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李存勖、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四个五代宋初时的帝王,军事能力怎么排

时间: 2023-02-26 19:11: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李存勖、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四个五代宋初时的帝王,军事能力怎么排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1、后梁(907-923)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友贞。

2、后唐(923-936)庄宗李存勖,明帝帝李嗣源,愍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3、后晋(936-946)高祖石敬瑭 , 出帝石重贵。

4、后汉(947-950)高祖刘知远。

5、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 周世宗柴荣 , 恭帝柴宗训。

扩展资料: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是当时传统的中央朝廷,故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扩展资料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国?五分钟带你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五代-后梁(907-923)

  太祖朱温(852-912)907年称帝在位6年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郢王朱友珪(——913)912年即位在位8个月郢王,朱温的儿子。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末帝朱友贞(888-923)913年即位在位10年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885-926)923年称帝在位3年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明帝(867-913)926年即位在位7年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愍皇帝(914-934)933年即位在位4个月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末帝(876-936)934年即位在位3年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

  高祖石敬瑭(892-942)936年称帝在位7年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死于942年,时年51岁。

  出帝(914-964)(942-946)年在位,在位4年出帝石重贵,石敬瑭子。即位后加强对人民的勒索。947年初,契丹攻入开封,后晋亡,出帝受尽凌辱,死于964年,时年51岁。

  五代-后汉(947-950)

  高祖刘知远(895-948)946年称帝在位1年刘知远,后晋时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一介武夫,不懂治国,任用酷吏,使后汉成为五代中最短的政权。他死于948年,时年54岁。京剧《白兔记》等是描写刘知远的故事隐帝(930-950)948年即位在位3年隐帝刘承祐,高祖子。950年,郭威攻入开封,后汉亡。隐帝死,时年21岁。

  五代-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904-954)951年称帝在位4年郭威,后汉时任枢密使,950年,攻入开封,951年称帝,建立后周,他在五代的皇帝中较有文化,能招贤纳士,革除弊政,保持节俭,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世宗郭荣(921-959)954年即位在位6年郭荣,郭威义子。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他死于959年,时年39岁。

  恭帝(950-973)(959.6-960.1)在位,在位不到1年恭帝郭宗训,世宗子。即位时才7岁。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恭帝逊位,死于973年,时年24岁。

  十国-前蜀(891-925)

  高祖(847-918)891年执政蜀地,在位17年高祖王建,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他建立蜀国,史称前蜀。死于918年,时年72岁。

  后主(899-925)918年即位在位8年后主王衍,王建子。他贪淫好色,穷奢极欲,被后唐所灭。死时28岁。

  十国-后蜀(925-965)

  高祖(874-934)934年称帝在位半年高祖孟知祥,后唐时西川节度使。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

  后主(919-965)934年即位在位30年后主孟昶,高祖第三子。965年,宋军入蜀,后蜀亡。

  十国-吴(892-937)

  太祖(852-905)892年任淮南节度使在位14年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887-909)905年即位在位3年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897-920)910年即位在位11年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901-938)920年即位在位17年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南唐(937-975)

  烈祖(888-943)937年称帝在位6年烈祖李昪,即徐知诰。杨行密义子。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即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他常服丹药,终于中毒而死。时年56岁。

  元宗(916-961)943年即位在位19年元宗李景。烈祖长子。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后主(937-978)961年即位在位14年南唐后主李煜,李景第六子。他政治上无能。但诗词成就极高。本人也极为欣赏他的作品。974年,宋军灭南唐。978年李煜被杀。时年42岁。

  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吴国 广陵( 扬州 )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南唐 金陵( 南京 )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前蜀 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闽国 长乐( 福州 )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长沙) 896年——951年 马殷(无庙号)
  南汉 兴王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
  荆南(南平) 江陵(湖北 荆州 ) 907年——963年 高季兴(无庙号)
  吴越 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北汉 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五代-后梁(907-923)

  太祖朱温(852-912)
  907年称帝 在位6年
  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郢王朱友珪
  (——913) 912年即位 在位8个月 郢王,朱温的儿子。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末帝朱友贞
  (888-923) 913年即位 在位10年 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885-926)
  923年称帝 在位3年
  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明帝
  (867-913)
  926年即位 在位7年 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愍皇帝
  (914-934)
  933年即位 在位4个月 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末帝
  (876-936)
  934年即位 在位3年 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

  高祖石敬瑭(892-942)
  936年称帝 在位7年
  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死于942年,时年51岁。
  出帝
  (914-964)
  (942-946)年在位,在位4年 出帝石重贵,石敬瑭子。即位后加强对人民的勒索。947年初,契丹攻入开封,后晋亡,出帝受尽凌辱,死于964年,时年51岁。

  五代-后汉(947-950)

  高祖刘知远(895-948)
  946年称帝 在位1年
  刘知远,后晋时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一介武夫,不懂治国,任用酷吏,使后汉成为五代中最短的政权。他死于948年,时年54岁。京剧《白兔记》等是描写刘知远的故事
  隐帝
  (930-950)
  948年即位在位3年 隐帝刘承祐,高祖子。950年,郭威攻入开封,后汉亡。隐帝死,时年21岁。

