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战争中被敌军断水断粮围城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是哪个

时间: 2023-03-01 15:02: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古代战争中被敌军断水断粮围城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是哪个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作为影片关键元素的城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高大的城墙可以很好地阻拦敌人的进攻,让进攻方束手无策。尤其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山城的建设,依山为城、居高临下,这种城池对于敌军无外乎是一种噩梦。钓鱼城便是这种噩梦的诠释之一。

早期的城墙,便一般只有城垣和城门。随着攻城器械的发展,城墙在结构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除了原本的城垣和城门以外,逐渐增加了城楼、雉堞、角楼(敌楼)等结构,以应对进攻方的攻势。

城墙有四个主要作用:一,阻碍、迟滞敌军的攻势;二,抵御箭矢及投石;三,进行射击和观察;四,防御洪水。

城楼和角楼高耸,便于士兵进行射击与观察。而城墙之上的矮墙就是我们所说的女墙或者雉堞。雉堞之间存有垛口,可架设城防器械,也可供守军对登城者进行攻击。雉堞中部开有内窄外宽的射孔。在后期,雉堞上除了射口之外,还有一个口开在雉堞底部用以倾倒滚油等。

北宋的东京城便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并且增设瓮城。瓮城是城门外修筑的半圆或方形的护城墙,与城墙相连,也设有城门、雉堞等设施。

(二)壕沟与护城河(濠)

壕沟与护城河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拦敌军的步伐,因此要求尽可能既宽且深,使攻城之人难以逾越。

其中护城河出现较晚,可以视为壕沟的变体。在春秋时期,穴地攻城(即挖地道)这种攻城战法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战争之中,因此壕沟已经无法阻止挖地道的敌人。护城河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军挖通地道进入城中。进攻方在挖掘地道之时,常会以木架来防止地道塌陷。但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士兵挖到了护城河附近,那么水流就将渗入地道之中,甚至直接引起地道塌陷。因此当护城河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防结构被应用于城池的建设之后,穴地攻城出现的频率大大减少,另一种在城墙之下“挖墙脚”的战法“空洞”则运用较多。

(三)防御地道

一些城池在修建的过程中会预留地道,通向城外。城外的暗门依靠山势或植被掩护。当敌军袭来之时,守军可以通过地道潜至城外,偷袭敌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地道的出口除了要具备隐蔽性防止敌军侦查之外,还应有“无法返回”的特点。就如钓鱼城地道的出口暗门不仅位置隐蔽,出去时还要依靠绳索攀岩,有“可出而不可入”的特点。

(四)阻滞设施

除了以上几种防御工事以外,守城方还常设置一些人工障碍,其中主要有蒺藜、鹿角木、陷马坑和拒马枪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敌方、尤其是骑兵部队的靠近。

蒺藜分为木蒺藜(一种植物)和铁蒺藜两种,洒于敌方必经之路以刺伤敌军人脚、马蹄。与此类似的还有铁菱角。当这些被布置在较浅的护城河之中时,可以有效防止敌军涉渡。

陷马坑类似于陷阱,常设置在敌人必经之处及城门内外两侧,坑底布置削尖的竹竿,用刍草覆盖或种上草苗。

二.对应攻城战法的城防战法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一)穴地攻城

尽管无影无踪,却非无声无息。在之后的战争中,守城一方会有专人负责“地听”,来确认敌军是否在挖地道。一旦发现并确认位置,这些士兵就将受到狙击。与此同时,守军还会往地道中释放有毒的烟雾,并将其填埋。等到护城河出现以后,穴地攻城的用处则愈来愈少。相反的,“空洞”则越来越常用。

▲用以“地听”的设备——瓮听

“空洞”如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挖墙脚”。攻城的士兵通过无下底的轒輼车以及其进化版尖头木驴及头车等“跑”到城墙之下挖墙脚,然后挖塌城墙。关于空洞的防御方法,一般通过在城楼上投掷重物来解除威胁。

(二)蚁附的解决方案

当攻城士兵通过云梯或者轻梯攀爬城墙之时,守城士兵可以通过投掷重物、泼洒滚油或使用城防器械将其击落。在上面提到的女墙上的下开口,就是用于泼洒滚油的。

(三)火攻

由于城墙是土石结构不易燃,火攻最经常针对的就是木质的城门。为了防止被焚毁,一般修筑城门之时,会在木质城门上覆盖一层防火的皮革,并且设置灭火的装置。如在城门上做“五星池”,其中储水。当敌军试图用火攻攻击城门之时,就将五星池中的水放出以扑灭城门上的火焰。

三.城防器械

(一)床弩

床弩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性武器,被攻、守城防应用。城池的建造者会在城墙上预留高耸的弩台,用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攻击敌方。

(二)炮与炮

“炮”便是抛石机。在城垣攻防之中,攻守双方经常用抛石机互扔巨大的石头、泥弹、燃烧物。此外,还有一种“金火罐”。金火罐的罐体是泥陶,将高温熔融的金属熔液倒入罐中封住,然后迅速抛入敌军阵列之中。陶罐破裂,四溅的金属液会烫伤敌人。

