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03 13: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使我们的家庭教育顺利进行,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向家长们提出以下八个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满意的职业,有个好的出路,这本来未可厚非。但许多家长往往把社会的竞争压力人为地扩大化,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施加的压力过大,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事与愿违,以至导出严重的家庭暴力和悲剧。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的,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必须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实施科学的适合的教育。欲速则不达。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杀鸡取卵”,操之过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家长当然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但首要的是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积极地培养教育孩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任意违背教育发展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要构建和谐家庭
要构建和谐的家庭,一般说来,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和谐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说来,夫妻之间没有根本利害的冲突,即或是有,只要顾全家庭的大局,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和谐,子女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就会感到幸福、安全,就能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培养教育子女这个“大局”出发,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
二是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家庭中的重要的“代际关系”,在家庭生活中也具有全局意义,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关键在于媳妇。做媳妇的一般要比婆婆受教育多,文化程度高,要严于律己,发扬尊老的传统,尊重、爱戴、孝敬婆母,多与婆母进行思想沟通,遇事要多宽容、忍让,努力取得婆母的理解和信任;婆母也要尊重媳妇,放下架子,放手让媳妇挑起家庭生活和生产的重担,不要干预儿子和儿熄的私生活,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助媳妇带好孩子。
三是父母子女关系。家庭教育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正确的教育就难以顺利实施,子女会拒绝接受,父母的教育会劳而无功。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父母的管教会受到抵触,或孩子会离家出走,甚至会导致家庭暴力。因此,要顺利地对子女实施教育,父母与子女要保持思想的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努力建立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而要建立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肩负着主要的责任。
要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现在,我国虽然从制度上早已废除了封建家长制,但意识形态有相对的独立性,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意识至今仍然在许多人的头脑里残存,家长和子女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家长和子女之间仍然没有什么民主可言。家长可以说的话,子女不能说;家长可以做的事,子女不能做;子女的事,一切都要家长做主,子女自己却不能做主;家里的事,仍旧是家长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子女没有发言权。家长不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强迫子女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以至打骂、体罚子女等现象,仍然存在。
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儿童青少年也在追求这些现代意识,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如果家长不主动调整父母子女关系,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势必会造成父母子女关系的紧张,家长也会失去教育子女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建立以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
要更新评价孩子的标准
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孩子,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一个“指挥棒”,不但决定家庭教育的方向,也决定着子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家长的思想上,长期以来,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
在过去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缺乏独立意识和能力,尚可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因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和长大以后劳动的环境,都是在家庭里,在父母身边。
在今天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场所早已经转移到家庭以外,缺乏独立意识和能力,就很难适应。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对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是再一味地强调子女“听话”、“顺从”,独立能力和生存能力一定很差,将来到社会上会寸步难行,很难立足社会。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旧的评价子女的标准,要求并努力培养子女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孩子
在当今社会,子女长大总要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生活。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培养出来的人是好是不好,并不完全是以家长的好恶来评定,而是要经受社会生活的考验和选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任何人都要由社会生活检验并决定弃取。“闭门造车”,出门很难合辙。把子女关在家门内,完全按照家长的主观议事进行塑造,很难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场”,家庭教育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要造就一代新人,家长必须解放思想,变封闭的家庭教育为开放的家庭教育,打开家庭的大门,放手让子女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生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社会生活学习,在社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
