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统治北方,南明政权建立在南方,为什么二者没形成南北对峙?
大家都知道北宋灭亡后,北宋的皇室都被抓走了,但是赵构却是一个漏网之鱼,赵构也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所以由他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而且能够团结起来一致抵抗金,然而在崇祯帝死后,他的儿子死的死,逃的逃,南明内部人不也是非常不团结,有主张立福王朱由崧,有主张立潞王朱常淓。后来朱由崧虽然即位,但是其他的实力不服气,就在暗地里制造的大惨案,这样弘光朝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了。
清朝占领南京之后,朱由崧被俘虏,在同年先后出来了一些人来抢夺皇位,但是这个尽头很快就过去了,不久后这些势力也覆灭了,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了,史称“隆武帝”,四十天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两个政权虽然表面上没有直接军事对抗,但却在暗中争斗,引起了十分严重的内部纷争。
在隆武帝死后不久,又发生一系列争夺皇位之事,永明王朱由榔自称监国,而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也自称监国,建立绍武政权,这两个政权抢着监国、抢着登基,绍武政权在广州、永历政权在肇庆,双方直接开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取得大胜,永历政权陷入慌乱之中,甚至准备逃亡 。
但就在这个时候,清军趁南明内战之机,一举攻破广州,绍武政权覆亡,永历帝和儿子朱慈煊也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在朱天下覆灭之际,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们不团结一致抗清,只顾着抢自己的皇位,甚至发生内战,岂有不亡之理!
在暗中争斗,引起了十分严重的内部纷争。
权抢着监国、抢着登基,绍武政权在广州、永历政权在肇庆,双方直接开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取得大胜,永
后来朱由崧虽然即位,但是其他的实力不服气。
朱由崧虽然即位,但是其他的实力不服气。
南明奇葩的绍武政权:内斗不能停,气节不能断,能力真没有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二日,隆武帝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大学士苏观生、何吾驺等大臣的拥戴下,监国于广州。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同月,永历帝朱由榔也宣布监国。
初五日,朱聿鐭匆忙称帝(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南明军阀和官员都共推朱由榔为皇帝),史称绍武帝。
在南明,几乎所有明朝官员都是喜欢内斗,苏观生也不例外。
在苏观生的把持下,朱聿鐭一开始就没有把抗清放在第一位,而是为了争夺所谓的正统,和刚刚称帝的永历帝朱由榔互相火并,兵戎相见,即使这时候的南明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绍武称帝的时候正是江西赣州被清军攻破的时候。
当时清军的主帅是叛将李成栋和旗人佟养甲。
本来南明大臣诸将都认为清军会从北面,也就是直接从江西正面攻打广东,但是李成栋和佟养甲却选择了一条让人意想不到的路线——通过福建沿海向广东进军,从广东的东面攻入广东。
这条行军路线选得的确很妙,因为当时南明军队主力大多都在广东北部,主要防卫清军从江西南下广东。
而广东东部压根就不受南明军队的重视,别说主力,就连基本的警卫力量都没有。
而且李成栋和佟养甲也抓好了时机,他们向广东进军的时候,正是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内斗最热闹的时候。
当时南明自己人搞自己人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情去管清军。
就在李成栋和佟养甲的大军赶到广州城东门的时候,绍武政权的君臣们还在想着怎么和永历政权的君臣们PK呢。
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城,直到广州城内惨叫声、喊杀声连成一片的时候,苏观生才算回过神来,慌慌张张的进行调兵遣将。
但是绍武政权大部分兵力不是发现放在了西线战场——和永历政权作战,就是放在北线战场——用来防备清军从江西南下,广州城内压根就无兵可调、没将可遣。
南明政权再次掉进同一个坑里,仅仅两年前,南明弘光政权就是因为内斗而对清军不设防,这次绍武政权也是,兵力用在于永历政权火拼上面,对清军不设防。
李成栋和佟养甲没费多少功夫就攻下了广州,城破之时苏观生和他的好友兼师爷梁鎏商量,要保住自己的气节,以死明志。
但梁鎏是个怕死鬼,他害怕自己不从,苏观生直接搞死他,于是先假意答应。
于是苏观生和梁鎏约定,梁鎏在里屋上吊,苏观生在外屋上吊。
不过苏观生对梁鎏依然不放心,怕他舍不得死,毕竟相互都知根知底,于是在门口听梁鎏是否真的上吊了,梁鎏也了解苏观生知道他就在门口听声呢,于是踢翻板凳,并表演口技——掐着自己的脖子叫了几嗓子,也许是梁的口技才能太出色,苏观生认为梁鎏已死,于是在墙上写下了八个字一大明忠臣,义固当死。
这也是苏观生的遗言,苏观生走回书房,从容上吊而死。
待苏观生死后,梁鎏从里屋小心翼翼地出来,他也怕苏观生是假死,看到苏观生真的见阎王去了,便放了心,带着苏观生的尸体投降了清军。
苏观生死了,绍武政权仅仅存在几十天就被清军灭了。
苏观生在南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大局观,为了自己的权位不惜再次分裂所剩不多的南明抵抗势力,虽然最后他以死明志,但是依然不能掩盖他的过错。
一句话评价他:有忠君之志,无治世之才,气节有,格局小。
广州城被攻破之后,绍武帝朱聿鐭慌乱之中,准备化装成乞丐逃出广州城。
但是由于太慌乱了,连最基本的化妆都没做好,因为真正的乞丐由于经常挨饿营养不良,面容会比较差,而朱聿鐭虽然是落魄皇帝,无法天天山珍海味,但是天天吃香喝辣还是做得到,所以面容十分红润,结果还没出广州城就被清军发现不对劲了,直接抓捕了这位皇帝。
朱聿鐭被抓之后叛将李成栋对他相当客气的,一日三餐有专人配送,但是成了俘虏的朱聿鐭虽然治国才能不咋地,但是遗传了唐王家的骨气——绝食准备自尽。
朱聿鐭对给他送饭的人说:“要是喝了满清一口水,我就对不起我的先人。(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
最后他上吊而死,成全了唐王一脉的气节。
绍武政权的君王和首辅气节可佳,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他们极大地消耗了南明抵抗清军所剩不多的力量的事实,当清军占领广东之后,南明政权失去了最后的粮仓,只能龟缩在西南穷山恶水的贫瘠之地,再无力对清朝产生威胁。
清兵都入关了,南明的皇帝和大臣在干什么?