为了防止己方的抛石机损失过为惨重,城防一方会将抛石机逐渐分散开来,以防止被集中破坏。

“炮”是火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西安古城,在城墙上还伫立着高三层的炮楼。

(三)檑

“檑”也称“雷”或者“礌”,是檑具的总称,包括“檑”、“狼牙拍”、“铁撞木”等。檑的类型很多,材料使用木、泥、石子和铁,质量很大,同时常附铁钉或锋刃。

附着长索便于回收的夜叉檑、车脚檑以及狼牙拍等,可通过绞车进行操作及回收。这几种器具降下之时,并且其上的锋刃及其本身的重量会重重压向蚁附的士兵,登城敌军无法躲避。

未附长索的木檑、砖檑和泥檑等则可以通过投掷杀伤敌人。木檑上有铁钉,凭借落力可以轻易穿破敌人的防具。砖檑和泥檑质量大,除了杀伤攀附城墙的士兵以外,还可以破坏敌人的轒輼车,阻止他们“挖墙脚”。

铁撞木则专用于打击攻城器械。由于质量较大,也同样需要绞车进行操作。铁撞木下还有尖锐的锋刃,用以杀伤敌军。

(四)木幔及木女墙

木幔与木女墙、木女头和行女墙其下都有车轮可供移动。

无论是木女墙、木女头还是行女墙,其结构上都类似于女墙,并设有射口。当城头的女墙被破坏之时,可以用这些进行替换。

木幔与布幔效用类似,都被用以防护敌人射上墙头的矢石。当敌人用抛石机攻击,布幔与木幔在保护士兵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城头的女墙、楼橹被破坏,保护城防器械。

与幔类相似的还有累答,是以粗麻绳编成的软帘,在表面涂上防火的泥浆,可以悬挂于敌楼、雉堞或城防器械之外,保护其不受矢石破坏,还可以收集敌军箭矢。当敌军蚁附而上之时,守军可点燃累答,烧伤敌军。

(五)塞门刀车与千斤闸

城门相对于城墙较为脆弱,极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当城门被敌军冲破以后,就可以用塞门刀车及千斤闸进行防御。塞门刀车的出现较早,需由士兵推动。而千斤闸则吊在城门之后。一旦城门失守,守军将立即放下千斤闸用以替代城门。仅凭其重量而言,攻城士兵也难以推动。

(六)叉竿

“叉竿”又称“抵篙”。由于敌人用云梯、飞梯登城之时,守军无法用手掀翻梯子,于是用以推翻飞梯的工具叉竿便被发明出来。叉竿形状与枪类似,枪头两边开刃,一般长约两丈。当敌军攀梯登城之时,守兵可以合数人之力,掀翻梯子。
  影画面很美,火药,孔明灯,热气球,琉璃塔,好莱坞特效和中国传统元素相融是场唯美厚重的视觉体验。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为钱的雇佣兵和为国的无影禁军,驻边将士和腐朽皇权,大人物和小人物。不过,大家都知道张艺谋对中国古代军事的理解和认识一向不靠谱。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怎么守城呢?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就一直紧随着人类的脚步。这一走,走了5千多年,带着血和泪,走遍了地球上大部分角落。
  从部落社会野蛮人的小打小闹,到现代文明动辄百万千万的全球大战,可以说,战争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即便将来,战争也是资源、信念、意志与智谋的对抗。
  废话不多说,现在说一说古代常用的攻城器械。
  1、弓箭:一种远距离、高速度的杀伤性器械,相当于现代的枪炮。
  在古代战争史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夺战是古代最为惨烈的一种战争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攻城略地,催生出了很多变态的器械,其中重弩便是一种可怕的杀器。重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国的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大小如同标枪,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名副其实的大杀器,除了被广泛用于野战外,还可用于城市间的攻防战。
  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古代城墙多为土夯)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2、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城门。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以硬碰硬,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击土夯城墙和木质城门,往往在战役快结束时使用。
  3、云梯,和云一样高的梯子,听着就很霸气,
  攻城在古代有多种方法,但多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因此可直接跨越屏障的云梯便孕育而出。
  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从宋代开始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可有效抵御敌人从城墙上投下来的石块弓箭等。看过指环王的朋友应该记得云梯攻城的一幕,高耸入云的城墙因为几架云梯而迅速失守,可见云梯之作用。
  4、投石车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
  5、抓钩
  一端连着绳索,甩到城墙上,士兵便可攀上城墙,不过风险很大,爬到半截,被敌人发现,一刀砍断绳子,人就摔了下去。
  抓钩一般用于夜间奇袭战。
  攻城机械基本就这么多,但是攻城方法确有很多种。
  ①围城:重兵包围,断你粮截你水,饿你个三五年,你自个儿开门投降。
  被敌军围城是可怕的,粮食一天天减少,体力一天天消弱……战争史上多次发生过因为被围城而吃人肉的事件。
  ②火攻:以弓箭,投石器,将火种投入敌人城内,可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
  ③地道战:
  地道战可不是冀中平原抗日军民们的专利,在古代,攻打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市会造成己方重大损失。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时,硬碰硬的攻城是最愚蠢的办法。
  ④水攻
  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代兵,攻击敌人。
  水攻的主要形式有“筑坝淹城”、“决堤冲敌”、“绝水困敌”等。
  古代城墙多为土夯,用水浇灌自然成了攻城的一种捷径,先放水泡你两三天,我不动你城墙就会土崩瓦解变成稀泥。
  ⑤土攻
  直接用土去填对方城市。印象中好像蒙古攻打某座城池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十万骑兵每人提一包沙土丢在敌人城墙下,短短半日便可筑起一座土山,然后大军直接顺着土山进城,一路屠杀,威猛霸气。
  ⑥瘟疫
  用投石器把腐烂的牛羊甚至人的尸体、以及大粪投入敌方城市,借此散播疾病和瘟疫,让敌人无反手之力。
  十分恶心变态的招数!
  ⑦噪音
  也是一种恶心的招数,数万乃至数十万将士站在你家门口敲锣打鼓破口大骂,日夜不停地制造噪音,一天两天还好,十天半个月你精神必将崩溃。
  ⑧间谍渗入
  都知道特洛伊木马计吧?混进去一帮特种兵,里应外合,让人十分头疼。
  以上都是古代战争中较为常用的攻城方法。
  总的来说,攻城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拉着尸体回国,人家也不会跑出城池追你。虽然硬碰硬会损失很大,但总的来说攻城方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历史上也多是以攻城方攻破敌人城池而宣告战役结束。
攻城即是攻坚,难度非常之大。除非城内有奸细,或者人心涣散,没有准备,只要守城将领意志坚决,组织抵抗,攻城作战往往是长期的,有的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攻克。而守城一方只要能坚持到援兵到来就有希望。能坚持2年,最终却还是城破的,责任不在于守城一方,往往在于援兵不行,战斗力和战斗方法都不行。象南宋襄阳之战,坚持了5-6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援兵不行,援兵到了也被打散,物资被抢走。另外还有皇太极攻打锦州,祖大寿做了长期打算,抵抗也很成功,但由于援兵不行,援兵一到就被打散,起不了作用。守城官兵最终由于没有粮食吃而自行崩溃,主动投降。还有太平军坚守安庆,也坚持了2年,由于援兵不能打破湘军的包围,最终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作为攻城的一方,遇到顽强抵抗时也要做长期准备,否则往往会失败。如蒙哥攻打钓鱼城,没有充分的长期准备,想急于救成,最终失败,还搭上性命。努尔哈赤打宁远,也没有做长期准备,想很快拿下,也失败了。
一般来讲,攻城有下面几种方法:
1.搭云梯,士兵爬上去攻城;
2.填平护城河,垒土与城墙一样高,直接骑马上城墙;
3.挖地道,埋炸药;
4.长期围困,做围点打援的打算,并且断水断粮,逼敌投降。
第一种方法最简单,但成功率不大。蒙哥和努尔哈赤都是这样失败的。
其余三种成功率都高,但耗时长,需做长期准备。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长城》热映——古代攻城到底怎么攻?
电视里拍的只是个大概,与真实的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无论如何在冷兵器时代攻城都是易守难攻的攻坚战,
古代常用的攻城器械。
1、弓箭:一种远距离、高速度的杀伤性器械,相当于现代的枪炮。
在古代战争史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夺战是古代最为惨烈的一种战争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攻城略地,催生出了很多变态的器械,其中重弩便是一种可怕的杀器。重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国的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大小如同标枪,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名副其实的大杀器,除了被广泛用于野战外,还可用于城市间的攻防战。
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古代城墙多为土夯)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2、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城门。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以硬碰硬,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击土夯城墙和木质城门,往往在战役快结束时使用。
3、云梯,攻城在古代有多种方法,但多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因此可直接跨越屏障的云梯便孕育而出。
4、投石车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5、抓钩
一端连着绳索,甩到城墙上,士兵便可攀上城墙,不过风险很大,爬到半截,被敌人发现,一刀砍断绳子,人就摔了下去。

