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网络上“开除汉籍”的现象

时间: 2023-01-25 03:02: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如何看待网络上“开除汉籍”的现象

汉服对社会的风气

中国传统的文物衣冠,也就是现在民间俗称的汉服,起自上古三代,下至汉唐宋明,千百年来,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与正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正脉与“正朔”,中国古典的文物衣冠对于人类文明至少有三重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主流与中国境内主体民族的正统服饰,对中国主体民族的连结、凝聚、延续与中国社会的稳定、持续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中国社会有一个稳定、团结的主体人群,国家的长久治理才有可能,这已经被历代的政治经验所证明。

其次,中国传统的文物衣冠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典文明的延续所起的文化纽带作用绝不在汉字之下。今天我们熟知的两袖清风、袖里乾坤、拂袖而去、袖笼襟掩、袖珍、联袂、衣冠南渡、衣冠聚谈、衣冠楚楚、衣冠上国等等这些日常用语无不体现着中国古典服饰的文化印迹。这是那些正在鼓噪、叫嚣、浮尘泛滥中的旗袍马褂伪唐装、剃头猪尾辫子戏等等胡风虏俗末流文化所不能阐释、不能具备的文化内涵。

再次,中国古典的文物衣冠是东亚国家,诸如日本、韩国古典文明的重要来源,是日、韩民族服饰的主要源头,也是东亚文明的正统与“正朔”,是全世界唯一延续数千年,堪与西方服饰文化与古典文明相提并论的东方衣冠体系,简言之,它是东亚服饰文化的代表与人类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中国人,即使不是汉人、不是族群论者,仅仅是为了延续、维护东亚古典文化与人类古典文明的角度,也应该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推动汉服文化的复兴,这绝不是什么族群思维、种族观念,而是为了维护中国古典文明、维护东亚正统文化、维护人类古典文明,维护一个中国人之所以自称中国人,之所以能够自称文明人,之所以能和野蛮人区别开来的文化尊严与精神皈依!任何一个至今还在使用汉字的人都应该体会到中国古典文物衣冠对一个文明人所具有的始源性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意义,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复兴汉服的文化运动中来。

