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13 18:00: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朱元璋建国后封的六位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郑国公常茂,除了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其他五人大都是爵位或削撤,甚至家破人亡。
李善长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晚年归权闲赋。丞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推荐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下诏免死。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心怀两端。于是朱元璋便将其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其子李祺因是驸马被免于杀头,两个孙子也幸免于难,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母亲是朱元璋的姐姐曹国长公主,洪武十七年因病去世,由长子李景隆袭爵曹国公 。靖难之役时李景隆为大将军并征讨燕王朱棣,结果丧师数十万。 后因金川门之变继续被朱棣重用,位列众臣之首,也因此给自己留下祸根。永乐二年遭到众臣连番弹劾,称他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朱棣不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不久又被上书称在家接受家人跪拜再次触怒朱棣,取消了李景隆的爵位,将他软禁于家中,至永乐末年去世。
洪武二十年冯胜以大将军的身份和蓝玉征讨辽东,为明朝肃清了北元的残余势力,由于“胜功最多”被封宋国公,但也因为其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位,在蓝玉被杀后即被召回京师,两年之后被赐死,并剥夺了其世袭罔替的权力。
洪武十年卫国公邓愈征讨吐蕃反抗势力并大胜,在回师途中因病去世,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因为邓镇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同样受胡惟庸案牵连坐罪被杀,无后承袭爵位。
常茂是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因为常遇春早逝,朱元璋为了纪念常遇春的功劳就封了常茂郑国公。常茂又是冯胜的女媳,在军中不听指挥,更因元丞相纳哈出投降之事与冯胜有嫌隙,被朱元璋流放到龙州。郑国公之爵坐削,他弟弟常升袭封开国公。蓝玉谋反案受牵连也被杀,开国公之爵也被削。
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徐达的爵位之所以可以传到明末,主要原因就是明朝历代皇帝对徐达一族的加恩。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为了赏赐功臣,拉拢人心,巩固地位,就赐予他们公爵。同时,他们的爵位还是能世袭的。这也是朱元璋希望这些功臣能够永远都能为他效力,并能够走向强大。
朱元璋的开国六位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和郑国公常茂。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比较爱猜忌,疑心病比较大,再加上这六位公爵的权利比较大,所以朱元璋还是比较不放心的。然后就挨个的找了理由剥夺了他们的爵位,或者是废掉他们后代继承爵位的权利。
而徐达的爵位一直留着是因为他的运气还是比较不错的。再加上徐达很早就跟着朱元璋,朱元比较了解他,相对是知根知底。朱元璋让他去做什么,他也是立马去做,比较听话的,没有逆反之谋。而且让他去办事情的时候,徐达也不会过多的去问理由,就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办事情。就这样,徐达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才会把爵位一直保留到明朝,活的比较不错的一个人。
其次呢,徐达是比较清明廉政的,不爱慕钱财,对待老百姓也是不错的。正是因为徐达的情商比较高才会一直保持着他的爵位没有动。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对于上级让我们去做的事情就不要过多的去询问,只要好好去做,虚心的接受领导的批评,闷头做事,这样的人必定成大器。情商高的人,为人处世也是非常好的,情商高并不代表着处事圆滑,还是用心的对待每件事情和每个人。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最终却能逆袭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当然仅凭他一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朱元璋即位后,就对有功的人进行封赏,从而就有了“开国六公爵”。
这六位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郑国公常茂。他们六人的爵位都享受“世袭罔替”,就是指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爵位,地位不会下降。
然而到了最后,却只有徐达的魏国公,承袭到明朝灭亡的时候,为何会这样呢?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而他很早就开始追随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同时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一直任劳任怨。朱元璋更是将李善长,比作西汉时期的萧何。
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十分倚重李善长,将其封为右相国。他即位后,又将其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然而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岁的李善长遭到朱元璋清算,最终几乎全家被杀,并“罢世袭”。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真的皇亲国戚,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养子。李文忠小小年纪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论功行赏之时,他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其子李景隆继承爵位。建文帝即位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奉命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结果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他见大势已去,便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
朱棣即位后,一开始重赏李景隆,给他的荣宠甚至超过洪武朝的徐达。但这样一个既无本事,又会轻易倒戈的人,自然不被朱棣所容。最后朱棣将他的爵位削夺,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世袭下去了。
宋国公冯胜
冯胜也是开国名将,在征讨王保保的时候,就连徐达、李文忠都出师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冯胜又奉命远征辽东,最后成功清除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而被封为宋国公。
只可惜到了洪武后期,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便狠心对冯胜下了手。史书记载:“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被诛以后,朱元璋将冯胜召回京,最后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卫国公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他天生魁梧,勇武过人。投奔朱元璋后深受器重,并赐名邓愈。洪武三年,邓愈论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病逝。
紧接着,他儿子邓镇承袭爵位。然而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处死李善长。作为李善长的外孙,邓镇自然而然受到牵连被杀。加上邓愈的次子邓铭,因为战死沙场,所以爵位无人继承。
郑国公常茂
常茂因为是常遇春的长子,所以他受封郑国公,很大部分原因,是得益于父亲的功劳。由于常遇春去世得早,朱元璋为此感到难过且遗憾,所以将常茂封为国公以慰亡灵。
根据史书记载,当初朱元璋命常茂从冯胜出征,可是“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此后常茂不知收敛,最终朱元璋削其爵位。
魏国公徐达
徐达跟随朱元璋几乎参与了所有大战,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他先大败陈友谅,又灭张士诚,最后与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徐达在洪武十八年就去世了,朱元璋非常伤心,追封他为中山王,让他的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靖难之役爆发后,徐辉祖坚定站在建文帝这边,所以朱棣胜利后,就将其下狱。那么徐辉祖为何逃过一劫呢?
首先当法司逼供他时,徐辉祖奋笔直书:“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刚刚夺得皇位,正需要稳定人心,所以不好杀开国功臣之子。
其次朱棣的原配徐氏,是徐达的长女,徐辉祖的姐姐(或是妹妹,因为徐辉祖的出生年不详,无法判断他与徐氏谁大),朱棣念及其国舅身份,也就不好处置。
永乐五年,徐辉祖病逝,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由,让他的长子徐钦承袭了爵位。不过后来朱棣将徐钦“罢为民”,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才恢复其爵位,而魏国公就这样世袭下去了。
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
魏国公徐达
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
宋国公冯胜
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
卫国公邓俞
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郑国公常茂
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曹国公李贞,李文忠
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
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