清兵入关之后,明朝的疆域不断缩小,仅剩江南之地了。而且,当时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自缢,宏光皇帝也在南京被辱,国家社稷危在旦夕,几乎难以延续下去了。但是,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明朝的君主应该像南宋的赵昰、赵昺一样,明朝的臣子也要像文天祥一样,只要国家存在一天就要尽其一天的责任。
那么,谁是明朝的赵昰、赵昺呢?难道是唐王吗?谁又是明朝的文天祥呢?这一定是郑芝龙郑成功的郑氏一家了吧。郑氏所得到的圣恩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们更应该为了国家而鞠躬尽瘁啊。隆武皇帝才智超群,如果给他机会的话,他应该是能够实现明朝的中兴的吧。
当时,如果郑芝龙能够凭借其才干武略,生为诚节之人,死为忠义之鬼的话,那么,他将有可能彻底地实现他的志向,为明朝的社稷存亡立下不朽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郑芝龙的心已经被淤泥污染了。那么,郑芝龙的变节之心又是萌发于何时呢?《通鉴辑览》中的记载到:“唐王聿键好学,通典故。然国势衰微,兵食困乏,政归郑氏,诸大帅多选愞观望,聿键不能有所为。郑芝龙、鸿逵屡荐其私人为请要官,聿键不从,以是怀怨望。”
此时,郑芝龙已经积攒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并且掌握着海上的霸权和朝廷的兵政,具备了主宰南海的实力。但是,此时的他却逐渐忘记了曾经卑微贫贱的日子,傲慢之心悄然滋长。他频繁地举荐私党之人,计划着巩固自家的根基。但是隆武皇帝也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傀儡,所以他断然拒绝了郑芝龙的请求,因此郑芝龙对隆武皇帝的不满与日俱增。郑芝龙的变节之心大概就萌发于此时吧。
正当此时,南明朝廷的文武之间又发生了冲突,这件事更加剧了郑芝龙对隆武皇帝的不满之情。当时,隆武皇帝为朝中大臣设宴,郑芝龙和当时的首辅黄道周发生了座次之争,此后,文官武将之间的关系便势同水火了。后来,隆武皇帝打算在南郊祭祀天地的时候,郑芝龙、郑鸿逵都以身体抱恙为由缺席祭祀大礼。
于是,户部尚书何楷之便向隆武皇帝帝弹劾他们,他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以说再也没有比祭祀天地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作为功臣的郑芝龙却没有陪同皇上一同参加祭祀,这是缺乏作为人臣的礼节啊!隆武皇帝有感于何楷之的气节,下令由他掌管都察院事。不久,郑鸿逵在大殿上挥动扇子,何楷之大声呵斥制止。因此,郑芝龙和郑鸿逵都十分恼怒,而感觉到自己处境不妙的何楷之便请求离去。但是,何楷之却在离去途中遇到了强盗,被割掉了一只耳朵,据说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者便是郑芝龙,而具体执行人则是郑芝龙的部将杨耿。
再后来,有人偷偷地向隆武皇帝举报了郑芝龙独断专权之事,隆武皇帝因此责备了郑芝龙一番,郑芝龙的内心十分气愤,但还是假装谢罪了。其实隆武皇帝早就知道郑芝龙居心叵测,然而他却没有牵制他的办法。所以,隆武皇帝又用挽留的语气对郑芝龙说到:“此非朕意,某言也。”
此时,文官武将之间的巨大隔阂已有如深渊一般无法跨越了。而且,正当文官武将相互勾心斗角之时,隆武皇帝与郑芝龙的君臣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后,君臣相互轻视,相互忌恨,彼此越来越疏远,以致于最终君成了亡国之君,臣成了卖国之臣。
南明的皇帝和大臣正在南方争权夺利,他们甚至还将大顺政权当做自己的头号敌人,对着大顺军队穷追猛打,对清军入关根本就不在意。
南明的皇帝还在内斗和歌舞升平。当时虽然清兵去关了。但也还只是半壁江山。南明的君臣太昏庸了。
清兵入关时,南明的皇帝和大臣,他们在内斗,文武百官之间在内斗,皇帝和大臣之间在内斗。
文章标题: 满清都入关了,为什么南明各个地方大佬还在内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