古代战争围城一般围多久

主要看双方士气和后勤保障能力,围城较久的有唐时张巡守睢阳(10个月)、南宋襄阳围城战(6年)等。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果不占绝对的优势兵力是很难做到长期围困的,尤其在敌对领土上围城,后勤保障很难保证,只要对方坚壁清野,往往敌军无法长期围困(蒙古人除外)。所以在很多经典的占例中都是进行围点打缓,进而迫降敌军守城部队,如唐李世民洛阳之战等。
不一定哦,快的话一天,持久战的话,襄樊之战围了六年。
不一定,有时能围好几年

古代战争中所谓四面围城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题,我一直很困惑,现在看一些书中经常写攻城时四面围困,断掉补给之类的,但既然都能做到四面围城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继续突入?非要把这个城池攻下来?还有断敌方补给怎么断?敌方补给从敌人的后方来,如果能到后方去断掉补给的话,是绕过去的吗?
围城战就是率领军队,把 通往城池的重要道路派兵把守住,不给城里的人突破出去,也不给外面的人杀进来,慢慢的耗死城池里的人,所谓的围城 说明了就是 切断敌军城里的 物资援助,迫使其就范。例如包围北京城,以前的北京城多大啊,不亚于现代化城池,就几万人能把城池包围起来吗?其实就是切断资源援助,占领北京城周围的重要关口,例如山海关,居庸关,保定这些,把北京城给围死,就是这意思了

请写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我是说古代的战役,别拿中日大战来充数!要求写出交战双方、时间及战役名称```~~
一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统治,点燃起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一时间,"天下从者如流水"。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帝,也称作楚怀王,定都于盱眙。张耳、陈余参加了起义,立赵歇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附近)定都,建赵国。秦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镇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北上击赵,军于邯郸。赵军不支,退保巨鹿,为秦将王离部所围困。当时,在河北攻赵的秦军,不下三十万之众。而这时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粮草将尽。赵将陈余虽领兵数万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筑营壁自保。其它援赵的齐、燕诸军,也震慑于秦兵的声势,皆筑垒固守,不敢出战。

