层,它能阻挡来自太阳有害人体的辐射,并防止流星撞击行星表面,除此之外,还能积存足 够的热,防止气温急遽下降。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为水所包围,其他行星的表面都未发现这类液态形式的水。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它大得足以把这两个天体视为一个双行星系统。
火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1.52 AU)
直径 6,794 km
质量 6.4219e23 kg
密度 3.94 gm/cm
重力 0.38 G
公转 686.98 地球天
自转 1.026 地球天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个行星,在晴朗的夜空里,代表战神的火星闪著火色的光芒,吸引著古今千万人的视线。十万年前有一颗来自火星的岩石坠落於地球的极区,冰封。人们在此陨石里发现了,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化石,这化石是三十亿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科学家正积极的研究,并探测这颗表面充满神密河道及火山的星球,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吗?
生命如何形成
火星即常所说的红色行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小的行星直径约为地求的二分之一,体积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的重力约地球的三分之一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层的百分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少量的云层和晨雾。因为大气层很薄,在火星上没有温室效应。火星赤道附近温度白天可达到27C,在夜晚可降至零下111C。
火星的北半球有许多由凝固的火山熔岩所形成的大平原,南半球有许多环形山与大的撞击盆地,另外还有几个大的、己熄灭的火山,例如奥林帕斯山,宽600公里,还有许多峡谷和分岔的河床。峡谷是 地壳移动所 造成的而河床一般认为是己乾涸的河流形成的。在火星上高纬度的地方,冬天时由於温度太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冻结,而在五十公里高的地方形成云,到了春天便消失。夏天时由於日照强烈,地面温度很高,地面附近的大气 因受热而产生强劲的上什气流。这个股气流会将地面的灰尘往上卷,在空中吸收阳光的热而进一步提高大气的温度,使上升的速度增快,因此火星上常可看到大规模的暴石砂。
火星上最大的火山-------奥林柏斯山,高出地面24公里,几乎是地球上最高山3倍,同时也是太阳系最高的山。
木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778,330,000 km (5.20 AU)
直径 142,984 km (equatorial)
质量 1.900e27 kg
密度 1.31 gm/cm
重力 2.34 G
公转 11.86 地球年
自转 0.414 地球天
木星是太阳系第五颗行星,也是整个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位於火星於土星之间,用一般的天文望远镜(60mm 72倍)即可看到它表面的条纹及四颗明亮的卫星,是全天第二亮的行星仅次於金星,木星的亮度最高可超过 -2。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也是四大气体行星中的第一个 。它是最大且重的行星,直径有地球的11倍,质量是其他八个行星总和的2.5倍。木星可能有个小的石质核心 ,四周是由金属氢(液态氢,性质如同金属)所构成的内地函。内土诡函的外面是由液愈氢和氦所构成的 外地函,它们融合成气态的大气层。木星的快速自转使大气层中的云形成带状与区层 稳定的乱流形成白与红斑等特别的云,这两种都是巨大的风暴。最有名的云是一个称为大红斑的风暴,它由一个比地球宽三倍, 升起於高云之上约七公里的旋涡圆 柱状云所构成。
木星有一个薄、暗的主环,里面有个由朝向行星延伸的微粒所形成稀薄光环。目前己知有16个卫星。四个最大的卫星(称为伽利略木卫)是甘尼八德、卡利斯、埃欧和欧罗巴。甘尼八德与卡利斯多表面有许多坑洞,或许还有冰。欧罗巴表面表滑, 并覆著冰,或许还有水。埃欧表面有许多发亮的红色、橘色和黄色的斑点。这些颜色来自于活火山的硫磺物质,由喷出表面高达数百公里的绒毛状熔岩所造成的。
土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429,400,000 km (9.54 AU)
直径 120,536 km (equatorial)
质量 5.688e26 kg
密度 0.69 gm/cm
重力 1.16G
公转 29.46 地球年
自转 0.436 地球天