家长管理教育子女,天经地义;子女接受家长的管理教育,理所应当。但是,受到“父为子纲”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的家长,往往对子女管束过严,对子女完全是注入式的教育。子女的言行举止完全由家长控制、支配,子女自己不能支配自己的言行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一点自主权。整个教育过程中,子女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家长说什么,子女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为了提高子女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子女以独立自主的权利,让子女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实践中会有成功失败,有经验和教训。成功的经验固然可贵,失败的教训仍然也是宝贵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其教育作用会深刻得多。
要促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前,家长们很关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是,不少家庭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突出的表现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所谓“一半的教育”,就是不全面的教育,具体表现是: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只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等等。
家庭教育是儿童一生身心发展的奠基工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始。孩子在小时候,他们“心之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具有很强的感受能力,对教育和训练的接受能力也相当强。无论是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训练,都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
正如古人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早期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会有益于孩子终生的发展。在早期教育的方向上出现小的偏差,就会使孩子以后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偏向。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应当慎之又慎,千万不能盲目,不能搞片面性,不能以偏概全。一定要“全面抓”,“抓全面”,不能有任何的偏颇。
家长要接受子女的教育
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的教育。应当承认,这是家庭里的主要教育活动,或者说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这指的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年长者还是年幼者,长辈人还是晚辈人,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既都是教育者,也都是受教育者。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含义。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丰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的不仅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间接经验的比重越来越大。子女、年幼者或晚辈人,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高,思想开放、灵活、敏锐,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较快,往往比他们的父母、年长者和长辈人占有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更早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说,在家庭生活中,子女教育父母、年幼者教育年长者、晚辈人教育长辈人的现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父母接受子女教育,年长者接受年幼者教育,长辈人接受晚辈人教育,有诸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家长的素质;二是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三是可以协调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四是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心,促使子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谨慎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家长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要接受子女的教育,需要家长更新观念,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放下家长的架子。
因为孩子的童年阶段要培养优秀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和开朗的心态,如果过早让孩子培养竞争的观念,变得自私自利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交不到朋友,心里也会产生障碍。
许多大人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物竞天择”处处都有竞争,社会险恶的时代,因此给孩子从小灌输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真正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应对措施,学会辨别坏人,而不是故步自封。
一、 社会这么险恶,家长都忽略了一个真实的真相看到社会上如此多的悲剧发和,不知大家是作何感想,我的心里是非常难过的,身为一个孩子的家长也在思考如何在当今这个社会教育孩子面对社会的险恶。难道要教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冷漠的人吗?当然不是,依然要教会孩子善良,因为这些悲剧都是因为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所造成的,除了教孩子善良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安身立命,适应社会中人心的险恶。
二、要教会孩如何认识自己,让孩子学习性知识无论是男孩还有是女孩都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性知识,许多孩因为缺乏性教育知就算受到了伤害,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让孩子清楚每个人都有隐私有部位,这些部位不能让人随意触碰,如果有人摸了应该赶紧跑开,或大声呼叫,告诉父母或老师。
三、要教孩子如何进行正确的求助,正确的应对危机要教会孩子不可以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说话,出门一定要跟家人在一起。如果遇到意外可以找人求助,并且牢记应急电话,比如报警电话110,或家人的电话等等。要教会孩子勇敢拒绝陌生人,发生险境一定要沉着冷静,寻找合适的机会逃跑或求助。
四、要尽早给孩子灌输人心险恶的事实,要有警惕心理要教育孩子,害人的心不可有,但是要有防人之心,就算是朋友、同学甚至是亲人都可能会骗你,对于是没寻常的邀请一定要小心谨慎,必要时要懂得拒绝。不要贪图一些小恩小利,尤其是充满诱惑力的薪资待遇一定要立刻拒绝,哪怕是有人介绍也是靠不住的。
总结与其教孩子对这个社会冷漠和无情,不如教会孩子善良,如何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可以懂得保护自己。身为一个孩子最主要就是快乐的成长,不要让不正当的教育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影响,要知道一个孩拥有着许多优秀的品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就算这个孩子将来并不会有很大的作为,但是这么一个优秀的人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孩子自理能力强会对他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他会敢于独当一面,也善于解决问题。所以,父母多给孩子创造独立面对事情的机会,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以下三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给孩子足够的动手空间。 在孩子动手穿衣服、穿鞋子、吃饭时,不要抢着去帮孩子,即使他做得可能不够好,也不要批评,多多鼓励孩子去尝试。