张煌言说:我誓死战斗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能够保留头发、穿着文明人的衣服(蓄发衣冠)回到自己的家乡;即使我粉身碎骨,倘若能达成这一目的,我的人生愿望也就是满足了。今天,中国境内的一切文明人都应该抱着这样决心与态度,一息尚存,奋斗不止,为推动古典的文物衣冠(今之所谓汉服者)在中国的复兴,为维护东亚正统文明,维护人类古典文明的延续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真正把人连接起来的,不是种群,而是文明。一个旗袍马褂伪唐装、剃头猪尾辫子戏猖獗的地方,无法使人产生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如果中国社会注定要在旗袍马褂伪唐装、剃头猪尾辫子戏的猖獗风气中死去,那么,它的生死存亡对于一个真正的文明人而言,根本无足轻重,无动于衷。我们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汉服文化的复兴,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精神生命与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相维系的根基与源头;只有这样的根基与源头建立起来,我们才真正属于这土地,这文化,这国家。我们才有真正的文化生命、文化归属与精神皈依。否则,一个胡风恶俗猖獗、小丑横行的地方根本不值得留恋与关注。只要今天有人还自称中国人,只要他自称还有所谓的中国文明,那么,他就有责任复兴文物衣冠,复兴汉服,在中国的土地上恢复汉唐精神,再造汉唐文明,复兴汉唐衣冠!中国衣冠!
一直觉得,自己对汉服的态度并不是十分认真的,有些时候,觉得自己甚至不能以同袍自诩。可能是由于经常浏览与汉服有关的东西,一直觉得汉服的影响逐渐扩大了,但是却又突然发现,其实汉服的影响远远不够。主流媒体影视,借助汉服,更多的是为了商业目的,从而扭曲了汉服本身的内涵。
汉服运动的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21世纪初在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汉族人大国思想觉醒的背景下,以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满清统治前中国人服饰为出发点,借此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运动。 汉服运动是民间发起的草根运动,主体参与人群以70和80后居多,中坚力量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不少受周围亲友影响的少不更事的儿童及成熟稳重的中老年人加入。确切的说,汉服运动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试图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其活动场域除组织及讨论活动计划的互联网外,多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 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形式。但这是民族文化复兴中相当引争议的一种形式。 汉服运动的重要网上基地是汉网、百度汉服吧等网上论坛。近来由於不少城市实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构、商业场所的应运而生,汉服运动也开始从网络上的热议更近一步地迈向公众的日常生活。而其发起者因复兴步骤和商业利益产生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二、争议 汉服运动也引起一些争议
一、汉服的基础理论违背科学常识和辩证史观
汉族从来就是一个通过数千年族群融合,形成的多民族融合性群体,这点在科学界的基因工程研究,已经揭示了基因多样性的冰山一角。融合且对外开放的族群,必然拥有融合且对外开放的文化。汉文化从来都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世界上既不存在“纯血汉族”,也不存在不受外族和外国文化影响的“纯血汉文化”,“复兴”的前置条件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如果单纯将“受外族影响”作为前置条件,那么每个人都会被开除汉籍,每个细分文化都会被开除汉文化籍,孤立求索将一无所有。
历史是辩证发展的,文化也是辩证发展的。服饰文化作为汉文化的分支内容也必须是辩证发展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的、不与任何其他服饰文化做交流的纯种汉人服饰文化。历史上诸多“服制”的出现,都是服装不断发展,不断贴近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力要求以及时代的审美,族群不断与外部交流汲取新鲜血液的结果。所有的“古制”之所以消亡,也是因为适应新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力发展,新一代审美需求取代旧一代的结果。复兴意味着传承,而传承必须有序。明明中国汉人的传统服饰就通过一系列的融合与发展走到了今天,而且发展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不同款式,却不思传承经过历史与社会变革检验的部分,盲目追求早已作古、僵化禁止的历史古物,有悖唯物辩证史观,有盲目和偏激性。

二、有严重的历史常识错误和基础知识宣传错误
汉服界安身立命的根本“剃发易服”,圈内宣传的历史常识错漏百出一塌糊涂。真实历史上,“剃发易服”不但存在核心区,执行主目标是“剃发”,“易服”变易的是上层官僚统治者服饰,且是一个漫长的交融过程,“易服”是在乾隆年间才逐渐通过族群交融完成的,而此时的旗人服饰也因为融入太多汉人服饰成分,与入关时的真“满服”风格大相径庭。国家明明公布过穿着汉族传统服饰的官方形象,真实事实却被歪曲忘记,甚至用舞台编排来蓄意抹黑;国家其实一直在做民俗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却被汉服圈话语权掌握者拿来主义并歪曲擅解的理论。基本上是学界真正研究者多年苦心经营、认真研究的成果,被拿来炒高价。宣传是传统工艺的物品,也根本离不开国家对民间匠人的发掘与保护。投机分子潜伏圈内,利用真正学者成果和民家默默无闻的工艺者,将自己包装成“大佬”,从中攫取巨额利益。就像作者前两篇文章写了“清朝剃发易服的核心是剃发,并不是易服”,结果马上就遭到了有人的反驳,说是为清朝洗白。

三、民族主义色彩严重,极端思潮横行,盲目自大已经到了不得不警惕的程度
在我国倡导中华民族、多民族和谐共同发展的大前提下,大搞大汉族主义,极端反少民,歧视少民和周边国家人民,盲目认为“别人的文化都是抄我们的”“少民阻碍我们发展”,将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主体民族包装成“弱势群体”,利用当下社会发展的阶层矛盾搞歧视敌视,盲目自大独立,严重威胁社会和谐发展,且容易被有心分子利用,变成真正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可怕工具。
“悠悠古国,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他们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民族——汉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不断有少数民族与汉族完成大融合。

