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蓝玉为什么封为“凉国公”

时间: 2023-04-20 16:02: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3次

蓝玉为什么封为“凉国公”

明朝时蓝玉是什么人物?

蓝玉(生年不详~1393)

明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

开平王常遇春妻弟。

初为常遇春部下,骁勇善战,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随从伐蜀,平定云南,战功颇多。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以军功受封永昌侯,赐予世券。

洪武二十年(1387),任职大将军,多次领兵打击元朝残余军事力量,进封凉国公。

恃功骄横,蓄养众多打手、义子,横行霸道。曾因抢占东昌民田,遭御史查问,但被他赶走。

北征还归,进喜峰关。关吏未及时开关放行。他纵兵毁关闯入。

私通元主之妃,妃惭愧自尽。

侍帝宴,言语傲慢;在军中擅自罢免将校,专横跋扈。

不甘居宋、颍两公之下。

他上奏事宜帝多不听,更加不快。

后以谋反罪被杀,当时穷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将领,战功非凡,洪武二十一年率军北征,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军队,而且基本摧毁了北元的政权体系,名震天下。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属于太子朱标的铁杆班底,是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登基后扫平北元所储备的大将,然而不幸的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年37岁的太子朱标却因病早逝,而后来所的皇太孙朱允炆又太过年幼,威望不足,于是朱元璋只能将原先为朱标所储备的武将班底都屠戮干净,以防止出现权臣欺凌幼主。
蓝玉案,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为了防止皇太孙朱允炆,镇压不住开国大将蓝玉,于是策划了凉国公蓝玉谋反一案,借此大肆的株连并杀戮众多的开国名称大将,前后杀戮超过1.5万人,以此杜绝日后朱允炆上台形成主弱臣强的不利局势,可谓用心良苦。
蓝玉,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责备他。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你好,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带兵打仗立下无数功勋,可是为人太过狂傲骄纵,无法看清形势,也太过贪婪,所以最后落得一个悲凉凄惨的下场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为何是最惨的?蓝玉是怎么死的?

1644年8月,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成都,杀入蜀王府内。按说蜀王府内金银财宝无数,但张献忠偏偏在王府端礼门城楼上,发现了一件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原来这里供奉着一个人像,一个由真身人皮,内填金玉的打造而成的。张献忠十分纳闷,连忙派人找来宫内的宦官询问,这才使得一件尘封251年的历史重现人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尊人像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开国名将蓝玉!根据史料记载,蓝玉是凤阳定远人,因姐姐嫁给了常遇春,因此在常的帐下为将。蓝玉明明可以靠关系,但他偏偏靠实力!每次临阵作战,蓝玉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提拔新人,蓝玉成为朱元璋最为器重的大将,洪武十二年(1379年),蓝玉征讨西蕃有功,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多达二千五百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作为副将跟随傅友德平定云南,战后因功被增加五百石俸禄,同时朱元璋将蓝玉之女嫁给自己的儿子蜀王朱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出塞,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军队,俘虏七万余人,活捉北元皇帝的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重创北元政权。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加封蓝玉为凉国公。

此时的蓝玉已经成为明朝的第一名将,但他居功自傲,不知收敛,连手下的家奴都是十分嚣张,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蓝玉曾抢占民田,结果被御史查问,蓝玉一怒之下,将御史赶走。征讨北元期间,蓝玉还霸占北元皇妃,致使皇妃自尽。另外蓝玉还对自己的官职不满,声称我不堪太师耶!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发现蓝玉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

一次朱元璋与蓝玉论兵,诸将十余人在座。朱元璋几次让诸将退下,但众将都无动于衷,蓝玉举袖一麾,诸将尽起,全部退下。这就是所谓的三呼不如一麾,这让朱元璋心里非常不满。后来的影视剧把这个情节加到了年羹尧与雍正之间,实际上最早发生在蓝玉与朱元璋之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即将蓝玉以及部将拿下,严加审问,最终以蓝玉为首的,一公、十三侯、二伯卷入案中,因蓝玉案被诛杀的文武官员多达一万五千人。蓝玉是怎么的死,史书没有记载,但直到这张人皮出现,后世的人们才知道,蓝玉是被剥皮而死。

蓝玉被剥皮后,朱元璋还让举行了一场全国巡回展览,来威吓天下。当展览来到成都时,蜀王朱椿见到了自己的岳父,于是向父亲请求,最终获准。于是蓝玉的人皮就被供奉到蜀王府之中,历经200多年,才被张献忠发现。

蓝玉本应晋封梁国公,朱元璋却悄悄改了什么,蓝玉直接造反?

