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24 01:06: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吏部尚书王直、兵部侍郎于谦等大臣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但皇子朱见深才两岁,实在无法主持大局。于是在商议之下,他们决定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登基后,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展开一系列的清算行动,第一个处置的就是宦官王振的党羽。之后,他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主要负责京城的防御工作。
同年十一月,瓦剌被正式击退,这场保卫京师的战争宣告胜利。朱祁钰临危受命,重用于谦等大臣,打赢了这场保卫战,不仅收获了人心,也让他体验到君临天下的快感。
一年之后,瓦剌见朝廷不肯妥协,认为明英宗在手里没什么用,便有意放他回去,与明朝求和。朱祁钰不想还政,也就不愿意接回明英宗,更是对大臣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王直和于谦等人,苦口婆心哄了朱祁钰很久,他这才答应接回明英宗。在宫门口,朱祁钰拉着皇兄的手,安慰了半天,两人哭得衣服都湿了。然而等明英宗进宫以后,朱祁钰便立马将其一家幽禁起来。
明英宗被幽禁了七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朱祁钰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表面上看,朱祁钰已经掌握了大权,明英宗想复位已是难上加难。
谁知朱祁钰易储的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景泰八年,朱祁钰自己也病重了,于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一起发动了夺门之变,帮助朱祁镇重夺皇位。
想不到朱祁钰的苦心经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既然如此,当初他为何不将朱祁镇杀了,避免夺门之变的发生呢?
首先朱祁钰对哥哥不存在多大的恨意,反而朱祁镇对弟弟是恨之入骨。朱祁钰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够登基纯属侥幸,而他一开始也并不在乎皇位,只是想着作为朱家子孙,保卫大明江山是义不容辞。
结果没想到,当皇帝的感觉这么好,让朱祁钰开始留恋皇权。朱祁镇被放回来后,还没等别人请求,还政于明英宗,他就将哥哥幽禁起来了。所以朱祁钰对哥哥没什么恨意,反而有些愧疚之情。
相反,朱祁镇对他是恨之入骨的,毕竟他不仅抢了皇位,还废掉太子,夺走了原本不属于他的一切。如果朱祁镇有机会的话,他是一定会杀了弟弟的。
朱祁钰既然是亏欠了哥哥,自然也不会想要斩尽杀绝。在他心里,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只要将哥哥幽禁起来,将来再废掉太子,便没有后顾之忧了。至于儿子夭折,自己重病的事,并不在他意料之中。
其次明英宗被俘虏,群臣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拥立朱祁钰的。明英宗再怎么说,也是正统的天子,而朱见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即使朱祁钰功劳再大,在不少大臣心中,仍是尊崇朱祁镇的。
此时不管朱祁镇因为什么死亡,众人都会将矛头指向朱祁钰。他本就不是正常继位,如果再加上杀害正统皇帝的罪名,很快就会失去人心。最后我们在感叹他为何不杀朱祁镇时,是基于已知后事的情况下。由于夺门之变,朱祁镇成功复位,他削夺了朱祁钰的帝号,还派人毁了他修建的帝陵。所以我们才会想,为何当初朱祁钰不杀了朱祁镇。
但事实朱祁钰根本不会知道,后来自己的儿子会夭折,而没当几年皇帝,自己就病重了。不管他杀不杀朱祁镇,这个结局是不会改变的。
就算他当初杀了朱祁镇,后面朱见济一样会夭折,他自己仍会在景泰八年病逝。甚至说不定在此之前,就已经因失去人心被赶下台了。如此一来,继承皇位的还是朱见深。而朱见深即位后,肯定会恢复父亲的帝号。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至少朱祁钰不会被废,但众所周知,朱见深即位后,还是恢复了叔叔的帝号。也就是说,不管杀不杀朱祁镇,也不会改变朱见深即位的事实。相反,如果真的杀了朱祁镇,才会对朱祁钰更加不利。
明景泰八年(1457年),已经 “尊为”太上皇,并且被幽禁于南宫之中长达七年之久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拥立下,成功夺取了皇位,重新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而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则被废为郕王,并在不久之后去世。
历史上将这场明朝时期的宫廷政变也被称为“夺门之变”,亦或“南宫复辟”。
其实,朱祁钰的最终结局本不该如此。尽管他的上位有着极度的偶然性,可他毕竟在“北京保卫战”之中贡献突出,并且为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恢复国家元气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以对于朱祁钰来说,完整渡过自己的皇帝“任期”,并最终葬入皇陵之中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就是因为朱祁钰在对待自己的太上皇哥哥朱祁镇过于的“小心眼”,同时却也极度的优柔寡断,最终导致了“夺门之变”的发生,而他也只能以如此悲剧式的结局收场,结束了他那颇有戏剧性的一生,就此成为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和朱祁钰之间要好的关系,伴随着“土木堡之变”而彻底改变。
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由孙太后所生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历史上的明英宗,而朱祁钰也被晋封为郕王。这一年,朱祁镇八岁,而朱祁钰更是只有七岁。