巨鹿被围之际,赵使求救于楚。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但宋义为秦军的气焰所吓倒,在妄阳(今山东曹县)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进。项羽愤而杀宋义,楚怀王便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遣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二万渡漳攻秦。继而亲率主力渡河,为了表示与秦决一死战的决心,他命令士兵把船只沉没,把饭锅砸破,烧掉营舍,只带三天的干粮。项羽先以雷霆之势包围王离,经过往返九次冲杀,切断秦军通道,获得巨大战果。秦将苏角被打死,王离作了俘虏,涉闻自焚而死。在交战中,楚军"以一当十"、"呼声震天"。而援赵的其它诸军则在营壁上观看,惊恐而不敢出战。之后,项羽又不断击败秦军,章邯不得不竖起降旗,项羽声威从而大振。

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三十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大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详细地描述和记裁了这一巨大战役,成为名传千古的不朽之笔。"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渐渐成为流传极广的两个成语。

二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 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撞响了新莽 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西汉末年,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危机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上台后“托古改 制”的做法,不仅没有使情况有所起色,反而导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广大民众在忍无 可忍的情况下,纷纷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统治。一时间起义烈火燃遍黄河南北 和江汉地区,新莽王朝完全处于众叛亲离、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当时的众多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尤以绿林、赤眉两支声势最为浩大。他们在军事 上不断打击新莽势力,逐渐向王莽统治腹心地区推进。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拚凑力量进行垂死的挣扎,农民起义于是进入了最后进攻阶段。昆阳之战正是这一历史 背景下的产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绿林军各部乘王莽主力东攻赤眉,中原空虚之际,挥兵 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莽王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接着又在淯阳(今河 南新野东北)击败严尤、陈茂所部,势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在胜利进军的形势下, 农民军开始萌发了建立政权的要求,于是在二月间,推举汉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 年号更始。 更始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新的阶段,王莽在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日益 趋于被动。

更始政权建立后,即以主力北上围攻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开进到滍川 一带。为了阻止王莽军的南下,保障主力展开行动,更始政权另派王凤、王常和刘秀等 人统率部分兵力,乘敌严尤和陈茂军滞留于颍川郡一带之际,迅速攻下昆阳(今河南叶 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北)、郾县(今河南郾城南)等地,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 角之势。这为下一步进击洛阳,与赤眉军会师以及经武关西入长安,消灭王莽政权创造 了有利的条件。

王莽政权对更始农民起义军的战略动向十分不安,于是就慌忙改变军事部署,将主 力由对付赤眉转而对付更始军。三月间,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奔赴洛阳,在 那里征发各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南进攻打更始军,企图以优势的兵力与农民军进行决 战,一举而胜,以确保宛城,安定荆州,保障长安、洛阳的安全。

五月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在那里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并 迫使先期进抵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的更始军刘秀部撤回昆阳。尔后,继续推进,迫 近昆阳。

当42万王莽军逼近昆阳之时,昆阳城中的更始军仅有八九千人。如何对付气势汹汹 的强敌,更始农民军意见开始时并不统一。有的将领认为敌我兵力众寡悬殊,不易取胜, 因而主张避免决战,化整为零,先回根据地,再图后举。但刘秀则反对这种消极做法, 主张集中兵力,坚守昆阳,迟滞、消耗王邑军的兵力,掩护主力攻取宛城,然后伺机破 敌。这时王邑的先头部队已逼近昆阳城北,在这紧急关头,诸将同意了刘秀的建议。决 定由王凤、王常等率众坚守城邑,另派刘秀、李轶等率13骑乘夜出城,赶赴郾县、定陵 一带调集援兵。

王邑、王寻等人统率新莽军蜂涌抵至昆阳城下,将其团团围困。这时曾与绿林军交 过手,深知其厉害的严尤向王邑建议说:昆阳城易守难攻,而且更始农民军主力正在宛 城一带,我军应当绕过昆阳,迅速赶往宛城,先击败更始军在那里的主力,届时昆阳城 即可不战而下。然而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根本听不进这一适宜的意见,坚持先攻下 昆阳,再进击更始农民军主力。于是动用全部兵力列营百余座,猛攻昆阳不已。并傲慢 地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40余万王邑军轮番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企图强攻取胜。昆 阳守军别无退路,遂依靠城内人民的支持,合力抵抗,坚守危城,多次击退王邑军的进 攻,予敌人以很大的消耗和挫折。

严尤眼见昆阳城屡攻不下,己军日趋被动,遂再次向王邑建议:“围城必须网开一 面,使城中守军逃出一部分到宛阳城下,去散布恐怖情绪,以动摇敌军的军心,瓦解敌 军的士气。”可是刚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采纳。

刘秀等人抵定陵、郾县后,说服不愿出兵的诸营守将,于六月初一率领步骑万余人 驰援昆阳。此时王邑军久战疲惫,锐气早已丧失殆尽,这就为更始军击破它提供了机遇。 刘秀亲率千余援军步骑为前锋,在距王邑军二、三公里处列成阵势,准备接战。王 邑、王寻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骄妄轻敌,只派出数千人迎战。刘秀率众奋勇进攻,反复 猛冲,当场斩杀王邑军数十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

这时候,更始起义军主力已攻占宛城三日,但捷报还未传到昆阳。刘秀为了鼓舞全 军士气,动摇敌人军心,便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战报,用箭射入昆阳城中;又故意将战报 遗失,让王邑军拾去传播。这一消息一经散布,昆阳城中的守军士气更为高涨,守城更 为坚决;而王邑军则由于顿兵昆阳坚城,久攻不下,且闻宛城失陷,士气更为沮丧。胜 利的天平开始向起义军这一边倾斜了。