朱元璋却悄悄改了什么,蓝玉直接造反?

朱元璋悄悄的将蓝玉封号从梁国公改为凉国公,虽然两个封号读音一样,但是所代表的含义有着很大区别,凉国公没有梁国公的身份尊贵,因此导致蓝玉造反。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将领。在明朝开国初期,带领大军东征西战,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明朝最年轻的将领,朱元璋封他为永昌侯,并且还赐下了象征着免死金牌的丹书铁劵。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蓝玉肯定会流芳百世,但是事与愿违,正是因为蓝玉十分的年轻,所以他为人处世飞扬跋扈,还经常欺压老百姓。由于明朝处于开国初期,需要有经验的将领,蓝玉又是大功之臣,所以朱元璋对于蓝玉,只是略施惩戒,并没有有太多的惩罚,从而导致蓝玉的变本加厉和加速灭亡。

蓝玉被派往捕鱼儿海捉拿元朝余党,在指挥作战上,蓝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一举拿下了元朝余党。蓝玉大胜元军,本是大好的喜事,但是蓝玉却见色起意,侮辱了元朝的皇妃,导致其上吊自杀。这件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对蓝玉大发雷霆,将本该属于蓝玉的尊贵封号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封地从富庶的河南变为荒凉的甘肃一带,同时封号还没有其他功绩不如他的将领尊贵,导致蓝玉怀恨在心,已经有了谋反之意。

朱元璋的长子离奇去世,导致太子之位空缺,所以他不得不立长孙为太子。朱元璋早已知晓蓝玉有谋反之心,而太子又太年幼,所以朱元璋为了江山,不得不先对蓝玉采取行动,将蓝玉以某反罪处死。

朱元璋亲自将“梁”改为“凉”,两个字读音虽然一样,但差别却很大。
朱元璋最后没有按原来的计划封蓝玉为梁国公,而且封了别人。
朱元璋肯定没有说话算数,蓝玉觉得自己被耍了。
朱元璋把梁字给改了,让蓝玉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凉”国公:从开国名将到惨遭灭门,天堂到地狱原来离得这么近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将瓛告发大将军蓝玉谋反,称他勾结景川候曹震等一些公侯,企图趁皇帝到郊外举行“藉田仪式”(皇帝鼓励农业生产的春耕仪式)时,发动兵变,朱元璋大为震惊,以谋反罪即刻将其逮捕下狱。

蓝玉被处于“剥皮实草”的酷刑,抄家,灭其三族,并牵连诛杀,自公侯伯(爵位)到文武官员,共计约有一万五千人被害,史称“蓝玉案”。

那么,他从万人敬仰的战神到最终的悲剧收场,这其中的缘由,到底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还是他自己居功自傲,嚣张跋扈,以致招来杀身之祸的呢?在我看来,应该是属于后者。

蓝玉年少从军,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便在其帐下效力,任管军镇抚,他有勇有谋,胆略过人,但凡征战,战必胜,攻必取。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的功劳,他因此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蓝玉跟随汤和、傅友德等功勋名将率兵进入四川,去讨伐由明玉珍(人物名)建立的夏(国号)政权,一举收复了当时的割据之地——四川。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蓝玉与西平侯沐英一起征讨西番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南)等处少数民族的叛乱,生擒其首领以及三个副使。

第二年,班师回朝,蓝玉因立有战功,被封为永昌侯,食禄2500石,子孙世袭。正式位列开国侯爵之列。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蓝玉以征南左副将军的头衔,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在曲靖擒获北元平章达里麻(蒙古人名),进而包围昆明,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人名)被逼得投滇池自尽。

于是,又挥师西进,攻克大理、鹤庆、丽江、金池、车里、平缅等地。“滇地悉平,玉功居多”(《明史·蓝玉传》)。

朱元璋下令增其岁禄500石,并册封其女为蜀王妃。蓝玉从此跨进了皇亲国戚的行列,备受朱元璋的器重与厚待。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蓝玉以征虏左副将军的头衔,再次跟随大将军冯胜出征,进攻北元丞相纳哈出,他听说有支元军驻屯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于是在大雪的掩护下,亲率轻骑偷袭破敌,杀死北元大将平章果来,擒其子不兰溪以还。

