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01 09: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成为了东北地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大清,八年之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冲发一怒为红颜投降了大清,随即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
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大清相继平定了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只可惜这一切皇太极没能看到,因为他死在了清军入关的前夕,所以他并不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
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不过顺治的名气并不大,但是他之后三位皇帝,名气却相当地响,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
这三位皇帝统治了清朝近140年,开创了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帝制的最高点,之后便一路走起了下坡路,直到成为了西方列强欺负的对象。
不过清朝的兴起和衰落并不是我们本文要说的重点。
我们重点要说的是一个女人,一个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有关系的女人,此人便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她13岁嫁给雍正,康熙称其是有福之人,乾隆为她祝寿还跳起了舞,是古代少有的高寿之人,活到了84岁,一生享尽“福、禄、寿”。
她的故事很传奇,就从嫁给雍正说起吧。
雍正:我娶了一位13岁的格格钮祜禄,是满族八大姓之一,是清朝地地道道的大姓,钮祜禄氏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而她的曾祖父是清初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的巴图鲁额亦都。
钮祜禄氏,出生于1693年1月1日,她11岁的时候就被指婚给了已经26岁的胤禛,两年之后,13岁的钮祜禄氏就嫁给了胤禛,不过此时的胤禛还只是贝勒,再加上父亲凌柱的地位并不高,所以钮祜禄氏嫁过去之后的地位就一直是格格。
1711年,钮祜禄氏为雍正生下了四子弘历,此人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此时胤禛刚刚被封为雍亲王两年,即便如此,钮祜禄氏的身份还一直是格格。
后来胤禛不幸染上了瘟疫,钮祜禄氏那是一点都不怕,日夜照顾胤禛,这时候的胤禛或许才明白什么才是真爱,而钮祜禄氏在胤禛的心目中也有了分量,后来胤禛痊愈,则更加宠爱钮祜禄氏了。
康熙:钮祜禄氏真是有福之人弘历十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父亲雍亲王胤禛去拜见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见了弘历极为喜欢,或许是因为弘历的聪颖可爱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当然也有是因为隔辈亲,因为他并不喜欢儿子胤禛。
康熙认为弘历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于是就把弘历接入宫中亲自抚养和教导,并且对胤禛连声夸赞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儿子被康熙接入了宫中,妃子又被康熙夸奖了一番,胤禛也就在此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争位的希望。
康熙去世之后,皇位落到了胤禛的头上,继位之前所经过的惊心动魄我们暂且不表,因为九子夺嫡的大戏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我们接着说钮祜禄氏,胤禛继位之后,年号定为“雍正”。
皇帝继位之初,要对百官进行封赏,对于后宫的女人也要进行封赏,在雍正元年,钮祜禄氏也正式被封为了熹妃,算是有了自己的名分。
雍正八年,熹妃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被封为了贵妃,虽然熹妃最后没能当上雍正的皇后,但是她却并不与妃子争宠,这或许就是熹妃的大智慧吧。
乾隆:我要为母后大人跳支舞雍正当了十三年的皇帝之后,便突然去世了,他的死亡至今依然是一个谜团,雍正死后,弘历当上了皇帝,年号定为了乾隆,母凭子贵,作为乾隆生母的熹贵妃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位崇高的崇庆皇太后。
乾隆非常尊重自己的母后,对母后也秉承“三个凡是”的孝顺标准,即凡是母后说的要听,凡是母后想的要做,凡是让母后费心的都是不可取的。
就好比有这么一次,崇庆皇太后告诫有一座废寺需要重修一下,乾隆二话不说,立即拨款修缮,还告诫相关的官员,以后这些事要上点心,不要让太后操心,大臣只好唯唯诺诺地应允。
能有这样的儿子,即便是放下现在,那也是有福之人,何况崇庆皇太后的儿子可是大清的一把手,所以康熙说她有福之人是真没错,难道康熙还真会看相不成?
