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权的资料
简介就行了rn谢谢..孙权(公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生于公元182年。他兄弟共四人,哥哥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兄弟四人的字正好是“伯仲叔季”。他江东的基业基本是父兄替他打下来的,而当他哥哥孙策平定诸郡时他只有15岁。公元200年孙策逝世,孙权继任江东地盘。孙权通过大规模屯田,依赖世族势力,奠定了江东雄厚的实力基础。公元234年孙权派诸葛恪率军对山越进行围剿。山越是南方古越人的后代,汉末以来山越人依靠山险,不纳租赋,抗拒孙吴政权,成为吴国的心腹之患。当时吴国的造船业相当发达,远洋舰队已驶往过扶南(柬埔寨)、杜邑(越南以南)以及北方辽东等地,并发现了夷州(台湾)和dan州(日本列岛)。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率1万多人的船队出海寻访夷州和dan州。夷州为隋代以前的名称,隋时改为流球,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始称台湾。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吴将卫温和诸葛直带兵航海至夷州则是第一次。公元214年孙权进攻合肥,但受到张辽袭击,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公元219年,孙权攻克荆州,杀了关羽,曹操上表请封孙权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为南昌侯。公元212年曹操兵发濡须,见孙权战船军阵严整,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公元224年,曹丕出巡广陵,隔长江南望东吴,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湖北鄂城),同年迁都建业(江苏南京)。公元233年辽东太守燕王公孙渊与孙权结盟交好,孙权不听众臣劝阻,轻信公孙渊,后遭背叛。公元252年4月,孙权病逝,享年71岁,吴立孙亮为帝。史书有记载的以及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孙权具体有多少个子女不详,孙亮字子明,是孙权小儿子,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第六子,孙和为王夫人所生,步夫人生有二女,长女名孙鲁班,字大虎,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后嫁全琮;次女名孙鲁育,字小虎,先嫁朱据,后嫁刘纂。孙权一生很长,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但他能任用人才,独据江南,成为当时一代英杰。
孙权(字仲谋)
生年:182 卒年:252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他兄弟共四人,哥哥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兄弟四人的字正好是“伯仲叔季”。他江东的基业基本是父兄替他打下来的,而当他哥哥孙策平定诸郡时他只有15岁。公元200年孙策逝世,孙权继任江东地盘。孙权通过大规模屯田,依赖世族势力,奠定了江东雄厚的实力基础。公元234年孙权派诸葛恪率军对山越进行围剿。山越是南方古越人的后代,汉末以来山越人依靠山险,不纳租赋,抗拒孙吴政权,成为吴国的心腹之患。当时吴国的造船业相当发达,远洋舰队已驶往过扶南(柬埔寨)、杜邑(越南以南)以及北方辽东等地,并发现了夷州(台湾)和dan州(日本列岛)。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率1万多人的船队出海寻访夷州和dan州。夷州为隋代以前的名称,隋时改为流球,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始称台湾。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吴将卫温和诸葛直带兵航海至夷州则是第一次。公元214年孙权进攻合肥,但受到张辽袭击,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公元219年,孙权攻克荆州,杀了关羽,曹操上表请封孙权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为南昌侯。公元212年曹操兵发濡须,见孙权战船军阵严整,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公元224年,曹丕出巡广陵,隔长江南望东吴,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湖北鄂城),同年迁都建业(江苏南京)。公元233年辽东太守燕王公孙渊与孙权结盟交好,孙权不听众臣劝阻,轻信公孙渊,后遭背叛。公元252年4月,孙权病逝,享年71岁,吴立孙亮为帝。史书有记载的以及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孙权具体有多少个子女不详,孙亮字子明,是孙权小儿子,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第六子,孙和为王夫人所生,步夫人生有二女,长女名孙鲁班,字大虎,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后嫁全琮;次女名孙鲁育,字小虎,先嫁朱据,后嫁刘纂。孙权一生很长,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但他能任用人才,独据江南,成为当时一代英杰。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
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五胡十八国有什么经典的事
历史上有什么大事,名人名事发生 不只五胡,建立的国家工有二十多个
常胜将军慕容垂与符坚——诚信典范,符坚——孪慕容冲,武悼天王冉闵——六月飞雪,谢安北府兵——前秦风声鹤泣草木皆兵……太多了
草原帝国中关于五胡乱华的部分