土星是太阳系第六颗行星,也是体积第二大的行星,有着美丽的环,在地球以一般的望远镜即可看见,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是气体,故自转都相当快。土星的环主要是由冰及尘粒构成,据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某卫星受不了土星强大的吸引力而解体成碎片。
土星的环平面与土星公转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当土星公转至某一位置时,土星的环平面刚好与我们的视线平行,我们在地球上便无法看到此一土星环,因为土星环实在太薄了,我们无法从侧面看到,另外,当土星环与阳光平行时,因环平面没有受光,故我们也无法看到。
土星是从太阳算起的第六颗行星,也是一个几乎和木星一样大的气体巨星,赤道直径约 120500公里。土星可能有一个岩石与冰构成的小核心,周围是金属氢(液态氢,性质如同金属)构成的内地函。在内地函的外面是是由液态氢构成的外地函、融合成为气态的大气层。
土星的云层形成带状与区层,颇似木星,但由於外层的云薄而显得较模糊。风暴和漩涡发生在云中,看起来为呈红或白色椭圆。
土星有一个极薄但却很宽的环状系统,虽然厚不到一公里,却从行星表面朝外延伸约420000公里。主环包括数千条狭窄的细环, 由小微粒和大到数公尺宽的冰块所构成。土星己有18颗卫星,其中有些在光环内运行, 这会施加重力,影响到环的形状。有趣的是,卫星中的7颗为共内轨道,与别的卫星分享同一个轨道。天文学家相信这些共用轨道的卫星为来自同一,但后来碎裂的卫星。
天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2,870,990,000 km (19.218 AU)
直径 51,118 km (equatorial)
质量 8.686e25 kg
密度 1.28 gm/cm
重力 1.15G
公转 84.81 地球年
自转 0.72 地球天
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在太空船未到以前,人类并不知道它也有如土星一样美丽的环,天王星是人类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最远的一颗行星,但,如果你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的话,是很难在众星里寻到的天王星(Uranus)的最大特徵是自转的倾斜度很大。一般行星的自转轴与其公转面都很接近垂共直,唯独天王星的自转轴成九十八度的倾斜,几乎是横躺著运行。因此, 太阳有时整天都照在北极上,而这时的南半球就全天黑暗。天王星表面发出带有白色的蓝绿光彩,因此推测它的大气可能含有很多甲烷。而天王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倍,质量约十四倍,但密度却不及地球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天王星与其他木星型行一样,它们都是以氢、氦等气体为主要成分形成的。
九条细环天王星的赤道上空也有九条环,这九条环合起来的宽度约十万公里,大约为土星环三分之一宽。天王星的环之构造及成分与土星及木星的环大不相同,土星环是由几千条环夹著很狭窄的空隙形成的,而天王星的九条环却彼此都隔得很远。九条环中内侧的八条宽约十几公里,最外侧的一条则宽达一百公里以上。
海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4,504,000,000 km (30.06 AU)
直径 49,528 km (equatorial)
质量 1.0247e26 kg
海王星是太阳系第八颗行星,有八颗卫星,海王星表面主要也是气体组成,也有类似木星表面的大红斑风暴云,我们称之为大黑斑,这个大风暴约是木星大红斑的一半,但也容得下整个地球。海王星亦有如土星的环,只是此环比天王星更细小 。
由冰粒形成的木星环及土星环看起来非常明亮,但天王星竹环是由碳粒石或岩石粒形成的,所以非常暗淡,海王星和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两颗行星,平均距离分别为45亿公里和59亿公里。海王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有小的石质核心,周围由液态与气态的混合体所组成。大气层内的云有显著的特微,其中最明显的是大黑斑,如地球般宽,还有小黑斑与速克达。大、小黑斑都是巨大的风暴,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吹遍整个行星。速克达是范围很广的卷云。海王星有四个稀薄的环和8颗卫星。崔顿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星体, 温度在摄氏零下235度。有别于太阳系中大部分的卫星,崔顿是以海王星自转的反方向来绕其母行星运行。
海王星的四个又窄且暗细环,这环被造成原因是由微小的陨石猛烈的撞击海王星的卫星所造成灰尘微粒而形成。
冥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5,913,520,000 km (39.5 AU)
直径 2340 km
质量 1.32e22 kg
密度 2.03 gm/cm
重力 ?
