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人说天启皇帝反问过袁崇焕 6 个问题,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

时间: 2023-02-28 18:02: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有人说天启皇帝反问过袁崇焕 6 个问题,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

为什么天启给袁崇焕一封信能推翻清朝文人的记载?

一直以来,朱由校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昏聩无能只会木工”,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昏君。关于朱由校,有两段话构建了我们印象中的天启皇帝!

万历年间的大臣亓诗教,为朱由校打抱不平,上书万历时说“皇长孙(朱由校)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后世根据这一句话,认为朱由校是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此还编出很多讥讽故事。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中,记载了一则“污蔑性”的故事,与朱由校文盲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或因为怠政,或因为文盲,或因为热爱木工,所以朱由校就将皇帝工作全部交给魏忠贤,所谓“汝好生看,勿欺我”,这是朱由校昏君的一个重要证据。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校真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1621年,天启元年,内阁首辅叶向高上书朱由校,证实朱由校不仅好学,而且还很勤奋。

《明史》: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尝见皇上发拟本章,每多传谕,以此仰窥圣心留神庶政。臣等欲一一言之,则不胜其烦,欲默而不言,则又失辅弼之职。

叶向高肯定了朱由校聪明好学,其后指出朱由校批阅奏章时,总是传谕询问,认为“一一言之”回答太繁琐,而如果沉默不言,又失了首辅本职。可见,朱由校如果文盲,又如何批阅奏章?而且,能够批阅奏章且经常传谕询问的朱由校,另外朱由校自称“朕在宫中,每日披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如此又如何醉心于木工?

其实,《明史·孙承宗传》中也提到,“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每次听到孙承宗讲课,都能听得很开心,足见朱由校聪敏好学。孙承宗是儒家名仕,所讲内容肯定与修身治国有关,如此朱由校还能曰开心,还认为朱由校是文盲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


然而,证明了朱由校不是文盲,并不能证明朱由校不是昏君。那么,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昏君呢?他给袁崇焕的一封信,洗清了他的冤屈!

1626年,天启六年十一月,袁崇焕上述天启皇帝,认为在关外修城屯田,就可让后金不战而降,即便后金不降,也将很快被擒,所谓“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这句话后面是对魏忠贤的一通马匹,“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如果魏忠贤执笔回复,由于有这一通马匹在,即便质疑,也会比较缓和,但实际上朱由校的回复却极为尖锐,因此可以肯定是朱由校亲笔信。

《明熹宗实录》: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朱由校连续六问,将袁崇焕之计批得体无完肤,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朱由校对后金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后金不可能投降,尤其“胜无轻谈也”一语道出取胜本质。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显示出朱由校比袁崇焕还要高的军事认识,至少不下于袁崇焕。

显然,朱由校并非昏君,而且从及时处理政务这一点来看,醉心木工可能也是抹黑,同时也推翻了清朝文人“天启皇帝将所有国家大事托付给魏忠贤”的记载。


实际上,类似证明朱由校能力的记载,在《明熹宗实录》有很多,但在《明史》中的一些细节,却也佐证了朱由校并非我们印象中的昏君。

《明史·孙承宗传》: 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

通常来说,皇帝对于边境军情,往往只是听从官员报告,但朱由校却大不一样,而是主动出击,主动派遣东厂特工了解边情,让他们“具事状奏报”,足见朱由校的眼光绝非常人所有。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略地,90%以上都是靠“内应和情报”;后金多次入关劫掠,都与明朝不注重情报有关,包括袁崇焕等明朝文武大臣在内,都不太注重情报工作,而当时才16岁的朱由校却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显然,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朱由校并非昏君。其实,在天启年间,辽东局势还处于战略僵持阶段,相反崇祯上台,袁崇焕主持辽东之后,辽东局势才彻底崩溃。


综上,天启皇帝肯定不是文盲,在国家大事上也没有稀里糊涂,更没有将所有事情全部托付给魏忠贤,甚至还表现出很高的军事认识。因此,将他看成什么都不懂的木匠奶儿昏君皇帝,这就有违历史事实了。

另外,在清修《明史·诸帝本纪》中,却对天启极尽丑化,给予的评价是“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显然,即便透过《明史》中这些零星的记载,也可以看到这一评价存在抹黑行为。推而广之,从天启身上,可以看到清朝的确抹黑了明朝,《明熹宗实录》中展现朱由校的重要事迹,为何《明史》却鲜有记载?

