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美国人如何看待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时间: 2023-02-02 17:01: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美国人如何看待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作者为什么要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讲话中直接引述“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

表示对日本人的蔑视。
事实上,这或许也能表现麦克阿瑟的嚣张气焰。当年他击败日本后,不带任何武器在日本大街上招摇过市,日本人还对他敬若神明。
甚至在他在朝鲜战场上失利后,美国政府将他撤职,美国人民痛斥总统白痴,却热烈欢迎麦克阿瑟回国。
足见他的地位有多么显赫!
所以直接引用这句话也可以理解。
就是麦克阿瑟保住了日本的天皇,当时其他国家都要声讨天皇,想想幕后的大BOSS居然不审判,这就是美国一手遮天。。。。。
后来麦克阿瑟领导对日本的改造,当他离开日本回美国时,日本人夹道欢迎,万人空巷。。。

二战后,美国推动和日本政府民主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美国在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过的同时又推动它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真的就这么简单么?求全方位,高精度分析评论!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为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麦克阿瑟以本国政治制度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其基本的依据和政策指导是美国政府颁布的两份文件。其一就是1945年8月29日由杜鲁门批准、9月22日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其二是同年11月3日发给盟军最高统帅的“有关投降初期占领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麦克阿瑟采取的每一政策和措施都是在这两份文件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的。

  在“初期对日政策”中,美国政府首次全面制定了将要在日本实施的政策目标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文件表示:日本人民或政府发起的在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凡旨在变更其封建主义和独裁主义的目的的,都将为盟国军政府允许并赞助。具体说来,这种所谓“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主要包括:解除武装和国家的非军国主义化;惩办战犯;鼓励人民争取个人自由和民主进程的愿望。在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结构的非军事化;促进民主经济力量;恢复和平经济活动;赔偿和归还掠夺别国的财产和物资等。“初期基本指令”则详细规定了盟军统帅部应对日本实施的改革政策的具体步骤和细节。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从1945年9月开始,麦克阿瑟推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以便“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具体说来,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实施了对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肃政策,其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领导人能控制政权。整肃共分两个阶段,1947年1月以前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整肃,此后扩大到社会层面。第一阶段始于1946年初,该年1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两个“整肃令”,其一宣布取缔一切鼓励军国主义、赞成或助长日本建立亚洲霸权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其中包括大政翼赞会、黑龙会等27个臭名昭著的组织,2月23日,列入整肃名单的团体增加到147个;其二称为“解除公职令”,规定一切积极参与推进军国主义活动和军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均在整肃之列,不得继续担任公职,对参加众议院选举的所有候选人进行甄别。政治整肃的结果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凡1937—1945年间担任过内阁成员以及与“思想控制”有关的官员全部被清除出政府。整肃于1947年1月进入第二阶段,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地方官员、经济界和舆论界的头面人物,受到甄别的人数先后多达71万,其中20多万人受到整肃。1948年3月,整肃基本宣告结束。

  整肃的同时,麦克阿瑟认为:解散日本多达589万的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准军事组织,是民主化政策能够实现的基本前提。因此,从1945年9月起,美国就着手解散日本军队以实现其非武装化。9月3日,盟总颁布《关于在日本某些地区设置盟国占领军,以及具体指导日本解除武装和复员的命令》。解散命令执行得非常迅速,到10月15日,麦克阿瑟宣布,日本全国武装兵力解散问题业已告终,日本军队不复存在了。1947年,日本在国外的300多万军队继续被遣返回国,作为军事强国的日本从此不复存在。

