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海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这是真的吗?
不夸张的
我11年参加了上海中考,那个时候我考了我们学校54名(我们学校初三一共120多人),然后我连我们区(徐汇)最差的公办高中都没考进,只进了个民办。(这里说一下,上海中考一般以本区学生考本区学校为主,考外区学校是有名额限制的。我们初中算是一般的公办初中,除了名额分配以外很难有学生能裸考进四校这种水平的高中,不过徐汇区教育质量在上海最好,一般来讲徐汇区好一点的公办普高就比得上别区比较一般的区重点了)
顺便讲下高考,我14年参加上海高考,上海那年5.2w人参加考试,最后一本录取1w,二本录取1w8,本科率超过一半。那年是总分600,一本线421分,考国内前几的学校要考500以上才行。
供参考
以上
真的。顺便多说几句。
2021年儿子读初三,临近中考时候,每次家长会都会说这个。
我家儿子,初二才转到上海读书。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管理制度,都有很大不同,加上语言等生活习惯问题,第一学期,一度不适应,情绪极度低落,非要回到原来学校读书。
特别感谢孩子班主任吴老师,是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开朗阳光的小伙子。第一次家访,是快下班的时候,我还以为会在家里谈谈学习,如何适应新学校,怎样配合老师等等问题,甚至还准备让老师一起吃晚饭。
谁知老师跟孩子单独聊了一会,就带孩子出去了,还说让我放心。我真的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班主任,印象中家访不都是跟家长沟通吗?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师把孩子送回家了,请孩子吃肯德基,喝饮料,聊天很愉快。这一次家访后,孩子明显开朗了很多。半年后,跟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一到礼拜天,经常会有三四个孩子来家里玩。
有次我跟吴老师聊天,还说起这事,他说,让孩子放松是第一位,跟孩子做好朋友,一切都会顺畅起来。
初中学习肯定紧张。我觉得上海这边的老师,真的很人性化,儿子喜欢篮球,他们学校同学、老师一起组织了校篮球队,曾经取得区中学篮球比赛第二名的成绩。礼拜天,假期里,他们同学、老师也经常会有AA制聚餐啊,“密室逃脱”啊之类的 娱乐 活动。
初三时,儿子成绩一般,我很是担心儿子中考问题,希望儿子能够读高中。班主任吴老师,包括年级主任都很关心,谈心,补课都是经常的。
幸运的是,儿子顺利考上了高中,那一年,他们学校高中考取率也就40%左右。儿子的几个好朋友有上中专的,也有出国的。
成绩突出固然重要,孩子身心 健康 ,快乐成长更重要,真心感谢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我不是上海人,但我觉得是真的!因为高中开始就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了,需要筛选成绩好的学生了。即便现在生源少,估计能考上高中的也就三分之一吧。所以说一半小孩考不上高中我觉得应该没错!或者换句话说,不单单是上海,全国都一样,考上高中的绝对是少数的!
我记得初中我们的年级一共六个班,每个班54人左右吧,全年级就是300来个学生,如果我没记错,准确的说是294个学生。那考上高中的一共多少人呢?应该是63个,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即便加上家里愿意花钱给孩子买高中的一共不过80人左右。 换算成比例就是差不多不到4:1,远远没到一半的数量!这是我当时中考的情况!对了,我忘了说了,我是山东的,山东考生多,大家都知道!
而放到现在,即便生源数量下降了,你跟我说有一半孩子考不上高中我都觉得很正常。我觉得有三分之一学生能考上高中才是一个正常数量吧!
说到靠高中比例的问题就不得不说两者的区别,我认为区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两点吧!