清末民初,中国积弱,无数文人志士实施改革,汉族的传统服饰也得到了改良,中山服,旗袍等服饰成为了汉族的的代表。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汉服,因为美观性以及对古代的向往,汉服越发的受到推崇,随着喜欢的人越来越多,自我优越感的人层出不穷,汉服圈也越发的被大众反感。

梁宏达解释说,因为很多人穿汉服纯粹是为了美观好看,追逐潮流,但汉服本身其实大有讲究,而汉服距今已经过了很多年,文化隔层,没有标准,很多的人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就追捧,最后就像跳梁小丑一般,弄得个四不像。

随着人们对汉服的了解越发深入,圈子排外的现象更让大家无法理解时代在变化,倘若想让汉服真正的发扬光大,必然需要和时代融合,善于学习和宣传,而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一、历史悠远,文化断层
从一些古籍上我们可以得知,黄帝之时汉族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在殷商,战国时期并没有统一的服饰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服饰大不相同。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服饰,再历经汉朝三代,汉服的体系才逐步建立。

但在不同的朝代上,汉服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区别。比如魏晋南北朝,因为人们喜爱花鸟鱼虫,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其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汉族男子的服装用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来显示洒脱。汉族女子的发饰则流行假髻的风行来彰显清秀。

唐代盛世下则更崇尚雍容华贵,唐代的贵族女子均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服饰多为裙、衫、帔,色泽艳丽。宋代和元代也是个融入自己的元素,可以说每个朝代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服饰上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礼教文化。

在清朝时,满族统治了中原,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的目的,可以更好地维护满洲的统治,在全国上下推行“剃发易服”,凡着汉族服饰者杀无赦。

当时因不肯易服饰而被砍头处死的汉人无数,江阴人民坚持抵抗三个月,城墙被攻破,却无一人投降,男女老幼均为城而死。嘉定民众也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斗争,惨遭清兵的残酷屠杀,演绎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残暴的惨剧。

在汉族民众的顽固抵抗下,为稳定局势,清政府有了一些妥协,提出了“十从十不从”,即男人服从,女人不服从,生者服从,死者不从,当官的服从,百姓不从,老人服从,小孩可以不从,僧道可以不从,正是先人用无数的鲜血才换来这一让步,让汉元素得以一直流传至今。
汉文化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而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 。

梁山好汉的五味人生都是怎样的,怎样看待呢?

梁山一百单八将,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死得其所,比如阮氏三雄的阮小二和阮小五,比如船火儿张横和浪里白条张顺。但是也有四位梁山好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者十分欣慰,或者十分悲凉,或者会感到十分后悔:执着但不可执迷,放下才知道什么是舍得。

梁山好汉个性鲜明,他们的人生也是五味杂陈:宋江卢俊义的生活先甜后苦,最后都被火辣辣的毒药夺走了性命,而鲁智深和武松的人生,从被官府欺压的苦涩酸辛,到最后的柳暗花明苦尽甘来,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大解脱。

我们细看这四位梁山好汉的五味人生悲喜剧,也会禁不住感慨:执迷不如舍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江和卢俊义日常的幸福生活

在宣和年间,一过得像宋江一样逍遥快活的押司小吏不多,宋江可能是蝎子入药——独一份。

虽然是个没有品级的小吏,但是宋江的权力并不小:郓城知县时文彬对他言听计从,把衙门的大多数公务都交给他处理,宋江实际就是郓城二知县。

时文彬最关心的是怎么凭着县太爷的官印多捞钱,不赚钱的苦活累活都交给手下去办。押司宋江与都头朱仝雷横上下其手,把有限的权力无限利用起来,自然也是收获得盆满钵满。于是宋江有资本培植自己的势力: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宋江的钱财,当然不是其父宋太公资助的,因为宋太公表面上已经把宋江“开除家籍”并在官府备了案,宋太公这位地里刨食的小地主,也无法满足宋江“挥金似土”的要求。

