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会坠落吗
会。天上所有的人造卫星,无论它是否出现故障,都不可能永远绕地球运动。因为高空仍有稀薄的大气,对高速运行的卫星来说,也有一定的阻力,它的运行高度会逐渐下降,当它降到一定高度,就会坠下,并与空气剧烈摩擦而烧毁。人造卫星在天上停留时间的长短与卫星的高度有关,卫星越高,那里的空气就越稀薄,卫星在天上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
人造卫星上天后,靠高速运动,在设定轨道上运动,通过离心力抵消地心引力,由于太空中存在尘埃、稀薄空气及其他离子,会造成卫星逐步减速,卫星一般都自带推进器,通过推进器补充速度损失。
在长时间运行以后,燃料消耗殆尽,且卫星长时间运行,设备磨损失效,或设备更新换代,造成卫星已跟不上后期使用要求,一旦被放弃使用后,就会启动自毁程序,落向地球,防止产生过多太空垃圾。
人造卫星的一般寿命是多久?
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素。
1、第一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
所以,人造卫星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都要分析各部件的寿命,对于一些寿命较短的部件,可以采取备份的方法提高其寿命,从而提高卫星整体的寿命。
另外,由于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因素或空间环境的作用,一些部件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也可以提前损坏,这就要求在地面上提高加工制造精度,并且对一些容易损坏的重要部件实行多余度备份。
大型应用卫星需要不断地对轨道和姿态进行调整,以使之能正常使用。轨道调整和姿态保持主要靠火箭发动机,它在不断消耗推进剂。为此,通信卫星等应用卫星也就越来越大,以尽可能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2、第二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包括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
这些摄动的影响常常导致人造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都发生变化,对卫星的运动轨道在空间的位置和寿命的长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空间的重粒子事件也会对卫星部件产生不利作用,会导致某些部件失效,为此,必须对一些易受影响的部件进行防护。
3、第三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
提高卫星的寿命,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在卫星设计制造阶段,要综合考虑影响卫星寿命的种种因素,并事先想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削弱不利因素,提高其使用寿命。
扩展资料: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1、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
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2、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3、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哪些因素?
不是说寿命,是使用周期,一般空间站是30年人造卫星是50年。外壳寿命的话能达到几百万年,所以那些被废弃的卫星都成了太空垃圾
据专家1989年底统计,在已发射成功的各类卫星中,除去军用和科研实验用以外,民用的通信、广播、气象、导航及地球资源卫星共计1093颗,占各国发射总数的27.6%。其中通信和广播卫星共658颗、气象卫星163颗、导航卫星239颗、地球资源卫星33颗。这些卫星的工作寿命都很有限,大部分为1~2年,最长的不超过10年。按设计寿命统计,目前仍在轨道上工作的应用卫星并不很多。实际上1983年以前发射的应用卫星已基本上停止工作。目前经常保持在轨道上正常工作的约为200颗左右,最多时不超过400颗。
被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最长能运行多长时间?
使卫星变得坚固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其重量和发射成本。这是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现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长期服务的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他的要求,势必被淘汰;卫星的工作寿命非常有限,大多数为1至2年,最长不到10年。
根据1989年底专家的统计,除军事和科学研究实验卫星外,共成功发射了1093颗各类卫星,用于通信、广播、气象、导航和地球资源等民用目的。这些卫星的工作寿命有限,大多数为1至2年,最长不超过10年。根据设计寿命统计数据,目前仍在轨道上运行的应用卫星并不多。事实上,1983年之前发射的应用卫星基本上已经停止运行。目前,约有200颗定期进入轨道,最多不超过400颗。一颗典型的卫星可以使用大约20年,这取决于它携带的燃料。
卫星在微重力和真空环境下飞行,几乎没有阻力,但它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卫星会偏离轨道,被地球逐渐捕获,为了克服重力对卫星的影响,卫星上有发动机,有燃料,当他减速时,打开发动机转速,实现相应的卫星加速。轨道因子。一般来说,低轨道卫星寿命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高度,不同卫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所产生的大气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包括地球形状的非球形摄动,大气阻力扰动、太阳光压扰动、日、月、引力扰动等。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是两年到10年左右,而且卫星在研制的时候,就已经设定了寿命,再加上卫星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的话,根本就达不到任何的工作效果工作作用,卫星在太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动力和燃料支持。
如果时间比较短的话,大概是两年左右,如果时间比较长的话,可以达到8年到10年左右, 而且卫星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最佳的工作时间。
大多数是两年左右,但是也有个别的卫星能够长达10年。所以现在才会出现很多的太空垃圾。
如果人类消失,人造卫星能保存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吧,卫星都是根据地面指示变轨逸动,不然很快被引力导致飞出太空或者坠落地球。
人造地球卫星有寿命,但这个寿命是指卫星的工作寿命。卫星的能源消耗完了,不工作了,寿命就到了。但卫星本身仍然是存在的,如果不与其他物体相撞或进入大气层,它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如果你是看卫星电视就不要多余操心!要稳定就搞正版机,价格是高点,但效果是不同的!
第一颗卫星能在天上飞几天?
1968年,国防科委的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后,钱学森把孙家栋调了过来,孙家栋后来成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孙院士说,第一颗卫星,最初总体方案有两种思路:一是搞成科学探测卫星,二是搞成工程卫星。搞科学探测卫星要有严格的姿态控制,卫星上要安装一套姿态控制系统,再加上几台科学探测仪器。那样的话,就复杂了。钱老反复研究了这两种方案,坚决主张上第二方案。经过高层决策,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一举成功。当时,一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星就成功了。1971年,我们用一颗备份星装上探测仪器,作为“实践一号”科学探测卫星发射,也成功了。钱学森在卫星的发展上思路具体清晰:“东方红一号”重点解决工程问题,把队伍带起来;科学探测卫星打成后,马上先搞“急用的、实用的”,上马返回式卫星;返回技术解决后,再进入同步定点轨道,搞通信卫星。这实际上是钱学森发展近地卫星的重要思路,即“第一能上去,第二能回来,第三占领同步轨道”。走了这三步棋,近地卫星的基础技术我们就都掌握了。这个思路今天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当时很了不得,除了美、苏、中,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搞返回式卫星,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敢搞。敢不敢跨这一大步、作这个决策,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钱学森的大胆决策曾解决了很多人不敢干的事。孙院士回忆,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人造卫星已经在地面做了五天的地面模拟试验。试验需要低温的条件,那时全国生产低温液体氦的能力积累起来也只能做五天。模拟了五天,卫星要出厂了,任务很紧,马上要运到基地发射。但是,有人提出来,卫星的实际寿命是二十几天,你们只模拟了五天,怎么保证它上天后能够工作二十几天?孙家栋答不出来。答不出来,卫星就出不了厂。这个事就搁浅了。结果,卫星出厂,成功升天,不仅工作了二十几天,后来还工作了好几个月,东方红乐曲也播了好长时间,全世界人都听见了人类自己放到天上去的那颗星星会奏乐。大家感叹,如果没有钱院长在关键时刻的拍板,没有他这样的大科学权威,所有的意见都很难统一,很难让有异议的人没有疑义。(选自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故事》)
文章标题: 人造卫星会在天上待多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