刘秀在取得初战胜利后,又善于捕捉战机,乘敌人士气沮丧和主帅妄狂轻敌的弱点, 精选勇士三千人,出敌不意地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偷地涉过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 向王邑大本营发起极其猛烈的攻击。在此时王邑等人依旧轻视汉军,未把刘秀放在眼里, 同时又担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准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寻率 领万人迎战刘秀的冲杀。然而,王邑这一做法造成严重的恶果:在刘秀所率的精兵的猛 烈进攻下,王邑手下的万余人马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阵势大乱。可诸将却又因王 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败溃,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阳城内的守 军见敌军主帅已脱离部队,敌军阵势已乱,也乘势及时出击,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 打得王邑全军一败涂地。王邑军的将卒们见大势已去,遂纷纷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 野。这时又恰遇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剧涨,王邑军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计其数, 使得滍水为之不流,只有王邑、严尤等少数人狼狈逃脱,窜入洛阳。至北,昆阳之战就 在更始起义军歼灭王莽军主力,并尽获其全部装备和辎重的辉煌胜利中结束了。

昆阳之战,是绿林、赤眉起义中的决定性一战。它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 主力,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42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 起也不过2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 胜利,这决不是偶然的。归结其要旨,大约有这么几条: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 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昆阳之战中起义军取胜的 深厚政治根源。军事上,起义军实施了坚守昆阳,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的正 确做法,严重迟滞了王邑军的行动,消耗了它的实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攻守的主动权。 在作战指导的具体运用方面,起义军敢于拼杀,士气高昂,又善于利用敌军的弱点,攻 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积小胜为大胜;并且能够把握战机, 选择敌军指挥部为首要进攻目标,将其一举捣掉,使得敌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最终 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三 官渡大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

袁绍大怒,命令全军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将文丑与刘备为先锋,直扑白马。曹操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并亲自帅精锐殿后,并故意放辎重;文丑、刘备带6000多骑兵追击,四散抢辎重;曹操乘机命令攻击,袁军大乱,文丑本人也被杀;曹操为诱敌深入,退回官渡。袁绍又不听田丰的计谋,并将他押送到邺城。袁绍摆开联营,步步进逼;曹操作出反应,命令于禁、乐进攻击两翼,大胜。袁绍为赢得胜利,在南方向李通、刘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领兵消灭暗通袁绍的地方豪强;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带领骑兵星夜前往镇压刘辟、刘备。

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书让江东孙策北上偷袭许昌;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孙策过于轻佻,必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孙策受到仇人阻击,伤重而亡(一说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杀孙策)。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军粮不足,意欲退回许昌,荀文若力劝曹操坚守,并最大限度支援前线。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袭袁绍大将韩猛,烧毁韩猛押运的几千车粮草。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师偷袭许昌,抢走汉帝,遭到拒绝后又因为家属被审配收监,许攸无奈投靠曹操,并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堆放地乌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营,自己领夏侯渊、张辽、曹仁等直扑乌巢,同时命令徐晃偷袭袁军另外一粮草堆放地故市;曹军假装袁军,骗过袁军的盘查,偷袭乌巢。

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不听从大将张合应重兵救乌巢的建议;却听从谋士郭图意见命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军大营,只派出少量骑兵救乌巢。救兵到达乌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乌巢袁军营,擒守将淳于琼,烧毁所有物资;再回头击败来救的袁军骑兵;同时徐晃也攻下故市,烧毁所有的物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郭图为免获罪,造谣说张合为乌巢之败而幸灾乐祸,同时派人通知张合说袁绍要杀张合,张合无奈投降曹军。曹操遂大举反攻,袁军毫无斗志,大部分投降曹军;袁绍等人仅仅与800亲兵逃走;后7万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谋士沮授为曹操诚意所动而投降,后得知家属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杀;袁绍另一重要谋士田丰被听信谗言的袁绍所杀。

官渡大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精彩的战役,也是战争史上著名的范例;它标志着曹操正式称雄于北方,为北方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四 赤壁之战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退至鄂县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时曹操据江陵, 将顺流东下,形势紧迫,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说训练好水师八十万,要与孙权在吴地决战。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对他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合,定可取胜。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见的错误,进一步消除了孙权的顾虑。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指出,实际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惫不堪。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这些都是对曹操的不利因素。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历来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相遇(见彩图赤壁之战战场遗址 湖北蒲圻)曹军初战不利,退往长江北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双方隔江对峙。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曹操骄傲轻敌,相信黄盖的诈降,黄盖带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顺风驶向曹船,因风纵火,燔烧曹军船只,火势延及岸上营垒。曹军人马烧溺,伤亡惨重。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狈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

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刘备通过这次战争也乘机占据荆州大部。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五 淝水之战

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西晋的皇族司马睿(rui锐)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叫做东晋。当时北方出现了十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四世纪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国主苻(pu蒲)坚,统一了黄河流域,形成和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38十月的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长安城中前泰的文武百官,齐集在皇宫太极殿的门前,等候苻坚临朝,召开御前会议,商讨灭普大计。大臣中除了有一个名叫朱肜(r6ng容)的谄媚附和苻坚的主张外,多数人都认为东晋内外同心,君臣和睦,目前攻打东晋,时机还未成熟,没有必胜的把握。大臣石越说:“晋国不仅上下和睦,而且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看来不可轻视啊!”苻坚听了,心中很不高兴,不禁骄狂地说:“我的人马这么多,只要一声令下,大家都把马鞭子丢到长江里,就能把江水截断。东晋还有什么可作屏障呢?”他坚持出兵南下。