宋江的灰色收入有多高,咱们看看他花钱的流水账就知道了:收购阎婆惜,宋江先是给了十两银子,然后又县城中心地段买了一栋小楼置办了全套家具,“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又过了几日,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收买黑旋风李逵,宋江一顿饭的时间,就花出去八十两银子,相当于知县时文彬三个月的俸禄。

宋江之所以敢花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能赚钱,虽然押司小吏没有俸禄,但历朝历代官吏,有几个是靠俸禄过活的?

宋江的钱财来路不明,读者诸君却一定心知肚明,这里就不用多说了。

与宋江相比,卢俊义才是真正的富家翁,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并号称“拳棒天下无双”,其实都是拿钱砸出来的。

卢俊义经营者当时最赚钱的买卖——当铺,也就是小说中的“解库”。

智多星智赚玉麒麟,吴用初次见到卢俊义,就是在一个大型当铺里:“卢员外正在解库前厅前坐地,看著那一班主管收解。”

所谓解库主管,我们也可以叫他们“当铺朝奉”或者“大柜”、“二柜”、“三柜”,这样的人,有四五十个,统归管家李固领导。

看过水浒原著的都知道,吴用拿一两银子,就能在阮氏三雄居住的石碣村买到三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一瓮好酒。

卢俊义看阮氏三雄一个月都赚不到的一两银子,就像咱们普通人看见一块钱,算个卦就花出去了。

卢俊义多有钱,看看管家李固和浪子燕青出手多阔绰就知道了:为了收买蔡福蔡庆做掉卢俊义,李固随身携带了五百两黄金;浪子燕青每天在“三瓦两舍打红”,那消费也不是咱们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

武松和鲁智深遭遇的凄风苦雨

跟小押司宋江和大财主卢俊义不同,武松和鲁智深的遭遇,简直可以用凄风苦雨来形容。

武松从小就没了爹娘,大哥武植也没什么本事,兄弟两人的童年生活,比留守儿童还要凄凉。

武松的前半生,几乎是一步一个坎,坏事总是跟着好事来:刚长大成人谋了个差使,可以回报大哥,却有因为一拳打晕了同事(本处机密)而亡命江湖;景阳冈打虎换来了阳谷县都头之职,大哥又被西门庆潘金莲害死,武松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在孟州牢城营结交了小管营施恩,紧接着又被张都监算计,血溅鸳鸯楼后再次亡命江湖。

行者武松半世漂泊如风中之萍,花和尚鲁智深跟他可谓难兄难弟。

当花和尚鲁智深还是提辖鲁达的时候,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虽然没有暖床的红颜,但是顿顿有酒有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是没想到镇关西郑屠名头响亮,实际却是个银样镴枪头,连三拳都扛不住。

鲁达在金翠莲傍家(读作尖)赵员外的庄上避难,本来可以等风头过去重回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军营,可是时间长了,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赵员外客客气气地把鲁提辖送上五台山变成了鲁智深,实际是想让他从此五蕴皆空六根清净。

在大相国寺,菜头鲁智深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为了营救野猪林命悬一线的豹子头林冲,得罪了炙手可热的京营殿帅太尉高俅,最后连和尚都做不成,只好上二龙山坐了头把交椅。

武松鲁智深虽然历经坎坷,但却初心不改,虽然行走在黑暗之中,却一直不肯突破做人的底线。

武松在蜈蚣岭斗杀飞天蜈蚣王道人,并没有想过让被他解救的女子以身相报,而是把缴获的金银悉数相赠:

“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一二百两)送与武行者,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