乾隆爱出游,尤其是喜欢微服私访,每次出巡的时候,也都会尽量带着自己的母后,而对于母后的寿辰,乾隆每次也都是精心准备,以博得母后的高兴。
比如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的时候,乾隆亲自“彩衣娱亲,承欢膝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跳舞,引父母发笑,是古人孝顺的一种体现。
要知道乾隆贵为皇帝,当时也已经60多岁的高龄了,能做到如此,在帝王中实属罕见。
1777年3月2日,崇庆皇太后寿终正寝,享年84岁,谥号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在崇庆皇太后死时,已经近70岁的乾隆痛不欲生,日日在灵前祭奠,大臣纷纷劝说也不管用,为了表示对母后的思念之情,乾隆还命人为其铸造了一座金塔,塔里放着的是崇庆皇太后的头发。
钮祜禄氏13岁嫁给雍正,康熙称其是有福之人,乾隆为她祝寿还跳起了舞,而且极其长寿,关键是还得到了公公的认可、丈夫的宠爱、儿子的孝顺,说她说古代皇后中最有福之人,其实也不为过。
登基之后的李隆基变得自傲、被权力和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干扰,他没有念及正妻王有容为他作的贡献,反而喜爱上了更加年轻漂亮的武惠妃,尽管王有容对此无比忍耐,但是李隆基和武惠妃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善良的女人。
王有容的家族其实挺壮大的,父亲王仁皎是祁国公,哥哥王守一是驸马,王氏家族还是很有权力和势力的。王有容出身在这样的家族中,很是有大家闺秀风范,她善良、可爱、待人友善,在李隆基还只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了他,而在李隆基之后掀起的唐隆政变中,王有容也是毫不犹豫的支持自己的夫君,为自己的夫君提供一切她可以做到的东西。
这样好的妻子,李隆基却不会珍惜呀。在李隆基登基之后,王有容顺其自然的就成为了皇后,当然,这个时候,王有容也不算年轻了,一直都没有生个一儿半女的,这让她在后宫很不好立足,李隆基也开始嫌弃她了,喜欢上了一位妖媚女子武惠妃。
这武惠妃呀,心机深的很,一直想当皇后,让自己的孩子当太子,但是后宫不得干政,武惠妃便使劲了各种手段。武惠妃仗着李隆基的喜爱,在宫中为所欲为,她散播谣言,让宫女去诋毁王有容,她处处为难、讽刺王有容,但是心胸开阔的王有容并没有与之一般计较,这个可怜的女人还在等着自己夫君的回心转意,暗暗自责自己没有为李家生下子嗣。
但是,很显然,李隆基不可能再爱上她了,李隆基只是在等候一个机会,废掉她。武惠妃一直在李隆基耳边说王有容的坏话,李隆基越来越不喜欢王有容,王有容的父亲、哥哥很担心,便找来了生孩子的偏方,谁知道被武惠妃利用了,李隆基便借着这个理由,废掉了她,还杀了她的哥哥。
可以说是因为男人的本性,有了新人所以就忘了旧人,因此抛弃了糟糠之妻。关于李隆基相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不过李隆基会如此迷恋杨贵妃也足以说明李隆基是一个好色之人。所以尽管李隆基的皇后没有做错任何事,但是在李隆基有了更美的妃子后,遭到了李隆基的抛弃。
李隆基的皇后叫做王有容,王有容的家庭背景非常强大,更是朝廷中的支柱,所以王有容可以说对李隆基的帮助很大。而且王有容的相貌也是非常不错的,因此最初李隆基对王有容也是非常宠爱。在当时李隆基和王有容非常和睦,所以二人恩爱有加,让不少大臣也是赞叹帝后情深。
自古君王都是喜新厌旧的,到了李隆基这里自然也是如此。虽然王有容受宠,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的美貌也不复存在。后来后宫中不断引进更多年轻漂亮的女子,而这些女子中,李隆基对武惠妃更是疼爱有加。武惠妃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她聪明伶俐,所以深受李隆基喜爱。不过武惠妃对待王皇后就不是那么友善,她经常会说王有容的坏话。最后枕边风吹的多了,李隆基也信以为真所以对王有容产生了厌恶。
虽然李隆基厌恶了王有容,但是毕竟王有容陪伴了他那么多年,所以也没有想过废后。不过王有容自然也知道了李隆基对自己有意见,所以也想要努力改变李隆基的看法。而王有容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孩子,所以王有容就迫切想要生下孩子。于是王有容就想去寺庙求子,然后写下了李隆基的生辰八字,而武惠妃也找到机会诬陷她,最终李隆基废除了王有容。
因为他娶王氏是为了利用王家的资源,并不是真爱王氏。李隆基登基之后王家对自己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且他爱上了武惠妃,所以他就想要摆脱王氏。李隆基之所以抛弃自己糟糠之妻还是因为王氏虽然家世显赫但是并不讨李隆基喜欢。王氏在李隆基登基前就嫁给李隆基了,两人是由武则天亲自下令指婚的。
当时朝堂局势动荡,武则天对于李氏皇孙颇多猜忌,李隆基的大哥被指婚北魏元氏,北魏元氏名号好听但是已无实权,李隆基大哥是嫡长孙,被如此对待说明武则天很忌惮皇孙势力壮大,所以武则天此举就是在打压李旦一脉。适逢李隆基到了指婚年龄,为了不落人口实,她就给李隆基赐婚太原王氏。太原王氏位列五姓七族,这五姓七族是从隋朝起就很受重视的大家族。