历史上的真实的袁崇焕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其中,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题,曾经让器重他的孙承宗大为震怒,擒杀毛文龙也是袁崇焕擅自主张。他的同事王在晋认为袁崇焕虽然死于国法,但是他的功劳不可淹没,但同时,他也认为袁崇焕的死是自取灭亡。而唐甄、谈迁等人则视之为明之良将。

朱舜水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于《朱舜水集》中将袁崇焕称为“卖国贼”。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也对袁崇焕进行猛烈抨击,但其叙述与史实多有出入,评价亦失之偏颇。

明末将领徐石麒认为,袁崇焕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杀毛文龙的方式取信于清廷。计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认为袁崇焕虽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条罪状杀毛文龙,如同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杀岳飞一样。

清人在撰写《明史》时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误杀”。而清乾隆皇帝亦认为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

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时,叶恭绰等联名上毛泽东,请求保护袁墓,毛泽东在回复中称袁崇焕为“明末爱国领袖”。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死的时候,给袁崇焕定了九条罪名,分别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这九条罪名当中,有些是真的,有些事政敌强加的,有些是敌军挑拨离间而来的。

“托付不效”这一条罪名主要是讲袁崇焕本身为兵部尚书以及蓟辽督师,他所负责的地区就是北京城以及东北辽东等地区的安全,抵御清军的进犯。但是袁崇焕却将自己的将士分配到了其他的地方,导致本应管辖的地区受到了威胁。

“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这四条罪名则是指袁崇焕在皇太极入关之时没有进行阻拦,并且也没有上报到朝堂之中,居心为何,不得而知。再加上袁崇焕为人过于仁义,以为将粮食给了后金,后金就会感激袁崇焕以德报怨,从此不再进攻明朝边界,从而换取和平。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袁崇焕才落下了通敌的话柄。

“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最后这四条罪名则是在清军将领满桂率兵攻打京城的时候,袁崇焕没有及时来救援,反而还在为了议和而与众人争辩,甚至还杀了反对议和的毛文龙。崇祯皇帝就是因为袁崇焕杀将而极度愤怒,相信袁崇焕是真的叛国,判处袁崇焕死刑,并且令明朝百姓分食其肉,以泄民愤。

扩展资料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袁崇焕

真假袁崇焕: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民族英雄

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金庸、阎崇年等,挺袁派的套路则多以《明史》为依托,一再提及《明史》中许多尚存争议的事件鼓噪氛围,其中最为犀利的就是“反间计”和“冤杀”,最后再抒发悲凉之情以博取同情。众所周知,前朝的历史一般都是后人写的,《明史》这部正史是清朝人写的。清朝皇帝对天地会恨的咬牙切齿,经常担心有人起来反清复明,所以《明史》并不可信,只能作为参考罢了。

袁崇焕 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个人的看法是:他至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我们先姑认为袁崇焕是汉奸。那时候的明朝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文化大国。满清呢?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些未开化的野蛮人--建奴。明朝当时应该有了领先世界的大炮和火器以及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鸳鸯阵是戚家军步兵的个人与单位的基本战术养成,好比现代军人必须要通晓熟练步兵班的战斗防卫与武器使用,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化八卦阵,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应用阵形,当时已经运用于明朝的火枪队;而后金还一直停留在大刀、棍棒的古代冷兵器时代。

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少年崇祯继位后,为了辽东战事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在见皇帝的第一面就说出“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直到别人提醒他注意“五年平辽”失败的后果时,袁崇焕才“怅然若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意识到一个人是得为他说过的话负责任的,这件事情足以显示出袁崇焕是一个完全没有责任感的人。

当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后金铁骑在努尔哈赤的统帅下西服蒙古,东平朝鲜,以区区六万人大败号称四十万的明朝辽东经略使杨镐的部队,陷广宁、克沈阳、下辽阳的时候,大明朝的统治者已经习惯了失败。但是有一天,宁远大捷,

北京 城的大小官员们突然发现面前的公文自己不会处理了。这种诧异恐怕比我们听见中国队6:0击败巴西队还要让人受不了。可是这个时候,袁崇焕却和后金商讨着议和,可见其对国家统一不负责。

文章标题: 有人说天启皇帝反问过袁崇焕 6 个问题,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815.html

[有人说天启皇帝反问过袁崇焕 6 个问题,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