当希腊-佛教和伊朗-佛教文化未受干扰地在塔里木绿洲的定居民中茁壮地成长时,突厥-蒙古族的游牧部落却在北部草原上互相残杀。约155年,北匈奴(他们可能属突厥种,住在外蒙古的鄂尔浑河流域)被另一些游牧部落,即鲜卑部落降服。鲜卑人起源蒙古和满洲边境上的兴安岭,他们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通古斯人,据伯希和和托利的研究,似乎更有可能属蒙古种人。于是,蒙古人的统治接替了突厥人的统治。中国人称之为檀石淮的鲜卑首领征服了北匈奴之后,向西蒙古进军,远至伊犁河畔的乌孙人,他打败了这些乌孙人。中国编年史家们提到,在166年,他的统治从满洲到乌孙国,远至巴尔喀什湖。无疑地,这一记载多少有些夸张;鲜卑人的统治几乎没有超出过今天的博格达汗(土谢图汗)和车泽尔里克曼达勒(即赛音诺颜)的领土。取得这一重要权力以后,鲜卑首领开始重蹈前辈匈奴的覆辙,贪婪地把目标对准中国。156年,檀石淮进攻今天称为辽东省的地区,但被击退。接着他转攻内蒙古的南匈奴,当时南匈奴已归顺中国,后来他与南匈奴达成协议,诱使南匈奴和他一道攻击陕西和甘肃的中国边境,但是,联合起来的这些游牧部落在中国军队面前被迫撤退了(158年)。鲜卑人又对辽西(即对满洲西南部,辽河下游西部的中国地区)发起新攻击,也于177年被中国将军赵彪击溃。最后在公元207年,中国将军曹操在今热河地区彻底击溃乌桓,乌桓是在大兴安岭南达费诺尔(即呼伦池)和西拉木伦河(辽河)地区放牧的游牧部落。公元215-216年间,曹操把南匈奴余部安置在今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北省以北的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区,并把他们分成五部,每部派一位中国驻外政治代表〔司马〕监督各部首领的统治。南匈奴的合法单于被软禁在中国宫廷内。
公元220年,当汉朝在内战中消亡时,在前一段时期被中国军队严重击败了的北方草原游牧部落,或者是心怀恐惧,或者是衰弱不堪而未能利用这一形势。尽管汉朝的继承者,即"三国"之间在进行着内战,但印欧人的塔里木绿洲还继续忠于三国之首、华北的主人魏国(220-265年)。因此,在224年,鄯善(罗布泊)、库车和于阗向魏王曹丕表示效忠。当晋朝(司马家族)取代了魏国和其它两国,重新统一中国时,库车王派其子入诗宫廷(公元285年)。鲜卑人大胆攻击凉州(武威)附近的甘肃边境,于279年被中国将领马隆击退。
匈奴大帝国已经消失,占据其位置的鲜卑人已表明他们无力恢复对中国边境的攻击。正是在中国似乎不再受到来自草原的威胁的时候,4世纪的蛮族大入侵开始了,这次入侵类似于欧洲5世纪的民族大迁徙。然而,与之不同者,这些入侵似乎并不是由蛮夷之地的骚乱而触发,也不是由某个阿提拉的行动而产生,仅仅是由于中国力量的衰落而引起,中国的衰落像用一根真空管,把直到当时仍沿中国边境扎营的、作为中国盟邦的这些野蛮人吸入中国。
大约三310年左右,鲜卑族的慕容部在今满洲西南的辽东和辽西之地建立了一个新王国。349年匈奴国王石虎死后,他的后裔和将军们之间发生了争吵,彼此残杀。已在辽东建国的鲜卑慕容氏趁乱夺取了整个河北(350年,352年)、山西和山东。获取胜利的首领慕容催(349-360年)以蓟,即今天的北京,为其都城,后来又以邺(彰德,357年)为都。他的王朝,以中国名"前燕",即早期燕国(349-370年)而为人所知。364年,其继承者占领洛阳(时在东晋军队对该城进行了短时的再征服之后),接着又占领了淮河北岸(366年)。但是,慕容人的统治比在他们之前的匈奴人的统治更短。
前秦苻坚从幕容氏,即前燕手中先后夺取了洛阳(369年)、太原和他们的都城邺城(彰德),慕容氏国王成了他的俘虏(370年)。因此,慕容人的全部地盘--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转入苻坚手中。
苻坚在征服了中国北部的所有蛮族国以后,似乎要征服南部的东晋王朝,建立在他一人统治之下的统一国家,383年,他确实进攻淮河沿岸的东晋帝国,但是由于淝水战败从此一蹶不振。他的部下、原鲜卑慕容氏后裔慕容垂叛变,并获得河北和山东,于是建立了"后燕"国。后燕国从384年将延续至407年,其都城中山,即今河北省保定南部的定州。与此同时(384年),慕容氏的另一成员在山西建立了"西燕"国,但于394年被慕容垂并入后燕。
与这些昙花一现的游牧部落(他们的王国在短期内一个接一个地崩溃了)同时兴起的有一个拓跋部,它的力量不断增强,由于吸收其他部落的力量,它成功地在中国北部建立了较持久的统治。在这方面,他们很象法兰克人。法兰克人比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伦巴德人存在的时间更长,并在他们的废墟上建立了加洛林帝国,该帝国注定要把罗马的过去与日耳曼民族的今天联系起来。拓跋人的成就与之类似;因为当他们统一了中国北部的其他突厥-蒙古族国家以后,他们中国化的程度很深,使他们能够把拓跋人及其王朝与中国主体融合在一起。此外,他们对佛教事业的热忱也使我们想起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最后,正像法兰克人把自己看成是罗马传统的保卫者以反对日耳曼人的新的入侵浪潮一样,拓跋人也像"注视莱茵河"一样守卫着黄河,以对付那些来自草原故乡深处的、仍处于原始状态的蒙古游牧部落。如上所述,在公元3世纪末,可能属于突厥种的拓跋人定居于山西最北部的大同地区。拓跋圭(386-409年在位)是一位有魄力的首领。他从后燕慕容氏手中先后夺取了晋阳(396年,今太原)、中山(397年,今保定南部的定州),最后夺取邺城,今彰德(398年,安阳),由此给其部落带来了好运。后来他为其家族采用中国王朝名称"魏",以大同东部的平城(代)为他的固定都城。于是,拓跋氏的魏国形成,其疆域囊括了山西和河北,一直抵达黄河边。
拓跋突厥人的中国受到新的蛮族入侵浪潮的威胁,即柔然,或是中国人带有蔑视的双关语称谓"蠕蠕",意为"令人生厌的蠕动的昆虫"。根据语言学家们的意见,这些柔然人像古代鲜卑人一样是一支真正的蒙古种游牧部落,有些人认为他们与鲜卑人之间有过联系。约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由于征服了敌对部落高车而确定了该族的命运,有人认为高车地处科布多和乌伦古河附近,并被推测是铁勒和回鹘突厥人的祖先。当时柔然统治着整个北戈壁,其疆域东起高丽边境上的辽河,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焉耆附近地区。正是在这些柔然统治者中,我们第一次发现了汗(khan),或可汗(khagan)的称号;因此,这些称号必定是蒙古语的称号,它取代了原匈奴的"单于"称号,因而"单于"可以被假定是突厥语称号。