武松不管有多穷,都不肯为了金钱而突破做人的底线,但是他跟借钱也要请客的鲁智深相比,好像还略逊一筹,所以武松连宋江都不服,却一生只服鲁智深一人。

鲁智深锄强扶弱,心中从来就没有“阶层”这个概念:一个卖唱女子,李逵可以毫不手软地一指头戳倒,换来宋江戴宗张顺的哈哈大笑;跟大相国寺的偷菜泼皮交往,鲁智深完全是肩膀头齐论弟兄,吃了人家一顿饭,马上想着“还席”,自掏腰包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了一头猪一只羊,这顿饭没有三五两银子,是吃不下来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再掂对。武松和鲁智深心中的情义,比金钱重一万倍,这就是他们的做事原则和做人底线:举却阿堵物,常怀侠义心。

对权力的执迷,改变了宋江卢俊义的命运

跟穷人武松和鲁智深不同,有钱人宋江卢俊义对金钱的执着已经到了执迷的程度,所以宋江黑白通吃当污吏,卢俊义敲骨吸髓开当铺。但是在金钱之外,宋江和卢俊义更执迷的,是权力,也可以说是官帽。

卢俊义是“大名府第一等长者”,顶天也就是个“太平绅士”,社会地位可能还不如一个都头或押司,所以卢俊义做梦都想“商而优则仕”,拿梁山好汉的人头,献给蔡京高俅当投名状:

“我思量平生学得一身本事,不曾逢著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倘若这贼们当死合亡,撞在我手里,一朴刀一个砍翻,把这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平生之志。”

卢俊义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拳棒天下无对”,是用金钱包装出来的,步战他拿不下李逵鲁智深武松,水里干不过阮氏三雄,林冲等人带领铁骑呼啸而来,“吓得卢俊义走头没路”,如果小李广花荣瞄准目标下移一尺,玉麒麟就会变成死麒麟。

宋江虽然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进入朝堂有资格给宋徽宗赵佶磕头,却是他毕生的梦想。

为了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宋江拿梁山兄弟的性命,换来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乌纱帽。

宋江想当官,已经想得疯狂,所以他才在被充军发配后醉酒写了反诗——宋江的本意,未必真是要造反,他之所以满腹怨气,实际是不得志者的歇斯底里。曾经拥有权力或者渴望拥有权力,在失去权力或权利梦破灭之后,自然就会对触目所及的一切都产生仇恨,这种事情,古今同概,概莫能外。

等到与卢俊义结成招安同盟,手里有了梁山众好汉做筹码,宋江的升官欲望死灰复燃,对原本属于同行的田虎王庆方腊痛下杀手,从江湖豪杰变成了朝廷鹰犬。

很多人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梁山军杀田虎王庆方腊是替天行道,如果田虎王庆方腊反杀梁山军,怎么就成了犯上作乱?

于是宋江死掉了,于是卢俊义也死掉了,他们实际是被心中的官印压死的:如果宋江安心当小吏,或者不在浔阳楼题反诗,那么他刑满释放后还可以谋取个文案师爷,虽然不是官,但仍可以黑白通吃挥金似土逍遥快活。

如果卢俊义不是想拿宋江的人头换官帽,他就不会到水泊梁山去触霉头。

对权力的执迷,让宋江和卢俊义忘了一句话:一日为盗,终生是盗。

不管宋江卢俊义手上沾染了多少江湖人士的鲜血,都洗不清他们曾经落草为寇的污点。最后宋江和卢俊义被江湖唾弃,为朝堂不容,成了只能在黄昏出现、非禽非兽的蝙蝠。

顿悟之后的放手,让鲁智深武松变得更可敬

富人财主宋江卢俊义痴迷的官帽,在武松和鲁智深眼里,不过就是两腿之间的一个破布口袋。他们虽然人在江湖,但是却深谙朝堂的黑暗,而且不像宋江卢俊义那样想融入黑暗。顿悟之后的放手,让鲁智深和武松变得更加可敬。