  五代-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904-954)
  951年称帝 在位4年
  郭威,后汉时任枢密使,950年,攻入开封,951年称帝,建立后周,他在五代的皇帝中较有文化,能招贤纳士,革除弊政,保持节俭,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世宗郭荣
  (921-959)
  954年即位在位6年 郭荣,郭威义子。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他死于959年,时年39岁。
  恭帝
  (950-973)
  (959.6-960.1)在位,在位不到1年 恭帝郭宗训,世宗子。即位时才7岁。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恭帝逊位,死于973年,时年24岁。

  十国-前蜀(891-925)

  高祖
  (847-918)
  891年执政蜀地, 在位17年
  高祖王建,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他建立蜀国,史称前蜀。死于918年,时年72岁。
  后主
  (899-925)
  918年即位在位8年 后主王衍,王建子。他贪淫好色,穷奢极欲,被后唐所灭。死时28岁。

  十国-后蜀(925-965)

  高祖
  (874-934)
  934年称帝 在位半年
  高祖孟知祥,后唐时西川节度使。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
  后主
  (919-965)
  934年即位在位30年 后主孟昶,高祖第三子。965年,宋军入蜀,后蜀亡。

  十国-吴(892-937)

  太祖
  (852-905)
  892年任淮南节度使 在位14年
  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
  (887-909)
  905年即位在位3年 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
  (897-920)
  910年即位在位11年 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
  (901-938)
  920年即位在位17年 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南唐(937-975)

  烈祖
  (888-943)
  937年称帝 在位6年
  烈祖李昪,即徐知诰。杨行密义子。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即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他常服丹药,终于中毒而死。时年56岁。
  元宗
  (916-961)
  943年即位在位19年 元宗李景。烈祖长子。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后主
  (937-978)
  961年即位在位14年 南唐后主李煜,李景第六子。他政治上无能。但诗词成就极高。本人也极为欣赏他的作品。974年,宋军灭南唐。978年李煜被杀。时年42岁。

  十国-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忠懿王 王审知 909年-925年 无
  -- ---王延翰 925年-926年 无
  太宗 惠帝  王延钧 926年-935年 龙启 933年-935年 永和 935年
  康宗 ---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 943年-945年

  十国-楚

  武穆王 马 殷 897年-930年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932年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947年
  废 王 马希广 947年-950年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
  马希崇 950年-951年

  十国-南汉

  高祖 天皇大帝 刘龑 917年-925年 乾亨 917年-925年 白龙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1年 无 殇 刘玢 941年-943年 光天 941年-943年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刘晟 943年-958年 应乾 943年 乾和 943年-958年
  后主 无 刘鋹 958年-971年 大宝 958年-971年

  十国-南平-荆南

  武信王 高季兴 909年-928年
  文献王 高从诲 928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侍中  高保勖 960年-962年
  高继冲 962年-963年

  十国-吴越

  太祖 武肃 钱镠 904年-932年 天宝 908年-923年
  宝大 923年-925年
  宝正 925年-932年
  世宗 文穆 钱元瓘 932年-941年 无
  成宗 忠献 钱佐 941年-947年 无
  无  忠逊 钱倧 947年 无
  无  忠懿 钱俶 947年-978年 无

  十国-北汉

  世祖 神武帝 刘旻 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
  睿宗 孝和帝 刘承钧 954年-970年 乾祐 954年-957年 天会 957年-970年
  少主 无 刘继恩 970年 无 无
  英武帝 刘继元 970年-982年 广运 970年-982年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十国世系表
吴 (902——937)
(1)吴武忠王杨行密 ───┬─── (2)吴烈祖杨渥
902-905 │ 905-908

   ├─── (3)吴高祖杨隆演
│ 909-920

   └─── (4)吴睿帝杨溥
921-937 ─── 南唐灭吴 吴亡

 

前蜀 (903——925)
(1)前蜀高祖王建 ─────── (2)前蜀后主王衍
903-918 918-925 ─── 后蜀灭前蜀 前蜀亡

 

楚 (907——951)
(1)楚武穆王马殷 ───┬─── (2)楚衡阳王马希声
907-930 │ 930-932

   ├─── (3)楚文昭王马希范
│ 932-947

   ├─── (4)楚废王马希广
│ 947-950

   ├─── (5)楚恭孝王马希萼
│ 950-951

   └─── (6)楚王马希崇
951 ─── 南唐灭楚 楚亡

 

吴越 (907——978)
(1)吴越武肃王钱镠 ─────── (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 ───┬─── (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
907-932 932-941 │ 941-947

   ├─── (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 947

   └─── (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
947-978 ─── 北宋灭吴越 吴越亡

 