近年来关注教育方面的东西,改变了我以前许多认识。
我家乡是一个贫困小县,现在也属于贫困县,在我读书那个年代,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在小学读附设初中。那时的一些情况,今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我家在县城,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妹也到了适龄年龄了,我带我妹去县城唯一的小学(也是我当时的母校)去报名入学,但没有成功,因为当年有个奇葩的规定,只招收农村贫下中农的子女,我妹是城市居民,不是贫下中农子女,所以到了适龄年龄,入不了学,直到第二年,我妹才上成学。我小学毕业那年,奇葩故事又来了,我们县唯一的中学那几年都不招生。没有办法,我们都只得上小学办的附设初中。
初升高时,就非常残酷了,全县只招两个班,一百零几人,而全县当时在县城和乡镇读附设初中毕业的近两千人,录取率不到6%。那时高中很难考,我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同班同学中,最后完成高中学业的只有四人,而且我们还是在教学质量最高的县城小学读完的,当时,有些乡镇,初升高时,录取率0%,于是当时有了个形象的说法,说是抹光头。
时间过了几十年,国家重视教育,我看到我亲人们的子女似乎都在读高中,大家平时也从来不聊初升高难不难的话题,我因此以为高中普及了,初升高已经100%了。但是近几年关注教育方面的,才知道我们全市,初升高升学率不到40%,知道这事后,我才大吃一惊。今天又看到说上海一半孩子升不了高中,看来,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们的教育基础仍然很薄弱。如此推断,恐怕直到现在,全国每年仍然有50%以上的学生,无缘高中吧。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上海中考录取情况,结果确实是这样的。
2021年上海参加中考的人数是77,566人,其中提前批次招生的人数是7914人,同一批次招生人数是43,991人。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是66.9%,2021年的情况大致也是这样的。
并且,在网上找到了一份2021年上海18个区县中考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其中黄浦区录取率是85.56%,而松江区奉贤区,录取率只有41.12%。整体上的平均录取率,确实只有50%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上海市对初中生强制分流。其实很多省份都有这样的政策,通过采取强制分流来减少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
很多地方的中考录取是按照1:1的比例,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一半的人就读普通高中。
这样的强制分流最早出现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强制分流的初衷,一方面是优化人才结构,为 社会 培养专门的职业技术性人才;另外一方面是缓解普通高中的办学压力,如果有大量的学生引入到普通高中,会造成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会加剧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
但在实际中强制分流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心态极为矛盾,想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但又害怕做蓝领,薪资待遇比较低,没有 社会 地位。而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开始疯狂的考证。
中考的强制分流的确拓展了职业教育的生源,但并没有提高职业教育的 社会 认可度。比如之前山东省菏泽的一中学汇报,为了完成分流任务,学生禁止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让这些学生提前回家。
家长宁愿让孩子上私立高中,宁愿交高额的学费,也不愿意让孩子积分上免费的职高。一方面的原因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祟,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和整个 社会 大环境有关。
比如上文说的德国的强制分流,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实施,是因为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薪资待遇和 社会 地位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反倒是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找不到工作。
第二,上海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进一步压缩了通考生的录取比例。
提前招生就是高中通过自主招生提前锁定生源。
自主招生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家长对自主招生考试的质疑,除了考试的公平性之外,更多的是觉得自主招生的比例过高,相当于变相提高了中考的门槛。
知名教育学者黄永峰在谈自主招生政策的看法是说,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维持在5%是正常现象,在大部分学校特长生的比例一般都是低于这个水平,厄如果把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扩大到20%,甚至50%~60%。这么高的比例就不再是自主招生了,而是通过自主招生提高招生门槛。
而之前上海的中考就面临这个状况,由于竞赛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上海好的民办初中和好的公办高中理科班的学生,才能够达到这一条件,所以大部分市区的重点高中的生源,主要是来自好的民办初中和好的公办初中的理科班。
而那些一般的公办学校的初中生只能够选择职校和技校。不过好一点的是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2021年3月上海市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进一步降低了自主招生的比例,重点高中在录取时将实施名额分配方案,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大部分招生名额,分配给区内的所有初中。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
上 海一半小孩考不上高中是谬论,绝对不真实。虽说国家战略是让近一半初中毕生分流上职校,但由于上海教育资源丰富,上不了高中的小孩不到40%。
一 、上海小孩高中出国留学的不少。 明面上上海计划初中毕业生60%上普高,40%上职校。因为上海经济发达,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一部分小孩选择出国上高中,那空出来的学位会由成绩差的递补。算上出国上高中的和市内上高中的,比例绝对超过同龄孩子的60%。
二 、由数据分析也可得出结论。 以参加2021年高考时学生来分析,出生在2000年左右,共出生9.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5万,外来人口2.23万。而中考在2021年,人数为7.5万,说明有部分孩子回原籍去上学,没参加上海中考。而2021年高考人数为5万,按政策,外地籍人员是不能参加上海高考的,也有部分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选择出国留学的,所以实际高中生是远大于5万人。就算按5万人算,5/7.5=67%,说明至少有70%的初中毕业生上了高中。
三 、上海学生的中考、高考压力确实相对不大。 虽说上海初中毕业生也会分流部分去上职业学校,但比例应该在30%左右。而全国部分省市在40%以上。而高考上海跟北京、天津一样也是占尽优势。当然上海的学生质量肯定高,毕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又有经济能力,还重视教育。
以上是我的分析,生在上海还是有优势的,不象河南、湖南、江西学子那样苦逼。你们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这是事实。
我第一次去我老公(上海本地人)的小姨家,就非常吃惊为什么一个87年的孩子,居然上的是中专。这个名词仿佛是在我的父母辈比较流行的学历,这以后怎么办?