面对这个新游牧帝国的威胁,中国北部的拓跋,或者说北魏的统治者们决心采取攻势,发动了一系列穿越戈壁的反击。拓跋圭(386-409年在位)通过一次胜仗作出了榜样,在这次大捷中他把柔然可汗社仑从黄河河套地区逐出(402年)。当拓跋嗣(409-423年在位)在北方继续保卫通往长城的地区时,又夺取东晋王朝的大城市洛阳(423年),以及隶属于洛阳的河南全部地区,由此增加了他在南方的势力。拓跋焘(423-452年在位)继承其父拓跋嗣,他刚一继位就受到柔然的威胁,他击溃了柔然(424年)。425年他对柔然发起反击,反击过程中,他率骑兵由南向北穿过戈壁(因为柔然可汗的司令部肯定是设在鄂尔浑附近)。然后他转向另一个蛮族王国,即赫连氏匈奴人在陕西建立的夏国,拓跋焘对他们的都城(或者称王庭)、陕北保安(志丹县)附近的统万城发起了突然袭击(427年)。而此时他的将军们正在掠夺长安城(426年)。到431年时,赫连部被灭,陕西归并入拓跋领土。436年,拓跋焘军对幕容氏最后残存的领地北燕(今热河)进行了类似的入侵,并夺取该地。439年,拓跋焘继续征服甘肃的北凉国(从姑臧或甘州夺取)。北凉王室--自397年后定居于此的一支匈奴家族,保持其父姓沮渠--逃到吐鲁番,占据其地,统治时间是442至460年。
随着北凉领土的归并,拓跋人完成了对中国北部境内所有突厥-蒙古人建立的王国的征服。现在所有这些国家都构成了大拓跋国,即中国人称呼的魏国的一部分,除了以南京为拜占庭的中国南朝外,它是唯一留下来的王国。实际上,8世纪的罗马世界也类似地在法兰克人和拜占庭帝国之间被瓜分了;前者因灭了其他蛮族王国而征服了西欧,后者仍是欧洲的东方君主。
这些征服对中亚诸民族的影响很大,以致后来在他们中间中国北部被称为拓跋国。甚至拜占庭人也用同样的名字,即突厥语Tabgatch,阿拉伯语Tamghaj,中世纪希腊语Taugast〔桃花石〕,来称呼中国北部。
拓跋焘统一中国北部以后,对柔然发动了一次深入戈壁的大规模骑兵远征,杀了大批柔然人(429年)。443年他再战再胜。445年,拓跋军对鄯善(罗布泊)采取了报复行为,因为鄯善曾阻断了他们从西方归来的道路。448年,拓跋将军万度归向焉耆和库车定期征收贡赋。449年拓跋焘为追赶柔然,进行了深入戈壁的第三次远征。
拓跋焘是最有个性的人。他具有非凡的勇气,并使柔然人胆战心惊。如果拓跋人受到来自中国腐朽王朝的反对,这些柔然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进攻他们的边境地区。于是,他结束了大举入侵,正像克洛维为了高卢的利益,在托尔比阿克所做的那样。他吸取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但是不愿十分深入地中国化,以免会使他的部落的性格变得松散起来。因此,他拒绝把建在草原边缘,即山西最北部大同附近平城的旧营帐迁到他已用武力夺取的原中国历史都城洛阳和长安去。他还保留着突厥-蒙古族的一种深谋远虑的风俗,即在新王登基前,新王的母亲要被处死,以消除今后她以王太后的身份而产生的野心、嫉妒和贪婪。抱有这些思想,不用说拓跋焘是深深地厌恶佛教的,在这一方面,这位蛮族武士的宗教感情又因周围信奉道教的亲信们的怨恨而加剧了。他于438年下令佛教僧侣还俗,并于446年正式颁布法令迫害佛教僧侣。
然而,随着他的孙子拓跋浚的继位,对佛教徒的迫害停止了。拓跋浚是在一次宫廷政变后继位的,在位时间是452-465年。在大同附近的云冈佛教石窟中,从414年至520年间艺术家在此雕刻,最好的凹雕和那些为魏国艺术赢得名声的作品都属于拓跋浚统治时期。拓跋人的宗教热情使他们从传统的希腊-佛教形式(它是从犍陀罗沿着塔里木各道传来)中创造出如此深奥的神秘主义的作品,以致它们几乎就像是罗曼蒂克和哥特式雕塑的原型。确实,很可能真正的中国人的王朝由于民族偏见和儒家学说的强烈干扰而不会完全放弃自己的信仰去追随印度的神秘教义。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各王朝(甚至梁朝)的佛教雕塑都缺乏这种激情。拓跋人(这些远东的法兰克人)先后在云岗和龙门创造出与夏尔特尔和兰斯一样的石窟,他们把他们的才能主要归功于他们的蛮族起源,这也许是草原游牧部落征服古代中国后所产生的最令人惊奇的结果之一。此外,5世纪欧洲的大入侵(此时蛮族社会已经充分地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经历了黑暗时代之后将分娩出中世纪光辉的几百年。4世纪亚洲的大入侵也产生了类似的结果;尽管更加迅速,因为在不到一百年以后,魏朝的中国就完全接受了佛教,产生出伟大的云岗和龙门石窟。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拓跋人的突厥活力才因受到中国的影响和皈依佛教而被削弱。在拓践浚统治时期(452-465年),拓跋人占领了哈密绿洲(456年),并对戈壁地区的柔然发动了一次反击(458年)。柔然自己则占领了吐鲁番,推翻了该地的沮渠王朝而以一个臣属王室(460年)取代之。在拓跋弘的统治(465-471年在位)下,拓跋人以牺牲南方中国王朝为代价,又取得了许多胜利。466年占领彭城(今江苏),467年征服淮河流域,469年占领山东。470年拓跋人惩罚了一支鲜卑部落(即蒙古种吐谷浑),吐谷浑自5世纪初就居住在青海湖地区。
拓跋弘是一位佛教徒,他是那样的虔诚以至他于471年让位给他尚年幼的儿子而出家为僧。其子拓跋宏(471-499年在位)在成年之后对佛教也表示出同样的感情,在佛教的影响下,他采用了一部较人道的法规。494年,他把都城从热河的平城迁到洛阳,由此完成了拓跋人的中国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在他的发起下洛阳南部著名的龙门佛教石窟开始动工。这些石窟里的雕塑都是在494年到759年间的不同时期内完成。但是,拓跋人在毫无保留地采用中国文化和佛教信仰时,失去了他们突厥祖先所具有的坚韧和英勇的品质。他们的打算是通过征服南部中国王朝在他们的统治下完成中国的统一,结果失败了。拓路恪(499-515年在位)作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他们的将军们未能攻克标明两国边界的淮河防线,在防线后的钟离(安徽凤阳)要塞挡住了拓跋人的各次进攻(507年)。
拓跋恪于515年死后,其遗孀胡后统治着魏国直到528年止。古拓跋人的这位后裔是能够表现古突厥人力量的魏朝的最后一位人物。她是具有特殊活力的女人,在必要时采取血腥手段,权欲熏心,然而,崇尚佛教。她使龙门石窟的圣殿增色不少,她派遣佛教朝圣者宋云出使印度西北,宋云对这一时期中亚的情况留下了有趣的报导。宋云取道鄯善国(罗布泊)、于阗、帕米尔,以及我们将要看到的,访问了住在巴达克山的厌哒匈奴人的可汗。然后,抵达乌阇衍那和犍陀罗(喀布尔河下游),他从该地为他的君主带回了使她感兴趣的佛经(518-521年)。
拓跋人至此已完全中国化,免不了在他们自己的宫中爆发宫廷革命、王室分裂和内战。534年,他们分裂成两支:东魏和西魏。东魏拥有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今天的彰德为都城(534-550年);西魏拥有陕西、甘肃,以长安为都城(534-557年)。东、西魏后来都被他们的大臣们推翻,于是,在彰德建立了北齐王朝(550-577年)以取代东魏;而在长安的北周王朝(557-581年)取代了西魏。
