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0 08: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两位亲子的生平概览,体现宣宗对养母之情
虽然比道光帝仅仅大6岁,但钮祜禄氏却教导陪伴了道光帝长达53年(1797—1850),对道光一生影响深远,远比其生母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15年要长得多。从1822年(道光二年)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道光帝前后共分五次为养母敬上徽号,最终徽号为: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道光不仅对养母敬爱有加,而且爱屋吉屋,对养母的两位亲生子也是格外优待。虽然在两人当中,道光帝一视同仁,但很显然二人的一生依旧差别明显。
嘉庆帝一生共有五子,继位前有三子(长子穆郡王【1780年生,追封】、次子道光帝【1782年生】、三子绵恺【1795年生】),继位后有两子(四子绵忻【1805年生】、五子绵愉【1814年生】),整体来说子嗣单薄且年龄相差较为悬殊,而钮祜禄氏的两位儿子正好处于嘉庆帝因接连的国丧繁忙而无暇分身后宫的阶段。
三子绵恺,出生之后没多久即迎来父亲被皇祖公开皇储身份的吉兆,嘉庆帝一度也对这个孩子有所重视。不过,绵恺真正得到父亲褒奖并且名留史册的一次是发生在1813年(嘉庆十八年)的林清之变,他与二哥(道光)一起英勇护驾,“捕贼于苍震门”,因此得到嘉庆的褒奖,6年后(嘉庆二十四年),正逢嘉庆帝60大寿,诸皇子皆有封赏,绵恺也因此受封惇郡王,时年25岁。1820年七月嘉庆帝驾崩后,继位的道光晋封绵恺为惇亲王,足以看出二人还是有兄弟情存于其中的。
只可惜,绵恺并未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恩宠。1823年(道光三年),嫡福晋钮祜禄氏因违反定制乘轿直接进神武门,绵恺被罚俸五年;1827年(道光七年),因与太监张明德私相往来,且藏匿宦者苑长青,绵恺被直接降为郡王,最终还是道光念及十四年前与之一同苍震门护驾,故于次年十月复其王爵;本该对此多加注意的绵恺,1833年(道光十三年)五月又因议及孝慎皇后佟佳氏的丧仪用语不当(如丧考妣),又被罚扣十年王俸;五年后,又收到绵恺私自囚禁民夫穆其贤的状告,经查属实再度被降回郡王衔,一生波折的绵恺最终于同年十二月去世,享寿44岁。
而四子绵忻,因是嘉庆帝继位后长达十年未有子嗣前提下的第一个孩子,亦得到嘉庆的格外看好,同样同其兄绵恺一般,在父亲60大寿时(1819年)被晋封了爵位,但绵忻的爵位却直达亲王(瑞亲王),当时的他只有15岁,既无兄长护驾苍震门之功也无青史留名之绩,只能说充分体现嘉庆对这个孩子的格外重视。以至于到现在还流传着嘉庆欲更易皇储之说,但因史学界尚未有明确定论,故我们不做深究。
绵忻与他的兄长不同,标准的乖宝宝形象,所以在道光继位后,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爱护的,甚至破例在1823年(道光三年),绵忻没有任何成绩的前提下命其“内廷行走”,呵护之意溢于言表,只可惜,这位乖孩子在五年后(1828)的七月去世,年仅24岁。
小结:
以上便是关于道光帝对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及其两位亲子态度看法的细致总结。钮祜禄氏陪伴道光长达53年,虽然在年龄上仅仅比宣宗虚长6岁,但因为她的悉心教导和大力扶持,道光才能顺利地成长和如愿承继大统,所以,在道光心中,这位养母甚至比生母还要重要。
正因如此,出于对养母的感恩,道光对于养母的儿子们也是非常看重。绵恺虽然错误重重,但道光依旧屡次给予宽恕,而最终的郁郁而终,只能说是绵恺本身不能勤加约束而致,道光每次对其处罚,虽然有些重,但也不难看出其“恨铁不成钢”之意。而绵忻,一生无甚功绩,却可得到父亲兄长(道光)两代皇帝的关爱,实乃万幸。所以,综合来看,道光帝对孝和皇后一家,真正做到了“孝母护弟”。
道光皇帝继位以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三阿哥爱新觉罗·绵恺和四阿哥爱新觉罗·绵忻都获得了不错的待遇,本身道光皇帝跟自己的几个兄弟之间关系就还不错,而且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关系,所以彼此之间还是很和睦的。
首先,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和原配妻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的嫡次子,由于长子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在诸多兄弟中,其实道光皇帝才是真正的长子。本身古代就很看重嫡庶和长幼,而道光皇帝作为当时最年长的皇子,且是道光皇帝的唯一嫡子,他的身份之贵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只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很早就去世了,所以道光皇帝其实都是跟着后来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一起生活,而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爱新觉罗·绵恺、爱新觉罗·绵忻虽然也成为了嫡子,但是身份还是远低于道光皇帝。
其次,也正是因为道光皇帝被孝和睿皇后抚养了很长时间,所以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是很不错的,而道光皇帝本身也是很显然的继承人,所以其他皇子也没有想过要跟他竞争,那么也不会出现九子夺嫡时期的事情,所以道光皇帝和兄弟们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好。
在道光皇帝继位以后,爱新觉罗·绵恺就被封为了亲王,而爱新觉罗·绵忻则是在嘉庆皇帝时期就被封了亲王,所以道光皇帝没有给他继续进封。
最后,道光皇帝对爱新觉罗·绵忻和爱新觉罗·绵恺这两位弟弟非常好,他们的后代都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封赏,而他们的母亲、道光皇帝的养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则是被封为了皇太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不错。
