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真实历史上的王玄策是怎样的

时间: 2023-03-08 18:00: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真实历史上的王玄策是怎样的

历史中真实的王玄策到底有多强

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人,与强汉时一样,与王玄策同时代的名将也多的举不胜数的,但是(在民间)知名度远远不能与李靖、秦叔宝、李绩(徐茂公)等相比,甚至连程咬金的名字都比他响亮,可是我看过他的历史后大吃一惊,王玄策简直是个奇人。 王玄策生殁年及出身地均不明,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公元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后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了玛卡达。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儿,他与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借用了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后,王玄策终于获得了胜利。于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这个难度比常惠(经营了至少十年而且军力占优)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这个难度比起汉代常惠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因常惠经营了近二十年而且军力占优,方才联盟乌孙击败匈奴。王玄策事迹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好莱坞大片,而从这段史实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国家之强盛和国际影响力。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一人灭一国”只是笼统的说法。王玄策的确有指挥之功,但是若没有吐蕃和泥婆罗(尼泊尔)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断然不能成事。而后来唐、吐蕃关系恶化,直到将近90年后,凶悍的吐蕃兵攻破长安,唐代宗外逃陕州[2] ,这恐怕是王玄策所始料不及的。

百里玄策历史原型是谁?

百里玄策历史原型是王玄策。王玄策,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后任朝散大夫,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佳绩。还有着一人灭一国的传奇经历。其实,王玄策之所以能创造一人灭一国的传奇,还是因为当时的大唐过于强大,强大到周围小国听到王玄策是唐朝人,就会帮助王玄策,避免遭到唐朝的报复。

百里玄策的英雄形象

玄策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很有特色的,他虽然疯,但是并不是像典韦那样如同野兽一般的疯狂,而是像一只刚学会捕猎的狼犊子一样癫狂嗜血中又带着孩童独有的天真。这种充满矛盾的性格特点也是玄策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百里玄策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而他小时候是个爱哭鬼,因为魔种的身份,所以遭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因为常年依赖哥哥让玄策一直都很胆小脆弱。

玄策在古代是干嘛的

玄策是王者荣耀游戏中的一名角色,全名为百里玄策。他在历史上的原型是王玄策。
王玄策,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的官员、外交家,曾经多次出使印度。曾经是融州黄水县令,后来升任为朝散大夫。
王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图三卷,今仅存片段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洛阳龙门石窟存在王玄策的造佛像题记。
另外,王玄策在军事上有“一人灭一国”的佳绩。

唐朝的王玄策是什么人?如何评价呢?

王玄策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虽远必诛”,整个天竺伏在他的脚下瑟瑟发抖。如果他愿意,天竺就是他的了。

起因:

玄奘法师游学天竺,以此为契机,大唐与天竺建立了关系。

647年,唐太宗派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此次王玄策是正使,蒋师仁是副使,护送他们的是着30名骑兵。

印度此时被唐朝称为天竺,分裂为无数的小国。被玄奘法师称赞的戒日王的中天竺最为强盛,有6万象军,也是与大唐关系最亲密的国家。王玄策一行就是以中天竺为基站,与其它国家互动以扩大大唐影响的。

王玄策一行很成功,有四个国家要求与大唐建立外交关系,并派使者带着大量贡品到长安进贡(其性质是国际贸易)。王玄策带着四国使团回到中天竺,准备回大唐时,意外发生了。

戒日王已经去世,戒日王的继承人被阿罗那顺杀掉,然后阿罗那顺自己做了国王。阿罗那顺害怕王玄策为戒日王复仇,又对王玄策使团带的财务垂涎三尺。

伏击王玄策:

戒日王死后,因为阿罗那顺不得人心,中天竺的国势很快衰落,6 万军队只剩下3万。阿罗那顺带着3万军队,为王玄策设下了埋伏。

王玄策一行不知道戒日王已经去世,更不知道中天竺的变故。当王玄策一行进入埋伏圈后,伏兵四起,团团包围了王玄策。

王玄策一行32个人,奋起反抗。战斗过程中,中天竺军队表现出的战力水平与唐军判若云泥。3万人居然拿不下32个唐人,双方打成了对峙战,直到唐人的箭射完了,才冲上去俘虏了30个人。唐人无一损失,王玄策与蒋师仁还突围而去。

笔者并没有替大唐勇士们吹嘘,正史是有记载的。唐史《西戎传》记载:“(阿罗那顺)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与胡御战”的御字,说明唐朝勇士们是在与敌对峙。

爆发的王玄策:

阿罗那顺夺取了四国的财物,处死了30个唐人骑兵,然后以军队进逼东天竺,迫使东天竺站在自己这边。就在阿罗那顺憧憬着恢复戒日王的功业时,王玄策带着军队来找他了。

也许阿罗那顺觉得,王玄策只是远离大唐的一个外交官,不具备任何威胁。然而王玄策不是一般的人,他和蒋师仁骑马狂奔到吐蕃,找到正与大唐处的火热的松赞干布。(下图是松赞干布。)

当松赞干布听说中天竺的事情后,立即选了1200个吐蕃精锐骑兵,又派给他7000个尼泊尔骑兵,共7200人。让王玄策带着,赶去中天竺复仇。

激战:

王玄策的7000个尼泊尔骑兵没有特殊之处,而那1200个吐蕃骑兵,绝对是战斗力爆表的精锐。这时候吐蕃人还没有被佛教影响,保持着游牧民族原始的凶悍,这1200个精挑细选的吐蕃人精锐,绝对是彪悍至极的。

阿罗那顺的中天竺军队加上一部分东天竺的援兵,共有3万人,主要是步兵,还有一支象兵,象兵是阿罗那顺的杀手锏。这3万人分布在中天竺各地,能集中使用的包括象兵在内,有2万多一些。

现在的资料,没有办法查到王玄策和阿罗那顺用的什么战术。唯一可知的是,王玄策带兵赶到中天竺的国都城下,与阿罗那顺的军队大战了3天,才大败阿罗那顺,并斩杀3000多人,奠定了胜局。

如果双方一见面就决战,3万多人的战场,用不了一天就能分出胜负。而事实上,双方一直用了3 天才分出胜负。所以我们推测,应该是阿罗那顺见王玄策军皆是骑兵,不敢出营野战,就在城下扎营固守。并且阿罗那顺很老辣,把3000多人精锐部队部署在阵前防御王玄策。

而王玄策,应该是用那骑射精绝的1200吐蕃骑兵,四处奔袭以试探阿罗那顺的虚实。直到探明敌营之虚实,才发起主攻。

在王玄策的主力进攻时,中天竺的3000多精锐被斩杀殆尽,阿罗那顺这才狼狈而逃。

城中驻守的是阿罗那顺的妻子,她见丈夫兵败如山倒。就带兵出城相助,在城下的江边扎营,帮丈夫收留败兵,意图再战。

王玄策的骑兵马不停蹄,一直追赶着中天竺的败兵。这些溃兵冲散了阿罗那顺的妻子的军队,然后被赶入江水之中,淹死了一万多人。

阿罗那顺夫妻见大势已去,不敢入城,弃城而逃,却被王玄策的骑兵部队赶上并活捉了。然后,王玄策俘虏了城中的2万多百姓。

王玄策的战果:

王玄策擒获阿罗那顺,占领中天竺国的消息传出,整个天竺都震惊了。

东天竺最害怕,起初因为它觉得王玄策离大唐有万里之遥,不可能把阿罗那顺怎么样,就站在了阿罗那顺这边。没想到剧情反转太快,只是几天的时间,阿罗那顺就完了。东天竺害怕王玄策出兵东天竺,就在第一时间表示投降,给王玄策送来刀、盾牌、盔甲等武器,还有牛、羊、马等牲畜30000多头。

以中天竺为震中,王玄策的消息迅速散播,各天竺小国纷纷归顺。有些消息灵通的国王,打听到王玄策的唐人身份,便要求得到“老子像”,改信中国宗教以表示归顺的决心。主动向王玄策投降的天竺小国,前后约有100个。

如果王玄策有野心的话,大可以整合这些投降的国家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扩张,吞并整个天竺不是难事。

《西戎传》:“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

但是王玄策一心挂念着祖国,他安排好天竺的事情,只带着贼首阿罗那顺回长安去了。

后记:

王玄策在中天竺的征战,让李世民感觉面子上有光,大感欣慰。(下图是唐太宗李世民。)

令人遗憾的是,王玄策从天竺带回一个僧人,自称会炼制仙丹,他炼制的仙丹导致了李世民的死亡。因此王玄策受到牵连,便没有进入朝堂的公卿之列。而不是公卿的王玄策,是没有资格载入史册的。渐渐的,王玄策的功绩被历史淡忘了。

唐朝的王玄策是出使唐朝时期出使西域各国的大使,他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凭着自己一个人借来的兵,灭掉了别人一个王朝,可以说是一个有勇有谋,志勇无双的人。
王玄策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在当时是很出名的将军,为大唐打了很多胜仗,他的军事才能帮助了国家的发展,是难得的人才。
是一代名将,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善于出谋划策,帮助国君征战和发展国家。
文章标题: 真实历史上的王玄策是怎样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5481.html

[真实历史上的王玄策是怎样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