冉闵在灭了石赵后,为什么会想起建国魏?昔日曹魏建功于胡族,甚为骄傲。今日处境竟会如此凄惨,有怀念汉族政权的倾向。也许在于号召汉民重建江山,恢复疆土。有何更好的见解,恭迎。
冉闵虽然实行民族报复政策,但是在真正灭绝的不过羯人一族而已。主要是因为羯人人种和汉人不一样,深目高鼻,不像匈奴氐羌与汉人面目相差不大,特别是汉化的比较深的,能说汉语的,简直就分不出来,所以被杀的一干二净。 立国之年立国之主国号年限种族被谁消灭
303李特成303-338恒温消灭成汉
338李寿汉338-347六世四十六年
304刘渊汉匈奴
319刘日翟前赵304-329匈奴后赵消灭前赵
319石勒后赵319-350羯冉闵灭后赵
350冉闵大魏319-352汉前燕灭大魏
324张骏前凉324-376汉前秦灭前凉
337慕容皇光前燕337-370鲜卑前秦灭前燕
351苻健前秦351-394氏西秦灭前秦
383淝水之战苻坚(338-385)
384慕容垂后燕384-409鲜卑后燕被北燕代替
(其中西燕回到后燕)
384姚苌后秦384-417羌刘裕北伐灭后秦
385乞伏氏西秦385-431鲜卑夏灭西秦
386吕光后凉386-403氏后秦灭后凉
397秃发乌孤南凉397-414鲜卑西秦灭南凉
398慕容德南燕398-410鲜卑东晋灭南燕
400李暠西凉400-421汉北凉灭西凉
402沮渠蒙逊北凉401-439匈奴魏灭北凉,北凉曾向刘宋称臣
407赫连勃勃夏407-431匈奴吐谷浑灭夏
409冯跋北燕409-436汉魏灭北燕
注
1:道武帝拓跋珪于386年建魏,鲜卑96年建魏。鲜卑太武帝拓跋焘于439年统一北方
2:刘裕于420年建立刘宋,422年死。
上面的列表是我最近两天读十六国整理出来的,算是给阎步克老师交一份作业。可惜文档贴上来时有一些问题,最近几天突然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产生兴趣。最后一列的“被谁”的全文是“被谁灭掉”,例如成汉是被恒温灭掉的。前赵被后赵灭掉,当中以淝水之战来划断。
刘寄奴北伐灭掉南燕和后秦,是汉人北伐最为成功的,而且还评定蜀中割据的局面
成汉一朝偏据蜀地,是八王之乱后中原混战中流民造反形成的局面
前凉张骏的先人是晋朝凉州的刺史,西晋亡后多年还奉晋朝为正朔。
鲜卑拓跋的先主于315年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灭,拓跋珪16岁重建代国,这时是386年,改国号为魏,396年为皇始元年,最终魏统一北方。
前秦的苻坚据说有藏人血统。
五胡乱华是中国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父子相残,臣弑君,兄弟阋墙,斯文扫地,那是一个赤裸裸的靠武力竟势的时代。余读完后闷坐无言。
出有因一、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1。“投鞭断流”——前秦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断流”的来历。
2。“草木皆兵”——谢石挥军10万水陆并进,直抵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来历。
3。“风声鹤唳”——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激其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这就是著名典故“风声鹤唳”的来历)。
4。“折屐齿”——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5。以少胜多——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
二、文化
1。东床快婿——郗鉴使门生见王导,物色一个女婿。王导叫他到东厢去看。他看后回去报告说:“王氏子弟都好,只是见了我都有点紧张做作的模样,只有在东床坦腹吃东西的一个,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好女婿!”派人去问,就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2。以字换鹅——喜欢鹅,听说山阴有一道士养的鹅好,特地去看,看了想买。道士说,只要替他写《道德经》,就全部奉送。羲之欣然写完,把鹅装在笼里带了回去。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六角竹扇的老太,一时高兴,在每把扇子上都写了几个字。老太起初很不高兴。他就嘱咐她:“你只要说是王右军的字,每把可以索价一百钱。”老太一试,生意很好,后来又拿扇子来请他写,他只对她笑笑,不再写了。
3。《兰亭序》——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诸名士修禊(在水滨举行消除不祥之祭)兰亭,作《兰亭序》,传为千古佳话。至今中日书法家仍效法古人,到绍兴兰亭,“流觞曲水”,以纪念书圣。
4。顾恺之是东晋的绘画大师。恺之(341~402年,或约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做过桓温的参军。后来宫至散骑常侍。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相传瓦棺寺(在今江苏南京西南)初建时,慧方和尚请朝士捐钱,士大夫落笔没有超过十万钱的,顾恺之却写上百万钱。大家知道他并不富有,以为不会真的拿出来,不料他要寺里给一间屋子,并空出一面墙壁,每天到屋里关上门画画。一个多月后,画的维摩洁像只需要点眼睛了。这时他告诉和尚:第一天来看的要布施十万钱,第二大五万,第三天起照常例。开门后,光彩夺目,看客云集,没有多少时候,就收到了百万钱。这故事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的《京师寺记》。他的名气之大,画像之工,由此可见。他画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有摹件传世。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潜,字渊明。他做过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当时县令的俸禄为五斗米)折腰(郡守派督邮到县,照规矩县令应束带去见),自行解印去官,为之赋《归去来辞》。
没有“五胡十八国”,只有“五胡十六国”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魏晋五胡十六国帝王谱(包括实际执掌朝政的人)- -
