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07 01: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都护府”源自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在乌垒的西域都护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行国。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朝统一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金山)、昆陵、蒙池等都护府,疆域不仅包括今新疆在内的西域,更达里海之滨。
都护府置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又置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如州府之职。有大、上、中之分,大都护府由亲王遥领大都护,别置副大都护主府事。自贞观十四年(640)创设安西都护府起,终唐一代,建置时有改易。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都护府 时间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 位置 :乌垒的西域都护府 魏、西晋 :设有西域长史府 简介,概况,词义解释,职责作用,汉代,由来,演变,唐代,概述,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宋朝,其他, 简介 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督察边境各民族而设定的军事机关。汉代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府,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代曾设六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 概况 词义解释 “都护”一词为汉语,“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 职责作用 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它的出现,是唐初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许多部落自武德起就主动内附。自太宗同年间起,唐朝先后平定了突厥、薛延陀等部,更多的边疆部族纷纷降附。唐王朝面临着如何处置众多归附民族的课题。由于数百年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友好往来的不断增长以及唐初统治者民族偏见较少,唐太宗将治理内地的经验推广到周边,于少数民族地区列置州县,使各部首领管理本部。为管理这些州县,唐王朝又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在民族地区设定都护府。从太宗至高宗,建立了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个都护府。到武后实际执政至玄宗开元天宝时,只剩下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 唐朝前期设定的都护府是唐王朝加强地方统治。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这项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朝时的西域版图 汉代 由来 汉朝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尤其是在张骞通西域、李广利伐大宛之后,为将西域纳入自己统治范围,为以后对匈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书 西域传》)由此取代的匈奴的势力,将天山南北第一次置于中央 *** 的统治之下,都护府府治立在乌垒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策大雅南),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 西域 演变 郑吉之后,西汉时期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已知姓名的共有18位。宣帝时有郑吉,元帝时有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有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有孙建、但钦,新莽时有李崇。至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123),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魏晋时期的西域长史府 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在西汉,都护是加在其他官号上的职称,普遍由骑都尉或谏议大夫兼领,领二千石俸;东汉年间为单任官职。 唐代 概述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韩,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如今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唐朝版图 安东 ① 安东都护府 ,属河北道。总章元年(668)九月平高句丽,得城一百七十六,十二月分其地为羁縻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 安东都护府 于平壤城以统之。初置时辖境西起辽水,南尽高句丽故土,东北有原依附于高句丽的诸部地。不久由于高句丽民众的剧烈反抗,都护府迁治辽东,鸭绿水南岸之地遂放弃。圣历元年(698)粟末部建震国(渤海国初称)于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忽汗水(今牡丹江)流域,都护府辖境乃限于 辽东地区。开元十四年(726)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最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置州,朝廷置长史监领,辖境乃扩大至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都护府迁治辽东后,或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或治新城(今辽宁抚顺东北),圣历元年改都护府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开元二年又迁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十一年再迁燕郡故治(今辽宁义县)。天宝二年(743)复移于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开元七年置平卢节度使兼领安东都护。安史之乱时,平卢节度南迁青州,都护府遂废。 