2、当孩子想要做一些复杂的事情时,尝试的给他一些帮助,确保孩子安全即可,不要过多干涉。
3、当宝宝独立完成一件事后,父母们应对宝宝以鼓励、肯定。 如果孩子在做事情的途中出现问题,也不要直接帮孩子解决,可以给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案,即便孩子没有做好,也要夸赞他。
每位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完成,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家长学会放手才是爱他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人就是在幼儿园一线的幼儿老师,说到自理能力,真的太有感触了。首先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不像家里是一对一,或是多对一,孩子在园一天包括吃喝拉撒,这些都离不开自理能力,如果时时刻刻都需要老师去帮忙,这是不现实的,当然,除了刚入园的新生以外。
这里就要说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了,不是说孩子上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相反家里要做到无缝衔接,共同协助引导孩子成长。
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自理能力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小班的孩子主要是入厕练习,辨认自己的衣服鞋袜,用餐,喝水等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中班大班的孩子要求会稍微多一些,书写名字,使用筷子,自己擦屁股,折叠衣服被子等等。
当然大家也不要生搬硬套,在家里,引导孩子,和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符合他们能力的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有较强的自理能力,等他长大后,他是会开心生活的,而且幸福指数也很高。甚至会感染身边的人,为他们带来正能量。最后附上老大自己动手制作的冰花。
孩子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其实是很短暂的,现在很多学校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要住校。住在学校的好处有很多,能长时间的与老师和学生们相处在一个大的环境里,另外也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这其中就要孩子有一个基本的素养,就是自理能力。
1、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的危害很大
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要教育小朋友自己事情自己做。这是最开始的自理能力的启蒙教育。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很好,他们渐渐的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是有些孩子比较娇贵,家长也比较纵容。
所以上了学之后,当需要他们自己生活的时候,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降低很多。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并不如别的孩子,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所以说治理能力差的的孩子他们对自身的 健康 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我家的孩子上初中后就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了,他需要住校。由于之前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什么事情都是我们大人帮忙解决,所以孩子自己一个人生活显得非常的困难。老师也多次与我们沟通,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要知道自理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成功的,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耐心寻找培养的方法。
2、进行适当的锻炼
我们参考了很多家长的成功经验,最后总结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自控能力比较强,自律性较高,另外动手能力比较突出。所以所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打消他的依赖性。有些家长还建议我们去学习画画,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
后来我们就去网上报了小熊美术这样的课程。这是一种纯线上的教育方式,孩子坐在屏幕前与老师1对1的互动教学。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老师能针对孩子的特点和性格制定一些课程,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另外它的立体化教学比较新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可以通过在线进行评估和模拟让孩子学得更加的扎实。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自主性更强了。他在学校的最起码的生活起居都能做到井井有条。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成长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当然自理能力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常的饮食起居自理。(包括孩子吃饭睡觉,如厕擦屁股,洗脸洗脚刷牙等等。)
2.人与人交际的自理。(包括礼仪礼貌,家教修养,沟通方式等等。)
3.一个人的抗压能力的自理。(包括焦躁烦恼,受了委屈挫折等等。)
4.学习方面的自理。(包括自己读写课本,完成作业,爱看书求知等等。)
自理能力不光是要求孩子,成人也需时时学习进步。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老师更多的希望是第一点。对小初高的孩子来讲,上述四点都该具备学习进修的。
这里单以幼儿园举例,以点及线的进行阐述分析,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这句话我是深深认同。 用在自理能力上也是同理。 家长要想教孩子一项生活技能,最好的方法不是替代,而是示范与引导。
比如教孩子穿袜子,那你就亲自示范,再把自己的方法技巧教给孩子。教其它的,拿筷子也好,刷牙也罢。家长示范就是最好的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也是这道理。 大自然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本来就是动物,而动物的第一条就是生存。对人亦如此。一个从小就不懂生活自理的人,出入 社会 后,又怎么融合 社会 。
不光要示范,以身作则。还要引导——牵引导向。
很多时候,因为孩子太小,意识不到或想不到某些事与物。这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去引导孩子学习锻炼。比如:教孩子用筷子的礼节。很多孩子有不好的习惯,喜欢用筷子敲饭碗。这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询问他敲饭碗代表什么吗?孩子就会展开联想,最后问他见过路边的叫花子前面放个碗吗?这时孩子就明白敲碗原来代表的是要饭的。
自理能力深层剖析: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管理, 而是自由,允许孩子犯错。 只有错了,才能教。所以,孩子成长路上,让他自由成长。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刻意做作的,我今天非教给些孩子什么。那样往往弄巧成拙。好比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只有长的过程中,才知道哪里该除剪枝该矫正,什么时候该除草,该浇水。 万物都该遵循道,而道法自然也就是顺其自然。 孩子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可千万别强求或拔苗助长,那只会适得其反。
《关注瘦爸爸笔记,每天分享 育儿 干货》