魏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魏皇帝谱
魏武帝曹操(155-220) ——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军事上,他身经百战,精通兵法.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称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 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魏明帝曹睿(203-238)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魏齐王曹芳(232-274)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 (254-260)在位,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魏元帝曹奂(246-302) (260-265)在位,在位6年 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蜀汉
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小。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蜀汉皇帝谱
昭烈帝刘备(162-223) 221年称帝,在位3年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小时家境贫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镇压有功,任徐州牧。后经一系列征战,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 219年,吴蜀江陵一战孙权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为收复荆州,于221年发动彝陵之战,后被吴将陆逊击败,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2岁。托孤于诸葛亮。
后主刘禅(206-271) (223-263)年在位,在位41年 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 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但诸葛亮数次伐魏,均告失败,于234年死于五丈原。后,蜀汉政治腐败,国力日弱,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为后人留下“乐不思蜀”的笑柄。
吴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吴皇帝谱
吴大帝孙权(182-252) 222年称帝,在位30年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经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会稽王孙亮(243-) 252年即位,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 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乌程侯孙皓(242-283) 264年即位,在位17年 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西晋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国家又陷于分裂。
三国时期,司马懿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
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皇帝谱
武帝司马炎(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 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惠帝司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怀帝司马炽(284-264)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 30岁。
愍帝司马邺(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东晋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皇帝谱
元帝司马睿(276-322) 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明帝司马绍(298-325) 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成帝司马衍(321-342) 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 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 344年即位,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安帝司马德宗(382-41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陷入纷乱的动荡中,南方仍是司马氏政权,历史称东晋,北方则较为混乱,政权分割交替,且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历史称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形式谱
国名 皇帝 民族 都城 统治地区 公元年代 灭于何国
汉、前赵 高祖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桀-刘曜 匈奴 (初)平阳(迁)长安 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 304-329 后赵