传闻有一宰相临终前最遗憾的事就是没娶到五姓七族里的女子,五姓七族的人非常高傲,他们重视血脉的正统性,不是谁都能娶他们家的女子的,以至于当时五姓七族的女子比公主还要难求。能娶到这几家的女子就能得到大家族的庇佑,武则天为李隆基求来太原王氏家族的女子,从这件事来看,武则天还是挺宠爱李隆基的。
李隆基知道王氏背景雄厚,既然这是武则天的指婚,明面上自己就不能亏待王氏,于是李隆基在外人面前对王氏也十分宠爱。不过登基之后的李隆基不需要笼络王氏了,况且两人性格不合,经过武惠妃挑拨自然就没了感情。
公主新婚第三天自缢而死,婢女解开公主裙带,让数万人痛哭的真相是这个公主为了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在自己的身体上刻下了“死后当埋我于段氏墓侧,若魂魄有知,当归彼矣”这样的一行字体,她因为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而被强行改嫁,为了表达对喜欢之人的忠贞,只能够以死明志,真的可谓是生做夫妻,死要同墓。
这个公主就是有名的平原公主,平原公主不仅长得美丽出众,琴棋书画样样都是精通并且可以称为高手,她还是一位才女。但如此完美的公主,等待她的命运是如此的凄凉。她是南燕第一个皇帝慕容德的女儿。慕容德只有一个女儿,平原公主,虽然很受宠爱,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己可爱的女儿最终被他作为政治工具嫁了。
她14岁时,慕容德把她嫁给了皇后家族的长子段丰。段丰不仅生来高贵,而且气宇轩昂十分迷人,两人相遇后,很快坠入爱河。段丰不仅外在条件好,他的能力也很突出,被朝廷大臣所爱戴,在朝廷之中混得顺风顺,但正是这种突出的能力才引来了亡灵之祸。段丰的所有慕容德都看在眼里,他不禁怀疑段丰,而且相当的讨厌他的种种行为,于是他找了个借口杀死段丰,以巩固自己的王位。
更令人绝望的是,慕容德将平原公主要改嫁给慕容德需要拉拢的余炽,余炽也看上了慕容德的女儿平原公主。虽然公主万不甘但父亲的黄命难违,她在轿子前向婢女感叹“忠臣不事二君,女子不更二夫,我的人生真的太苦太苦”。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平原公主为了表达对段丰的忠贞而选择自杀,并留下遗言要求把他们葬在一起,可以说还是一段相当凄美的爱情故事。
公主新婚第三天自缢而死,婢女解开公主裙带,真相让数万人痛哭
众所周知,古代皇室的婚姻大都是为了政治利益的,特别是公主,都会由皇帝指婚嫁给某个人,以达到皇帝加强统治的目的。所以虽然公主出身高贵,但对于婚姻不能自由选择,所以很少能够得到幸福,比如平原公主。
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平原公主起码有六个,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南燕的平原公主。慕容德在398年建立了南燕,自立为帝。早年慕容家遭到了苻坚的屠杀,他的儿子全部都被杀死了,只留下平原公主。所以,慕容德对平原公主更加宠爱。只不过,在权势的面前,平原公主也不得已沦为政治的工具。
平原公主14岁时,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而且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慕容德为了拉拢段家,就把平原公主指婚给了段丰。段家是当时皇后的娘家,慕容德此举无非是为了牵制外戚势力。不过段丰品行端正,英俊潇洒,和平原公主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两人对于慕容德的指婚自然是不敢违抗,虽然这场婚姻是出于政治的目的,但两人很快产生了感情,之后恩爱有加。平原公主得到了幸福,只不过好景不长,段丰被人诬陷造反,慕容德痛下杀手,平原公主失去了丈夫。
没过多久,慕容德又把她指婚给寿光公余炽,平原公主伤心不已,向婢女说道:“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如今我的丈夫无辜惨死,我怎么忍心改嫁呢?只是皇上旨意不敢违背罢了!”平原公主最后只能服从安排,嫁到了余家。
余炽看到平原公主容貌娇丽,身份又如此尊贵,心中大喜。只是到晚上,平原公主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余炽也没有勉强,所以两人没有同房。平原公主以这个理由拒绝了余炽两个晚上。到了新婚第三天,新娘子回门,平原公主就回到了自己家中。白天的时候,大摆宴席招待贵宾,没有异常之处,晚上就在浴室中自缢身亡了。
婢女解开平原公主的裙带,上面写了一句话:“我死后要把我埋葬在段丰墓旁!”平原公主死前惦记着的人是段丰,如此痴情的女子,也感动着当时的百姓。因此平原公主出殡的时候,有上万人给她送葬。而慕容德最后也是绝后了。
参考资料:《晋书》
婚外情里有真爱吗?会不会长久呢?额,其实真的是不好说的,有些时候的婚外情只是男的为了刺激为了新鲜或者对家里的老婆已经没有了激情,所以说这样的婚外情也有可能不是真爱,长久这个也不好说的,有些婚外情之间不是真爱,但是有可能也挺长久的。