  此外,与处理纳粹战犯一样,盟总处治了日本战犯。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宣布逮捕前首相东条英机等首批39名甲级战犯,年底又逮捕了104名甲级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并开始审判战犯,1948年11月,法庭判决首批25名战犯中7人绞刑、16人无期徒刑,使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二,社会民主方面的改革。麦克阿恐改革的最初着眼点就是在日本推行民主和自由。1945年9月10日,盟总发布的第一项改革指令,是“关于言论和新闻自由的指令”。随后,它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日本新闻规划的备忘录》、《关于废除对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备忘录》、《废除对新闻、电影、通讯的一切限制的法令》等有关改革文件。10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撤消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法令》,正式拉开了社会民主改革的帷幕。10月11日,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第三,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为了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适应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从1945年开始就着手将各项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第四,解散财阀,实现经济生活民主化。财阀集团是战前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力量,控制和操纵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势力,正是这些财阀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为成为可能”。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1945年9月21日,麦克阿瑟发布解散财阀方针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消除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鼓励并赞助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农业和劳工组织。随后,盟总责令最大的15家财阀汇报其营业内容与资本构成,宣布冻结全部财产。同年年底,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财政经济专家组成的财阀调查团前往日本,随后又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解散财阀的工作。11月4日,在盟总指令下,日本政府被迫在一拖再拖之后提出了解散财阀的具体计划。1946年9月至1947年9月,盟总先后指令解散了83家大型财阀企业。1947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以限制与分割垄断企业为目标的《禁止垄断法》和以实现经济民主化为目标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先后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财阀集团,限令财阀家庭的领导一律辞去其担任的经济职务。1948年以后,由于“冷战”爆发以及日本政府的敷衍塞责,美国放弃解散财阀的政策。因此解散财阀工作并不彻底,许多财阀得以保留,并成为后来日本垄断财团的支柱。

  第五,农地改革,摧毁日本经济的封建主义基础。土地问题是日本因明治维新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严重制约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由于少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人多地少的日本农村阶级矛盾十分突出。战后初期,粮食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进一步加剧,租佃纠纷从战前的每年平均900余起激增到1945年的5171起。为了避免日本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大动荡,占领军当局决定立即在日本实施农地改革,以平息农民对没有土地的严重不满。1945年12月9日,盟总向日本政府下达《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日本政府根除“那些长时期以来损害土地结构的恶弊”,限三个月内向盟总提交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让给耕种者的计划。1945年12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份农地改革方案,但因该方案明显偏袒地主,遭到无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在占领军当局的直接干预下,1946年6月30日,日本政府颁布第二份农地改革方案,并于10月份得到盟总的认可后开始实施。该方案规定:国家强行收购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在乡地主超过1町步(折合15市亩)以上、自耕农超过3町步以上以及其他经由各级农地委员会决定的土地也均在收购之列;收购后的土地,按低价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原租佃农户有优先购买权;残留的出租地的地租由过去的缴纳实物改为缴纳现金,地租率水田不得超过产值的25%,旱地不得超过15%。农地改革虽未能彻底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但它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美国统治地位的巩固。

  另外楼主还可以看看这个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beifangsidao/detail_2021_11/02/2978779_3.shtml(从对手到跟班:战后美国是如改造何日本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日本,像谜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其国力增长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
解开这个谜团,不仅对我国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构思长期的发展规划、实现民族复兴亦具有重要价值。
日本的经济发展始于1955年。从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19
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热逐渐升温,从1957年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机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工业品的增长率中,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倍,普通工人2个月的工资即可买1台电视机。日本的消费时代开始来临。
接着,从1958~1961年,日本经济又经历了一场长达42个月的景气,超过了“神武景气”,日本人称为“岩户景气”20。在这一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机械、电力等产业部门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同时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消费比例下降,耐用消费品、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旅行成为时尚,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流阶层意识”。
从“神武景气”到“岩户景气”,日本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内需的启动为基础的,而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为内需的成长注入了勃勃生机。在此期间,为了扶持本国产业的发展,日本实行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可见,日本经济的起步,内需的贡献功不可没。
受此启发,日本经济学家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国民收入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生机。于是,日本推出了更雄心勃勃的计划,为日本经济不可思议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12月27日,是改变日本国运的一天。这一天,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导思想是: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像传统的习惯那样,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间为10年,它把国民收入倍增作为第一目标或者核心目标—10年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充实社会资本;产业结构高度优化,提高高生产率部门在产业中的比重;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培训人才,振兴科学技术;缓和二重结构,确保社会安定。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经济达到极大的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消除日本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远远超过了计划规定的目标。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通过另一组数据,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日本国力迅速提升的秘密。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后,日本国民工资的增长速度每年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工资水平就已经与美国持平。高工资提高了消费能力和国民的敬业精神,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活力,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说明,国强民富乃是相伴而生,国强必须有民富作为基础。
现在,我们再拿日本跟美国做一个对比。
美国的黄金发展阶段是1942~1962年,其人均GDP在1942年首次超过1000美元,在经历20年时间后,1962年人均GDP达到3144美元。日本的黄金发展阶段是1966~1973年,其人均GDP从1966年的1071美元,经过7年的增长变为1973年的3348美元。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美国和日本的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大致为1:4:5。而在经过了再分配后,1948~1962年,美国企业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有主体地位,虽然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在80%以上;政府和居民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均较小,年均不到11%,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最终分配比例关系大致为1:8:1。
1965~1973年,日本的企业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小,平均为7.5%;政府部门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也不多,约占16%左右,变化趋势是略有上升;居民与非营利机构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有主体地位,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为1.5:1:7.5。22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日本人均GDP从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只用了7年的时间,而美国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用了20年的时间。原因在于,日本的财富分配是向居民个人集中的,而美国则是向企业集中的。两者相比,可以看出:日本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比美国财富向企业的集中,更能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日本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为日本海外投资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日本海外资源的收购和海外市场的扩张。
由此,建立在民富基础上的日本,国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大肆收购,大有买下整个美国之势,“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41个县”的名言在日本广为流传。如果不是美国动用货币武器给冲昏了头脑的日本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击,今天的日本不知道该多么令人畏惧!