然后大军进至金山(在辽河北岸),在金山西侧扎营驻屯。由于此前朱元璋派遣纳哈出的旧属乃剌吾(北元降将)前往招抚,纳哈出见明朝大军压境,思虑再三,认为打不过。于是亲率数百骑至蓝玉军营约谈投降事宜。

蓝玉设盛宴款待,亲自为他敬酒。纳哈出一饮而尽,又斟酒回敬蓝玉,蓝玉不懂蒙古习俗,脱下自己身上的汉族服装,对他说:“请穿上这件衣服再继续喝酒!”纳哈出却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拒不接受,蓝玉也是直性子,也不肯喝他敬的酒。

双方争执不下,纳哈出把酒泼到地上,用蒙古语指示随行部下,准备脱身离去。在座的郑国公常茂觉得纳哈出驳了蓝玉的面子,心里十分不爽,于是抽刀砍向纳哈出,纳哈出躲闪不及,被砍伤了臂膀。账外的元兵听到动静,进来一看,自己主帅受伤,觉得有诈,纷纷拔刀相向。

都督耿忠一看大事不妙,急忙招呼身边的士卒,簇拥着纳哈出去见主帅冯胜。纳哈出的部众以为其被挟持,纷纷溃散。冯胜“以礼遇纳哈出,复加慰谕,令耿忠与同寝食”(《明太祖实录》),并派人招抚其溃散的部众,然后下令班师。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十五万大军北征,“以清沙漠”。蓝玉兵至捕鱼儿海(地名,今内蒙古贝尔湖)东南哈剌哈河岸边,侦查得知北元储君脱古思帖木儿(蒙古人名)驻地在捕鱼儿海东北方向80多里处,他令部将王弼率前锋部队出击,自己率大军继后。

当时正值水草匮乏,加上大风猛刮,沙尘暴十分严重,北元军队毫无防备。明军出其不意发动突然袭击,杀北元太尉蛮子等人,余众悉降。脱古思帖木儿惊恐万分,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慌忙上马,仓皇逃窜,蓝玉率精骑追奔数十里,追不及而还。

这次战役,俘获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脱古思帖木儿的太子妃及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元朝吴王、代王及平章(元朝官职名)以下官属三千余人、男女七万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等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烧其甲仗蓄积无数。

朱元璋得到蓝玉的捷报,大喜过望,封他为凉国公,食禄涨到3500石,仅次于徐达和李善长,位列第三。还将他“比之卫青、李靖”。蓝玉一生的功名,至此达到辉煌的顶峰。

然而,立下大功的蓝玉,便开始变得居功自大,肆意妄为,日益骄横跋扈起来。

他将统率的军队变成自己的私人武装,手下将校的升降,人事任命,不奏请皇帝,全部由他自己说了算。并且还私自蓄养庄奴死士以及广收义子达数千人之多,这些人只接受他一个人的命令,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引得皇帝陛下很不爽,因而多次降职责备于他。

他还在军中大搞贪污腐败,大发横财,成为军中无人敢惹的“大老虎”。于是又将黑手伸向了地方,他派兵强占东昌民田,还滥杀无辜。朝廷有个御史官看不惯,上门讨要,他居然命人将御史扒光衣服,绑在柱子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个半死才放回去。

北征蒙古时,将缴获的大量奇珍异宝,以及骆驼、战马据为私有。班师途中,大军到达喜峰关口时,已是晚上,守关官吏依照规定,让其等到白天再通关。蓝玉便令士兵炮轰关口,毁关而入,皇帝闻之,非常生气,但他刚立大功,只好忍下了这口恶气。

捕鱼儿海大捷归来时,蓝玉按捺不住胜利者的喜悦与骄狂,见脱古思帖木儿的太子妃长得漂亮,于是就夜入帐中,强行霸占了她。致使元妃羞愧自杀,皇帝因此恨得咬牙切齿。后来封赏时,本来是要封他为梁国公的,因他犯错,改为“凉国公”,还将所犯的这些罪行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可即便屡屡被皇帝敲打、严重警告,蓝玉依旧狂妄自大,不知收敛、悔改。

后又西征得胜归来,因功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从一品官职),而同一时期的冯胜、傅友德两位老将却被封为太子太师(也是从一品,却比太傅高一点点),蓝玉对屈居冯、傅之下表示不满,愤愤不平的抱怨道:“难道以我的功劳就不能封个太师吗?”