公元383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八月,苻坚征集的各州兵马,共计有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地区进发。苻坚任命苻融为征南大将军,和鲜卑贵族慕容垂一起,率领二十五万步骑兵为前锋;任命羌族将军姚苌(chang常)为龙骧将军,率领四川的部队沿江东下;命令幽、冀等州兵马由彭城(今江苏徐州)南下。苻坚亲率主力大军从长安出发,一路上人喧马嘶,旗旗遮天;大道上挤满了前泰的军队,连同车辆、马匹、粮草、辎重,前前后后足有几百里长。

九月,苻坚率领的主力军攻下项城(今河南项城),在这里驻扎下来。苻融的先锋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行军,已经到了淮河北岸的颍口(今安徽颍上县正阳镇),并且向淝水(淮河支流,在今安徽寿县境内)西岸的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展开了进攻。

前秦大军压境,东晋宰相谢安和将军桓冲坚决主张抵抗。晋孝武帝任命谢安为战时最高统帅——征讨大都督。谢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进行抗战部署。他推派谢石代理征讨大都督的职务,负责指挥全军;谢玄担任前锋都督,连同青年将领谢琰(yan演)和桓伊等一起,率领八万名“北府兵”(北府兵,东晋时军府设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在京都建康之北,因而称北府;北府兵主要由流落江南的北方农民组成。)沿淮河西上;另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人去增援战略要地寿阳。

苻坚依仗自己的兵多,他不等各路人马到齐,就命令苻融向普军发动猛烈进攻。十月,胡彬的水军还没有到达寿阳,苻融就把寿阳攻破了。胡彬在半路上听到寿阳失守的消息,被迫把部队退到一边是河水,一边是高山的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在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扎下营来。专等谢石大军的到来。苻融占领了寿阳以后,一面派兵围攻硖石,一面派梁成率领五万军队控制了洛涧(即洛水注入淮水的地方,在今安徽淮南东)。梁成封锁了淮水,阻止从东面来援的谢石、谢玄大军。谢石命令晋军在离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驻扎下来。

谢石的大军不能前进,被围困在硖石的胡彬水军就孤立了,眼看军粮就要吃光,情况十分危急。为了迷惑敌人,胡彬命令士兵们拿着簸箕,天天在河岸上扬簸沙土,使远处的秦军看见,好象是在扬米,表示自己的军粮还很充足;同时,他又给谢石写了一封告急信,说:“现在敌军势力很大,这里的军粮已经吃完,情况十分紧急,恐怕再不能和大军相见了。”他把密信交给了一个亲兵,叫他乘夜突围出去,送给谢石。不幸这个亲兵在途中被秦军捉住,告急的密信也给搜去了。苻融得到胡彬缺粮的情报,立即派人星夜到项城去报告苻坚,说:“现在晋军人少粮尽,正是打败他们的好机会,应该马上发动进攻,不能叫他们跑了。”

狂妄自大的苻坚正在为攻占项城沾沾自喜,听到苻融的密报,更是心花怒放。当天晚上,苻坚把大军留在项城,悄悄地带领八千名轻骑兵,不分昼夜地奔往寿阳。他到达后,和苻融计议了一下,决定先派朱序到晋军去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透露了秦军的真实情况,并且建议谢石:应乘前秦各路兵马还未集中,立即发起反攻,只要打败它的前锋,挫伤它的锐气,秦军是不难打败的。谢石和谢玄等仔细地研究了朱序的密报,决定派刘牢之带领五千名北府兵,夜袭洛涧。刘牢之是北府兵的有名勇将,他在战斗中,斩杀案将梁成。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晋军乘胜追击。谢石率领晋军主力渡过洛涧,在淝水东面的八公山(今安徽寿县东北)下,扎下营寨。

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寿阳,苻坚心中忐忑不安,他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了望晋军的动静。他向东望去,只见晋军阵容严整,旗号鲜明,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迎风向北远望,恍惚之间,好象八公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晋军。他感到十分意外,转身对苻融说:“你看,晋军这么多人马,明明是强敌,怎么能说他们是弱军呢!”他连忙下令,要各军严密防守淝水防线,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渡水出击。其实,八公山上哪里有什么晋军呢,是北风把山上的草木吹得左右摇摆。苻坚因为内心慌乱,造成错觉,误以为是晋军在那里练兵习武哩!这段史实,就是后来“草木皆兵”一句成语的来历。

秦军虽然在洛涧吃了败仗,锐气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数仍然比晋军多好几倍。晋军只有速决,才有取胜的可能。普将谢玄派人用激将法去对苻融说:“将军领兵深入我境,却沿淝水布阵,这是作持久的打算,哪里是要进行决战呢?如果你们把阵地稍稍向后移动一下,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苻融把晋使的要求报告给苻坚,苻坚不顾诸将反对,同意将阵地后撤,以便趁晋军渡河时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打败晋军。