由于明宣宗去世时间较早,此前诞育的子嗣并不多,只有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个皇子,加上这二人年龄相仿,从小相伴长大,关系自幼便非常要好。
而此时的朝堂上,朝政主要由太皇太后张氏,以及孙太后主持,在加上“内阁三杨”的辅佐,政局也是非常的平稳,这也给朱祁镇和朱祁钰创造了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朱祁钰也能充分认清自己的身份,保持对于自己这位兄长皇帝的敬重,这也使得两个人之间亲密关系能够继续维持。以至于朱祁钰到了就藩年龄后,朱祁镇并未让其前往外地,而是直接留在北京就藩。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也许会造就一番“君臣兄弟”的佳话,甚至可以比肩清朝时候的雍正与怡亲王胤祥,然而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而彻底改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挑唆下,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瓦剌,临行前,他委以了朱祁钰监国重任,直到此时朱祁镇依旧对于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是极度信任与器重。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打了个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本人也成为了瓦剌人的俘虏。而也先在取得大胜之后也没有就此罢休,转而率领瓦剌军队杀奔北京而来,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也就此打响。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坚定朝臣和将士们包围北京的决心,在于谦等人的一再坚持下,孙太后没有立此时年仅两岁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帝,而是立了郕王朱祁钰。
就这样,朱祁钰从监国,一跃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而最终朱祁钰也在于谦等人的全力辅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一年之后的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还朝,然而等待他的确实那个曾经非常熟悉,如今却“陌生”无比的弟弟,而他也从这时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幽禁生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皇权的渴望,让朱祁钰走向了极端。
其实,在孙皇后听取于谦等人的建议,立朱祁钰为帝之前,是先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为了太子,然后才安排的朱祁钰登上皇位,而这实际是也是朝中众多官员们的意见。
通俗一点来说,孙皇后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让朱祁钰“临时性”的做一朝皇帝,而在其去世后,还是应该将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子嗣后代,而对于此,起初的时候朱祁钰也是予以默认的。
然而,在当真正坐到皇位之上,开始享受至高无上皇权的时候,人的心态难免也就会发生变化,朱祁钰也不例外。
于是,在与瓦剌进行交涉,迎请朱祁镇还朝问题的时候,朱祁钰就展现出了极不耐烦的情绪,百般推脱和搪塞,甚至于还放话说自己不再愿意做这个皇帝了。而最终,在以于谦为首的朝臣表示不会再提议更换君主,让其安坐皇位之后,朱祁钰这才极不情愿的同意可以安排朱祁镇还朝之事。
当朱祁镇结束了一年的俘虏经历,回到北京后,他自知罪责重大,也表示了无意与朱祁钰争位,朱祁钰也象征性的进行了“三辞三让”,可谁知,这也是这兄弟二人之间最后的和睦与体面。
就在结束了所有场面上的迎请仪式后,朱祁钰随即下令将朱祁镇幽禁于南宫之中,不仅派人对其进行了严密的监视,还在门上安了多把铁索,只留一个小口往里递送水和食物,甚至还将南宫内外所有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止朱祁镇与外界交流。而朱祁镇也就是在这样严密而又高压的监控之下生活了整整七年。
而除了极力的打压朱祁镇之外,为了能坐稳皇位,朱祁钰又开始对太子朱见深动手了。
起初,朱祁钰曾对“易储”进行过一番试探,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在这之后,朱祁钰更加紧了行动。一方面,他用钱物贿赂大臣,希望赢得朝臣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开始排挤反对者,这其中就包括汪皇后,朱祁钰为了扫除“易储”障碍不惜将其打入冷宫之中。
终于在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黜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沂王,从而成功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只不过朱见济在第二年就去世了,而这也使得朱祁钰此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其身心也就此遭受巨大打击,开始每况愈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便趁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为帝,而朱祁钰则被重新贬为了郕王,不久之后便离奇去世。
而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也随即开始了对于朱祁钰的清算,除了给他冠以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这样的恶劣评价外
,
还废黜了其帝号,并赐谥号为“戾”,称其为“郕戾王”,以尽显对其的批判。随后更是只以亲王礼仪安葬在北京西山,不准其葬入帝王陵园之中,以对其进行报复。
而直到朱祁镇去世,他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才为其恢复了帝号。
如果朱祁钰就此除掉了朱祁镇,那么就可以改变现状了么?