后多次上奏言事,所请多有不准,更加抱怨不平,出言不逊,皇帝也更加怀疑和忌惮他。他曾经私下里,当着下属同僚的面,指着皇帝赐给他的车驾,骂道:“朱重八这个老家伙已经开始怀疑我了,我得做好应对准备。”

没想到,这些话被特务探知,于是就有了开头锦衣卫指挥使将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被处以“剥皮”的酷刑,据说还是活剥,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为了以儆效尤,朱元璋命人带着蓝玉的人皮巡视各地,恐吓地方大员和藩王。后来皇十一子蜀王朱椿(也是蓝玉的女婿)上奏,请求将蓝玉的人皮留在封地四川,被准奏。

很难想象蜀王夫妇当时内心的恐惧和悲痛之情,估计一辈子都得活在巨大的心理阴影当中吧。而在251年后的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占四川,建立“大西”政权,霸占蜀王府作为临时皇宫。

再后来,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之下,张献忠抵挡不住,决定放弃成都,临走时命人一把大火烧了蜀王府,蓝玉的人皮也被付之一炬。

蓝玉的一生,东征西战,为了明朝的建立和政权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居功自傲,嚣张至极,屡屡犯错还不知悔改,政治觉悟实在太低了。

以前太子朱标在世时,想到他是朱标的舅父,又是心腹重臣,太子用得着,也还镇得住他,朱元璋就一直隐忍下来。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突然去世,皇太孙年幼懦弱,于是,朱元璋决心为孙子铺路,除掉蓝玉,以绝后患。

如果蓝玉能够多读点史书,总结一下历朝历代名将们命运,以史为鉴,反躬自省,激流勇退,绝不会是这样悲惨的结局。

犹如“聪明人”汤和一样,名利双收,儿孙满堂,寿终正寝,这样的人生,它不香吗?

参考文献:《明史 蓝玉传》、《明太祖实录》

蓝玉是谁?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其实啊,朱元璋在第一波老臣,名将被诛杀后,着重培养蓝玉,可以说是想将留给后代皇帝的。因为,早在胡惟庸谋反案件的时候,就有人供出来,胡惟庸和蓝玉那是一党,走得很近。按照朱元璋的性格,那是肯定要杀的。但是,朱元璋却对蓝玉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而且还封他做了征虏大将军,其在兰州处理军事的时候,因为从马上摔下来,受了点伤,朱元璋还亲自写信问候。可以说,朱元璋其实是没有杀蓝玉的心的,相反还很信任他。但是最终动了杀机,还是蓝玉太过分了,直接威胁到了朱元璋的权威。

除此之外,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皇帝闻知,很不高兴。

蓝玉(?―1393年),明朝开国将领,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征虏大将军。二十一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他恃功骄纵,又多蓄庄奴、假子,恣意横暴,夺占民田,触怒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  蓝玉,安徽定远人,明朝常遇春的小舅子,有胆有谋,善用奇策。徐达、常遇春死后,成为朱元璋麾下唯一能称得上是“将帅全才”的人。他的主要对手是北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征讨北元。明军在蓝玉的指挥下,打败北元军队,俘虏了包括北元王公大臣、皇妃在内的8万多人。至此,蓝玉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被封为凉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入狱,并被剥皮按揎草抄家,灭三族,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根据《逆臣录》里记载,其罪有七,首条为“胡、陈之反,玉尝与其谋”,怀疑他与胡惟庸案有牵连,二、三、四、五条说蓝玉功成名就后自大妄为,第六条是西征时不听朱元璋号令,独断专行,第七条对老朱安排的官职不满,口出怨言,消积怠功。

 蓝玉案列为洪武四大案,而自蓝玉案后,明朝所有军权已牢牢控制在朱元璋自己手中。

文章标题: 蓝玉为什么封为“凉国公”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854.html
文章标签:封为  蓝玉  凉国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