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最像政治机器

时间: 2023-02-12 00:59: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最像政治机器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1.施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贪污一匹绢以上者处以死刑)。2.颁布均田令(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向政府交税,同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3,迁都洛阳(原来北魏都城—平城不利于对于全国广大地区的统一控制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孝文帝不顾保守派大臣反对,于494年将都城迁到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他下令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穿汉族服饰,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他后来的皇后就是汉族的啊!)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组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

就个人领导能力来说,毛泽东跟我国古代哪个皇帝最像

朱元璋。
朱元璋是近代掀起民族独立的第一人。不过民族团结被合斜了。
中国历史仅有两个平民皇帝,而朱元璋是唯一的农民皇帝,而毛泽东也是出身农民,朱元璋特别痛恨贪官,毛泽东对于官僚的腐化也很警惕。
不要觉得杀功臣有什么,事实上,很多功臣居功自傲而胡作非为的很多,如果知道了那些衙内少爷的作为,你只会为朱元璋他们的作为感到拍手。
大唐玄宗-李隆基。1军事领导力2政治管理3好色4贪小便宜。过河拆桥,把恩人当仇 人。前期聪明后期糊涂。
毛比朱元璋还差很多!
朱元璋建立的监督体系保证明朝运转了近三百年,而毛却没留下什么,只有他在时通过个人权威发动的一次又一次效果有限副作用很大的运动。他离去后,很短时间官僚体系就变成了明末的样子!
准确的说是朱元璋,有卓越的领袖气质,打江山靠功臣,得江山杀功臣。
说不上来,但从权谋,政治斗争的水平来讲,应该是前无古人,他的权谋水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他称第二,没人能称第一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都有谁?

五帝的详细介绍?

五帝:

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颛顼(zhuān xū):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帝喾(kù):

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尧:

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

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主要成就:完善政治,治理水患,制定历法

舜: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

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扩展资料:

五种五帝:

1、《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2、《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4、《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

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5、《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

参考资料:

三皇五帝_百度百科

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五种五帝

1、《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2、《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4、《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

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5、《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

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

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

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皇五帝

1、青帝:

他是先秦祭祀的神。

汉代以后,又有将灵威仰、太昊、太皞、大皥、伏羲等神合并为青帝这样的说法。

居东方,摄青龙。

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

2、白帝: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嚣,是中国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天帝)。

3、赤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相传他牛首人身,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4、黑帝:

黑帝是中国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指掌管北方之神。晚至唐朝的解释认为他的名字叫“颛顼”。《史记·天官书》:“黑帝 行德, 天关 为之动。

5、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扩展资料:

关于五帝的各种说法:

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

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中华文化中,五帝一般是指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次是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仅次于“单独郊祭上帝(共五个,又称:五方上帝、五天神)”,五帝属于大祀,祭祀内容包括作为主祭的五方上帝,以及各自配帝、各自从祀官、各自从祀星、三辰、四方七宿等一起组合祭祀的仪式,一年一次。
五帝: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
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六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另一种解释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以第一与第四种说法较为常见。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太皞hao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
历史
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于史料,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古代历史上哪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比呢?

要说媲美,就得有标准,搞清楚比什么。秦始皇作为一个开创性的历史人物,他到底开创了什么呢?

周秦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体现在几方面。

首先,国家政治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天下的治理不再是皇帝管大贵族、大贵族管小贵族、小贵族管百姓,而是皇帝与官僚集团共同直接治理天下。

其次,大一统的观念从此被树立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了,以致后世的群雄认为,只要天下还有其他政权,那就是自己没完成老天给布置的作业,无法给上天交代。

第三,国家的文字、度量衡被统一了,书同文、车同轨,消除了内部的文化、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各部分的融合。

以上几点,其影响力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叫“百代皆行秦政法”。后世中国两千多年,就没有逃出秦始皇画的这个框。

那好,以“开创性”和“能一直影响后世”这两条为标准来看,后世有哪些皇帝能和秦始皇媲美呢?说实话,极少。

第一位,隋文帝。

隋文帝的开创性是科举制,打开了平民阶层的上升通道。

真正的开科取士,是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后来,隋炀帝为了夺取关陇集团的力量,加强了提拔平民官员的力度,大大增加了举人才的科目。再往后,经过各朝代的发展完善,科举制一直是后世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影响了后世1300多年。

科举制打开了平民阶层的上升通道,原来由贵族世家把控的权力大门被科举制撕开。当然要全面打开,还要到宋朝。经过五代十国的混战,贵族和世家被一扫而光,平民阶层中崭露头角的精英彻底成为了政治舞台的主角。

科举制还被称为“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互联网”。无论在华夏大地的哪一块地方,只要安顿下来,人们就想着读书、读儒家经典,就想着要到京城来谋取功名为天下做事。

第二位,宋太祖。

宋太祖开创了皇帝集权、职能分权的管理方式,消除了军阀兵变、权臣篡位的可能性。

宋太祖从军阀政变起家,深知军阀的权力太大,与朝廷基本一样,因此他采用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最高的文臣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财、政、军分立,三部门的实际负责人都相当于宰相。即使有个别有野心的宰相,也会被到其他宰相牵掣。

在具体军事管理方面,分别设立“三衙”、“枢密院”、“三司”进行管理。三衙只有带兵权,没有发兵权。发兵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可发号施令,却不直接统兵。后勤供应又归三司(宋中央财政机构)管理。这样,也形成了三股力量互相牵制的局面。武人要想发动兵变基本不可能。