公转 247.7 地球年
自转 6.39 地球天
冥王星是太阳系第九颗行星,也是最后一颗行星,冥王星实在太远太小了,比我们的月亮还小,比月亮还远一万三千多倍远,以致于用再好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无法很清楚的看清它的表面,除非太空船能接近,否则无法解开冥王星之谜,目前仅知冥王星有一个卫星,而冥王星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行星,则是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事,仅有间接证据显示,我们这个太阳系似乎还第十颗行星,不过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海王星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行星存在,在海王星之外可能是为数不少的小星体,称之为库伯带天体,冥王星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冥王星(Pluto)在平时是距离太阳最远也最小的行星,但因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在它248年的公转期间内,有20年会叉入海王星轨道的内侧;但冥王星的公转面与黄道面呈十七度的倾斜,因此不会有相撞的可能。冥王星是如此的小又远,我们对它所知也就有限。它是一个石质行星,表面可能盖冰和冰冻的甲烷。
要知道更详细就到百度网页搜索吧
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质量: 3.30e23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金星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轨道半径: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103.6 千米
质量: 4.869e24 千克
金星 (希腊语: 阿佛洛狄特;巴比伦语: 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除了太阳与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颗。就像水星,它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星构成的:晨星叫Eosphorus,晚星叫Hesperus,希腊天文学家更了解这一点。
既然金星是一颗内层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伽利略对此现象的观察是赞成哥白尼的有关太阳系的太阳中心说的重要证据。
第一艘访问金星的飞行器是1962年的水手2号。随后,它又陆续被其他飞行器:金星先锋号,苏联尊严7号(第一艘在其他行星上着陆的飞船)、尊严9号(第一次返回金星表面照片[左图])访问(迄今已总共至少20次)。最近,美国轨道飞行器Magellan成功地用雷达产生了金星表面地图。
金星的自转非常不同寻常,一方面它很慢(金星日相当于243个地球日,比金星年稍长一些),另一方面它是倒转的。另外,金星自转周期又与它的轨道周期同步,所以当它与地球达到最近点时,金星朝地球的一面总是固定的。这是不是共鸣效果或只是一个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在有些方面它们非常相像:
-- 金星比地球略微小一些(95%的地球直径,80%的地球质量)。
-- 在相对年轻的表面都有一些环形山口。
-- 它们的密度与化学组成都十分类似。
由于这些相似点,有时认为在它厚厚的云层下面金星可能与地球非常相像,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是不幸的是,许多有关金星的深层次研究表明,在许多方面金星与地球有本质的不同。
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处的压力),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也有几层由硫酸组成的厚数千米的云层。这些云层挡住了我们对金星表面的观察,使得它看来非常模糊。这稠密的大气也产生了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上升400度,超过了740开(总以使铅条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
云层顶端有强风,大约每小时350千米,但表面风速却很慢,每小时几千米不到。
地球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 D"层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印度洋
Nazca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绘成图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块边界。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0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
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氧的产生和维持由生物活动完成。没有生命就没有充足的氧气。
地球与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每世纪减缓了2毫秒。当前的调查显示出大约在9亿年前,一年有481天又18小时。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质量: 6.4219e23 千克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型的近地面卫星。
卫星 距离(千米) 半径(千米) 质量(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火卫一 9000 11 1.08e16 Hall 1877
火卫二 23000 6 1.80e15 Hall 1877
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伽利略直言不讳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论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并被强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关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木星在1973年被先锋10号首次拜访,后来又陆续被先锋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和Ulysses号考查。目前,伽利略号飞行器正在环绕木星运行,并将在以后的两年中不断发回它的有关数据。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巴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表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左图)--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最近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连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知道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表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表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 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总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特别高,也特别冷。类似的情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开。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
