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严嵩为什么杀曾铣

时间: 2023-03-22 19: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严嵩为什么杀曾铣

严嵩被抄家的时候家徒四壁,财产还不如一些清官,为什么还要说他是大奸臣?

严嵩既然不贪污那是为什么被称作奸臣的?

其实严嵩在他的前半辈子也算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而他的家产也确实不怎么,但是说他是给个大奸臣,其实是和他当时害死了他的前任首辅夏言等这些对明朝有利的一些人。

严嵩是江西人,父亲也是一个文化人。但是却没能够考取过功名,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儿子严嵩身上。也对严嵩十分严格。而严嵩也确实是不负父亲的期望。有着神童的称号。在八岁的时候,就成功考上了童生第一名。就在他准备去乡试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于是他就守孝三年。

最终,严嵩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取得二甲第二名。成功当上翰林,走上仕途。

在给国家工作了三四年后,严嵩的母亲突然去世。这让严嵩悲伤至极。他的母亲供他读书,但是严嵩还没有开始孝顺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他也决定了以后不再当官了。他也不知道以后再当官的话是为了谁。

后来朝廷又叫他去当官,但是他拒绝了,他当时拒绝当官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当时朝廷上下都是奸臣当道,他不会与那些同流合污的。

这个时候的严嵩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人学习的一个人,也一点不符合他是奸臣的标签。

直到严嵩五十八岁的时候,可能是严嵩看透了人间冷暖吧,他也开始违背了自己以前的道德观,开始走上了一个被朝廷官员谩骂的奸臣之路。

然后,就比如严嵩借帝王之手杀掉了当时的军事天才曾铣,让仇鸾这个蠢猪当上的大将军,然后又有诸多有志之臣被杀。连当时帮助他的首辅夏言也被他杀掉。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奸臣的模样。

严嵩一生痴迷权力,企图叛变国家,巴结外族,扰乱军心,严重影响国家安稳
不是只有贪污的人才会被称为奸臣的,严嵩做过扰乱朝政的事情,阻碍了皇帝对国家的管理,那他就可以被称为是奸臣。
我认为他是背冤枉的,其实他是一个好的官员,当时肯定很受欢迎,但是被诬陷了
并不一定只是贪污才被称作大奸臣,严嵩结党营私,做了一些背叛国家的事情。

明朝严嵩时期有哪些历史事件严嵩当道时发

高中进士
严嵩的父亲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纂编府志
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不久姚汀又以事去。第二年,徐琏继任知府。到职后,徐琏即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
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因为这年为甲戌年,故人们称之为甲戌志。后世称《正德袁州府志》。

高攀夏言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明世宗时,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

步步高升
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
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
嘉靖四年( 1525),升国子监祭酒。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迫害忠臣
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凭借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青词宰相
明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来说,严嵩为了媚上,他还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不已,复行开纳,劳民伤财,视武宗过之。当时明王朝的太仓岁入只有二百万两,而斋宫秘殿等的营建,岁费竟至二三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对此,严嵩实难辞其咎。
要斋醮祷祀,就要撰写青词。严嵩因善写青词而得宠。自他担任首辅后,他经常在世宗左右,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为了撰写好青词,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并在城郊大肆杀掠的重要时刻,他竟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还在专心致志地大写青词。特别当左谕德赵贞吉提出抗敌之策,在奉敕谕军之前去谒见严嵩时,嵩竟以撰青词辞不见可见在严嵩的心目中,青词的位置远在家与百姓之上,难怪人们嘲讽他是“青词宰相”了。

铲除异己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
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曾铣被杀,仇鸾有宠,不甘心为严嵩掣肘。他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所行事,引起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皇帝和首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
沈鍊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主要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由此大恨,反击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世宗被打动,谪发沈鍊至口外保安。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严嵩将除去沈鍊的事交给其子严世蕃,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教徒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覆,沈鍊被杀。
杨继盛上疏
论严嵩十罪、五奸。把世宗最头疼的北边安危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不发,主大臣专政,去冬日下色赤,主下有叛臣,把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主要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些都摸准了世宗的心理,很有力量。但他在结尾处写道:“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这就犯了大忌。一来,世宗听信道家者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过问政事,询问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为杀杨继盛,严嵩故意将其名字附在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之后,一并奏上。世宗报可,严嵩就轻而易举地杀了杨继盛。

权倾皇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严嵩不同意。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他认为可以“俱留在内成婚,亦于保护为便”。世宗不客气地问:“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严嵩回答:“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连接,仅隔一墙。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此在二王不可不虑者也。先朝有太后在上,有中官、东宫,体势增重,主上尊安。今列后不在,至亲惟有二王,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则告举行。“

祸国殃民
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采木、采香和采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自二十一年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严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内阁后又成为首辅的。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正因为如此,所以凡是明世宗喜欢听的,即使是很不该说他也说;凡是明世宗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决不敢有可否。

败坏朝纲
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继续小心侍奉世宗,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汇报严世蕃。大臣干脆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悲惨结局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

严嵩被抄家时,共抄出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光抄家就抄了一个多月,连抄家的财物清单被整理成书,后来还公开刊印出版,取名《天水冰山录》,成了清代畅销书。

严嵩、严世蕃卑鄙地借皇上之手杀害了军事天才曾铣,把仇鸾这只蠢猪捧到大将军的高位。

而严继盛、沈练等均被严嵩借修道皇帝嘉靖之手杀害。

连严继盛的同学兼好友王世贞,为严继盛处理个后事,也被搭上自己老爹的性命!