皇帝在所有方面处于最后裁决的位置,稳操国家大权。

按今天的政治学观点看,宋朝是在“回应性”与“可管理性”方面选择了后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管理。这就带来了问题,在解决问题采取行动方面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就不够。所以大宋后来竟然无法消灭像西夏这样的割据势力。后来岳飞为了便宜行事,要求就地解决军饷粮食问题,宋高宗就是不同意。问题也在这里,一旦让岳飞财政自主,朝廷就失去控制权了。

宋太祖还立了一个传统:不杀士大夫。这让后来的文官能在制度上与皇帝充分对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的胡作非为。

第三位,没有了。

以我设定的“开创性”和“能一直影响后世”这两条标准来看,我认为没有其他皇帝能与秦始皇媲美了。

汉朝,完全按照秦制度立国,其实还倒退了,搞出了分封。唐朝,完全按照隋朝制度行事。明朝采用的基本是宋元制度,清则直接继承了明制。他们都在设定好的框架内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行事而已。说难听一点,就是在前人基础上修修补补。

我觉得汉武帝可以,汉武帝把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废一兵一卒,就解除了藩王的威胁,跟秦始皇相比也不差。
可以说古代历史的帝王没有一位可以和秦始皇媲美的,秦始皇一统六国,功绩无双,其文治武功达到了人生巅峰,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
在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号令天下。在以后的各朝各代还未出现如秦始皇这样的帝王,他们也只是继承了前朝的形态。
我认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刘彻也是非常有贡献,他在位时单单打通了西域这条通道,也就是如今的河西走廊,真的可谓是丰功伟绩了。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时期哪几个皇帝最厉害?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枭雄竞起的时代,虽然有梁、唐、晋、汉、周五代之称,实际上是三个阶段,除开中原的五代,南方加北汉还有十个地方政权,那其中最厉害的皇帝也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说。
一、五代十国的开创期,大约是唐末黄巢起义后到后梁太祖朱温死亡,大约是四大枭雄争霸,而各路枭雄各逞其能。
这一时期,枭雄辈出,个个都很厉害,个个都很残暴。最厉害的大概是四个人:一是灭亡唐朝,建立后梁,拉开五代十国序幕的朱温。这家伙本是黄巢部将,后背叛黄巢投降唐朝,被任命为宣武一镇的节度使(今开封附近),凭着这块儿被包围的四战之地,朱温奸计百出,四面出战,攻灭了好些个强大的势力,在黄河南北建立其霸权。他的形势,大概与三国时代的曹操有些类似。二是以太原为基地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的沙陀乌鸦军(身穿黑甲,实为突厥的一部)是当时最能打的部队,他长年与朱温争雄,互不相让,但后期被朱温打得很惨。直到他儿子李存勖继位后,李存勖是个战神,将形势完全扭转。三是十国中最强大国家的开创者杨行密。杨行密出身很低,以三十六英雄起家,遂霸江南,而且还大败了朱温的南征军,使得朱温的势力只能局限于北方,这才为南方诸国能够存在创造了条件。四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绰号贼王八的王建,出身于唐朝许州一带的忠武军,当初忠武军就是朱温最怕的一股军事势力。王建入蜀后,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被李克用、杨行密等人推为反朱温的盟主,朱温也在信中称王建为老哥。以上是四大枭雄,然而,吴越开创者钱镠、楚国开创者马殷、以及南汉、闽国开创者都很牛逼,只是他们集中于本地发展,没有争霸之心而已。
二、五代进入泛沙陀期,时间大概是后唐李存勖兴起,直到郭威建立后周,最厉害的人大概是李存勖、李嗣源。
朱温还活着时,已经渐渐感觉到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比他老子还要厉害。他感叹道,诸子都不是李存勖对手,自己怕要死无葬地了。果然,朱温死后,其子梁末帝朱友贞果然不是李存勖对手。李存勖收河北,又冒险渡河,绕开后梁主力直捣后梁都城,后梁灭亡。从此,五代进入泛沙陀时期,之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实际上都是沙陀人的势力,根源都在李存勖这只势力这里。李存勖曾有提前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机会,他派兵攻灭了王建死后的前蜀,但却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叛乱,生命突然终止。而后,其义兄(李克用养子)李嗣源代之而起,是为后唐明宗。建立后晋的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建立后汉的刘知远是石敬瑭手下大将,他们都是沙陀人。这一时代,最厉害的是半个战神李存勖,以及治国还算不错,自己打仗也很厉害的李嗣源。至于石敬瑭之流,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实在是罪人。
三、五代进入后周,便是北宋之前即将统一的时期,最厉害的人物当然是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其实最初也是在沙陀人的军中效力,后成为刘知远的大将。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让契丹人扶他当了儿皇帝,他这个皇帝实际上是个二级皇帝,得听他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到他侄子继位后,因为不太听话,契丹人发兵攻入后晋都城,把后晋出帝和后妃都掠夺到北方去了(由此可见,宋徽宗、宋钦宗可不是第一个被掳掠到北方的皇帝)。于是,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勉强建立个后汉,对契丹怕得很。后来,后汉大将郭威建立后周。他的义子柴荣继位之初,就打败契丹,这在当时几乎是破天荒的事儿。柴荣又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并出兵南、北,夺得大片土地,为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柴荣有多厉害,后来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光义(宋太宗)兄弟,在柴荣的基础上,兵精粮足尚且拿契丹没太大办法,赵光义甚至惨败给契丹,中了丢人箭伤,一路逃命,从此造成了宋朝的恐北症。柴荣若在,必不会如此。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在当时评价最高的一位皇帝,史称“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六年,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柴荣却让后周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原第一霸主,连北方强大的辽国对后周也是忌惮不已。
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 (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文章标题: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最像政治机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3973.html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最像政治机器]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