闽 (909——945)
(1)闽昭武王王审之 ───┬─── (2)闽嗣王王延翰
909─925 │ 925─926

   ├─── (3)闽惠宗王延钧 ─────── (4)闽康宗王昶
│ 926─935 936─939

   ├─── (5)闽景宗王延曦
│ 939─943

   └─── (6)闽殷德帝王延政
943─945 南唐灭闽 闽亡

 

南汉 (917——971)
(1)南汉高祖刘龚 ──┬── (2)南汉殇帝刘玢
917─942 │ 942─943

  └── (3)南汉中宗刘晟 ───── (4)南汉后主刘怅
943─958 958─971 ─── 北宋灭南汉 南汉亡

 

荆南 (924——963)
(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 (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 ──┬── (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 ───── (5)荆南高继冲
924─927 928─947 │ 948─959 962─963

  └── (4)荆南王高保勖
960─962 北宋灭荆南 荆南亡

 

后蜀 (925——965)
(1)后蜀高祖孟知祥 ───── (2)后蜀后主孟昶
925─934 935─965 ─── 北宋灭后蜀 后蜀亡

 

南唐 (937——975)
(1)南唐烈祖李昪 ───── (2)南唐元宗李璟 ───── (3)南唐后主李煜
937─943 943─960 961─975 ─── 北宋灭南唐 南唐亡

 

北汉 (951——979)
(1)北汉世祖刘崇 ───── (2)北汉睿宗刘钧 ──┬── (3)北汉少主刘继恩
951─955 955─968 │ 968

  └── (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968─979 ─── 北宋灭北汉 北汉亡

 

附录

桀燕 (895——913)
(1)桀燕王刘守光
895─913 ─── 后唐灭桀燕 桀燕亡

 

清源 (949——962)
(1)清源晋江王留从效 ───── (2)清源王留居道
949-962 962 ─── 北宋灭清源 清源亡
十国世系表
吴 (公元902——937年)
都城:江都(今江苏扬州)

(1)吴太祖武帝杨行密
生卒:852——905.12 54岁
在位:892——905.12
于902年3月建国
长子
(2)吴烈祖景帝杨渥
生卒:886——908.5 23岁
在位:905.12——908.5
天祐(906——908)
二弟
(3)吴高祖宣帝杨隆演
生卒:897——920.5
在位:908.5——920.5
天祐(909——919)
武义(919——921)

(4)吴睿帝杨溥
生卒:901——938 38岁
在位:920.5——937.10
武义(921)
顺义(921——927)
乾贞(927——929)
大和(929——935)
天祚(935——937)
废,于次年死
南唐灭吴 吴亡

前蜀(公元903——925年)
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1)前蜀高祖王建
生卒:847——918.6 72岁
在位:891——918.6
于907年9月建国
天复(907)
武成(908——910)
永平(911——915)
通正(916)
天汉(917)
光天(918)
少子
(2)前蜀后主王衍
生卒:886——926.4 41岁
在位:918.6——925.11
乾德(919——924)
咸康(925)
被废
后唐灭前蜀 前蜀亡

楚 (公元907——951年)
都城:长沙(今湖南长沙)

(1)楚武穆王马殷
生卒:852——930 79岁
在位:896——930.11
于927年6月建国

(2)楚衡阳王马希声
生卒:898——932.7 35岁
在位:930.11——932.7 2年

(3)楚文昭王马希范
生卒:899——947.4 49岁
在位:932.7——947.4

(4)楚废王马希广
生卒:?——950.12 ?岁
在位:947.4——950.12
马希萼夺位,杀之

(5)楚恭孝王马希萼
生卒:?——951.11 ?岁
在位:950.12——951.11
马希崇夺位,杀之

(6)楚王马希崇
生卒:?岁
在位:947.4——950.12
降南唐
南唐灭楚 楚亡

吴越 (公元893——978年)
都城:钱塘(今浙江杭州)

(1)吴越武肃王钱镠
生卒:852——932.3 81岁
在位:893——932.3
于907年5月建国
天祐(907)
天宝(908——923)
宝大(924——925)
宝正(926——931)

(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
生卒:887——941.8 55岁
在位:932.3——941.8

(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
生卒:928——947.6 20岁
在位:941.9——947.6

(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生卒:929——973 45岁
在位:947.6
被废

(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
生卒:929——988 60岁
在位:947.6——978.8
北宋灭吴越 吴越亡

闽 (公元893——945年)
都城:长乐(今福建福州)

(1)闽太祖昭武王王审之
生卒:862——925.12 64岁
在位:907——925.12
于909年4月建国

(2)闽嗣王王延翰
生卒:?——926.12 ?岁
在位:925.12——926.12

(3)闽惠宗王延钧(又名王璘)
生卒:?——935.10 ?岁
在位:926.12——935.10
于933年称帝
龙启(933——934)
永和(935)
被杀

(4)闽康宗王昶
生卒:?——939.7[闰] ?岁
在位:935.10——939.7[闰]
通文(936——939)
被杀

(5)闽景宗王延曦
生卒:?——944.3 ?岁
在位:939.7[闰]——943.2
永隆(939——944)
废,于次年被杀

(6)闽殷德帝王延政
生卒:?——951 ?岁
在位:943.2——945.8
天德(943——945)
南唐灭闽 闽亡

南汉(公元917——971年)
都城:番禺(今广东广州)