成汉 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 巴氏 成都 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 304-347 东晋
前凉 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 汉 姑藏 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 317-376 前秦
后赵 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谯王石世-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赵王石祗 羯 (初)襄国(迁)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 319-351 冉魏
冉魏 悼武天王冉闵 汉 邺 同上 350-352 前燕
前燕 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鲜卑 (处)龙城(迁)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 337-370 前秦
前秦 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 氐 长安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350-394 后秦
后秦 武昭帝姚苌-文桓帝姚兴-姚泓 羌 长安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 384-417 东晋
后燕 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鲜卑 中山 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384-407 北燕
西燕 济北王慕容泓-威帝冲-昌平王段随-建明王凯-建平帝瑶-建武帝忠-河东王永 鲜卑 (初)长安(迁)长子 山西一带 384-394 后燕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乞伏暮末 鲜卑 菀川 甘肃西南部 385-431 夏
后凉 懿武帝吕光-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氐 姑藏 同前凉 386-403 后秦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辱檀 鲜卑 (初)西平(迁)乐都 甘肃西部、青海一部 397-414 西秦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 鲜卑 广固 山东、河南的一部分 398-410 东晋
西凉 武昭王李嵩-后主李歆-永建王李恂 汉 (初)敦煌(迁)酒泉 甘肃极西部 400-421 北凉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昌秦王赫连昌-平原王赫连定 匈奴 统万 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 407-431 吐谷浑
北燕 冯跋 汉 龙城 河北东北部、辽宁 407-436 北魏
北凉 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楗 匈奴 张椅 甘肃西部 401-439 北魏
代 拓跋倚卢 鲜卑 平城 内蒙古及山西北端 315-376 前秦
.
.
.
.
.
.
http://haroo.blogchina.com/3183263.html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0%FA%CA%B7/100events/033.htm
首先纠正一下
是五胡十六国,他们趁西晋内乱而入主中原,历史上称其为“五胡乱华”。
比较而言经典的大概就是前秦的苻坚伐晋了吧。
击楫中流
我见犹怜
何意百炼钢,竞化绕指柔。
太多了!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是不是都被孙权害死了
周瑜,字公瑾,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鲁肃,字子敬,汉族,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于274年病逝。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忧国亡身。
1.208年,周瑜是在火烧赤壁之后与曹军夺南郡的时候,被曹仁射了一箭 ,从此身中箭疮,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2.鲁肃:病死,217年,46岁
3.吕蒙:病死,219年,42岁
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推辞再三,不肯接受金钱,孙权不许。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诊治护理,并且下令,在国内招募医者,有能治好吕蒙病的人,赏赐千金。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碌,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如发现吕蒙吃下点东西,孙权就很高兴,对手下人有说有笑;如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命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但吕蒙还是在内殿中去世了,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吕蒙生前,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都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把这些全部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孙权知后,愈益悲伤。
4.陆逊:太子太傅吾桀因多次与陆逊有数往来而获罪被关进监狱致死,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悲愤痛恨而死,245年,63岁。
周瑜肯定不是,周瑜是孙权自己人,除了他大哥,就是他亲。