其实武松原本也是想过要招安的,但是跟鲁智深杨志相处时间长了,他对朝堂的了解越深,也就对招安越加反感,这才在梁山重阳节菊花大会上,与宋江爆发了激烈冲突。

鲁智深虽然心宽体胖,但是大块头有大智慧,他的大眼睛里一点沙子都揉不下:“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鲁智深这句话,就足以证明鲁智深的智慧,高出宋江卢俊义百倍千倍。

征方腊凯旋,鲁智深拒绝袈裟换官袍,也不想当方丈收门票当宗师: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功名利禄)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既不要当高官,也不想当“高僧”,武松对宋江说得更是直白:

“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武松跟宋江说话,不是请求,而是最后通牒,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武松跟鲁智深达成共识,是在前一天晚上达成的默契:

“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

月白风清,水天共碧。武松和鲁智深顿悟时候感受到了大欢喜,也让朝堂上的昏君奸臣对他们另眼相看。

武松得到了十万贯赏钱和钦赐的“清忠祖师”封号,这个钦赐封号,比柴进的丹书铁劵都好使,那十万贯赏钱,也够武松跟鲁智深喝酒吃肉花销十辈子——鲁智深的“坐化”,极有可能是金蝉脱壳之计,因为谁也不知道密封的龛子里装的是不是鲁智深。

结语:忍不来风平浪静,执迷不如舍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梁山一百单八将,有如此英雄气概的,也就是鲁智深武松等少数几个人,宋江、卢俊义和豹子头林冲,都曾经被解差整治得死去活来,也都曾哀求乞命,但是鲁智深和武松却是用全都和禅杖为自己打开一条生路。

武松和鲁智深都知道,忍是忍不来风平浪静的,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鲁智深藐视太尉高俅,武松怒斩都监张蒙方。

在武松和鲁智深眼里,乌纱帽和官袍从来就不是恶人的铠甲兜鍪,纸糊的东西,拳头打得碎,禅杖拍得扁。

宋江让高俅颜面扫地,卢俊义与蔡京的女婿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鲁智深武松与他们不同:鲁智深有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做靠山,武松只是杀了张都监,与才见高俅无冤无仇,奸臣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

虽然武松鲁智深入朝为官并没有性命之忧,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放手舍弃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因为他们知道:执迷不如舍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能退一步的智者,心中早就已经海阔天空……

梁山一百单八将,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死得其所,执着但不可执迷,放下才知道什么是舍得。
各有各的小算盘,大多都经历过社会的敲打,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被朝廷流放过,被恶霸欺压过,被妇人威胁过。

你好,请问你有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吗?有的话可以发给我吗?

是否指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全文检索系统(瀚典全文检索系统)》?据网上搜索,此系统的链接如下,但国内网络可能进不去,仅供参考:

网页链接

题目是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字数多少

如何对待有争议的古籍

是千年糟粕,还是文化宝典?点评我国古代这几本争议很大的古书

程哥历史观V
原创 · 2022-09-03 09:22 · 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
+订阅
【删除版】在谈这几本书之前,作者想说,一本书就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历史发展吗?显然不能,历史是由无数人用鲜血和智慧共同铸造的,而不是靠一本书或一个人的思想所能决定的。

当你过分迷信一本书或一种学问,并把这本书的作用无限放大后,这本书即便是真的宝典,也会被笼罩上一层玄学、迷信和骗术的色彩。

圣经、古兰经、易经、道德经、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商君书、红楼梦等哪类书不是如此?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是人类自古至今的文化积累,而不是千年之前的陈旧思想。

·是骗术还是哲学之王

《易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后世之人靠这本书进行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

作者见过最无耻的一个言论就是说我们能够打跑日本人和西方列强,活得有尊严,靠的全是因为某人精通《易经》里的奇门遁甲,而不是……

如果真的这样,为何后来一夜之间各路算命烧香的江湖混混全部都销声匿迹了呢?