(1)南汉高祖刘龚
生卒:889——942.4 54岁
在位:911——942.4
于917年7月建国
乾亨(917——925)
白龙(925——928)
大有(928——942)

(2)南汉殇帝刘玢
生卒:920——943.3 44岁
在位:942.4——943.3
光天(942——943)
被杀

(3)南汉中宗刘晟
生卒:920——958.8 59岁
在位:943.3——958.8
应乾(943)
乾和(943——958)

(4)南汉后主刘怅
生卒:943——980 38岁
在位:958.8——971.2
大宝(958——971)

北宋灭南汉 南汉亡

荆南(公元924——963年)
都城:荆州(今湖北江陵)

(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生卒:858——928.12 71岁
在位:907——928.12
于924年3月建国

(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
生卒:891——948.10 21岁
在位:928.12——948.10

(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
生卒:920——960.8 41岁
在位:948.11——960.8

(4)荆南王高保勖
生卒:924——962.11 39岁
在位:960.8——962.11

(5)荆南高继冲
生卒:943——973 31岁
在位:962.11——963.2

北宋灭南汉 南汉亡

后蜀(公元925——965年)
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1)后蜀高祖孟知祥
生卒:874——934.7 72岁
在位:925——934.7 9年
于934年1月建国
明德(934)

(2)后蜀后主孟昶
生卒:919——965 47岁
在位:934.7——965.1 31年
明德(935——937)
广政(938——965)
降北宋
北宋灭后蜀 后蜀亡

南唐(公元903——925年)
都城:江都(今江苏南京)

(1)南唐烈祖李昪
生卒:888——943.3 56岁
在位:937.10——943.3 6年
升元(937——943)

(2)南唐元宗李璟
生卒:916——961.7 46岁
在位:943.3——961.7 18年
保大(943——957)
中兴(958)
交泰(958)
958年,南唐主去帝号、年号,称国主

(3)南唐后主李煜
生卒:937——978 46岁
在位:961.7——975.11 15年
降北宋,后被宋太宗毒杀
北宋灭南唐 南唐亡

北汉(公元951——979年)
都城:太原(今山西太原)

(1)北汉世祖刘崇(又名刘旻)
生卒:895——954.11 60岁
在位:951.1——954.11 4年
乾祐(951——954)

(2)北汉睿宗孝和帝刘钧
生卒:926——968.7 43岁
在位:954.11——968.7 14年
乾祐(955——956)
天会(957——968)
养子
(3)北汉少主刘(薛)继恩
生卒:935——968.9 34岁
在位:968.7——968.9 2个月
被刺杀

(4)北汉英武帝刘(何)继元
生卒:?——约992 ?岁
在位:968.9——979.5 11年
天会(969——973)
广运(974——979)
降北宋
北宋灭北汉 北汉亡

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谁

第十名:赵匡胤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在赵普的帮助谋画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军事能力还是可以的。

第九名:柴荣

在军事上,周世宗柴荣绝对是一位天才,他整顿骄将惰卒,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但他一生最大的悲哀无外乎两字──短命,北方是他统一的,契丹是他打跑的,幽云十六州的关南十七县是他收复的,一辈子没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却偏偏争不过老天爷。赵匡胤打不过的契丹,柴荣就能打赢,所以柴荣的军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第八名:李存勖

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世人论五代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攻灭后梁王朝,北方一统。灭前蜀,取两川,怀天府之地为一朝。创建鼎盛一时,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后唐王朝。但是他宠信伶官导致亡国,只能说军事能力强,政治能力一般。

第七名:朱棣

朱棣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在对北元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不俗的战绩,后由于建文帝有意削藩,通过四年的靖难之战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江山。后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五次亲征漠北,极大地保证了国家统一和长城以内社会环境的安定。“天子守国门”这份勇气就值得后世帝王钦佩!

第六名:刘裕

宋武帝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虽然刘裕多次北伐失败,但是不可否认他“还于旧都”的心愿和野心值得肯定。

第五名:朱元璋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这个厉害,他让中华男儿从蒙元的铁蹄下解放了出来!