此文摘自时寒冰老师之书!
记住,基辛格说过,政治是最丑恶的东西。 美国推动日本改革就是为了培植日本亲美的势力。在二战胜利后,美国和苏联分割了当时的德国,意大利是非战争制胜,所以未被军事占领。而日本就成了美国紧握的筹码,当时的国际社会是普遍反社会主义的,苏联没有强大的海军去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日本也不会承认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领土内驻扎军队,建立军事基地。但同时又有着这样的担忧,当时的苏联红军在德国是也做过奸淫妇女的事的,苏联人的名声比美国人坏。 美国抓住了这一点,对日本当然是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当时可以抗衡苏联,日后又可以成为其扩张全球势力的基础。这就不难解释这一现象了。 我的拙见,不到之处请见谅
张口封建闭口落后是猪狗阶级马傻子寄生殖民猪狗 不是人 视传统无物摆在了官场上就是制造新的 作用于政治的残疾文明 跟马傻子牲口一般 没有传统能力也只属于奴隶 局限于奴隶而不人
简而言之:改造成一个安全的盟友,纳入自己的体系!

被称为日本国父的麦克阿瑟是如何一步一步改造战后日本的呢?

国父,一般都是赠予本国的开创者的尊称,而在日本,也有一个国父,但是这个国父却是一个美国人——麦克阿瑟,为什么麦克阿瑟会成为日本的国父呢?而麦克阿瑟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改造日本这个战争国家呢?

麦克阿瑟经典照片

入驻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的彻底结束,作为战败国,日本将和德国一样,被盟军驻军。9月17日,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正式入驻日本,和日本帝国的统治中心“皇居”只有一河之隔。

驻日盟军总司令部

当时的入驻日本的最高长官正是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麦克阿瑟,此时的麦克阿瑟有着凌驾于日本一切的大权,这项权利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的,掌握着日本的生杀大权,可以说当时的麦克阿瑟就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杜鲁门授予麦克阿瑟的权利

其权利如下:

1、天皇和日本政府的统治权全部归于麦克阿瑟,他可以任意行使权力,日方不可抱有任何疑念。

2、如果能达到目的,可以经由日本政府来进行支配。但是如果不能,可以跳过日本政府直接行动,包括使用武力。

就这样,日本的未来完全掌握在麦克阿瑟的手中!