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他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非常的重要,我家的孩子之前整理能力也是比较差,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当时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孩子的童年总是那么短暂,尽量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到了学校之后,发现他与同龄的孩子差距很多,甚至很多时候经常被他的同学嘲笑,孩子自己也非常的自卑。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是家长害了孩子。自理能力差,最主要的体现是动手能力较弱。可以通过学习画画的方式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由于他平时的课外学习时间很少,就给他报了在线美术。比如现在正在学的美术宝1对1。
它里面有很多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孩子的自主操作意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他都能自主的去完成。听学校的老师反映孩子的变化也非常的大。
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一般都在学龄前,也就是说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已经养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父母只要适当把握了时间和机会,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拥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端碗吃饭,五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服一样,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就能做好。
老师要求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01、如厕孩子在2岁时,大脑神经系统基本发育成熟,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够主动地提出去上厕所,不会因为贪玩而忘记了这些,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独立如厕再好不过了。
在3岁半以后就可以培养其自己擦屁股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标志着孩子自理能力进了很大一步。
02、进餐在中国的家庭里,有个很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在前面跑,妈妈端着碗在屁股后面追,半哄半骗喂进一口饭,还含在嘴里半天不肯咽。
为了避免这样的场景出现,应该从辅食阶段就开始培养宝宝吃饭的好习惯,鼓励宝宝自己动手用勺吃。
在进餐完毕之后,我们要适当地引导孩子自己将自己的碗筷及盘子送回到厨房。
03、穿衣穿脱衣服可以锻炼小朋友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正常的孩子 ,在家庭中看到他人做这类事,就可能去模仿这类活动,我们需要做做的是鼓励并教给孩子相应的方法,孩子自己来去做。
04、洗手孩子通过触摸去感知世界,喜欢把自己的手塞进嘴里,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洗手, 总是打开水龙头放下面随意一冲就算洗好了。
作为家长不仅要经常检查孩子的指甲,更要帮助孩子养成饭前饭后、如厕后洗手的好习惯。
但是做父母的都知道要想让小孩认真洗手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 游戏 的方式来教导。
首先,在卡纸上画出手的轮廓,用剪刀剪下。再另外画出小细菌和肥皂的图案,用彩笔给它们涂上色。剪下后在细菌和肥皂的背面贴上磁铁片。
把细菌们都放在画纸手上,让孩子直接看到,不洗手,手上就会有这些可怕的细菌,再让宝宝来回移动肥皂把手“洗干净”,在移动肥皂的同时细菌会不停地往外移动。
在 游戏 的过程中,可以给宝宝讲解,手上的细菌只有肥皂能“赶走”它们,只有勤洗手才能有一双干净的小手手哦~
另外,洗手的工具也很重要,比较推荐使用感应类的泡沫洗手液机,因为啫喱质地的洗手液,小孩不容易搓出泡沫来,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忙就很难冲洗干净,而自动皂液机出来的直接是绵密的泡沫,轻轻揉搓后再用流水冲一冲就洗得很干净了。
比如这样的,颜值高,功能还齐全,可添加任意品牌的泡沫型洗手液,使用不受限,省心省事更省钱。
我们平时洗手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吃晚饭时,想提醒她洗手,就说 “刚刚玩了玩具,手上脏了,我们一起用泡泡把脏东西赶跑吧。” ,她觉得赶跑脏东西是件有趣的事,所以饶有兴致地去洗手了。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小孩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试着自己做,千万不要拒绝,请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1、锻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洗衣服等等。
2、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做家务。可以在家长做家务时让孩子在一旁帮忙,比如家长更换垃圾袋,可以让孩子去拿新的垃圾袋过来等等。孩子在看家长怎么做时还动手参与来,就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理。
3、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孩子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家长可以适当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帮助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加顺遂。
要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生理能力,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注意 教育孩子自学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应当教育孩子 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逐步培养孩子学会 自学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 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 ,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
应当放手让孩子 参加自我服务劳动 ,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 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 。父母还应当让孩子 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 ,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 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 。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其从小就自己动手来满足一些个人需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寻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
3.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父母应教育孩子 有效利用时间,让其学会对时间的统筹安排 , 并学会利用好零碎时间和发挥时间的综合效应,教育孩子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意义 ,使其从小在心中就打下"时间性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刻烙樱还应注意让孩子养成 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时间、节约时间、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的好习惯。
4.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