结局都还不错,皇太后钮祜禄氏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爱新觉罗·绵恺和爱新觉罗·绵忻,爱新觉罗·绵恺在道光十八年死了,而爱新觉罗·绵忻在道光八年的时候死了。嘉庆帝的子嗣其实也挺少的,他总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早夭,后来继承皇位的道光是他第二个儿子。道光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是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所以其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可惜的是,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二年就死了。后来,嘉庆又立了钮钴禄氏为后,钮钴禄氏倒也争气,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同样是嫡子,这可是和道光竞争皇位的热门人选,说不定一场兄弟相残的好戏又要上演。但是,最终却是道光依旧顺利继位,也没有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道光继位后,对皇太后钮钴禄氏非常尊重,对于皇太后的两个儿子也是颇为看重。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具体原因如下。
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是乾隆四十七年出生的,而他的母亲喜塔腊氏是在嘉庆二年去世的,当时旻宁十六岁。在皇宫中,十六岁已经是大孩子了,更何况旻宁在嘉庆元年就已经大婚。说到旻宁的大婚,那可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他的大婚是乾隆亲自举办的,而且允许旻宁结婚之后留在宫中。这可是无上的荣耀,从这个时候开始,聪明的钮钴禄氏应该就已经明白了旻宁的地位了。
当时的钮钴禄氏,虽然有一个儿子,但是她也明白,不管是从年龄来看,还是地位来讲,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和旻宁争夺帝位的能力。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吧,所以钮钴禄氏旻宁视如己出,对他非常好。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感情牌,所以说后期即使是念着这段时间的感情,旻宁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再有就是一个继位风云,虽然旻宁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是乾隆属意的继承人。但是呢,随着钮钴禄氏另一个儿子,爱新觉罗·绵忻的出生和成长,嘉庆帝的心就已经不仅仅是在旻宁身上了,他似乎更喜欢钮钴禄氏的二儿子爱新觉罗·绵忻。而且,根据记载,旻宁在大家看来不像是一个君主,更像是一个平凡人。而爱新觉罗·绵忻自小聪慧,更像是一个皇位继承人。
于是嘉庆立旻宁为储君的心就动摇了,甚至把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秘密匣子拿了出来。但是,还没等有所动作,嘉庆就死了。作为皇后的钮钴禄氏,肯定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也肯定知道嘉庆属意谁。但是,这个时候就体现了钮钴禄氏的聪明,她明白,大家心里众望所归的储君还是旻宁,她的儿子虽然聪明,虽然也是嫡子,但是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具备和旻宁抗衡的条件,于是,她干脆顺水推舟,宣布由旻宁继位。
她这个举动无疑是让旻宁非常敬佩,所以不仅善待她,还善待了她的儿子。就连爱新觉罗·绵恺这么能作死的人,旻宁都可以忍耐而不去处罚他。虽然最后因为绵恺太过于荒唐,将亲王的爵位作没有了,但是在他死后,旻宁还是将其爵位恢复,并且赐号“恪”。至于爱新觉罗·绵忻的端亲王的爵位,那是嘉庆亲自封的。
嘉庆二十五年夏,嘉庆带领文武百官前往避暑山庄。然而,年事已高的嘉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留下一个权力“真空期”。
清朝从雍正开始,为了避免残酷的夺嫡之争,采用秘密接班的办法,即皇帝在世时亲笔书写传位遗诏,然后藏于匣内,放“正大光明”匾后。等到皇帝去世,将遗诏公布天下。同时,还再写一个副本,随身携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防止遗诏内容被篡改,二是皇帝万一死在外地,可以随时公布内容,新君能及时继位。
嘉庆生前也是采用秘密继位的方式,按理说,他在外地,会随身携带“遗诏副本”,但随行的王公大臣在嘉庆的寝宫翻箱倒柜,也未曾找到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赶紧派人回京,一来是告知皇后,嘉庆去世的消息,二来是寻找遗诏,但还是没有找到。
避暑山庄这边,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刻,嘉庆的近侍从贴身处找到藏有遗诏的密匣。王公大臣取出遗诏,所立的继位人正式皇二子绵宁。于是,大臣们拥戴绵宁克承大统,是为道光帝。避暑山庄的情况,孝和皇后是无法得知的,当她听闻嘉庆去世的消息后,便马上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布懿旨:
“泣思大行皇帝御极以来,兢兢业业,无日不以天下国家为念。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托付……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这道懿旨,对于继位出现“波澜”的道光而言,如同及时雨。所以,当道光接到太后的懿旨后,万分感动,伏地痛哭。太后的亲生子并不是道光,而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为何她会立非亲生的道光呢?难道不想自己的儿子继位吗?