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木星有一个巨型磁场,比地球的大得多,磁层向外延伸超过6.5e7千米(超过了土星的轨道!)。(小记:木星的磁层并非球状,它只是朝太阳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木星的卫星便始终处在木星的磁层中,由此产生的一些情况在木卫一上有了部分解释。不幸的是,对于未来太空行走者及全身心投入旅行者号和伽利略号设计的专家来说,木星的磁场在附近的环境捕获的高能量粒子将是一个大障碍。这类“辐射”类似于,不过大大强烈于,地球的电离层带的情况。它将马上对未受保护的人类产生致命的影响。
伽利略号号飞行器对木星大气的探测发现在木星光环和最外层大气层之间另存在了一个强辐射带,大致相当于电离层辐射带的十倍强。惊人的是,新发现的带中含有来自不知何方的高能量氦离子。
木星有一个同土星般的光环,不过又小又微弱。它们的发现纯属意料之外,只是由于两个旅行者1号的科学家一再坚持航行10亿千米后,应该去看一下是否有光环存在。其他人都认为发现光环的可能性为零,但事实上它们是存在的。这两个科学家想出的真是一条妙计啊。它们后来被地面上的望远镜拍了照。
不像土星的,木星的光环较暗(反照率为0.05)。它们由许多粒状的岩石质材料组成。
木星光环中的粒子可能并不是稳定地存在(由大气层和磁场的作用)。这样一来,如果光环要保持形状,它们需被不
水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57,910,000 km (0.38 AU)
直径 4,878 km
质量 3.30e23 kg
密度 5.43 gm/cm
重力 0.376 G
公转 87.97 地球天
自转 58.65 地球天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由於水星距离太阳实在太近了,表面温度很高,太空船不易接近,在地球上也不容易观测,因为可观测的时间都集中在清晨太阳出来的前几分钟,和夕阳落下后的几分钟,时间不容易掌握,而且,在背景亮度尚高的情况下,要去找一颗比月亮大不了多少的水星,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所以它运行的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每秒的速度接近48公里,并且不到88天就公转太阳一周。水星非常小(九大行星中 仅有冥王星比它小),是由岩石构成的,表面布满被流星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和坑洞,另外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水星表面另外还有山脊,这是行星在40亿年前核心逐渐冷却与收缩所形成的,因此表面起伏不平。水星自转的速度非常缓慢,自转一周将近59个地球日,所以水星的一个太阳日(从日出到另一个日出)差不多要176个地球日—相当於水星一年88日的两倍长。水星的表面温度很悬殊, 向阳面高达摄氏430度,阴暗面则在摄氏零下170 度。当黑夜降临时,由於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层温度下降很快。大气成分包括由太阳风所捕捉到的微量氦和氢,或许还有一点其他的气体。
金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08,200,000 km (0.72 AU)
直径 12,103.6 km
质量 4.869e24 kg
密度 5.24 gm/cm
重力 0.903 G
公转 224.7 地球天
自转 243 地球天
金星是太阳系第二颗行星,全天最亮的行星就是金星,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才看得到,最亮时的亮度可超过 -4,有如一盏挂在山边的路灯,一般的望远镜即可观测,常可看到如月球的盈亏现象。在古代的西方世界,金星代表著美丽的女神金星是一颗岩石构成的行星,也是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金星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缓慢的反方向自转,因此使它成为太阳系中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大约需243个地球日。
金星比地球稍微小一点,内部构造或许也类似。金星是除了太阳与月球外,天空中最亮的天体,这是因为它的大气层能强烈的反射阳光。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能在温室效应下吸收更多的热,因此,金星成了最热的行星,表面高温度可达摄氏480度。厚的云层内含有硫酸的小滴,并由风以每小时接近360公 里的速度吹向行星各处。虽然金星需要243个地球日才能自转一周,但高速的风只需4个地球日就把云吹得环绕行星一圈。高温、酸云和极高的大气压力,(大约是地球表面的90倍),显示金星的环境恶劣。
地球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49,600,000 km (1.00 AU)
直径 12,756.3 km
质量 5.976e24 kg
密度 5.52 gm/cm
重力 1 G(9.8 m/s2)
公转 365.26 地球天
自转 1 地球天
美丽的地球,生命的奇迹,是宇宙的巧合或是上帝的杰作?地球是太阳系第三颗行星,有一卫星称为月亮,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及距离太阳位置的适当,是生命起源的重要条件。
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也是直径最大和比重最大的岩石行星,同时也是唯一 己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内部的岩石和金属显示它是一颗典型的板块组成,由於板块推挤,因此交界处会发生地震和火山等活动。地球的大气层和同一张保护层,它能阻挡来自太阳有害人体的辐射,并防止流星撞击行星表面,除此之外,还能积存足 够的热,防止气温急遽下降。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为水所包围,其他行星的表面都未发现这类液态形式的水。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它大得足以把这两个天体视为一个双行星系统。
火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1.52 AU)
直径 6,794 km
质量 6.4219e23 kg
密度 3.94 gm/cm
重力 0.38 G
公转 686.98 地球天
自转 1.026 地球天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个行星,在晴朗的夜空里,代表战神的火星闪著火色的光芒,吸引著古今千万人的视线。十万年前有一颗来自火星的岩石坠落於地球的极区,冰封。人们在此陨石里发现了,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化石,这化石是三十亿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科学家正积极的研究,并探测这颗表面充满神密河道及火山的星球,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吗?