如此首辅,不是奸臣,谁是奸臣!

严嵩是如何被扳倒的

明朝最大的贪官严嵩把持朝政期间,曾和两位同任内阁大学士的人共事(同为首辅),一位是夏言,一位是徐阶。

夏言和徐阶都十分反感严嵩一意媚上、招权纳贿、肆行贪腐、祸国殃民的种种恶行。起先是夏言与严嵩争斗,但夏言这人一味高亢,时常不买皇帝的账,不吃"上官供(皇帝提供的工作餐)",不穿戴"时装(皇帝所赐的道士服饰)",还时常流露出对皇帝的不满,结果弄得明世宗也对他反感。

在遭到严嵩的离间和诬告后,夏言只能离职。

此后严嵩专权,更加肆无忌惮。明世宗身体欠佳,每天忙着炼丹修行,一心只想着如何长生不老;严嵩依仗皇宠,与其子严世藩借机胡作非为,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不久,世宗对严氏父子的恶行有所耳闻,为限制他们的部分权力,又写了亲笔信召回夏言入阁担任首辅。夏言重新与严嵩共事,但他并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改变斗争的策略,仍然是一味高亢,处处都要展现自己的个性,结果不但时与严嵩冲突严嵩伪装忍耐),又在边关战事问题上与明世宗发生对立。

严嵩乘机上书,诬称夏言重用曾铣为陕西三边总督,开边启衅(轻言收复河套地区,导致蒙古族俺答人侵犯),淆乱国事,误国害民。结果,引起明世宗暴怒,曾铣、夏言先后被处死。

夏言虽然死了,但明世宗还记得夏言推荐过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徐阶。于是,夏言的好朋友徐阶入阁,从此与严嵩同任内阁大学士,共事将近十年。这十年,徐阶没有一天不想扳倒严嵩,没有一天不想为国除害,没有一天不想重振朝纲。不过,徐阶吸取夏言的教训,他在抵抗严嵩,却永远不采取决裂的态度,而是时常在退让,同时,又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撑持。

徐阶的学生杨继盛也不受严嵩的拉拢腐蚀。严嵩曾经一年四次提拔杨继盛,本以为杨继盛一定会感激涕零,成为自己死党;然而杨继盛不是个小人,他看清严嵩只是一个辜负皇帝恩宠、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很快就上书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

杨继盛上书之前,斋戒三日,满以为一腔诚意,必能感动圣上,为国除害;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上书的文件中罗列严嵩每一条罪状,都捎带着变相指责世宗是一个昏庸无知、宠信奸臣的皇帝。

严嵩乘机哭诉自己遭到"阴谋家、野心家"杨继盛的陷害,连累皇帝受了委屈。

于是,世宗下令逮捕并审查杨继盛。

徐阶对此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严嵩血口喷人,以及刑部罗织的罪名。严嵩又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

杨继盛经过廷杖一百之后,在狱中用碎碗片自行割下腿上的腐肉三斤,断筋两条,受尽三年折磨。此后,杨继盛又在一桩本不相干的案件中被牵扯进来,遭受了死刑。

一个是自己的好友夏言,一个是自己的学生杨继盛,先后在与严嵩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失去了继续斗争下去、以图最后胜利的机会。

徐阶该怎么办呢?他不动声色,在严嵩多次设计陷害徐阶的情况下,徐阶装聋作哑,从不与严嵩争执。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多次对徐阶施行无礼举动,徐阶也只是忍气吞声。

徐阶表面上对严氏父子十分恭顺(甚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始终不与严嵩为敌,只是谨慎处事。

这一方面是为了使严嵩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争取明世宗对自己的信任,以增强在与严嵩决战之时斗倒严嵩的实力。

他的另一个学生张居正在上疏参劾严嵩失败,告病假还乡三年后,重新步入政治中心。于是也向他的导师学习忍耐和等待机会。

明嘉靖四十一年,皇帝的住所万寿宫因一场大火被焚毁,明世宗暂住在又小又窄的玉熙殿。这一次,严嵩未能摸准明世宗的心思,劝世宗搬到过去英宗被幽锢的南宫去住,这对喜欢祥瑞的世宗来讲是个大忌讳。世宗沉吟不语,徐阶看出世宗心意,于是主张新盖宫殿,世宗很高兴,委派徐阶儿子为工部主事。

从此,严嵩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而徐阶逐渐得到了世宗的信任。

徐阶还通过世宗很信任的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在为皇帝扶乩(占卜问吉凶)的时候,显现出"分宜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世宗问蓝道行 "上天为何不诛杀他呢?"蓝道行说 "留待皇帝正法。"于是世宗心有所动。