一、道光是嘉庆的原配皇后所生的嫡子,而且曾在天理教之乱中立下大功,早已名声大噪,众望所归。由他继位,几乎已经成了公开秘密。太后的两个儿子,无论资历、威望都不及道光。
二、懿旨一旦与传位遗诏发生冲突,就会造成大的动荡,到时别说自己儿子继位,只怕母子三人都会成为大清的罪人。
因此,太后还不如顺水推舟,立毫无悬念的继承人道光,将来还能得到新皇礼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太后这次“下注道光”的投资相当正确,道光对她无比孝顺。太后自然能够安享晚年,那她所生绵恺、绵忻的呢?
道光继位前,绵恺、绵忻与他是兄弟;道光继位后,兄弟关系变成君臣关系。
1、坐“过山车”的绵恺
刚继位时,道光也许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也许还念及兄弟之情,对这位兄弟还比较关照。
嘉庆刚去世,道光便晋升绵恺为和硕惇亲王。一个月后,又封绵恺之子奕缵为未入八分公。宗室惯例是,和硕亲王嫡子,16岁时才可封未入八分公,而奕缵此时年仅3岁。并命奕缵释服后,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
道光三年初,兄弟两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不愉快。绵恺的家属犯错,道光对绵恺略施惩戒,但绵恺不断地在幕后活动。道光下令,革去一切差事,并罚俸五年,每年可以领半俸,分十年扣。后来,太后从中调和,道光复召绵恺为内廷行走,并免罚俸三年。
绵恺被罚没多久,便重新得到道光的信任,兼管的朝政也越来越多。不料,道光七年,绵恺因与太监私下结交,被免去一切差事,还被降为郡王。
道光八年,道光在批阅奏折时想到,自己曾与绵恺一起并肩作战,镇压天理教的往事,不由念及手足之情,于是下令:“赏还绵恺亲王爵”。
道光十三年,绵恺在负责皇后丧事时,处事不当,再次被道光责罚,革去都统,罚俸十年。
道光十八年六月,绵恺私囚多人、收养戏子、克扣下属钱财,后被人告发,再次降为郡王。经此一事,绵恺的人生跌到了低谷,半年后便病故,享年44岁。他去世后,道光再次赏还其亲王爵位,可惜他已无福消受。
绵恺被处分,完全是出于公事,道光还多次手下留情,并未按律议处。后来,绵恺的儿子去世,道光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子过继给他。
2、英年早逝的瑞亲王
绵忻从小就是乖孩子,读书用功,很受嘉庆疼爱,14岁时就被封为瑞亲王,与绵宁同一级别。
道光继位后,依旧比较善待绵忻,并让他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赏戴红绒结顶。道光三年,道光有意让绵忻参与朝政,命他为内廷行走。
对于绵忻的终生大事,作为哥哥的道光也没忘记,为其牵了一根红线,让他娶了一等候勒保的女儿。
从道光三年起,绵恺搬出皇宫,开府居住。
道光五年,绵忻负责的武英殿所藏书籍多次被工作人员窃取,但管库人员却毫不知情。案发后,绵忻作为领导,受到议处,被解除武英殿御书处事务。
道光八年,绵忻因病去世,年仅24岁。
秋媚说:在清朝的帝王中,道光应该算颇重感情的一位,对太后孝顺,对自己的兄弟也比较照顾。只是绵恺、绵忻时运不济,早早离世,让太后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