生命如何形成
火星即常所说的红色行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小的行星直径约为地求的二分之一,体积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的重力约地球的三分之一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层的百分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少量的云层和晨雾。因为大气层很薄,在火星上没有温室效应。火星赤道附近温度白天可达到27C,在夜晚可降至零下111C。
火星的北半球有许多由凝固的火山熔岩所形成的大平原,南半球有许多环形山与大的撞击盆地,另外还有几个大的、己熄灭的火山,例如奥林帕斯山,宽600公里,还有许多峡谷和分岔的河床。峡谷是 地壳移动所 造成的而河床一般认为是己乾涸的河流形成的。在火星上高纬度的地方,冬天时由於温度太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冻结,而在五十公里高的地方形成云,到了春天便消失。夏天时由於日照强烈,地面温度很高,地面附近的大气 因受热而产生强劲的上什气流。这个股气流会将地面的灰尘往上卷,在空中吸收阳光的热而进一步提高大气的温度,使上升的速度增快,因此火星上常可看到大规模的暴石砂。
火星上最大的火山-------奥林柏斯山,高出地面24公里,几乎是地球上最高山3倍,同时也是太阳系最高的山。
木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778,330,000 km (5.20 AU)
直径 142,984 km (equatorial)
质量 1.900e27 kg
密度 1.31 gm/cm
重力 2.34 G
公转 11.86 地球年
自转 0.414 地球天
木星是太阳系第五颗行星,也是整个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位於火星於土星之间,用一般的天文望远镜(60mm 72倍)即可看到它表面的条纹及四颗明亮的卫星,是全天第二亮的行星仅次於金星,木星的亮度最高可超过 -2。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也是四大气体行星中的第一个 。它是最大且重的行星,直径有地球的11倍,质量是其他八个行星总和的2.5倍。木星可能有个小的石质核心 ,四周是由金属氢(液态氢,性质如同金属)所构成的内地函。内土诡函的外面是由液愈氢和氦所构成的 外地函,它们融合成气态的大气层。木星的快速自转使大气层中的云形成带状与区层 稳定的乱流形成白与红斑等特别的云,这两种都是巨大的风暴。最有名的云是一个称为大红斑的风暴,它由一个比地球宽三倍, 升起於高云之上约七公里的旋涡圆 柱状云所构成。
木星有一个薄、暗的主环,里面有个由朝向行星延伸的微粒所形成稀薄光环。目前己知有16个卫星。四个最大的卫星(称为伽利略木卫)是甘尼八德、卡利斯、埃欧和欧罗巴。甘尼八德与卡利斯多表面有许多坑洞,或许还有冰。欧罗巴表面表滑, 并覆著冰,或许还有水。埃欧表面有许多发亮的红色、橘色和黄色的斑点。这些颜色来自于活火山的硫磺物质,由喷出表面高达数百公里的绒毛状熔岩所造成的。
土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1,429,400,000 km (9.54 AU)
直径 120,536 km (equatorial)
质量 5.688e26 kg
密度 0.69 gm/cm
重力 1.16G
公转 29.46 地球年
自转 0.436 地球天
土星是太阳系第六颗行星,也是体积第二大的行星,有着美丽的环,在地球以一般的望远镜即可看见,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是气体,故自转都相当快。土星的环主要是由冰及尘粒构成,据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某卫星受不了土星强大的吸引力而解体成碎片。
土星的环平面与土星公转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当土星公转至某一位置时,土星的环平面刚好与我们的视线平行,我们在地球上便无法看到此一土星环,因为土星环实在太薄了,我们无法从侧面看到,另外,当土星环与阳光平行时,因环平面没有受光,故我们也无法看到。
土星是从太阳算起的第六颗行星,也是一个几乎和木星一样大的气体巨星,赤道直径约 120500公里。土星可能有一个岩石与冰构成的小核心,周围是金属氢(液态氢,性质如同金属)构成的内地函。在内地函的外面是是由液态氢构成的外地函、融合成为气态的大气层。
土星的云层形成带状与区层,颇似木星,但由於外层的云薄而显得较模糊。风暴和漩涡发生在云中,看起来为呈红或白色椭圆。
土星有一个极薄但却很宽的环状系统,虽然厚不到一公里,却从行星表面朝外延伸约420000公里。主环包括数千条狭窄的细环, 由小微粒和大到数公尺宽的冰块所构成。土星己有18颗卫星,其中有些在光环内运行, 这会施加重力,影响到环的形状。有趣的是,卫星中的7颗为共内轨道,与别的卫星分享同一个轨道。天文学家相信这些共用轨道的卫星为来自同一,但后来碎裂的卫星。
天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2,870,990,000 km (19.218 AU)
直径 51,118 km (equatorial)
质量 8.686e25 kg
密度 1.28 gm/cm
重力 1.15G
公转 84.81 地球年
自转 0.72 地球天
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在太空船未到以前,人类并不知道它也有如土星一样美丽的环,天王星是人类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最远的一颗行星,但,如果你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的话,是很难在众星里寻到的天王星(Uranus)的最大特徵是自转的倾斜度很大。一般行星的自转轴与其公转面都很接近垂共直,唯独天王星的自转轴成九十八度的倾斜,几乎是横躺著运行。因此, 太阳有时整天都照在北极上,而这时的南半球就全天黑暗。天王星表面发出带有白色的蓝绿光彩,因此推测它的大气可能含有很多甲烷。而天王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倍,质量约十四倍,但密度却不及地球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天王星与其他木星型行一样,它们都是以氢、氦等气体为主要成分形成的。
九条细环天王星的赤道上空也有九条环,这九条环合起来的宽度约十万公里,大约为土星环三分之一宽。天王星的环之构造及成分与土星及木星的环大不相同,土星环是由几千条环夹著很狭窄的空隙形成的,而天王星的九条环却彼此都隔得很远。九条环中内侧的八条宽约十几公里,最外侧的一条则宽达一百公里以上。