改造第一步——军事上的彻底阉割

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但是在日本本土,依旧还有不少战争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全部被就地销毁,而一些先进的武器比如战斗机、潜水艇则作为技术研究,被转移到美国和英国等地,而日本的殖民地或者海外战场上所有的武器都被当地军事组织直接收编和使用。

等这些销毁或者转移差不多后,麦克阿瑟宣布日本所有的武士刀全部上缴进行集中处理,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武士刀非常多,基本每三个家庭就有武士刀,可见日本武士刀在日本流传多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积极扶持。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制衡、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盟军内部的配合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苏联怀疑美国开辟第二战场的诚意等等。虽然在这个时候,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还没有放弃合作。

    但在罗斯福逝世(罗斯福为大局考虑还是支持同苏联合作的)、杜鲁门上任和二战结束后,东西方冷战便不可避免地展开。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以及后来杜鲁门的“国情咨文”,标志着冷战序幕的拉开和冷战开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与苏联对立,通过各种手段遏制社会主义(包括中国朝鲜等)。日本就是美国重点扶持的对象。美国希望借扶持日本、使日本强大而制于己手来进一步贯彻其反共战略。

    在这一点上美国可能有这样的考虑:日本特殊的战略位置有利于军事上对苏联的制约以及中国的封锁;还有日本民族对苏、中的历史仇视等。

2: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帮扶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友好国家,建立战略网络,为长远做准备。

    当年太平洋战场上的麦克阿瑟在战后留在日本一段时间,期间帮助战败的日本做了很多事情。日本在战败后与盟国的很多条约都没有很好执行(如归还中国的琉球列岛!),而是在美国的控制下不了了之。这一切很让人怀疑。

    美国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在一开始,美国就开始扶持日本(麦克阿瑟),美国希望日本永不威胁到自己,而又能为自己起到鹰犬走狗的作用(当然现在日本发展快,美国也采取了一定反制措施)。现在的以色列、韩国、印度等国家就是这么回事。

    随着冷战的开始,这种需要也更迫切(就是现在美国人也在占着当年的好处)。美国需要更多分散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基地。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扶助了。有数据表明,美国势力最远范围为远离其国境线11500千米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仅960千米。这一战略威力可见一斑。

3、直接针对社会主义中国。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还在统治,当时美国的马歇尔使团还来中国商讨过国民政府与其共同管理日本一事。后来,本应到日本接管的几个国家(如英国)来不了,中国又陷入了内战。美国独占日本。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美国还是对其抱有希望的,但是国民党内战失败,中国共产党当政,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令美国大失所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面不放弃争取台湾(如第九舰队),一面加紧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抗(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就是一个例子,美国想借朝鲜战争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包括边境威胁、海防封锁、贸易手段等,即使到现在中美两国也不能完全达到战略互信。日本作为中国1894年以来的敌人,美国当然也考虑在内,所以不排除帮助日本也有其制衡中国的考虑。

    现在美国人的目的达到得比较彻底。日本所属岛屿,以及美国自己在太平洋上的基地,成为两道岛链;日本右翼对中国的敌意不减。从现在看,美国人是相当有“远见”的。

4、部分的职责因素。

    即使美国是战胜国,也并不表示德国和日本就应该遭到被抛弃的命运。美国的原子弹,及对日战场上导致的人员伤亡对日本造成了严重损失。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民主改革,以及后来美国政府对日本发展的支持,可以说是对战争的一种形式的弥补,同时树立自己大国的正面形象。这样的交易,美国是情愿的。至少包括欧洲战后复兴也有给德国的一份,美国人扶植一下日本还是有必要的。