第四名:刘秀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出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他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

第二名: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第一名: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而最重要的是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高明运用骑兵战术,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对匈奴发起三次战役,重创匈奴,后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归服汉朝,北匈奴远遁漠北,再无力对中原王朝构成重大威胁,自此奠定了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安宁。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指哪个时期?出现过那些名将和名臣?各自对当时的时局产生过什么影响?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五代十国大多开国之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这也是此时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手工业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即使在华北地区,后梁建国初和后唐明宗在位时,都曾分别采取某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后周时,手工业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
  瓷器制造和雕版印刷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方和北方都有精制的秘色瓷器,也都出现了雕版印刷。
对外贸易
  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漳河。但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江南人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易。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
  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高丽、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明州、福州、泉州、广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吴国和南唐从海外输入“猛火油”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
赋税
  五代十国时期的赋役徵敛还是相当苛重。当时,仍沿用两税法,夏秋两徵。各国时常检核农民的现垦耕地,据以确定岁租额。但官吏和地主往往相互勾结,以致赋税负担贫富不均。与唐朝相比较,额外收耗名目繁多。后唐时,官府规定收耗数额是每斗税谷加收一升,后汉时增至两升雀鼠耗是每斗加收两升。有的官府大斗收进,小斗输出,结果百姓每输一石租须纳一石八斗粮。有时国家甚至向农民“预借”夏秋税,有的官府在饥荒和蝗灾之年,仍分派使臣到处搜刮民谷,逼使数十万民众饿死,流亡不可胜数。
  两税以外,还有按人徵收的丁口钱、盐钱按亩摊派的麴钱、农器钱、牛皮税等又有盐铁税、茶税、屋税、鞋钱等杂税。州郡官吏常常增益赋调,县吏向里胥厚敛,里胥便重徵于民,名目繁杂,税率屡增。随着商贸的发展,各国多重徵商税,并有过税和住税之分,这种办法为北宋所沿袭。
兵役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刘仁恭在幽燕徵发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备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北汉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南唐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吴越钱俶“尽括国中丁民”为兵。湖南马希萼调发朗州全部丁壮为乡兵。闽国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
  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
  另外,各地都徵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朱温攻打青州王师范时,甚至把徵发来堆积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
  兵役以外,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也层出不穷。后唐庄宗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南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
编辑本段科技文化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文化,承唐朝之后,继续有所发展。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唐朝末年,雕版印刷比较发达的西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后唐时,开始刻印“九经”。长兴三年(932),明宗命国子监以西京的石经为根据,校正“九经”,抄写做注,雇雕字匠人刻版印卖。这项工程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六月才刻印完毕。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后蜀也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后汉时,又将《周礼》等未刊的“四经”刻版印行。刻印“九经”促成儒学经典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1]
史学
  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旧唐书》是这一时期撰成的最重要的史学著作。唐代原有吴兢、韦述编撰的前朝国史,历朝实录也比较完备。但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战争,历朝实录多有亡佚,特别是武宗以后六十年的实录未能流传下来。这使唐史的修撰遇到困难。五代时,首先重视了搜集唐史料的工作。后梁末帝下诏征集唐代的家传以及公私章疏;后唐明宗设三川搜访图籍使到成都一带搜寻唐实录,并明令保护唐人碑碣,这就为《旧唐书》的编撰做了重要而及时的准备。后晋天福六年(941)至开运二年(945),刘昫、张昭远等人撰成《唐书》二百二十卷(今本均为二百卷),后世称为《旧唐书》。尽管历来认为《旧唐书》有不少缺点,主要是对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宪宗以前多照抄国史、实录,而唐穆宗以后系编纂杂说、传记,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原始资料,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重视。此外,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时的朝野逸事,王定保撰《唐摭言》详述唐代贡举制度,尉迟偓撰《中朝故事》记载唐末四朝的旧闻,刘崇远撰《金华子》记叙唐末朝野故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记载唐及五代土人逸事,等等。这些五代十国时期的撰著都有不同程度的史料价值。[1]
诗词
  诗词五代十国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花间集》;南唐有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南唐二主词》。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恋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绘画
  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岭,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 [1]
编辑本段政治制度枢密使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1]
三司使
  唐初,财务主要由户部下辖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盐铁专卖、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崔胤兼领三司使,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租庸使,管辖三司,又曾命大臣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
削弱节度使权力
  五代十国的建国者多是唐末的节度使,他们能建立政权是因为手中拥有强大兵力。因此在建国以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都设法削弱地方实力。长期称雄的河北诸镇在后梁、后唐之际被制服以至被消灭,就是因为自后梁始,禁军开始强化。
  禁军除了用以捍卫京师和皇宫外,还被派驻各地,藉以牵制和削弱藩镇的实力。朝廷还频繁调动节度使,更换其驻地,以防止他们长期占据一方,形成割据势力。
法律
  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957),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律令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宋刑统》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军事
  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领的神策军。以后,朱温以宣武军节度使称帝,即以宣武镇兵为禁军,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为侍卫亲军,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是为侍卫司。后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又置殿前都点检,位在都指挥使之上,而侍卫司分置马军和步军两指挥使,不置都指挥使。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
名将和名臣:

王晏球
(873-932)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字莹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少为杜氏收养,改姓杜。初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帐下,累迁厅子都指挥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降后唐。次年,庄宗李存勖授其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赐姓名李绍虔,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北御契.丹。天成二年(927)七月,任北面招讨副使,驻满城(今满城北)。三年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引契丹军为援据定州(今属河北)叛,王晏球受命为北面招讨使率诸道兵进讨。五月,于曲阳(今属河北)城南,战王都、契.丹联军万余人,趁王都骄狂,以中军骑兵直冲其阵,左、右军两翼夹击,奋力拼杀,大败王都军,契.丹兵死者过半,余众北走。七月,于唐河(今唐县境)北,又击败契.丹援骑7000。遂进围定州,久困不攻,致其粮断。次年二月,王都自.焚死,定州降。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后改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属山东),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
刘仁赡
(900~957)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略通兵书,长于守城,治军严明,罚不避亲。初事吴,为右监门卫将军。吴天祚三年(937),齐王徐知诰(李升)以南唐代吴,授左监门卫将军,历任黄、袁二州刺史。中主时掌禁军,领武昌军节度使。南唐保大九年(951),在攻楚之役中,率战船200艘克岳州(今湖南岳阳),抚纳降附。十三年,为加强边备,迁清淮军节度使,镇戍寿州(今安徽寿县)。后周攻南唐时,据城固守,寻机出奇兵,力挫后周军。及至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诸道援兵败退,寿州被重围,仍孤军奋战,屡挫后周军强攻,坚守逾年。十五年正月,后周世宗再次率军攻寿州,大败南唐诸路援军,刘仁赡坚守孤城,镇定自若。其子刘崇谏欲与诸将出降,被立斩示众。三月,病危,监军使周廷构等乘机假其名出降。周世宗褒其忠勇,授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未受命而卒,终年58岁
郭崇韬
(?~926) 中国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后梁龙德二年(922),晋王讨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叛将张文礼,恰逢契丹军来攻,诸将皆惊,提出退军。他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其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三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后,他任兵部尚书、枢密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六月,梁军围攻杨刘(今山东东阿北)。他向李存勖献策,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诱梁兵来攻而后进击,果解杨刘之围。十月,又献计奇袭汴州(今开封),一举灭后梁,以功授侍中、成德节度使,封赵郡公。三年,为招讨使,协助魏王李继岌伐蜀,总管军政。文武兼施,书檄先行,大军后进,所至不战而降,70日灭蜀。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25条。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
王彦章  
 (863~923) 中国后梁将领。字贤明,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全忠征讨,以骁勇闻名,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因号王铁枪。屡立战功,由开封府押衙等职累进为行军先锋马军使、检校司空、汝州防御使、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封开国侯。性刚直,痛恨权臣赵岩、张汉杰等扰乱朝政,遭到排挤和非难,谋不见用。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 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同年十月,唐大举攻梁,王彦章奉命率领保銮骑士和新募兵卒防守东路,在中都(今山东汶上)战败被俘。后唐欲用其才,屡遣人劝降,他不屈被杀
留从效 
 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唐天祐三年(906年)生。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好读兵书。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是闽王王审知手下的将领。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的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传至延曦,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文进自立为闽主,派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留从效对裨校王忠顺、董思安等说:“朱文进杀灭王氏,遣心腹分据诸州,吾等皆受王氏恩遇,而交臂事贼,一旦富沙王克福州,吾属死有余愧。”三人均以为是。从效便请他们密约亲信,夜间到他家饮宴。得壮士陈洪进等52人,夜越墙入城,擒杀黄绍颇,请王延政之侄继勋主持军府事,他与忠顺、思安三人自署为平贼统军使。又派陈洪进送绍颇首级至建州,献给富沙王王延政。延政大喜,即以继勋为侍中、泉州刺史,从效、忠顺、思安均任都指挥使。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从效率部设伏,出奇兵,于双阳瞻迹岭下歼灭文进军。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国主李景遣将攻打建州,延政降,继勋也以泉州降。李景委李宏义为威武军节度使。翌年,定义派其弟宏通带兵万人攻泉州。从效以继勋赏罚不当,士卒不肯用命为由,废黜继勋,自领军府事,为泉、漳二州留后。领兵击败宏通,并上表向李景报告。李景把继勋召往金陵,以从效为泉州刺史;改漳州为南州,以董思安为刺史。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从效之兄南州副使留从愿用毒酒杀害董思安而代之,自此从效兼有泉、南二州。李景升泉州为清源军,任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累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发兵攻南唐,李景以10万大军保紫金山,从效连续上表言“顿兵老师,形势非便”。李景不听,结果大败,江北之地尽归后周。从效为保境安民,密派人到开封向周世宗表示诚意归附。显德六年,又派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懈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赐诏嘉纳。宋太祖即位后,从效一面继续与南唐周旋,一面上表向宋称藩,贡奉不绝,宋太祖也遣使厚赐从效。漳、泉二州得以保持相对安宁。宋建隆三年(962年),从效因背生痈疽病卒,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从效出身寒微,知民疾苦,治理泉州17年,专以勤俭养民为务。他常说:“我平素贫贱,不可忘本。”平时一身布衣,将公服置于中门之侧,外出和处理公务时才穿。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因此泉郡常“仓满岁丰”。手工业,特别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和丝织业等,也得到较大发展。他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谓之“秋堂”。对于从唐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海外交通贸易,他也不遗余力加以发展。后晋开运三年,他对泉州外城重加版筑,城高1丈8尺,周长20里,为王潮所创子城的7倍。他环城遍植刺桐,教人民在城内“开通衢,构云屋”,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为发展对外贸易,他蠲除苛捐杂税,让人民自由贸易。泉州城内货品充盈,商业繁盛,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宋代的泉州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巨港,留从效之力非小。
韩令坤  
韩令坤(928-973) 北宋初大将。磁州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位于冀南邯郸市西北)人。五代后周太祖部威帐下,世宗柴荣即位后,授殿前都虞侯,从征淮南,在攻取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后,加捡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又从征南唐、北击契丹,均有功勋,入宋后,移镇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宗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他奉命率兵驻屯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位于洛阳市东北黄河北岸);后复从李重进于扬州。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春返京,被削去禁军军职,出任成德军节度使不久,因疽发于背而卒。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为止。
  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五代十国一共73年。
  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一般分为狭义与广义角度的两种解释。在狭义上一般理解为“五代十国”本身。在具体历史运用实践中,往往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使得定位与理解更为严谨,这就是广义上的理解。

