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为何要发起君主立宪?它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清末要发起君主立宪因为清朝的弱小,最后失败因为封建主义统治阶级的强大。慈禧太后晚年已经认识到清朝腐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慈禧也希望为大清王朝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不想200多年的清朝亡于自己之手。而且当时签订马关条约以后,全国群情激愤。以清朝当时的情况根本无力镇压这场举国上下的示威游行,所以慈禧只能采取缓兵之计,暂时稳定人心。
康有为等人推行君主立宪制,慈禧深入的了解君主立宪。康有为等人提出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威胁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慈禧为首的皇族仍然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慈禧的个人利益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慈禧对于当时的近代中国已经无能为力,死马当成活马医,如果推行君主立宪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国上下的反抗情绪会被大大削减,同样有可能走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是君主立宪制的推行并没有慈禧想象的那么简单。康有为等人开始逼迫慈禧交出手中的权力,恢复光绪的帝位,这一切引起了慈禧的反感,触及了慈禧脑海当中最紧绷的那根神经线。康有为等人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推行君主立宪制,很大程度依赖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如今支持他们的人却成为了自己的政敌,维新派也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水之源。
当时人们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迫害,落后的思想还完全没有转变过来。维新派推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认可,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失去了最深厚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比较起来还是一颗没有长大的树苗。
为了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使中国变得强大,但是因为不适合中国本土,并且君主立宪中君主的权力过大,所以失败。
因为当时急需要通过一种变革来缓解当时清朝的国内危机,之所以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是因为当时慈溪认为这种制度不会带给自己太大的损失,失败的原因还是在于后期阻力太大,慈溪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加上民众也慢慢失去对朝廷的信心,自然也就只能面对失败了
发起君主立宪制是因为清朝实在太弱小。面临被列强瓜分的风险,所以康有为等人才发起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口号,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君主立宪制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就打压君主立宪制。
被国际国内形势所逼。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遇到危机。革命的呼声高涨,被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满族皇室搞假改革,推出了"皇族内阁",引起国人更大的失望,革命浪潮更快地到来了。
中国君主立宪制为什么没有推行成功?为什么人们觉得清朝皇帝不能做君主立宪的合法代表?
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资产阶级孱弱,没有西方资产阶级萌芽,发现,形成独立政治集团的土壤和过程。第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长达200多年的清政府,长达2000年的封建史,长达一千多年的帝国史,让封建旧制度异常完备,新旧势力不想当。第三,不同于英帝国内在的革新要求,不同于日本小国寡民,不同于美国崭新的国度,我国近代的革新是被迫的行为,没有内在发现过程。
第四,在策略上,维新派急于求成,又不善于采取正确方法,浪费了改革维新的窗口时间,最后改革让位于革命,最终失败告终。
知乎网友的回答,供参考
经济原因
先看外国那几个立宪成功的例子。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虚君实权,正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17世纪末的英国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但在此之前由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成的一堆小诸侯国们早就形成了早期的议会制度,同时18世纪末期也是德国工商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68年明治维新,同时19世纪中叶也是日本工商业告诉发展的时期。
姑且算作同样的历史时期,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2清朝灭亡),我国食品,机械,五金,纺织等工业行业所有的企业加一块一共698家,连700都不到...........
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要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共和国,必须有足够与皇权势力和旧贵族势力一较高低的资本。
相信大家也还记得《基督山伯爵》中众贵族跪舔基督山伯爵的一个个情节,纵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伯爵头衔是买的,可是谁让人家有钱,人家是壕呢?