总的来说,婚外情这个事就是复杂的,有些男的就喜欢出去偷腥,家里的总是没有外面的好,俗话说的好,野花总比家里的花香嘛!有人说,男的有钱了就变坏,或许这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因为如果男的本性就是比较花,即使没钱他也会出去搞婚外情。
当然,婚外情这种事也不能只说男的,毕竟女的出轨的也不少,所以这真的就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一件事。也许有人说,婚外情就是女的或者是男的对自己的婚姻没有激情或者希望,才会出去找小三的。但是,也不能说他们婚外情就不是真爱,毕竟有可能两个人有共同语言或者爱好才能走到一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京华烟云》这部剧,不知道大家对里面的曾荪亚和曹丽华有没有印象,刚开始曾荪亚和木兰结婚了但是对她没有感情,于是才出去找小三找了曹丽华。但是,说实话,他和曹丽华之间也许真的是真爱,不过很遗憾,他们之间并不长久,虽然生下了孩子但始终还是没有结果。
也许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但是后来曾荪亚也看到了自己妻子的好,和妻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有些人说,不是所有的男的都是曾荪亚,是的,有些有钱的男人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在外面找小三。
他们之间真的有真爱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小三仅仅只是小三,小三和那些男的在一块仅仅只是因为那些男的有经济实力,可以包养她们,可以让她们不用上班不用工作就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有钱买各种化妆品,奢饰品和名牌包包和衣服。
那些女的和他们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物质,为了在男的身上得到好处。那么男的又是为了什么,他们这些男的搞婚外情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只想找年轻漂亮的,年轻漂亮也就成为了这些小三的资本。
其实,我真的很讨厌搞婚外情的男女。所以我觉得婚外情不是真爱,也不可能会长久的,也许他们仅仅只是互相利用。我也劝诫那些结了婚的人既然组建了家庭,有了婚姻,就应该尽全力去守护它,好好珍惜彼此!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还需要嫁妆,而且是必须配备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没有嫁妆,女儿可能面临嫁不出去的风险。即便是嫁出去了,也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必须置办丰厚的嫁妆,有时出嫁的嫁妆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礼还要多。为什么古人在嫁女儿时,如此看重嫁妆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古人结婚也喜欢攀比,怕出的嫁妆少了被亲朋好友笑话。第二:为了提高女儿在婆家的经济地位,嫁妆越多,在婆家越有发言权。如果嫁妆太少,在婆家会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妆属于女人的私人财物,如果有什么变故,女子还可以变卖嫁妆谋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赔本的!
《芈月传》中的媵婚
先秦时期,女子出嫁备嫁妆,被历朝历代效仿!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词:“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估计很多人很好奇,难道在新疆结婚还要带着嫁妆和妹妹一起出嫁?据说,歌词中那句“领着你的妹妹”,由于翻译错误“妹妹”其实是“伴娘”的意思。其实,在先秦时期,诸侯嫁女的时候,还真是让女儿带着嫁妆,领着妹妹,赶着马车一起出嫁。
根据《左传•成公八年 》记载:“凡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异姓则否。 ”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诸侯嫁女,同姓女儿一起随嫁,而不能使用异性女子作为陪嫁。
什么是“媵”呢?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仪礼•士昏礼》中解释说:“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意思是说,古代诸侯嫁女,必须以侄女或者女儿的妹妹一起跟从随嫁一夫,称之为“媵”。