燕国辽东郡,唐代属安东都护府 安北 ②安北都护府(粗体字为历次所改之名,下同), 属关内道。贞观二十年唐破薛延陀后,铁勒诸部内附。次年正月置瀚海 ( 回纥部 )、 燕然 ( 多滥葛部 )、 金微 ( 仆骨部 )、 幽陵 ( 拔野古部 )、 龟林 ( 同罗部 )、 卢山 ( 思结部 ) 六都督府,皋兰(浑部)、高阙(斛薛部)、鸡鹿(奚结部)、鸡田(阿跌部)、榆溪(契芯部)、林(思结别部)、颜(白部)七州,各以部帅为都督、刺史,旋设 燕然都护府 以统之。八月,铁勒诸部中最远的骨利部来附,置为玄阙州。后又以结骨、葛逻禄诸部置坚昆、阴山、大漠、玄池等都督府和浑河、狼山等州,均归燕然都护府统领。都护府治故单于台(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乌加河北)。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国全部、俄罗斯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和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周围地区。龙朔三年(663),都护府移于漠北回纥本部,治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和林西北。改名 瀚海都护府 ,与云中都护府以碛为界,领碛北诸羁縻府州。总章二年改为 安北都护府 。高宗末年后突厥兴起,不久铁勒故地皆为所并,安北都护府遂废。武后时回纥、契骨、思结、浑等部度碛徙甘、凉间,垂拱元年(685)侨置安北都护府于居延海西之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不久又内移至西安城(今甘肃民乐西北),圣历元年迁至单于都护府旧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景龙二年(708),张仁愿于河套北筑东、中、西三受降城,遂移安北都护府治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乌加河北)。开元三年移治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南黄河北岸)。天宝八载,都护府复移治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南麓),由军使兼理府事。十四载又移治大安军(乾元后改名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乌加河东)。至德二年(757)改名 镇北都护府 。兴元后遂不复见。会昌年间复改单于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五代地入契丹,遂废。都护府在同城、西安时,当领有内迁甘、凉间的回纥等部,仍有瀚海等府州名号。其后回纥等部北还投突厥,都护府东迁碛南,所领部落府州无考。天宝初置附郭阴山县。 安北都护府 单于 ③ 单于都护府 , 属关内道。永徽元年(650)唐平突厥车鼻可汗,“突厥诸部尽为封疆之臣”,以其地置狼山、云中等三都督府,苏农等十四州,设 瀚海都护府 以统之。与燕然都护府壤地交错。龙朔三年,移燕然都护府于碛北,并改名瀚海都护府,原瀚海都护府移云中古城,改名 云中都护府 ,遂以碛为界,碛南诸都督府州隶云中。麟德元年(664),改名 单于都护府 ,辖境北距大漠,南抵黄河。高宗末年后突厥兴起,尽拔诸羁縻府州。垂拱二年改置镇守使,圣历元年移安北都护府来治。开元二年复为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移治中受降城。会昌年间,改名 安北都护府 。垂拱以后都护府何所领无考。天宝初置附郭金河县。 安西 ④ 安西都护府 , 属陇右道。贞观四年(630),伊吾(今哈密)城主石万年降唐,献所属七城,唐 *** 即在该地置西伊州,贞观六年(632)改称伊州。贞观十三年(639),唐攻取西突厥叶护屯兵的可汗浮图(即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唐设庭州;唐平定高昌王曲文泰勾结突厥叛乱后,于贞观十四年(640)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又置 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时驻交河城(今吐鲁番西雅尔郭勒),为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下辖多个都督府及州。 唐安西都护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将府治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其时辖焉耆、龟兹、疏勒、毗沙等16个都督府,下辖88个州、110县。永徽二年(651)迁回西州。显庆二年(657)唐军在伊犁河、碎叶川地区大破西突厥,设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升为 安西大都护府 ,其管辖范围东起阳关、玉门关,西至咸海一带(昆陵、蒙池都护府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显庆三年(658)府治再迁龟兹,其间安西都护府曾撤建,长寿元年(692)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管辖天山以北至里海各地)。 都护府 为管理天山以北西突厥故地,公元662年(龙朔二年)唐设金山都护府(治所先在西州,后移至庭州,今奇台县北道桥古城遗址)。其为在原西州都督府基础上设立,取代昆陵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阿尔泰山)以西、中亚两河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垂拱元年(685)复置昆陵都护府,金山都护府裁撤。 长安二年(702)分天山以北于庭州设北庭都护府。玄宗年间唐置碛西节度使,凌居安西、北庭二大都护府之上,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 至德元年(756)将安西都护府更名为 镇西都护府 ,后再改为 安西都护府 。开元、天宝时,安西所领葱岭西诸国大部分役属于大食、吐蕃。安史之乱后都护府坚守三十年,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不久,安西亦为吐蕃攻破,两都护府遂废。 另外,安西都护府另设有四个军镇,即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也有焉耆时而替代)。上述四镇实为唐朝在西域的驻军地,执行都护府下的职责,与都督府的职责有别。 北庭 ⑤北庭都护府 属陇右道。长安二年(702)分天山以北于庭州设 北庭都护府 ,管辖天山北路23个州,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改隶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辖境东起伊州(今哈密),西至咸海,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巴尔喀什湖,南依天山。 北庭都护府 景龙三年(709)改北庭都护府为 北庭大都护府 ,管辖范围以天山以北和巴尔喀什湖广大地区为主,安西大都护府这时只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但实际上其时自碎叶川(今中亚楚河)和葱岭以西,两都护府已难以有效控制。