    总结起来就是这样四点。希望我写了那么多对你理解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1.美苏争霸上升为全球性的冷战,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党阵营在全世界争夺地盘——由于日美两国过去有深仇大恨,日本很可能也会转向共产党阵营(要么是靠内阁改组,要么是由日本的共产党夺取政权)
2.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来讲等于是资本主义世界在远东的一个巨大港口,北方可以威胁苏联,西部可以协助韩国压制中国.朝鲜,南方还可以牵制太平洋(当时亚洲的90%左右地区已经成为红色地区,包括东南亚诸国)
3.由于美国对日本投下原子弹,杀死杀伤(包括核辐射受害者)近百万军民。一些退伍士兵和战地记者将这些惨状记录下来,一些企图通过“标新立异”来一夜成名的杂志社.报纸趁机大肆宣传,许多民间组织.爱好和平人士甚至许多普通民众和所谓的“民主国家”都纷纷谴责美国的暴行。于是美国战后在日本设立了许多治疗核辐射疾病医院,并趁机引进大量资金来重建日本的工商业,既平息民怨和国外的攻击声音,也能扶植日本(日本的重工业在战后被全部摧毁,合法军队被废除,只剩下所谓“国民自卫队”)。美国强迫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修改日本宪法,废除天皇的摄政权利(这也是日本在废墟中高速发展成经济第二强国和日本为什么忘记美国旧仇的原因,而不是爱国青年所说的‘奴性’)
4.中国在朝鲜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警觉到中国的威胁。虽然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得以幸存下来,但边界线上的领土被几乎全部划到朝鲜,实力更加弱小——就算美国在此驻军也无法确保韩国能抵得住苏中朝的联手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在远东再建设一个军事基地来对抗共产党阵营【不仅如此,美国从1950的西藏叛乱开始就先后支持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战争:中印战争,一.二次越南战争(印度支那战争),中菲战争,中尼(印尼)战争,中马战争,以及同国民党在1950~1955的南日岛.大成岛.一江山岛.东山岛.舟山岛.万山岛.金门岛.马祖岛.海南岛的争夺】
美国看到亚洲东部苏联、中国、朝鲜、越南等都成为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全民宣传信仰马列主义,要解放全人类,所以担心西方势力受损,担心它在亚洲的利益受损,所以就拼命扶持日本,与中苏对抗,打朝鲜、打越南、与苏联冷战,对中国进行封锁等。
北约阵营和华约阵营的形成,冷战拉开序幕。。。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日本战败投降后,麦克阿瑟为何放弃烧毁日本的靖国神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0日以后,麦克阿瑟乘坐“巴丹号”座机登上了日本的土地。紧接着,40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本土。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美军全面进驻日本后,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盟军占领军最高当局对日本展开了非军国主义化的改造。 可令后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尽管盟军占领军当局对日本的民主改造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靖国神社却一直保存到今天。

那么,麦克阿瑟为何放弃烧毁摧毁日本的靖国神社呢?


上图_ 靖国神社 老照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派出6艘航空母舰大举空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在与日军的反复激战中,美国大兵意外的发现——日军是一支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魔鬼部队”。即便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武器装备占据劣势的前提下,日军航空兵也能集中数千架飞机,对美军展开人类有史以来惨绝人寰的“神风特攻战”。

为了摸清楚日本人的精神信仰,美国人对日本的文化展开了细致的研究。最终,美国人得出了结论: 天皇的绝对权威和武士道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日本人的骨髓和灵魂。

日军高官对基层士兵宣传所谓的 “靖国神社是天堂,死了之后都能被供奉到那里” ,这就让日军士兵为了所谓的“进入靖国神社天堂”而战斗到底。最终,美国人得出了一个结论: 靖国神社的存在是日军发动侵略战争,敢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重要精神源泉。 要想彻底摧毁日本人的精神信仰,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次复活,美军打败日本后必须摧毁靖国神社。

上图_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到了1944年,太平洋战争胜局已定,美国政府开始考虑战后改造日本的相关计划。美国政府在这一计划中指出 “靖国神社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宗教,日本人非常崇拜军国主义,产生了攻击性特别强的国家主义精神” 。美国政府认为,日本人的神道教是有违宗教信仰精神的。靖国神社作为日本神道教和军国主义信仰的“灵魂场所”,在战后要被美国占领军取缔。

从此,摧毁军国主义的政策一度成为了美国占领日本的既定政策。1945年8月15号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刚开始也是按照这一政策对日本进行改造。占领日本后不久,麦克阿瑟就下令: 100名美国大兵携带工具烧毁靖国神社。