而这个“媵”原本的含义指的是随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现在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道理是差不多的。当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五张羊皮换宰相
比如在司马迁《史记•秦始本纪》中记载:“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用璧玉、良马贿赂虞国借道伐虢。在灭了虢国以后,又灭了虞国,并俘虏了虞国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虏的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史记》当中的“媵於秦”,其实就是将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的嫁妆,一起送到秦国。
据说,春秋时期诸侯嫁女,会铸造青铜器作为嫁妆。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记载出嫁女子的身份、称谓、祝福语等相关信息。当然,青铜器只是诸侯嫁女时嫁妆的一部分,除了媵从、青铜器还有马车等物品。
晋文公
例如,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把女儿姜氏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乘车马作为嫁妆。
从春秋时期诸侯嫁女来看,诸侯在嫁女儿的时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总之陪嫁的嫁妆相当的丰厚。当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出现内乱。晋文公因为陪嫁丰厚,安享富贵,都不打算复国了。姜氏为了逼迫晋文公离开,直接将晋文公的侍妾杀了,并将其灌醉才让随从偷偷用马将他运载出齐国。所以,先秦时期贵族嫁女,嫁妆丰厚真的没的说。
两汉时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先秦时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没有什么钱财,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据说,很多在宫中或者士大夫家里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奖励给下人。心好一点的地主就附送嫁妆,将其嫁出去。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以前的六国贵族也沦为庶人。秦朝灭亡以后,先秦嫁女送“嫁妆”的风气,在民间也流行起来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先秦时期贵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其实,到了汉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马相如私奔。由于司马相如家里很穷,两人过着贫困的生活,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中有“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本身是富豪,见女儿这么穷,实在有损自己的颜面,不得已就赠予女儿卓文君一百个年轻的仆人,和上百万的钱财。其实,卓王孙赠予卓文君的仆人和钱财,就是嫁妆。卓王孙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过贫困的生活,所以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
卓文君有了钱以后,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产和豪宅,成为了富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真的有点像童话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说,司马相如在“吃软饭”。其实司马相如并不是在吃软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并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钱财,而是出于爱情。
而卓文君的父亲给一大笔钱财给他们,并不是同情司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攀比才置办很多嫁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于面子和婚礼仪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么办呢?