在大环境面前,这些无耻鼠辈怎么不给自己算一卦?

在那短短的几十年我国创造了“两弹一星“,靠的是《易经》?

如果《易经》这本书真的那么牛,我们就不会有近百年的屈辱史,也不会有后来的日本进中国了。

我们只需找几个易经大师算一算,算出敌国的致命要害,一做法,一念咒,一点香就破坏掉了对方的风水,那还要部队和科研机构干什么呢?

至于那些江湖骗子嘴里千年之后的事情,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你连当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指望千年之后的事情吗?

《易经》是我国刚刚拥有语言不久后几个人共同创造的读物,后世之人却硬将自己的东西强塞到这本书里,有意思吗?

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干嘛要研究化学、物理、数学,我们应该将所有精力都用来研究《易经》。《易经》仅仅是一本书,而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金油。

《易经》最初的设想和后世之人的解释到底相差了多少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一本谁也说不清楚的书,真的值得大吹特吹吗?

这本书即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其信徒的问题。

《易经》的崇拜者们连一个通俗的标准通行版都写不出来,就像《红楼梦》里的“王一贴”给贾宝玉开的治病药方一样,一个梨,两块冰糖就能包治百病。

你不要问为什么,今天吃不好,明天吃,明天吃不好后天吃,你吃一百年,总有死的时候吧,你一死,你的病不就好了吗?

你吃好了是我的功劳,你没吃好说明你没悟透其中的奥妙,至于你的怀疑,不好意思,这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你读不懂就再读一百年吧!

对于这些过分吹嘘这本书,并靠这本书来到处骗钱骗色的江湖术士,作者只想说,当初……

如果这些人真牛,当初就不该夹着尾巴做人。

但大环境变了之后,这些个江湖骗子又都出来张牙舞爪、危害……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叫《贾谊》,内容是这样的: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是保守还是包罗万象

看看今天各种价格上万的国学培训班有多少,仅仅两天课程动不动就收费几万、十几万,他们真的就能学到东西吗?

更有甚至者,在某些地方还开设了“小三培训私密班”、“女德班”等低级的玩意,学费动辄几十万之多。

而这些班都是打着国学的名义在教导学员将人性里最恶、最残忍、最卑鄙无耻的东西发挥出来。

将厚黑学、心理学、营销学、宫斗学、害人学等拼凑在一起对学员反复洗脑,让他们从一个个正常的人,变成为了上位可以不择手段的恶魔。

即便这些人靠着这些阴谋诡计取得了地位和财富,她们内心深处真的会幸福吗?这些商学院中的骗子讲师,最喜欢引用的就是《道德经》。

有人说《易经》是万经之母,有人说《道德经》才是人类最智慧的宝典,在这些骗子手里,只要能赚钱,一切都可以变成他们包装的工具。仅仅一个五千字的文章,真的就能包含哲学、养生、兵法、做人做事的各种深奥道理吗?

且不说《道德经》的800多个版本那个才是原创,就是今天我们对道德经的解释,真的是老子写的,或老子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吗?

《道德经》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像是正能量的话。

但在后人的解释里,一个字都有几百个意思。

反正我国古人就是最聪明的,写东西就喜欢写得玄乎其玄,这样不论后人怎么解释,最终解释权都在古人手里。

对比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错误百出的白话著作,我国古人是永远也没有错的,错的永远都是后人自己的愚笨。

牛顿三大定律可以被后来的爱因斯坦所打破,但《道德经》至今无人敢说自己就真正研究透了。

作者搞不懂的是,如果说2000年前人的思想比我们现代人更牛,如果不是后人不断的积累,他们怎么没研究出来飞机、大炮,而我们今天发明了网络了呢?

国外科学家们也没研究这些,人家又是靠什么拿的诺贝尔奖项和搞的哲学呢?