然后小姨就跟我解释了,上海的中专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差,反而有不少对口的工作安排,比如表弟读的中专,之后就可以进入水利部门,虽然一开始是做最基层的测量工作,但工资也不见得低,而且参加工作早,工龄长,也稳定。对于他这样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在上海,50%的比例在中考时被刷下,去各种中专、职校,或各某出路。所以上海的教育竞争也是非常极其特别的激烈。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上海的父母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血了。
回答了太多的这类问题,现在总结一下。作为一个祖籍江苏人,儿子明年在上海考大学的上海人,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发言权。
在上海,通常50%左右的初中生考不了高中,没达到最低高中分数线,私立的也不能收,有钱也不行。而其他省份是可以上高中的,没有强制要求。这也就是说其他省份的高中生基数就会天然高于上海。
到高中后,上海人基本不认可大专当大学的,高职也同样。大学指的是有一定知名度或年份的正规高校,私立野鸡大学也不算。如此,在统计上就会有一定的偏差。现在按我的理解,从正规高校的录取率来看,我不清楚具体的比例不能瞎说,但可以举一个实例。我侄女普通普高,年级稳定前三,最后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入二本。
我想表达的是,光看录取率是没有意义的,否则就如同你和一群傻子在一起就代表你比大多数人聪明了一样可笑。上海考进高中的学生整体综合水平要优于其他省份的高中生。
另外,上海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一般要占到双职工家庭的一半收入,差不多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陪伴。
很多人拿考试成绩说事,但我一直在强调综合评分,包括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诗歌朗诵、辩论主持、唱歌乐器、 历史 文化等等,这些往往是其他省份比较弱的项目,但对于孩子的将来确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关系。
在外省市孩子学习很辛苦,作业做到很晚。上海好一点,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但基本上小学睡觉不会早于10点,初中不会早于11点,高中不会早于12点。刷题同样存在,但不会盲目刷题,还要挤出时间学别的,老师心里其实也明白。
因此,个人觉得,谈升学率就是把上海前30%的孩子和外省市的前30%的孩子划等号,这对上海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就如同上海第一高峰只有几百米,其他省份第一高峰有几千米,虽然大家都是第一高峰一样。
最后,从朋友处得知,上海区重点高中考入211大学的比例大概在20-30%左右。能靠近复旦交大的基本不会超过5个。
以上个人观点,不想引起地域争端。如有不妥或冒犯,请一笑了之。
据我上海的朋友反映,这个说法基本属实。
但对这种现象还是应该正确评价:从上海本身来说,中国一线城市,又是经济重心,有那么多人上不了高中,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位置有点不相称,而且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持续力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去读职业技术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没有接受完基础教育,去学其他专业的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初中毕业年龄这么小,到底去学什么职业技术院校好,主观意识都还没有形成,难以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要走的路形成正确判断。
但话又说回来,让读不了高中的家庭从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负担和生活压力,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为了读高中而费尽心肌,也不会让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再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对身心 健康 发展有利。
“上海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显然这句话的判断过于夸大,不符合当前的事实,根据目前上海市出生人口、中考人数、高考人数几个关键数据就可以得到答案。
上海历年出生人口、中考、高考人数对比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以2000年出生人口为例,2000年上海市出生人口为9.18万人,2021年时,这些孩子面临中考,数据显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7.6万人,其中相差的1.58万人没有参加中考,放弃了填报,选择了出国深造或者另寻出路。
2021年时,高考参加人数显示5万人,这就意味着中考录取率大概为(5÷7.6)66%,如果把那些弃考学生也算上,中考录取率大概为(5÷9.18)54%。
所以说上海有一半小孩考不上高中是夸张了。但是如果把那些中考弃考的学生也算到中考报名人数里面,中考录取率54%好像也不是很高。一方面说明了目前上海市经济发达,很多家庭都有条件把孩子早早送到国外进行留学深造;另一方面,也能反馈出中考的压力很大,毕竟也有数量不少的学生会被刷下来。
高考零距离突破2021年上海历史基础知识同步训练(第一轮复习用)第五分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选择题:(50分)
1、商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宗法制
2、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 )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
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全面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统治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6、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不包括 ( )
A.丞相 B.太尉 C.太仆 D.御史大夫
7、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 ③实行推恩令 ④分封同姓诸侯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七国之乱”发生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0、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经济基础雄厚 B.社会相对稳定
C.后周世宗改革 D.藩镇割据局面被打破
1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 D.防止人民反抗
12、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 )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14、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6、宋朝时,设三司使的直接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的权力 B.分散地方的权力
C.监督朝中大臣 D.分割宰相的财权
17、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 )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18、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 )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20、元朝实行一省制。“一省”是指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史省
21、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22、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 )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
A.废除丞相 B.废除行省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24、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25、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说明了 (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受到限制
C.相权取胜,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万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可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现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宰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君主独揽大权、日理万机有何不当?