关于名将:五代十国名将分别是:
柴荣、郭崇韬、郭威、王建、王彦章、王晏球、杨行密、朱温、周德威
打仗很猛的有: 当了皇帝的比如后堂的李存勖,后周的柴荣,还有几个如下:
梁 刘隐:任节度使,封南海王。
唐 王潮:威武军节度使,任将军。
唐 刘旻:任讨捕将。
谭全播:梁 节度使。后任吴国右威卫将军。
唐 邓进忠:岳州刺史。
张全义:梁 魏王。唐 齐王。
唐 郭崇韬:招讨使。
唐 吴漳:刺史,山南节度使。
唐 王彦章(王铁枪):封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
唐 王晏球:归德节度使兼背面招讨副使。
晋 吴峦:复州防御使。
汉 王峻:监军。平卢节度使。
王景:周代时任凤翔节度使,护国军。
唐 边镐:刺史,武安军节度使。
留从效:唐 节度使,晋江王。
王晏:汉 建雄节度使。周 武宁军节度使。
韩令坤:周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宋 成德军节度使。

至于名臣,五代十国历时较短,只有53年,名臣比较少,而且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历史时期并没有得到诠释,个人认为,此时期基本没有什么名臣,或许后唐的郭崇韬、后周的王朴、冯道可以算吧。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名臣名将:

王晏球
(873-932)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字莹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少为杜氏收养,改姓杜。初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帐下,累迁厅子都指挥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降后唐。次年,庄宗李存勖授其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赐姓名李绍虔,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北御契.丹。天成二年(927)七月,任北面招讨副使,驻满城(今满城北)。三年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引契丹军为援据定州(今属河北)叛,王晏球受命为北面招讨使率诸道兵进讨。五月,于曲阳(今属河北)城南,战王都、契.丹联军万余人,趁王都骄狂,以中军骑兵直冲其阵,左、右军两翼夹击,奋力拼杀,大败王都军,契.丹兵死者过半,余众北走。七月,于唐河(今唐县境)北,又击败契.丹援骑7000。遂进围定州,久困不攻,致其粮断。次年二月,王都自.焚死,定州降。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后改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属山东),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
刘仁赡
(900~957)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略通兵书,长于守城,治军严明,罚不避亲。初事吴,为右监门卫将军。吴天祚三年(937),齐王徐知诰(李升)以南唐代吴,授左监门卫将军,历任黄、袁二州刺史。中主时掌禁军,领武昌军节度使。南唐保大九年(951),在攻楚之役中,率战船200艘克岳州(今湖南岳阳),抚纳降附。十三年,为加强边备,迁清淮军节度使,镇戍寿州(今安徽寿县)。后周攻南唐时,据城固守,寻机出奇兵,力挫后周军。及至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诸道援兵败退,寿州被重围,仍孤军奋战,屡挫后周军强攻,坚守逾年。十五年正月,后周世宗再次率军攻寿州,大败南唐诸路援军,刘仁赡坚守孤城,镇定自若。其子刘崇谏欲与诸将出降,被立斩示众。三月,病危,监军使周廷构等乘机假其名出降。周世宗褒其忠勇,授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未受命而卒,终年58岁
郭崇韬
(?~926) 中国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后梁龙德二年(922),晋王讨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叛将张文礼,恰逢契丹军来攻,诸将皆惊,提出退军。他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其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三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后,他任兵部尚书、枢密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六月,梁军围攻杨刘(今山东东阿北)。他向李存勖献策,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诱梁兵来攻而后进击,果解杨刘之围。十月,又献计奇袭汴州(今开封),一举灭后梁,以功授侍中、成德节度使,封赵郡公。三年,为招讨使,协助魏王李继岌伐蜀,总管军政。文武兼施,书檄先行,大军后进,所至不战而降,70日灭蜀。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25条。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
王彦章  
 (863~923) 中国后梁将领。字贤明,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全忠征讨,以骁勇闻名,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因号王铁枪。屡立战功,由开封府押衙等职累进为行军先锋马军使、检校司空、汝州防御使、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封开国侯。性刚直,痛恨权臣赵岩、张汉杰等扰乱朝政,遭到排挤和非难,谋不见用。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 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同年十月,唐大举攻梁,王彦章奉命率领保銮骑士和新募兵卒防守东路,在中都(今山东汶上)战败被俘。后唐欲用其才,屡遣人劝降,他不屈被杀
留从效 
 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唐天祐三年(906年)生。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好读兵书。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是闽王王审知手下的将领。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的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传至延曦,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文进自立为闽主,派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留从效对裨校王忠顺、董思安等说:“朱文进杀灭王氏,遣心腹分据诸州,吾等皆受王氏恩遇,而交臂事贼,一旦富沙王克福州,吾属死有余愧。”三人均以为是。从效便请他们密约亲信,夜间到他家饮宴。得壮士陈洪进等52人,夜越墙入城,擒杀黄绍颇,请王延政之侄继勋主持军府事,他与忠顺、思安三人自署为平贼统军使。又派陈洪进送绍颇首级至建州,献给富沙王王延政。延政大喜,即以继勋为侍中、泉州刺史,从效、忠顺、思安均任都指挥使。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从效率部设伏,出奇兵,于双阳瞻迹岭下歼灭文进军。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国主李景遣将攻打建州,延政降,继勋也以泉州降。李景委李宏义为威武军节度使。翌年,定义派其弟宏通带兵万人攻泉州。从效以继勋赏罚不当,士卒不肯用命为由,废黜继勋,自领军府事,为泉、漳二州留后。领兵击败宏通,并上表向李景报告。李景把继勋召往金陵,以从效为泉州刺史;改漳州为南州,以董思安为刺史。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从效之兄南州副使留从愿用毒酒杀害董思安而代之,自此从效兼有泉、南二州。李景升泉州为清源军,任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累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发兵攻南唐,李景以10万大军保紫金山,从效连续上表言“顿兵老师,形势非便”。李景不听,结果大败,江北之地尽归后周。从效为保境安民,密派人到开封向周世宗表示诚意归附。显德六年,又派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懈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赐诏嘉纳。宋太祖即位后,从效一面继续与南唐周旋,一面上表向宋称藩,贡奉不绝,宋太祖也遣使厚赐从效。漳、泉二州得以保持相对安宁。宋建隆三年(962年),从效因背生痈疽病卒,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从效出身寒微,知民疾苦,治理泉州17年,专以勤俭养民为务。他常说:“我平素贫贱,不可忘本。”平时一身布衣,将公服置于中门之侧,外出和处理公务时才穿。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因此泉郡常“仓满岁丰”。手工业,特别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和丝织业等,也得到较大发展。他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谓之“秋堂”。对于从唐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海外交通贸易,他也不遗余力加以发展。后晋开运三年,他对泉州外城重加版筑,城高1丈8尺,周长20里,为王潮所创子城的7倍。他环城遍植刺桐,教人民在城内“开通衢,构云屋”,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为发展对外贸易,他蠲除苛捐杂税,让人民自由贸易。泉州城内货品充盈,商业繁盛,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宋代的泉州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巨港,留从效之力非小。
韩令坤  
韩令坤(928-973) 北宋初大将。磁州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位于冀南邯郸市西北)人。五代后周太祖部威帐下,世宗柴荣即位后,授殿前都虞侯,从征淮南,在攻取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后,加捡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又从征南唐、北击契丹,均有功勋,入宋后,移镇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宗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他奉命率兵驻屯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位于洛阳市东北黄河北岸);后复从李重进于扬州。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春返京,被削去禁军军职,出任成德军节度使不久,因疽发于背而卒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历史名将有柴荣、郭崇韬、郭威、王建、王彦章、王晏球、杨行密、朱温、周德威
五代十国,乱世当中,能征善战的名将众多,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郭崇韬、后周世宗柴荣都是一代名将,另外要强力推荐的就是周德威。
周德威,朔州马邑(今山西省朔县)出身。仕奉李克用有功,因其勇名轰动天下。当时,在华北有握有大运河一带势力的后梁,以及握有盐铁等资源的精悍土耳其(译注:土耳其乃是当时唐代的突厥部族西移形成)系部族等与后唐不断地进行死斗。其中,于西元九○八年之时,周德威随后唐之应宗力战,击破后梁军队。以后也在一次次对后梁的胜利之中立下不少确立后唐之功绩,惟九一八年时于柳坡之役中战死。
这个可是很多人公认的名将,可惜李存勖不听其计,致使他死非其所。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朱温的部将铁枪王彦章,打仗极猛的,说的是单挑能力,和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一样,能日战数十将,在水浒和金庸的小说里面都出现过他的名字哟,记得铁枪庙吗?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立的。
文章标题: 李存勖、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四个五代宋初时的帝王,军事能力怎么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661.html

[李存勖、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四个五代宋初时的帝王,军事能力怎么排]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