据说,现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从先秦时期的“媵婚”送奴婢作为陪嫁演变而来的。在汉代富裕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送奴婢,而普通穷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请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来充当奴婢。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就送家具,或者送其他值钱的东西。所以穷人家庭送家具是最好的办法,这种结婚仪式,从汉代也逐渐流传下来。
唐朝嫁女如同王恺与石崇斗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很多人应该看过南朝刘宋王朝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里面有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与富豪石崇斗富的故事。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而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彩绸为屏障。晋武帝觉得斗富很有趣,就赏赐了一个珊瑚树给王恺。有一次,王恺请客吃饭,饭后用珊瑚树显摆,被石崇用铁如意敲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恺让石崇赔偿。石崇就叫家奴从家里搬来六七个光彩夺目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选,最后王恺不得不认怂。
王恺与石崇斗富
虽然说,王恺与石崇斗富没有涉及到婚姻,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两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种场面是多么壮观,真的不敢想象。其实,从魏晋南北朝以后,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情况就一直没有间断,直到唐朝还沿袭了这种奢靡之风。
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唐懿宗李漼与郭淑妃生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由于唐懿宗特别喜爱这个女儿,他将宫廷中的珍宝古玩几乎全部作为嫁妆。并在长安广化里还赐予了豪宅,据说豪宅的窗户都用珠宝修饰,院内的井栏,平时用的药臼和马槽柜子也用金银制造,还有用金丝编成筐箕,赐给钱币五百万缗(串),其他财物不胜枚举。可见,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么的奢侈。估计,连王恺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风。
唐代装饰(景甜)
唐朝贵族结婚的陪嫁奢侈之风,其实从唐太宗时期就有了。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生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并取名李丽质。唐太宗十分疼爱,贞观二年(628年),李丽质诏封长乐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龄,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负,最终选择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为驸马。后来公主出嫁,唐太宗给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都超过了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由于不符合礼节,遭到魏征和长孙皇后的反对,但是唐太宗还是给了公主一个盛大的婚礼。
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当时的宰相高俭曾上书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习惯。所以,在《新唐书•高俭传》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家纳币不得超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为嫁妆,夫家禁止收受陪门资财。”其中的“纳币”就是现在的彩礼,而在陪嫁的时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时的资财。虽然说,唐太宗也有禁止这种行为,但是无法落到实处。就像唐懿宗当政时期,皇帝嫁女都这么奢侈,贵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轮财力说媒,女性出嫁必备嫁妆,不然嫁不出去!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个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故事发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叫张士廉,年过六旬,他家里有十万资财,但是无儿无女。为了续香火找来两个媒婆去说媒,并对她们开出了三个说亲条件。第一件,对方要人才出众,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门户相当。第三件,对方必须有十万贯房奁(嫁妆)。
大家看完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觉得有钱就是大爷。一个60岁的员外,家里有十万资财,还必须要对方有十万的嫁妆。有嫁妆还不行,长相还要漂亮的,没有姿色还不要。也许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例,其实在宋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桧投降金国以后,他的妻子王氏担心被甩,就在秦桧面前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妆就有20万贯,难道你现在想要丢下我吗?”古代1贯大约1000文,1000文大约现在的200元钱,20万贯合计4000万元。即便是现在4000万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谁嫁女动不动就送4000万嫁妆,估计在现代社会也是罕见的。