可就在麦克阿瑟即将烧毁靖国神社的关键时刻,事情却突如其来的发生了逆转。


上图_ 二战日本国内军民参拜靖国神社


美军火烧靖国神社这件事传到了靖国神社的负责人横井的耳朵里。为了保住靖国神社,横井拜访了美国占领军负责宗教事务的军官巴斯。横井表示,靖国神社是“宗教自由”,而宗教自由和美国的治国理念是吻合的。在横井的一番解释下,巴斯终于认可了横井的观点。随即, 巴斯将横井不摧毁靖国神社的想法报告了美国占领军当局。

上图_ 日本军人在靖国神社的留影


横井的想法很快在美国占领军当局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占领军当局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保留靖国神社,一派认为应该烧毁靖国神社 。然而,经过反复的讨论,保留靖国神社的意见占了上风。到了1945年11月,靖国神社不仅没有被麦克阿瑟烧毁,包括裕仁天皇在内的军政要员还在盟军占领军当局的监督下参拜靖国神社。

为了照顾同盟国的情绪,美国尽一切可能弱化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色彩。1945年12月,美国宣布废除日本的神道教,但靖国神社以“一般宗教场所”的名义被保存下来。1946年4月,麦克阿瑟要求日本天皇不准参拜靖国神社。

上图_ 日本天皇在1940年参拜了靖国神社


第一,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悄然发生转变。

我们在前边提到了,1944年,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美国对日本战后的占领政策是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建立一个绝对爱好和平的,不会对世界各国构成威胁的日本。直至1945年4月,美国战后占领日本的计划制定都按照罗斯福总统的规划进行。

罗斯福总统坚定地反对军国主义,他为打败法西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令罗斯福总统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继任总统杜鲁门的对日占领政策却悄然发生逆转。

上图_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罗斯福是一位优秀的务实主义的政治家,他主张在雅尔塔体系的范围内巩固美苏友谊,促进美苏在战后共同管理世界,并彻底清理德日军国主义思想。 而杜鲁门是一位铁杆的反苏政客,他的外交思维和罗斯福完全不同。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刚开始还能延续罗斯福“彻底清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占领规划,但随着柏林战役结束,杜鲁门骨子里反苏的本质就体现出来了。日本还没投降,杜鲁门就主张美军必须独自占领日本,并将日本打造成亚洲地区反对苏联的前沿阵地。

上图_ 哈里·S·杜鲁门(1884年-1972年),其姓氏早年在中国被译作“褚盟”


杜鲁门的对日政策有很强的矛盾性。

一方面,为了体现美国“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面目,照顾其他同盟国的情绪,杜鲁门政府必须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残余。

另一方面,由于杜鲁门战后扶持日本的思维越来越明显,杜鲁门政府又不愿意彻底改造旧日本政府。这一点可以从天皇在麦克阿瑟庇佑下逃脱东京审判找到答案。

由于杜鲁门不愿意彻底改造日本旧政府,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日本帝国政府不仅没有像苏军彻底摧毁德意志第三帝国政府那样被美军占领军当局解散,帝国政府的很多官员还被美军留用。

随着占领时间的延长,麦克阿瑟也逐渐领悟了杜鲁门政府颇显矛盾的对日政策。 在杜鲁门颇显矛盾的对日政策的主导下,麦克阿瑟就打消了火烧靖国神社的想法,为了拉拢日本帝国政府的军政大员,麦克阿瑟还允许日本军政大员和裕仁天皇在占领军当局的监督下参拜靖国神社。


上图_ 二战后日本


第二,根据日后的档案解密,麦克阿瑟和占领军当局担心有个别日本人不服美军占领。

一旦烧毁靖国神社,个别的极端主义军国分子会毁煽动日本军民反抗美军占领。为了让美军的占领长久的进行下去,麦克阿瑟就保留了靖国神社,以争取日本所谓的民心。

这一招确实高明!日本投降之前提留个条件——保留天皇制,美国答应了这一条件,让美军顺利占领日本本土。尔后,麦克阿瑟又打消了烧毁靖国神社的想法,进一步赢得了日本当局和民众的信赖。但麦克阿瑟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却为日本在战后修改教科书,不承认二战罪行埋下了隐患。


参考资料:《靖国神社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文字由 历史 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标题: 美国人如何看待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3220.html

[美国人如何看待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