相信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朱祁钰不杀掉自己的哥哥和侄子,这样他就可以安稳的坐在皇位上了,何必在这样又要养,又要防的,简直是多此一举。
如果朱祁钰真的这么做了,那他就不是朱祁钰了,实际上,这便是朱祁钰的一个最大的性格问题与缺陷,就是太过于优柔寡断。
尽管在很多史料中没有提及,而是将所有的功劳全都归结于于谦一人,但如果没有朱祁钰的鼎力支持与居中调度,更重要的是,他的坚守无疑给了守城官兵以巨大的信心,所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与朱祁钰是密不可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伴随着“北京保卫战”的取胜,朱祁钰的名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并且已然有了功勋与登基的“合法性”,可他依然对于朱祁镇忧心忡忡,极度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才会对迎请朱祁镇还朝充满了抵触。
而在迎请朱祁镇回朝后,他先是迫害朱祁镇,随后又挑起“易储风波”,可他做这些之前,却总要先和朝臣们商议,甚至想到了用贿赂的方式,缺乏当仁不让的果断与坚决。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是畏首畏尾,引发了朱祁镇对其巨大的仇恨,就连朝臣们都是颇有微词。况且朱祁镇此前在位已经十四年,朝中本就有着大量拥护他的官员,如今的情形让更多的官员对其也给予了充分的同情,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夺门之变”的发生。
而与此同时,朱祁镇在这一时期的表现也非常的谨慎。
一来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导致的“土木堡之变”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所以确实也有一点心灰意冷,用隐忍的方式算是为自己赎罪。二来此时的他已然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因此,朱祁镇也没有给朱祁钰任何的机会和借口,再加上孙太后和朝臣们的暗中保护,最终使得朱祁镇等到了重掌朝纲的那一天,而朱祁钰也就此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朱祁镇被放回明朝的时候,朱祁钰之所以不杀朱祁镇是因为当时的朱祁钰并没有对朝局完全把控的能力,而且当时孙太后跟于谦等人也不会同意杀掉朱祁镇,同时朱祁钰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也不会轻易杀掉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皇帝,曾经两次登基为帝,之所以会这样源于朱祁镇听信了太监王振的谗言,亲自率领五十万明朝精锐进攻瓦剌,没想到在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将明朝的50万精锐损失殆尽,而且自己也被瓦剌俘虏,甚至被瓦剌当成人质威胁打开北京城门,差点断送了明朝的江山社稷,在这个危难时期于谦挺身而出,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并且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使得瓦剌不得不退兵,并且在一年之后释放了朱祁镇,重新回到北京城的朱祁镇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钰不可能放弃到手的权力,所以尊称朱祁镇为太上皇,安置在南宫,其实就是变相软禁。
直到8年后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才重新掌握了权力,不过那是的朱祁钰已经重病缠身,命不久矣,如果朱祁钰能够想到有这样一天的话,当时就会不顾人们的阻拦杀掉朱祁镇,当时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孙太后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而且于谦等大臣也不会同意,同时朱祁钰也为自己的名声考虑,不忍心做出杀死手足的事情,当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朱祁钰可能顾念兄弟之情,所以才没有痛下杀手。
你知道朱祁镇被放回明朝的时候,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吗?欢迎留言讨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