鲁肃也不是,鲁肃是周瑜推荐的,而且鲁肃不是他大哥的老班底,是他和周瑜一起的好战友。你看看庞统因为说周瑜哪里不好,孙权都不鸟他,所以,周瑜鲁肃是孙权心腹。
吕蒙也不是,吕蒙是孙权一手提拔上来的。培养一个自己人不容易,尤其还是那种没背景有才华的。
陆逊就比较尴尬了,是他大哥的女婿,孙权对陆逊不会全心全意。而且后期孙权也不喜欢陆逊,所以陆逊的死,孙权也不是很伤心。大概算是被孙权害死的吧。
这个不清楚,因为史书不可能这么写,大部分正规点的只会说某某年某某去世。孙权这个人精通权术,周瑜鲁肃二人基本没这可能,一个他动不了,一个他没必要动。吕蒙这个人关系其实和孙权挺好,但问题是他可能要为破坏吴蜀同盟背锅,但那年头南方环境确实比较恶劣,早死比较常见。至于陆逊,这个人其实属于政治站位错误,他本身早已经是一人之下的地位了(这样的人一般下场不太好),但有时候并不存在说是皇帝要你死,而是自己不小心作了死。
周瑜,东吴第一统帅,四围(统帅,武力,智力,政治)极高。然而他是孙策的铁杆心腹。孙权此人气度小而目光略浅,赤壁之战,他对周瑜说,5万人我给不了,先给你3万,你干不过就我来与曹操决一死战。并让程普做都督随周瑜一起,以制约周瑜。程普是东吴元老(孙坚时期的人物)。周瑜赤壁击败曹操后震惊了整个东吴(东吴大批量的投降派)。后费时一年攻克江陵。属于开疆拓土了。功劳极高。这个人是属于孙策的,而不是属于孙权。孙权对孙策的态度,看看后面孙策儿子的日子就知道了。然后,孙权同意将江陵借给刘备。周瑜回柴桑,东吴的版图又回到原状态。之后不久,周瑜病逝。
鲁肃,东吴第一谋士,三国第一流战略家(与诸葛亮不分高下)。如论是抗曹还是联刘,都极其出色。他深知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并一生为此努力。借江陵给刘备,是其巅峰之作。他造就了三国。借江陵有以下好处,1.瞬间出现一个与曹操抗衡的超级势力(史书有载,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惊的笔都掉了)。2.东吴暂无西面之忧。3.东吴可以专心北上,曹操只能2线作战。4.江陵非常不利于东吴防守,荆州南部5郡(江夏,长沙,武陵,桂阳,零陵)都在刘备手上。5,要灭东吴必须先灭刘备,曹操压力好大。然而,个人认为孙权只有一个想法,江陵借给刘备了,周瑜的功劳就没了,所以借了。周瑜死后,孙权反悔了,让鲁肃去要回江陵。刘备还了3郡给孙权,孙权收下后不久又反悔了说不行,刘备还没有还江陵呢(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刘备借荆州)。不久,鲁肃病逝!(估计鲁肃实在没脸去要了)鲁肃是周瑜的好朋友。鲁肃死掉后,孙权经常说鲁肃是2长1短(借荆州就是1短)。
吕蒙,弱化版(3/4)周瑜。东吴名将。孙权死党。所以孙权对他最好。可惜偷袭江陵,斩杀关公后,不久病逝。孙权极其悲痛。偷袭江陵后蜀吴联盟破坏,若曹丕听话的话,趁刘备与东吴荆州死磕,统大军直逼建业,东吴很可能就灭亡了(证明了鲁肃谋略的准确性)。可惜曹丕以为孙权是真的投降魏国了,真是太天真了。
陆逊。江东陆家麒麟儿。四维极高,然战略眼光差。无论是支持取荆州,还是后面的保太子都是错误的决定。自从夺得荆州后,东吴没办法出合肥副本了。两线作战,扛不住。只能划江而治,等蜀国灭亡后,瞬速被灭。由于陆逊是外戚又陆家跟孙策是死仇,所以身份很尴尬,最后被孙权逼得忧愤而死。
综上,除吕蒙外,陆逊是被孙权逼的忧愤而死,周瑜,鲁肃很难说是不是实在受不了孙权那个小人的行迹,早早忧郁而死的。毕竟他们俩都蛮年轻的。特别是周瑜。
被称为南朝第一帝的宋武帝刘裕是怎么死的,你们知道吗?
宋武帝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徐州)人。在历史上,宋武帝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他半生戎马,平内乱、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致力于北伐;执政期间抑制豪强,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大兴教育,使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被誉为“南朝第一帝”和“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从小家境贫寒,靠卖草鞋过活,没正经读过两天书。但是刘裕人穷志不穷,打小就有非凡的抱负,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刘裕喜欢骑马射箭,舞枪弄棒,后来就跑去参军了。因为他认为只有参军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刘裕长大后,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在军队里,刘裕作战勇猛,而且机智勇敢,多次打败劲敌而建立奇功,因此迅速成为东晋帝国的一员虎将。当时的东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社会动荡不安,而权臣桓玄就是在这种时候起兵闹事的。桓玄闹事闹得挺大的,他竟然篡权自立为帝,并建国号为楚。就这样,东晋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东晋还有死灰复燃的那一天,而让东晋死灰复燃的正是刘裕。
公元402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使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生活节俭,作风廉洁,据史记载,他虽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在出行方面,总是轻车从简。他的后宫也应该可以有三千佳丽,但他没有这样做,既没有养三千妃子,也没有到外面去打“野食”。
一般的皇帝喜欢听笙歌、看跳舞,寻欢作乐,但刘裕没有这样的喜好和兴趣,宫廷里连个乐队都没有,有人劝他适当地享受一下,放松一下,但他说“没有时间”,且“不会欣赏”,人家又劝他说时间长了,听的次数多了就会欣赏,谁知他回答说:“正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耳。”
刘裕不爱财,宁州献来价值连城的琥珀枕,他叫人给弄碎了,分赐给边关诸将士治疗战伤,有人献石床给他,他又叫人打碎;广州太守献来筒细布,弄得在他手里丢了官。他立了苛刻的法规,财帛一律不得进宫,统归国库管理。
“南宋第一帝”的称呼,不是谁都能担的起的。刘裕之所以有这个名号,一是因为他建立的刘宋王朝开启了南朝时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裕可以说是南朝实力最强大,治下最繁荣的一位帝王。