北庭所领西突厥故地已为突骑施所并,葛逻禄则役属于突厥、回纥,都护府所能控制者仅为府治附近一带;安西所领葱岭西诸国大部分役属于大食、吐蕃。安史乱后两都护府坚守三十年,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不久,安西亦为吐蕃攻破,两都护府遂废。 安南 ⑥安南都护府 属岭南道。调露元年(679)以交州都督府改置 安南都护府 ,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载改名 镇南都护府 ,大历三年(768)复名 安南都护府 。自天宝以后,南诏强大,云南南盘江以南地区渐为所有,开成、大中间即大致以今云南省界与安南都护府分界。咸通元年(860)十二月都护府治为南诏攻陷,未几收复。四年二月再失,六月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今越南海防西北),七月复置都护府于行交州。七年复克安南旧治,都护府移故地,并于都护府置静海军节度,重筑安南城,由节度使兼领都护。终唐一代不废。 都护府 宋朝 宋朝立国之初,西北地区仍沿五代岐国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阶)4州,此时陇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统一的吐蕃各部占据。至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6州,史称熙河开边,由王韶主持;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宋朝军队进攻蒙罗角、抹耳水巴部族,袭击武胜(今甘肃临洮),守将瞎药等弃城夜遁,首领曲撒四王阿珂出降,宋朝遂在武胜设镇洮军,十月改为熙州;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攻吐蕃首领木征所统治的河州,木征遁走,不久集结诸部复入河州,八月,王韶分兵两道,一部围河州,一道击木征,连战皆胜,木征败走,守将以城降,宋朝再次收复河州;九月,王韶进军至马练川,降木征弟瞎吴叱,又率军攻克宕州;其后,开通洮河路及熙州路,于是岷州守将木令征、叠州守将钦令征、洮州守将厮郭敦皆以城投降王韶。至此,宋朝尽得产良马之地。 宋朝平定了陇右东南的吐蕃残部后,开始向其核心地区河湟(今青海湖边)进军。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西使城(今甘肃榆中)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因与宋朝不和,把西使城及兰州献给西夏。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西夏内乱,宋朝纳种谔的议题乘机大举攻西夏,同时,又请唃厮罗首领董毡共同出兵,随后调集32万大军,诏李宪、王中正、高遵裕、刘昌祚、种谔5路出师;八月,李宪所统领7军和吐蕃兵3万进军至西使新城,败走西夏2万骑,斩2千级,夺马5百匹,九月,攻克西夏兰州;其余4路撤退时损失约16万人,仅冻溺死者约14万人。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董毡卒,养子于阗人阿里骨继位,因非唃氏家族,一直遭到部族的不满。元佑二年(1087年),阿里骨与西夏合攻宋朝,相约以熙、河、岷3州归吐蕃,兰州及西使城(定西城)归西夏。四月,阿里骨攻破洮州,遂与西夏会军,同围南川寨,大肆焚掠。又在西使城击败宋朝军队,杀都监吴猛。八月,以10万军队围攻河州,令鬼章引2万众驻常家山。 不久,因鬼章被俘而退兵。绍圣三年(1096年),阿里骨卒,子瞎征继位,随后角厮罗政权发生内讧,势力日衰。元符二年(1099年)七月,宋朝乘河湟混乱之际,派王赡由河州北上渡黄河攻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八月,入宗哥城(今青海平安);瞎征等趋宗哥城投降,族人遂立陇拶为青唐主,九月,进军至青唐城(今青海西宁),陇拶同辽、西夏、回鹘三公主及诸族首领出降,鄯、湟、廓3州之地入宋,改邈川为湟州,青唐为鄯州。不久,吐蕃部反叛,宋朝被逼放弃河湟,于崇宁三年(1104年)再次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其后,金人南下,灭唃厮罗政权,结束了自会昌年间以来,吐蕃、回鹘势衰,归义军,回鹘及吐蕃残部于陇右各州所建立的割据势力,再度归中央政权统治。北宋宣和七年以后(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北宋江山危在旦夕,无暇西顾,由陕西经制使钱盖寻唃厮罗血统封立,以图为之守边。有益麻党征者,是为陇拶之弟。“素为国人信服”遂命其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这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后一名命官。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占领河湟。绍兴四年(1134年),赵怀恩弃离部族田宅,携带老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赵怀恩由熙州观察使改授“鼎州观察使,充成都府路兵马钤辖”,至死也未回到河湟。唃厮罗建立的青唐政权在河湟百余年的统治从此结束,陇右都护府结束。 宋朝的陇右都护府 其他 朝鲜王朝设有大都护府(宁边、江陵等五个)、都护府(镜城、富宁等四十四个)。是为防倭与女真人。
宋朝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陇右都护府,在今天四川、青海一带(如图),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终结,最近的城市是西宁
导读:陇右对北宋的重要性其实远大于其他大一统王朝,而且应该在宋太祖、太宗时期就应该趁开国兵锋正盛的时候就应该拿下陇右。当然其实最合适的应该是河西走廊,陇右只不过是西夏牢牢掌控河西后的替代品。作用非常明显,无外乎三种:丝绸之路与西域贸易补充国库不足;开疆拓土,从西夏南部威胁西夏腹地减轻正面对北宋的压力;在失去北部幽燕后北宋战马严重匮乏,所以占领陇右既可以获取养马之地又可以直接交易战马。
这有助于北宋军队战力的提升,所以陇右是失去河西后退而求其次的必然结果。可惜时间太晚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北宋朝野对于陇右的态度反复摇摆。陇右对于西夏来说如同芒刺在背,联合吐蕃部落屡次攻击;北方战场金国崛起,靖康之变导致北宋亡国。赵构忙着抵抗金国的入侵,战略要地陇右都护府仅仅存在几十年就被西夏吞并可悲可叹。
陇右都护府出台的背景
其实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我们都清楚,小编一直不理解北宋初年就算是实在收不回幽云十六州那为什么不打打河西的主意。当然幽云十六州对于北宋来说却是有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但是宋太宗赵光义葬送了所有的精锐也没能打下来?那么就非和幽云死磕吗?再说宋朝也放弃了呀,为什么不尝试收复河西呀?幽云十六州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中原王朝的屏障;另一方面就是养马之地,中原王朝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骑兵。历史上的幽州、并州都是精锐骑兵频出的地域,既然北边不行咱们试试河西呗?