徐阶知道扳倒严嵩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支持御史邹应龙等人告发严氏父子,并且指导邹应龙等避过可能触怒世宗的措辞,直接告发严世藩犯上作乱、勾结倭寇等罪行,只字不提世宗被奸人蒙骗等话语(世宗是非常好面子的皇帝),结果,皇帝迅速批准逮捕严嵩、严世藩,后来又勒令严嵩退休。严嵩最终孤零零地饿死在墓地,严世藩被处以极刑。

徐阶成了首辅大学十,着力培养他的学生张居正,于国于己心愿已满,于是在新皇帝上任的第二年,主动请求辞职回家养老。

张居正入阁后,先是同自己的老师一道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修建道观)建醮(道士设坛祭神)、大兴土木的弊端,还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徐阶离职后,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 历史 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魅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的重大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本人也因巨大的 历史 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由于 历史 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封建 社会 出现过许多类似徐阶、张居正这样具有超强韧性的官员,,因为封建 社会 的官场既没有民主作风,也没有"三权分立",一切全凭皇帝一人的品德和个性。像徐阶这样的 社会 精英分子,他们在种种压力、阴谋、打击面前,忍辱负重,以退为进,选准时机,巧妙应对,终为 社会 争得一些公平正义,这样的行为还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刚当官特别憎恨奸臣的严嵩,为何最后却成了六大奸臣之一?

最近火热播出的电视剧《锦衣之下》很是让观众喜爱,里面的男女主角更是讨人喜欢。这部剧是以大明王朝作为时代背景,男女主角因为查案而结缘走在一起,他们也揭开发生在十几年前一场大案件,女主家无辜被灭门的惨案,而罪魁祸首正是今天本文所要谈论的主人公严崇。

严崇乃是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权臣,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一”。 可早期的严崇并不是以为大奸臣,为何会走上奸臣之道呢?

严崇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早年间他考取进士,但当时因权奸刘瑾当政,便引病归乡隐居,后被召回朝,抓住世宗皇帝让他去湖广祭告皇父的机会,大讲祥瑞,请奏撰文刻石,从而深得世宗欢心。这样的机遇让他前程什锦,逐渐成为朝中的大臣。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

严崇审时度势,利用各种机会步步高升,朝政也逐渐被严崇把持着。也许是因为随着财力和权力的逐渐扩大,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开始变得贪得无厌。野心也逐渐腐蚀了他的本心。另外在于他的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所以他们想要斗倒严嵩,谋取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有夸张成分存在的。还有百姓都不知情,在民间通过用戏曲的方式不断的传播,他的形象也越来越被丑化掉,严崇大奸臣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严崇突然失去了盛宠,不仅被罢了官,而且还被抄了家。严崇虽然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一生钟爱其妻子一生,这是古时候很多男子都无法做到之事。

因为初入官场的严嵩还是一身正气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严嵩的仕途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戛然而止,严嵩选择了爬上更高的位置,丢弃了自己的良知。这样的转变对于严嵩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严嵩还是一三观非常正的有为青年,但是当时的朝堂局势是非常混乱的,贪污腐败也是各种乱象。

一开始,严嵩看见这样的工作氛围,竟然借以生病为由,请了病假,这一休息就几年过去了。那时意气风发的严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了自己的许多价值观。从前他看不惯的现象,严嵩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去运用。重返官场的严嵩,为了讨好君主,甚至卖弄自己的文笔,写出了华丽词草堆砌的彩虹经。君主一高兴,严嵩的仕途如同开了挂一样,嗖嗖嗖地前进着。

随着严嵩当官越来越得心应手,官途更是四通八达。在他成为明世宗内阁首辅后,还把自己的儿子也拉拢进来,除了皇帝,更是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甚至对外宣称,国库都没有他家富裕 。

清代著名学者谷应泰这么评价严嵩——

“嵩下有杀人之子,上事好杀之君,身之频死,固亦危矣。二十七年杀曾铣,是年杀夏言。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三十六年杀沈錬。三十七年杀王忬。假令嵩早以贿败,角巾里门,士林不齿已矣。乃至朝露之势,危于商鞅;燎原之形,不殊董卓。非特嵩误帝,帝实误嵩。欧阳氏劝忆钤山堂,邹御史梦射培垒楼。霍山将诛,第门自坏;申生诉帝,被发见形。嵩父子至此,宁有死所乎!”

历来一些名人学者对严嵩都没什么好的评价,难怪严嵩是六大奸臣之一。

因为严嵩一直都不受重用,对于君主也是越来越失望,在一些机缘巧合下就成了奸臣。
他只不过是嘉靖的傀儡,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两个人互惠互利的,一个是操纵者,一个是实施者,当然利益都是两个人共同可以获得的,这样也使自己变得堕落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处的环境改变了人的想法,在朝堂上如果不做奸臣很难生存。
文章标题: 严嵩为什么杀曾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500.html
文章标签:杀曾铣

[严嵩为什么杀曾铣]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