秦桧的老婆说这番话,意思是说,我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你了,你必须把我也带走,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嫁妆。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须有嫁妆,如果没有嫁妆,那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卖女为妾”。也就是把女儿卖出去,不用嫁妆,且还会收到一笔彩礼。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么必须准备隆重的嫁妆,不然就是将女儿卖给别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会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广记•阎庚》里面有一个鬼故事,一个叫张仁亶的人,幼时家里贫困。当地有一个叫阎庚的人,家里在经商,由于仰慕张仁亶品德,一直去父亲那里偷钱救济张仁亶。后来被父亲发现,将阎庚臭骂了一顿。张仁亶为了不连累阎庚,决定离开住地去白鹿山。由于两人关系很好,阎庚不忍心,于是跟张仁亶一起到白鹿山。两人在晚上住店的时候遇到一个客人,张仁亶好心请客人喝酒。结果发现这个人是鬼,张仁亶问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说,可以做官,而阎庚不能。张仁亶想帮助阎庚,于是鬼就告诉他一个方法,可以娶一个女子,以后就可以富贵。
古代新娘
由于这个鬼是负责当地姻缘的,于是将那户人家的姓名告诉二人。让他们去找,并说,半路会下雨,躲雨的时候就会遇到。他们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时候,张仁亶去敲门。过了很久,这家人因为一些事开门迟了。开门老妇解释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先前许配西村张家。今天过嫁妆,无礼嫌少,这是轻视的意思,已经决定解除婚约了。”
从这个故事来看,嫁妆少了还会被退婚。可见,宋代真的是以财力说媒。如果家里的嫁妆不丰厚,还面临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据说,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处田产,凑了9400贯的嫁妆。他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这是“破家嫁女”。连大文豪都难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风,更别说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没有嫁妆,女儿还真的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丰厚,谁都无法逃避嫁妆这一关!根据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王文成全书》一书中说:“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了,要及时结婚。在结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女方嫌弃男方聘礼少,男方嫌弃女方嫁妆少,而导致结婚日期被延误!一旦有这样情况发生,要及时报告。而且约长(乡长或族长)等人,要上下协调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确保男女都能够在适龄的时候结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凤冠霞帔
从王阳明的《王文成全书》来看,明朝也会因为彩礼和嫁妆出现分歧。不过,出现分歧,有族人介入调解。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为彩礼或者嫁妆问题而谈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买卖,很多大富人家依旧可以买卖奴婢作为女儿的嫁妆。不过普通家庭的嫁妆一般是手镯、项链、盆桶,床上用品等,据说在南京还有一种风俗,女方的嫁妆当中还有一把红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妆大多与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说集《警寤钟》有一个故事:“当地的戚知府,有个儿子生病。戚知府知儿子将危,要娶媳妇过门冲喜。当地的桂公将女儿嫁给戚知府,且嫁妆非常的丰厚,买了二个丫鬟,一个小厮作为陪嫁。”
《警寤钟》虽然是小说,但是从侧面也反应一个事实,在清代还流行买丫鬟和小厮作为陪嫁的习俗。尤其是达官贵族,这种风气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亡。
孝圣宪皇后
说实在的,古代娶妻时的彩礼和嫁女时的嫁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娶妻是娶对方的女儿,而对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钱财,可见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费钱。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贵的家庭,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嫁过去不受婆家欺负。几乎把一半的家当都拿出来做了女儿的嫁妆了。而那些,穷人家庭就不说了,嫁妆是没有,反而被迫卖女为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男人。要是嫁一个渣男,富裕又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过得不开心不幸福。
为了避免结婚陋习的发生,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庄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现代由于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妆的问题。现在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实为了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对经济问题,女方的要求不要过于严苛,还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还是要不同的区分对待。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