民间出现了大量的资本,大量的商品,大量的货币,原有旧贵族优势中钱这一项就转移给了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有事了。随着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货币贬值,旧贵族占有的社会的资源大量减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政治能量等,都大幅度地降低,这是那些国家贵族向资产阶级妥协的原因,也是君主立宪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国这时还只有不到700家民间资本团体,民间重农抑商观念也使得商人无法走上政治舞台,而大多数商人压根也没想走政治这条路,遇到统治者,能躲就躲,矛盾没有激化。
政治传统与文化差异
欧洲从古希腊、罗马起,就有民主共和的历史传统,虽然后来转为君主专制,但是遗风犹存。比如《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就经常歌颂那个时代。英国早在12 世纪金雀花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由贵族们组成的咨询会议,不时对国王建言献策。德国从13 世纪起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形成由贵族和商人、手工业者等市民阶层代表组成的市议会,可以就市政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自行民主决策。
中国当然也有,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度到后期也算是共和式的国家雏形。
但是啊但是,赶上了清朝这个坑壁朝代,我真的没见过这么坑的朝代。在明末期,在王守仁心学的理论大旗指引下,对政府的指责,对司法的需求,人性的解放纷纷跳了出来,甚至还有个别无政府主义者,就算不血腥革命,一股改良之风也已不可违逆。
满清上线了
满清倒行逆施具体做法就是,将知识分子与人民完全分离开来,以防止民变。
这招太狠了,逆时代地繁化汉字,满大街都是孔乙己那样的又穷又不接地气天天研究茴香豆有几种写法的秀才,文字狱的盛行使得普通百姓不敢乱学习知识以招致无妄之灾,商人及其子女终身不得为官也彻底阻绝了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激化。人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到时天天激化,可是没钱,没知识。商人与朝廷有矛盾,但是没有政治意识,矛盾无法激化。知识分子矛盾基本被抹杀,有个别想通了的也因为跟人民以及资产阶级的知识隔离无法联合发动革命。
真是一手好棋,才怪
以至于满清开始松口准备实行宪政,却没人催,一拖拖了7年之久。
国力差距
实际上那些君主立宪成功的国家你也可以看到,欧洲那边的国家都是一个个小国,分得细细碎碎,数千年的征战让这些国家几乎不分你我,今天蹦出来个新的小国家,明天那个国家吞并了。比如这个时期法国革命,贵族们都拖家带口跑到德国去,该过日子过日子,自己国家革命失败了,再接着回去住,成功了就等着复辟,实在不行我不回去不就是了吗,我在这边过得也挺滋润的。
中国不是啊,中国边上就只有朝鲜,越南,日本这堆小破国家,一个比一个穷,我一个天邦上国的高官怎么能流落到那种地方去?!所以中国的这帮贵族是不愿意妥协的,面对要求宪政的革命党,只有拼个你死我活。
在欧洲那边,有的贵族跑,有的妥协了,第二次革命,跑了的贵族又有妥协的,跑的。最后妥协的贵族与资产阶级不断妥协,通婚,签订协议等等,妥协派才成为多数力量,而其他那些为了自己不被彻底推翻人也只能顺从多数人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另外,中国实在太大了,清朝大约有100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清朝的权贵们是想建立日本或者德国那样的二元式政体,而不是英国那样的虚君实权的政体。但是以皇帝一人的意志,就算联合资政院也是管不过来如此大片的土地的。英国也是权力全部下放给议院后才开启了日不落帝国时代,最大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但是也是迅速分崩离析,最后现在又窝回那个破岛上去,苏格兰还闹了一番独立,差点又砍掉三分之一。
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党派太多,没有一个真正强势的党派,另外,各地的实力派想保存自己实力,没有实力的想借鸡生蛋、鸠占鹊巢,相互之间没有信任可言,都想消弱别人,壮大自己。还有更重要的是,列强在中国都有利益诉求,并且画好了地盘,为了维护的利益,都支持各种的代理人,而中国各地的实力派的实力不足,难以摆脱列强的控制,使中国难以真正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统一更不要说建立一个政体了。
个人认为,在一战时,中国最有可能统一,可惜因为宋教仁案以及日本的阻挠使中国陷入了更大的混战。
是因为当时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基本国情,帝国主义国家不允许中国独立,二是当时革命不彻底很多保皇派混入革命队伍,阻碍革命发展,最重要的是革命党本身的局限性,妥协性!
中国的封建制度依旧存在,并且顽固的统治着人民的思想
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演进过程及兴衰原因分析
演进过程:①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开眼看世界,向中国介绍西方情况,如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即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②19世纪60年代产生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③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积极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④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11年“皇族内阁”出台。之后,立宪派分化,退出历史舞台。
兴起原因:中国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是中国人“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努力强大这一基本国情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的产物。
退出的原因:实践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封建统治阶级顽固保守,不容重大变革,君主立宪人士逐渐放弃追求,队伍不断分化,日益缩小消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民主共和主张广为传播,为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
文章标题: 中国没能实现君主立宪制度有没有其历史原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