(2)在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设立宰相制度有何好处?
(3)在材料二中,明太祖为何反对宰相制度?
(4)在材料二中,明太祖认为什么是稳当治国的方法?
(5)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治国理论,谁的较为正确?为什么?
28、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惧也!”请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宋初统治者是怎样消除“内患”的?其结果如何?(25分)
监利县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A D C C A B C B C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 — —
D C C A A B B A A A
二、综合题:
26、(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的。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7、答案(1)以一人之虑,会错作判断,导致国家灭亡。
(2)凡事可经众大臣商量,宰相筹划,认为稳妥才奏皇帝。
(3)他认为小人担任宰相会导致专权乱政,导致国家灭亡。
(4)废宰相、由各府各部处理大事,互相制衡,再由朝廷作总决定。
(5)唐太宗侧重分工,集体智慧,避免君主过分独裁而作出错误决定;但历史上也确有宰相弄权。
明太祖总结了历史经验,侧重政府部门之间互相制衡,但却造成君主过分专权。(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措施:⑴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的统领机构改为“三衙”。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军务。三衙互不统属,其长官分别统领禁军,却无发兵之权。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⑵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夫悍将的权力。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⑶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大部由中央掌握。
结果: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上海高考历史考A+需要多少分
是按全省分数来划线的,全省前5%的是A+,前15%是A,前25%是B+,一次类推。
高考几门选修课拿等第都是这样的。历史一般要达到85~90才能拿A,政治也差不多。我是今年的高考生政治B+,历史A.呵呵,平时好的话,没问题的。
相关扩展:
历史a+,从寒假1月开始复习的,以前从来没有学过历史。我说的没学过历史是指:没有学过任何和教材有关的东西。
但是我自己历史方面的书读得很多很多,这是我的优势。
说说我的复习流程吧。
寒假一月开始,用的是《上海历史等级考A级指引》,从第一章开始看,基本上这本书都快背出来了。
三月份就把整本书都看的差不多了。
主要原因是,那一年我知道了一件很冷门的事情,这就体现了信息差的优势了,我提前知道了,这本书的编写者,就是我这一年的等级考出卷老师,我果断买了,于是我们班的同学3月开学,历史老师开始慢慢一章一章复习的时候,我已经把所有章节滚瓜烂熟了。
然后3月开始刷一模二模卷。终于在5月头,把从等级考政策开始到我这一年全部的试卷都做完了,除了作文。
每一道题,每一道大题都理解,理解到再做一次可以轻轻松松回答到标准答案的90%。
除了作文。
最后的小作文,我整个高三就写过3篇,一模写过一次,二模写过一次,高考写过一次,我根本没有专业复习过作文。
我自己总结出了一个作文的关键点,不是老师说的,那就是,哪怕是历史上再错误的事情,你无论如何也要写出这件事情的积极作用,哪怕是一点都没得洗的事情,也要写出这件事情给后人带来的警示意义。
然后考试考试前一天,有一道题我没有复习到,我以为自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然后我前桌,问了我一道问题,我记得很清楚,他问我: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什么?”,我回答的是,人类开始学过使用火了,结果他告诉我,是“原始农业的产生”,这是历史书第一次第一章第一页的内容。
结果,第二天,直接考到了!!!!
我果断做对,考完出来对答案,大家都选不是这个答案,他们都错的一样,所以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知道,我一定是对的。考前钱还有一个插曲。在补课机构补英语课。
然后隔壁是一个扔废弃试卷的地方,成堆成堆的废弃试卷。
我考前一个月,从垃圾堆里找到了好多有用的历史资料,尤其是上海乡土历史的这一章,我真的好好了,我当时觉得全上海把这一章好好学的应该也就是10%,也就是A级的人数吧。结果没考到。
成绩出来,A+,只要你对成绩贪,成绩不会让你失望。
文章标题: 2023上海历史等级考零距离这本书怎么样,符合上海的内容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