到了约定的日子,苻坚传下将令,叫秦军拔营后退。秦军本来内部不稳,阵势混乱,这一撤更加造成阵势大乱。谢玄等带领八千骑兵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朱序在阵后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后方部队一听,一时分辨不清是真是假,争着选命。苻融赶快跑到阵后去阻止队伍后退,被乱军冲倒坐骑,死于晋军刀朝之下。苻坚看到前线这样大败,吓得丧魂落魄,慌忙跳上战马,混在乱军中狼狈奔逃。晋军乘胜猛追,秦军人马互相践踏,死伤很多。幸存的秦军官兵昼夜不停地奔跑,连头也不敢回一下,甚至听到随风吹来的鹤叫声音也以为是晋军追兵到了。这就是后来“风声鹤唳成语的来历。那时候;正是十一月,天气严寒,这些逃出来的秦兵,在惊慌的同时,更伴随着冻饿,又死亡了不少。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他逃回洛阳时,原来的几十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残兵败卒了。

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争。前秦从大举进攻到淝水决战,前后只有四个月的光景,就全线崩溃了。经过这一战,东晋相对稳定的局面得到了巩固,江南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反的是,由于苻坚的失败,前秦政权随之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乱的局面。
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  

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  
 第十位:关羽白马坡之战,在三国时期中原争夺的最高潮上演了这么一个传奇,曹操以500兵和众老百姓面对袁绍的数千部队的一次奇袭.名将关羽于乱军中斩杀敌军主将颜良之首.其双方兵力对比之大,对双方战局影响之大是古代战争史很少有的.关羽斩杀颜良直接遏制了袁绍军对中原地区的袭击,并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九位:牧野之战,古代奴隶社会规模最庞大的一次战争.也是在军力数量极大反差的情况下西周的军队战胜的商朝的军队.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出现的商军集体倒戈,成为古代战争历史的奇观. 
第八位:曹彬灭南唐之战,宋朝的是个武将匮乏的时代,但在杯酒释兵劝之前还是有这么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存在.曹彬就是其中一位.估计三国吧的朋友很少知道他.在中国全史下度长江战役都是十分庞大的,两面的伤亡同样是十分惊人的.但宋朝的这次渡江战役却没损一兵一足,可算古代战争历史的一大奇观. 
第七位:项羽的巨鹿之战,背水一战而求生.此战是霸王人生的辉煌篇章,一个天下无双猛将的闪光点.此战消灭了恐怖的秦朝军队的主力部队.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战术范例.以一军之力消灭战斗力和兵力远胜于己的军队,这是古代战争史难以见到的. 
第六位:大明的两次北京保卫战,第一次.明朝30万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喇也先部队歼灭,皇帝英宗被活捉.瓦喇大军直扑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临危受命,做出了于乱军中立景帝,号集民兵誓死守卫北京城,经过惨烈的战斗不但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且顺利的迎回的英宗皇帝,创造了背景保卫战的第一次神话.第二次,的背景保卫战更加凶险,在皇太极的数十万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在名将袁崇涣率领下,艰难的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第二阶段的胜利.然而取得这次胜利的军队居然不许进城,居然被友军用石头从城楼上面猛砸,这是古代战争的少见的,最少见的是,袁崇涣在取得战役胜利后居然被下了大牢,这完全算得上古代战争的最惨烈的奇迹. 
第5位:东晋渭水之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明确记载到美国西典军校的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指挥员体现出来的战争素养几乎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而整个战役所带来的影响,也决定了后近五百年的历史走向。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是战争史上战术应用的奇迹。 
第四位:宋末襄阳之战,一个城守了十年,城里已经是弹尽粮绝,以至与到了人相食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襄阳之战时,宋军巧妙的应用了地形优势成功的阻止了蒙古军的投石兵器的猛烈攻击。然而蒙古人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专家改进了投石兵器的攻击距离和准确率,顺利的攻下了樊城,襄阳苦于后无援兵,内无粮草,宣布投降。此战是兵器改革的奇迹,也是汉族人民对抗侵略的奇迹。 
第三位:霍去病,18岁开始与匈奴作战,24岁暴病身亡,本身这个人就是中国古代战争的奇迹,世界战争历史的神童。一个20左右的将军创造性的指挥出当时机动力最高的骑兵部队,开拓河西走廊,以10000人消灭了号称有15万人口的两大匈奴部族。在他数次北伐匈奴的战争中无一败绩,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霍去病的早死也悄然的改变了后汉武时代的历史走向,和东亚格局。 
第二位:李靖3000铁骑过阴山:这是场捍卫之战,它捍卫的大唐的在东亚的地位,此战将一个崭新的帝国推向了世界的顶端。整个战役发起到结束都是极具突然型,并非象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经过了大规模的会战,然后李靖帅部对吉利发动突然的攻击,想象下,在长达近万里的边境线上,没有电话通讯,也不大可能有那样的将领集体开会,然后各路总官集结兵力与突厥进行声势庞大的大兵团作战。然而历史上的阴山之战发起是极具隐蔽性,并且由个大总官的非常有效的战略佯动,使得李靖的部队顺利的奇袭了吉利的大营。此战不但改变了亚洲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使中国最辉煌的王朝屹立与世界东方近300年。 
第一位:薛仁贵,这个人跟霍去病十分相识,我曾经跟几个朋友聊天时说,如果将霍去病跟薛仁贵合并一下,那么这个人纯粹就是个战争机器。霍去病24岁死的,而薛仁贵30岁从军。薛仁贵在从军时,就漂亮的完成了百万军中取上将的首级的奇迹。在太宗驻跸山战中仁贵作白衣单骑猛冲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使其混乱,连在场的所有久经沙场的李世民,李道宗,李世绩等等看得目瞪口呆,这完全称之为战争的一大奇观。在袭扰东北地方势力的战争中,薛仁贵又上演了横山之战的好戏,单骑擒高句丽神射手的奇迹,活捉契丹国王的战绩,这恐怕就是《三国演义》里面小霸王孙策的表现了。在西北征铁勒九姓之战中,薛仁贵将自己的传奇上演到高潮,三矢神箭使铁勒十余万人在战场上集体跪拜投降,这是中国古代战争的唯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辉煌篇章。在征战高句丽之战时候,薛仁贵用本部2000人横扫了敌军总数达25万之巨,次战役的第二阶段,薛仁贵先后进行了新诚保卫战,金山会战,扶余川奇袭战,取得了灭高句丽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为古代中国开拓东北治理东北起到了先锋性作用。薛仁贵从任左领军郎将到死前雁门治代郡大都督,都对外族保持着极强的威慑,在薛仁贵69岁时,于雁门关出击阿使那元真,面对13万敌军,薛仁贵脱帽示敌,敌见之,下马列拜而退。这完全展示了大唐名将的风采。薛仁贵其人是几乎被遗忘的古代战争名将,现在在韩国日本都有供奉其灵位,他是大唐的军魂,是我国古代边防战士的模范。  
牧野大战(商周之际)2、城濮之战(春秋晋国以少胜强大的楚国)3、战国时代的六大战役(齐魏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函谷关东方六国败于秦、秦楚颍之战、秦对韩魏的伊阙之战、秦赵的长平之战)4、巨鹿之战 5、西汉打击匈奴的(河套战役、河西走廊战役、漠北战役)6、昆阳大战 7、东汉打击北匈奴(蒲类海大战、稽洛山大战、燕然山战役)8、汉末官渡之战、9、赤壁之战、10、彝陵大战、11、淝水之战 12、隋军渡江灭陈
1.长勺之战 鲁庄公vs齐桓公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
2.巨鹿之战 项羽vs章邯、王离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
3.赤壁之战 曹操vs孙权、刘备 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4.官渡之战 袁绍vs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5.夷陵之战 孙权vs刘备 三国时期(公元222年)
补充一个
长平之战

