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28 16:04: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昆阳之战具体情况是,在当时王莽创立的新朝那时候已经开始民变四起了,而最大的威胁就是刘秀这股名叫绿林军起义军,刘秀他们的绿林军活动位置就在的河南洛阳,离王莽的长安非常接近,所以这个时候王莽想要对刘秀他们的绿林军发起进攻,因此王莽就将他所有的人马都集中在了洛阳,总计兵力共42万,进攻昆阳。
由于刘秀的大哥带走了绝大的兵力去攻打宛城,因此在昆阳留给刘秀只有1万的兵马左右,可这时候王莽的先头部队已经带领10万大军快要将昆阳围住了,刘秀等人也只能在半夜趁着昆阳还没被围死的情况下,从南门冲出去搬救兵。而刘秀也成功带回来3000精锐的勇士,从而渡河杀向王莽的军中大营,也是由于敌军的主帅看刘秀就这点兵马从而对刘秀产生了轻视,于是也就只带1万兵马迎战,最后这1万兵力却被刘秀给打败。而昆阳城的守军这个时候也冲出来里应外合,刚好那时的天空也突然间暴雨雷鸣,王莽的大部队也随之乱了起来,最终被不攻自败,也是在这一战里让全国各地的豪杰都纷纷跳了出来起义。
昆阳大战是我国历史上在兵力最悬殊的情况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场战役也是汉朝与新朝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刘秀率领的汉军仅有万余人,而新朝王莽的大军有近五十万,双方的兵力比例竟达1:40。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在这场大战中,刘秀似乎使用神奇的力量击败了王莽的大军。所以在后代,刘秀赢得“位面之子”的美名。
这场大战中有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刘秀带着共13人突围昆阳。
刘秀
刘秀如何做好突围的准备当时昆阳被围,城内只有万余兵力,不能久守,形势危急。刘秀想带人突围去找救兵。刘秀当然知道从50万大军的包围圈突围是非常困难的,他自己也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形势危机,刘秀是做了充分准备:
1.人员的选择。在人员选择上,刘秀必须考虑几点:1) 人不能太多,人数太多容易引起敌方的注意;2) 每个人必定是武艺高强,有勇气有谋略,可以说是智勇双全。3) 每个人必须都有一定的威望,甚至可以凭自己的威望招来救兵,而不只是普普通通的传令兵;
2.武器装备要精良。马一定是要良马,武器以轻武器为主,例如弓箭和马刀之类的短兵器。
刘秀
3.刘秀必须拿出必死的决心。从4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突围,那肯定是九死一生的,只要他们之中有一人能够成功突围,对于刘秀来讲,突围就是成功的。突围之后就可以传递消息,找到救兵,解除昆阳之围。
刘备精挑细选,选出13人的大名单作为突围人选,做好突围的准备。
13骑突出重重包围虽然刘秀确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战场毕竟是凶险。
战场
据史料记载,包括刘秀在内共13人从昆阳城南门成功突围而出。更让人惊讶的是这13人突出重重包围后似乎没受到多大损失,难道王莽的50万大军是纸糊的吗?搞得好像是让这13人大摇大摆地离开昆阳一样?
《后汉书》: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
昆阳大战战场
13骑究竟有谁?他们后来的情况呢?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这13骑中有谁,但从零散的传记中可以判断出这13人中必定包括刘秀、宗佻、李轶、邓晨、刘隆、王霸这6个人。同时史料还记载马武、臧宫、赵憙、傅俊、任光5人曾跟随刘秀一起参加昆阳之战,打败王莽大军,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这5人在突围的13人之内,但这5人既然一直跟随刘秀,那么他们在13人大名单之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马武、臧宫、赵憙、傅俊、任光5人都在这突围的13人之内,那么这13骑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1人,只有2人不知道是谁?刘隆、王霸、马武、臧宫、傅俊、任光6人后来都名列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突围
这11人中,史料记载因为昆阳大战而受伤的只有赵憙。
《后汉书》: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根据以上分析,刘秀共13人突围,最多死2人,伤1人,其余10人毫发无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奇迹。
刘秀突围
史料对刘秀昆阳大战中的表现的记载大有夸张之处,想来刘秀13骑从40万大军中突围之事也不例外吧?但不管怎么样,13骑终究是突围成功了,昆阳大战也确实以汉军取得胜利而告终。在这场大战中,刘秀功不可没。在昆阳大战之后,刘秀的人生也是继续开着挂一路前行,直到重建汉朝,延续大汉江山200年。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不少,不过,兵力悬殊像昆阳之战这么大的,则是凤毛麟角的。比如在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在3万左右,袁绍则在10万左右。而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为5万人,曹操则20万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昆阳之战,刘秀一方的兵力在2万左右,而王莽派遣的大军则超过了40万,兵力上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了。就昆阳之战来说,更始元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对此,刘縯、刘秀等人虽然不满,但是,出于当时的形势,只能暂时忍让。在此背景下,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更始帝再一次使用汉朝旗号,这无疑让王莽非常紧张,于是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在王莽看来,42万大军来进攻昆阳和宛城,可以比较轻松地消灭敌人。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众所周知,两军交战,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所率的大军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杀之声,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由此,在笔者看来,王莽大军之所以败给了只有2万人马的刘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气上的落后。在昆阳之战中,王莽一方的王邑在进攻昆阳城时久攻不下,这导致王莽大军的锐气大减。与此相对应的是,刘秀率领的精兵强将不断冲击,更加剧了王莽大军的挫败感。并且,在昆阳之战中,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这更加让王莽大军赶到害怕,所以一路溃败,没有形成有效地反击,也即天气也帮助了刘秀一方。
最后,王莽的不得人心,也是其在昆阳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取代西汉后,王莽建立了新朝。王莽在位期间,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大兴土木,这明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到了王莽在位后期,天灾人祸迫使百姓流落他乡,所以,王莽的大军自然不得人心,而刘秀所在的起义大军,则获得了百姓的支持。由此,如同秦朝末年一样,项羽、刘邦之所以能消灭秦朝,人心向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昆阳之战中,这体现在王莽大军的战斗意志薄弱、将领水平较低等方面,甚至有不少王莽大军,在昆阳之战转投刘秀一方,这也是刘秀取得昆阳之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建立东汉王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昆阳大捷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宋朝大文豪苏轼曾经在《昆阳城赋》中称道这次战役说:"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年仅29岁的刘秀在这次关键的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胆识,声名大振。
公元23年,汉军攻陷长安和洛阳,王莽被杀,新莽政权终于被义军推翻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