·是帝国之术还是华夏悲哀

其实,作者想说的是两本书,一本叫《商君书》,一本叫《资治通鉴》。如果读者里有真正了解这两本书的,他们可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我国古代的政治比西方早成熟了一千多年,自秦始皇之后就不再是封建时代,而是帝制时代了。

封建时代的标志是将领土分封给各个诸侯,而帝制时代的核心思想是……

这时皇帝最大的心病不是外敌,而是……

而《商君书》和《资治通鉴》这样的书是古代的帝王之术,就是教给帝王怎么治国的,普通士大夫和平民是没有资格看的。

当我们抛开冠冕堂皇的虚伪来阐述历史时,你会发现历史上的各位帝王都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根本没有一个我们想象中的……

当作者翻看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后才发现,谁杀的人最多,谁对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造成的破坏最大,谁在历史上反而……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读《商君书》时,它又有什么错呢?错的始终是人。

这两本书里,将……的精髓书写到了淋漓尽致。同时,这种东西像病毒一样……

·一套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功名之书

四书五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且不论这些书是不是真正的经典,但自从这几本书被帝国之家选中当成科举的教材之后,这几本书就已经失去了他们原来的意义了。

《红楼梦》的作者无论是曹雪芹还是其他谁,都是对科举制度和古代官场文化很反感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儒学里传统文化的叛逆者。

在前八十回,《红楼梦》的作者一直将人性里最美好的东西都隐藏在一个小小的大观园里,而拒绝所谓的入世为官,更讨厌读什么八股文章。

朱元璋这一创造性的发明,到底是危害了后世千年,还是真的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扬了?恐怕得有读者您自己来下结论了。

但作者本人对程朱理学和禁锢妇女思想的东西是非常反感的。

一个到了民国时期还将人口贩卖合法化,有什么资格嘲笑人家的奴隶买卖呢?发配为奴、官妓、军妓这些公然合法化的东西,难道不是对人文、礼仪最大的讽刺吗?

但在很多人眼里,人家野蛮就是卑劣,自己的那些不堪的过去反而成了崇高的精华。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明明喜欢将人分为鲜明的三六九等,却总是标榜自己是……

蒙古统治者被人划分为四个等级,满汉之别都被后来的文人百般谩骂,但我们自己古代先贤却把人分为三教九流,这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同样是人,就因为他们从事了不同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晋升途径就会被全部堵死,这不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和……

当所有社会精英都想读懂这几本书,都想着读得万卷书货于帝王家,都想着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时,谁还去搞科研呢?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里,真正的科研技术反而被鄙视为“奇淫巧技”,搞科研的人被称为下九流。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如果不将科技人员最为尊贵,待遇最高,而是所有精英都一心想……

当我们解释完这几本书之后,读者里很多人会不舒服。这里面有吃江湖饭的骗子,也有靠这些东西生存的各级讲师,更有道貌岸然的各类国学伪君子。

当作者写的东西触及到了他们最本质的核心利益之后,他们就坐不住了。不信,读者您去看评论区,如果没有被屏蔽的话,绝对会比这篇文章更加精彩!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汉改少”

心疼、屈辱是最大的感觉,各民族平等我是认可的,自己的改动民族籍也不是大事,但被政策驱动就不一样了,大批大批汉该少,让很多汉人都感到自己变得劣等,我们正在被异化,汉文明的自豪感都被抹杀了,我们用我们辛勤劳作的钱让自己变得耻辱,再加上全球化之后西方文明对我们的冲击,看到家长父母那代人的处境,有时候真的很想哭。
是什么民族,在中国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认同这个国家,认同这个中华民族,认同文化,《春秋》:“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说的刻骨铭心!中国的民族问题,向来不是尖锐的,没必要像你这么--大汉民族主义,你这样的人多了,才会有分裂,你不拿人家当人,不平等看待,人家不分裂做什么?谁也不愿意被当狗看。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网络上“开除汉籍”的现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475.html

[如何看待网络上“开除汉籍”的现象]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