古代战争故事《襄、樊之战》

我们这一站将走近宋、元的一次着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襄阳、樊城依山傍水,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大汗之位,即为元世祖。他在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他采纳了谋臣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而夺取江南地区。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自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大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大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蒙古军先在鹿门山(今换被襄樊南)、白河口(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水中筑造实心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水道;在灌子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系各堡垒,集合十万兵力将城池团团围住。另外,封锁汉水,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水路要道。同时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无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臣,所以不派得力将领赶往救援。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一直密而不报告,甚至有人敢提起蒙古大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文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赤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派夏贵率领5万水军、3000战船乘大雨涨水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而归。第二年二月,吕文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文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行动。

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宋军退到内城,被元军重重围困。当时,城内虽然粮食不缺,但盐、薪、布帛等奇缺。李庭芝无法调遣范文虎的军队,就派张顺、张贵带领3000人乘轻舟满载物资援助襄阳、樊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经过殊死激战宋军终于抵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阳、樊城军民。张贵潜入襄阳后,派人联系郢州守将范文虎,相约龙尾洲会师。后来张贵率军出城接应来支援的宋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以及范文虎的失约,军队在龙尾洲遭到元军伏击。宋军被元军重重围困,经过奋战,全军覆灭,张贵受伤被俘,惨遭元军杀害。此后,襄阳、樊城就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只靠汉水上的浮桥互通联系。后来元军烧毁了两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接着元军兵分几路配合回回炮集中攻打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宋守将都统范天顺力战不屈,自杀身亡;统制牛富率领数百人与元军巷战,身负重伤后也投火自尽。元军占领樊城后又转攻襄阳。同年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樊城和襄阳两大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张顺、张贵是怎样率军冲破元军重重阻拦进入襄阳城中的?

张顺、张贵奉命援救被围困的襄阳城。临行前他激励将士说:“此次救援襄阳,任务艰巨,每个人都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你们之中有些人并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就请赶快离去,不要影响了此次行动。”当时3000水兵精神振奋,表示誓死完成任务。救援开始,张顺二人集结船队连成方阵。每艘船上都设有火枪火炮,并准备了强劲的弓弩,进入元军的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遭到满江元军的阻拦,无法通过。张贵率兵猛攻,先用强弓射向敌舰,之后用大斧砍杀,冲破重重封锁,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但张顺却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还身披战甲,手执弓弩,怒目圆睁,襄阳军民非常敬佩他,将其安葬之后立庙祭祀。

张贵率军突围与范文虎的部队会合是怎么走漏消息的?

与范文虎约定好日期后,张贵按期率领3000率士兵顺汉水而下。在点验士兵时,他发现少了一个士兵。这个士兵原本因触犯军令而受到鞭笞。张贵知道已经走漏了消息,就对将士们说:“我们今天的计划已经被泄露,如今只有迅速出击,或许敌人还来不及行动。”他果断改变了行动,趁天黑开船,杀出重围。

此次战役是元朝彻底灭掉南宋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元军针对宋军擅长守城和水军精锐的特点,采用长期围困、伺机而动,扬长避短,一举攻取襄阳、樊城,毁灭了南宋的防御体系,为进军南宋腹地、扫平江南开辟了道路。


文章标题: 古代战争中被敌军断水断粮围城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是哪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875.html

[古代战争中被敌军断水断粮围城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是哪个]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