宋朝立国之初西北地区仍沿五代岐国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阶)4州。北宋初年河西势力分布如下:吐蕃六谷部、甘州回鹘、归义军节度使。其中归义军本身此时正是曹氏主政,奉大宋为正朔接受大宋册封;而甘州回鹘从归义军中独立于吐蕃的六谷部结成同盟对抗党项;其中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不但接受了宋朝朔方节度使的封号,而且杀死了西夏太祖李继迁。由于六谷部处于党项背后位置及其重要,宋朝为此破例赐予大量弓箭、兵器等违禁品加强六谷部的力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宋、六谷部、甘州回鹘以及归义军在针对党项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六谷部、甘州回鹘以及归义军都被党项灭)。所以如果大宋采取类似西域都护府的结构来治理河西,未尝没有可能。PS:汉朝西域都护就是汉朝政府派出官吏管理,但是西域各国依然保持独立。如果这样的话,西夏甚至连结果的机会都没有。
而有了河西,就相当于控制了丝绸之路。不但税收源源不断,而且大宋军队绝对不会出现战马奇缺的现象。如果大宋真的拿下河西,大家想到了那个朝代?没错就是强悍的隋朝,北宋拿下河西后除了幽云以外版图几乎和隋没有区别。PS:不挑刺,就单单指版图没说国力。
英武的宋神宗变法图强、开疆拓土(河湟开边,为陇右都护府奠定基础),成为北宋伟大帝王
西夏夺取六谷部地域后,六谷部余部纷纷逃亡到青海境内的湟水流域依附新起的唃厮啰政权。到宋神宗时期开始变法图强,打算改变北宋落后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宋神宗选派王安石主持变法,改变三冗局面、提高国家收入;另一方面派王韶出兵河湟开疆拓土,威胁西夏安全。
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6州。大宋尽得产良马之地。从王韶熙河开边开始,到王厚收复河湟“开拓疆境幅员三千余里”陇右都护府已基本成型。大宋坐拥诺尔盖松潘草原已经对西夏形成半包围态势。如果从陇右出兵可以直接腰斩西夏,使得宁夏盆地直接暴露在大宋军队的眼前。形式简直不要太好,可惜时机不对靖康事变直接打断了陇右的存在。
大宋必须拿下陇右的原因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大宋在失去河西后,通过陇右也可沟通西域。大宋和西域的陆地联系如同打开了任督二脉,可以跳过西夏转手与西域自由贸易互通有无。直接贸易就以为这大量的税收,这对于保守三冗困扰的大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所以到宋徽宗时期依然通过湟州置茶马司管理茶叶和马匹交易,开榷场收取大量的赋税。这是大宋拿下陇右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条理由如上图所示,大宋拿下陇右已经形成东、南两个方向对于西夏的包围。而南部可没有东边类似横山的天险,所以西夏腹地直接暴露在大宋的攻击范围。从此夏宋攻守态势易手,如果不是金国对于北宋的打击也许西夏可能提前寿终正寝了。所以西夏才非常着急,屡屡联合吐蕃妄图夺回陇右。
第三条理由就是夺取陇右后,大宋终于有了盛产良马之地。宋朝由于失去了河西和幽云,所以非常缺战马组建起兵部队。所以大宋的机动性远远不如辽、金和西夏,这也成为大宋战力的一个短板。开边陇右正好弥补了这个这个短板,如果能够长时间持续那么大宋的战斗力必然会上升一大截。
小结:
陇右都护府对大宋来说可以算是加速的副油箱,可惜由于徽宗时期蔡京、童贯等人导致朝政糜烂。在大宋还没来得及认真品尝陇右这颗甜美的果实的时候,就因为金兵入侵导致亡国。可叹南宋建立后,通过绍兴和议把国境线南移到长江再也和陇右无缘。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