刘裕本人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从微末间崛起,依靠强大的军事能力,辅佐金朝镇压各部叛乱,消灭周围割据势力。在他掌控晋国的权柄后,亲率大军对内平定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后又吞并西蜀,统一中国南方。对外攻灭南燕,后秦等国,击败北魏,收复黄河以南及关中地区,使南朝疆域达到极盛。
在南北两方的政权对峙时期,南方的军事实力一直是弱于北方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南方政权受到北方势力的骚扰,而从未曾北上征伐过。但是刘裕多牛气啊!他直接率兵北伐,攻克了长安城。长安在此之前,一直都被人视为正统都城,绝对的诸方争夺要地。刘裕能够战胜北方势力,攻克长安,足见其个人能力的出众。
刘裕并不是死在战争当中,更加不会是死于政治,最终打败刘裕是身体。刘裕的离世和他的健康状况是有关系的,他在公元422年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当时有很多的名医都给这位刚当上皇帝的传奇人物来看病的,但是他们的医术并不能拯救刘裕。在当年五月的时候,刘裕就因为病重而离开这个世界了。
当时的刘裕已经有60岁了,这在古代看来已经算是高寿了。刘裕的离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其背后也没有任何的可以质疑的地方,他就是因为疾病而去世的。而在刘裕离世不久之后,根据其遗命,在一干老臣的辅助下,太子刘义符就此登基,属于刘裕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
但即便他的人生已经落下帷幕,他曾经传奇的一生还是被众多后人所铭记。有很多人都从这样的一位出身卑微的皇帝身上领悟了很多的道理。或许刘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世,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的,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他一生所创造的的业绩,他的故事已经足够令人铭记他了。
孙权一生总共有几次北伐
如果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提供了条件,那么“合肥之战”则促进了三国的形成。不少人认为:我国古代第一次北伐发生在诸葛亮六出祈山期间。其实并非如此,孙权的合肥之战却是比诸葛亮的北伐还要来得早些。有些论文曾对“合肥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先后顺序提出了质疑,问究竟是赤壁之战先还是合肥之战先?答案都是。因为孙权一共五次北伐中原,其中一次便发生在赤壁之前。
由此可见,人们历来认为孙权只想坐稳江山,无心图大业的观点是相当片面的,孙权在北伐这一点上也是非常激进的人物。对于孙权北伐所带来的响,讨论起来,也是十分有趣的话题。
北伐的重心中心发生在合肥上面,合肥是赤壁战前后孙曹刘三家争夺得异常激烈的战略地点之一(另一处则是荆州),在这里先后发生了8次战争,历时长达11年(208~219年),可以说几乎连年战火不息。其中曹操出击为3次,孙权出击则为5次。
第一次北伐发生在孙权27岁的那年,即在赤壁之战即将开打的时刻。曹操获取了荆州后曾写了封信给孙权,令孙权将其子带来给他作为人质,否则就派军南下,孙权不答应,因此得罪了曹操,曹操立即招集人马准备南下,号称80万大军——实际上是30万(演义中则为80万,而号称100万)。此时孙权已感到危机四伏,于是决定拉拢近在当阳的刘备。当时刘备新败,正值被曹操所追击(刘表死后,曹操立即进攻荆州,刘备因此败逃),孙权立即派兵出击合肥牵制曹操的军队,并派鲁肃前往当阳说服刘备促进孙刘联盟。出自共同的利益,刘备欣然答应了孙权的要求,同样也派使者诸葛亮回应东吴。曹操由于受到了孙权的挑战,马上派兵转过头来攻击合肥,孙权见成果已到,立即退兵到九江,第一次北伐也因此结束,这次北伐是比较成功的一次。
(第一次北伐促进了孙刘联盟,孙权以少制多,其处事态度亦果断坚决,为之后的赤壁之战打下伏笔)
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不久,由于两次战争时间拉得很紧(210~216年),且两次作战极其激烈,所以放到一起来讲。这一次曹操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加强对合肥的防守与作战,吴魏双方关系陷入了极度紧张的状态,吴国首都告危。面对这种情况,孙权将不久前刚攻下的江陵等地区暂时“借”与了刘备,意让刘备牵制曹操,刘备认为获得荆州有利于截断孙权与刘璋的联系便因此派兵前往占据,东吴的防守缩到江夏一带。此后孙权开拓南京(建业),并南征拿下了交州(今广东广州地区,由此可见,孙权一生并不只将领土到荆州一带而已)等地区,加强对江南一带的统治,力量获得发展,巩固了南京政权。
213年,孙权濡须口以7万军抵挡住了曹操的40大军。一次,孙权乘船前往曹营探明虚实,曹操下令放箭,结果箭支射在了船只的侧身上,为了不使船倾斜,孙权令部将把船只调过头来使得船身另一面也受射箭,保持了船的两边平衡,当曹操看到此事时不由地望江兴叹,对这个小了他多达30岁的年青君主赞叹不已。这就是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形了。
214年,曹操见双方形势没有多大转变,于是亲自前往督战,但双方相持了将近一年,仍然没有改变多大的局面。此时曹操北方战事告急,且马超、韩逐起兵攻魏的意图有所显现,曹操为了保往合肥,便不惜派张辽、乐进、李典三位大将领7000兵力驻守合肥牵制孙权。
215年,孙权趁曹操忙于北方战事之际派5万兵力出击合肥,张辽等人英勇作战,终使孙权连攻3月不下,被迫辙军,就在孙权退兵的时候,张辽率800兵力出其不意地前往攻击足步未稳的吴军,孙权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大感震惊,为了避免已军慌乱,他令军队加速辙离,本人走在军队的后头,差点被张辽所擒。孙权此次作战,为他的年青气盛付出了代价,出击合肥前,孙权血气方刚,拒绝等待援军的到来,要求身先士卒亲自前往前线作战,结果太过糙急反而被张辽杀退,如非程普前来求援,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文章标题: 在南宋之前,南方各种割据政权最有雄才大略和北伐的君主就是孙权了吧。(刘裕死的早),还有举例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