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06 06: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俗话说得好“盛世买珠宝,乱世藏黄金”。由此可见,黄金的价值不言而喻。而黄金之所以成为硬通货,无外乎就是因为数量之少。
01
但在汉代的时候皇帝一开心赏赐手下大臣动辄就是数万黄金,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从海昏侯墓出土的478件金器也从侧面证实了汉朝黄金的数量应该不是很多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史书上汉朝以前的黄金数量那么多,可到后数量怎么一下子骤减?数量如此巨多的黄金难道会突然不翼而飞?
02
对于大量黄金的流失,其实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习俗,那些生前显贵的地主商人,即使在死后也要风风光光,因此他们的很多墓葬品也是相当丰厚的,而一起被埋入地下的就有大量的黄金。
除此之外,古代中原因为战马稀少,为了采购优良战马,历朝历代都使用黄金与周边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等货物。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黄金的流失。还有就是古代曾经一度信奉佛教,而很多佛像都是由黄金打造的,因此黄金的数量也是大大减少了。
03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汉朝当时的黄金年产量其实也不过才400公斤,但是书上所记载汉朝皇帝赏赐官员动辄万金,这显然是与史实不符的。即便是海昏侯这样的皇室贵族墓中出土的黄金数量也不过才两千两左右,即使从古至今的盗墓活动很猖獗,但恐怕这也不是黄金骤然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实史书记载的赏赐万金也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其实是弄错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金其实并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青铜。我们国家早在夏商时期就发明了青铜的制作工艺,也因此青铜器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被广泛使用了。全国各地也曾经出土过不少青铜器,打造的文物,而我们大家不知道的是青铜刚刚铸造出来的颜色其实是金黄色的,而生锈以后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青绿色,所以在古代人们称青铜其实就是金。如此来看,汉代皇帝所说的赏赐万金倒也不是吹牛。
04
众所周知,纸币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流通货物角色的其实一直都是青铜打造的铜币,而海昏侯墓出土的多达两吨的古代货币实际上也证明了所谓赏金数万不过是指铜钱罢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海昏侯刘贺(前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第二代昌邑王,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27天,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海昏侯墓出土的麟趾金。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刘贺皮肤较黑,大个子、小鼻子小眼,头发稀疏,还是个瘸子,由此可见其相貌丑陋。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无子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征召18岁的刘贺主持丧礼,此举意即赋予其承继大统的资格。
海昏侯墓出土200万枚铜钱,数量之大令人称奇。
现在看来,刘贺称帝就是一场闹剧。这场闹剧中,刘贺只是一个演员,而导演则是霍光。而问题就在于,刘贺不安心做一个演员,他想打压霍光,做可以操纵一切的导演。
简介一下导演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异母弟,曾随侍汉武帝二十多年,深得信任。前87年,汉武帝驾崩时指定霍光辅佐时年8岁的汉昭帝。终昭帝一朝,霍光广植党羽大权独揽,安插亲属到各个重要岗位,朝廷内外,惟他之命是从。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霍光以皇后上官氏之名发布了征召刘贺的诏令。插播一句,皇后上官氏这一年15岁,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刘贺称帝后封为皇太后。
刘贺于半夜接到诏令,当天中午带着200多名侍臣从封地山东巨野出发。《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其日中,贺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郎中令龚遂谏王,令还郎谒者五十余人。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
这段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从中午到黄昏,行走135里,累死的马填塞道路,如此急行军,可见刘贺对于帝位的渴望;二、行进至弘农(今河南灵宝),就开始抢劫美女行淫乐之事了。
刘贺鸮纽玉印。
刘贺登基27天后,霍光正是以他行为不检点而废黜他的。
近年来,海昏侯墓的发掘,加深了我们对刘贺的认识。同时,墓内的黄金、玉器、漆器、铜器等象征财富与地位的文物多达2万件,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汉朝其他王侯的随葬品,鲜有这么丰厚的。刘贺为何如此"土豪"呢?这得从他的家世和采邑说起。
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生刘髆,公元前97年刘髆受封昌邑王。因李夫人之故,汉武帝对他必有丰厚的赏赐。前88年,刘髆去世、刘贺嗣位,仍在世的汉武帝对此很可能又加以赏赐。
海昏侯墓出土的鎏金错银工艺博山炉。
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由此可知,刘贺虽然被废回故地巨野,但是他们父子积累下来的财物仍然得以保存,不仅如此,太后还给了他2000户的封邑,他可以向这些户民征收赋税。
前63年,汉宣帝下诏:"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刘贺前往封国豫章(今南昌)就任第一代海昏侯,封邑增加为4000户,其赋税来源进一步扩充。
公元前59年,到豫章仅4年,刘贺去世,时年仅33岁。去世后,刘贺带着2万件财宝,在4万平米的地下宫殿中依然享受着王侯的尊荣,或许也在此回荡着他对人生大起大落的感叹。
参考资料:班固《汉书》、黄铭《昌邑王被废事件浅析》
以汉代官方银价为例:
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汉书·食货志》)
这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
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西汉金饼
朱提银1两=197.5五铢钱,它银1两=125五铢钱。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一直到唐、北宋,白银一直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这种贵金属的官定价格,实际上与实际流通计价的铜钱的“购买力”是直接挂钩的,而铜钱的铸造流通量,哪怕在一个王朝的几百年内,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价进行约略折算,没有任何可以贯穿2000年的一般等价物,而历史记载的米价又和货币量、地区、丰欠、消费人口直接相关,最多就是个大致判断。
比如:
汉文帝时,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
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藁粟数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事)
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
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行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钱荒”,即“钱贵物轻”。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也就是说,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
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
要注意的是,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非常昂贵,可以抵万金。自古以来,黄金一直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然而,海浑侯爵墓出土的金饼和金盘并不是当时流通的货币。根据历史资料和以前的考古发现,这些金器有特殊用途。它们被称为“zhòU”黄金。这是每年八月太庙祭祀高祖皇帝时,王子们所献的黄金。
汉文帝规定,每年8月到高祖庙祭祀时,必须饮酒,所有的王子、国王和王子都必须参加。此外,参加祭祀和提供食物和饮料不是免费的。每个人都必须带上高纯度的黄金来帮助献祭。于是“伊金”诞生了。据史料记载,太史二年,汉武帝下诏,称登西隆高原打猎,卧洼水边见天马,泰山见黄金,得白林。他认为这些是吉兆。因此,他们命令人们铸造大量的马蹄金和林芝金来纪念这一事件。此外,这些马蹄金和林芝金被奖励给当地有军事功绩的王子、国王、王子和大臣。
海浑侯爵墓的科研价值再次证明,中国历史文明的持续发展过程是在制度和等级建构的王朝专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它证明了中华文明及其悠久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客观存在于历史之中,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今天,只有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不负先人,时代和伟大历史发展进程所创造的伟大成就。“竹简按其性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录文献,另一类是发送策略。”吴顺庆说,如果竹简记录文献,很可能是海浑厚死前收集和阅读的古籍。这种竹简的墨汁比较干,不易褪色“如果是派送政策,就马上写。如果这些竹简上的墨迹不够干,就会被直接掩埋,墨迹很容易脱落。”对于派送政策,吴顺庆说,这主要是指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的丧葬物品清单,以竹简为主要书写材料。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