海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4,504,000,000 km (30.06 AU)
直径 49,528 km (equatorial)
质量 1.0247e26 kg
海王星是太阳系第八颗行星,有八颗卫星,海王星表面主要也是气体组成,也有类似木星表面的大红斑风暴云,我们称之为大黑斑,这个大风暴约是木星大红斑的一半,但也容得下整个地球。海王星亦有如土星的环,只是此环比天王星更细小 。
由冰粒形成的木星环及土星环看起来非常明亮,但天王星竹环是由碳粒石或岩石粒形成的,所以非常暗淡,海王星和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两颗行星,平均距离分别为45亿公里和59亿公里。海王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有小的石质核心,周围由液态与气态的混合体所组成。大气层内的云有显著的特微,其中最明显的是大黑斑,如地球般宽,还有小黑斑与速克达。大、小黑斑都是巨大的风暴,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吹遍整个行星。速克达是范围很广的卷云。海王星有四个稀薄的环和8颗卫星。崔顿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星体, 温度在摄氏零下235度。有别于太阳系中大部分的卫星,崔顿是以海王星自转的反方向来绕其母行星运行。
海王星的四个又窄且暗细环,这环被造成原因是由微小的陨石猛烈的撞击海王星的卫星所造成灰尘微粒而形成。
冥王星的小档案:
平均日距 5,913,520,000 km (39.5 AU)
直径 2340 km
质量 1.32e22 kg
密度 2.03 gm/cm
重力 ?
公转 247.7 地球年
自转 6.39 地球天
冥王星是太阳系第九颗行星,也是最后一颗行星,冥王星实在太远太小了,比我们的月亮还小,比月亮还远一万三千多倍远,以致于用再好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无法很清楚的看清它的表面,除非太空船能接近,否则无法解开冥王星之谜,目前仅知冥王星有一个卫星,而冥王星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行星,则是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事,仅有间接证据显示,我们这个太阳系似乎还第十颗行星,不过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海王星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行星存在,在海王星之外可能是为数不少的小星体,称之为库伯带天体,冥王星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冥王星(Pluto)在平时是距离太阳最远也最小的行星,但因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在它248年的公转期间内,有20年会叉入海王星轨道的内侧;但冥王星的公转面与黄道面呈十七度的倾斜,因此不会有相撞的可能。冥王星是如此的小又远,我们对它所知也就有限。它是一个石质行星,表面可能盖冰和冰冻的甲烷。
问这问题就文盲,下面还跟着一群回答的文盲,首先银河糸不是九大行星组成的,而是由N个类似太阳系组成的。你要说的不是银河糸,而是想说太阳糸,而太阳系不是九大行星,而是八大行星,含: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原为九大含冥王星(确认为白矮星除名)
现在已经是八大行星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41191.html?fr=qrl3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叫什么?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地球卫星一般分两类,一人造卫星,为技术卫星、通信卫星、科学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等,二为自然卫星,就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月球的信息:
月球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并伴随地球绕太阳公转。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转动一周的时间都是27天7小时43分,月球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月球总以它的同一半球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的引力小,大气密度约为地球海平面的1万亿之一,空气极为稀薄。正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力,空中飞来的大小陨石毫无阻拦地与月球相撞,使月球伤痕累累,布满了环形山(右图)。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月球上万籁俱寂。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没有空气的散射,太阳光比在地球上看到的要明亮一百倍,但天空却永远一片漆黑。正因为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晴阴天之分。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月球上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有3万3千多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最大的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公里。月球上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球表面并没有水。月球上有22个月海,其实是广阔的平原。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
文章标题: 如果地球除月亮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卫星,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