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人们对历朝历代有哪些刻板印象

时间: 2023-01-21 19:02: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人们对历朝历代有哪些刻板印象

对中国有哪些会令中国人大吃一惊的刻板印象?

喝热水。合租和一家德国人住在一起,上周来姨妈,借他们的烧水壶烧热水(他们只是用来烧泡茶的水)。孩子妈妈:你是要泡茶还是冲咖啡?我:不是,我身体不舒服,想喝热水。孩子妈妈:你哪里不舒服,是感冒了吗?(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痛经用德语怎么说,于是…)我:肚子疼。孩子妈妈热心的拉住我的手,跟我说:我有治肚子疼很好的茶喔。然后,给了我一个茶包,上面写着:Fenchel(茴香)。

我:……我:谢谢,不过我只想喝点热水。孩子妈妈:为什么要喝热水?我:…不喝不是中国人…(其实我只是解释说在我大天朝很多人尤其是女生习惯喝热水)然后…她问我能不能叫她家人过来一起看看。我没懂什么状况,说:当然可以。于是…她集结了她丈夫以及三个孩子一起来看我喝热水。

1. 和一个加拿大姑娘聊到我假期要回国。她:你要小心一点...我:哈?她:中国是不是有好多黑帮,一不小心就会惹到他们被抓走?我:... ...她:还有当街打劫的人,绑架的人,你要平安回来啊!...姑娘,你是不是看过好多香港黑帮电影。2. 和一个加拿大哥们儿认识半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们韩国好玩吗。我:(一脸黑线)你认识我这么久,不知道我是中国人吗,他:可是你眼睛不小啊。哥们儿你是没见过他们整容前。3. 你是中国人,难怪数学这么好。

撕碎你脑海中的假明朝 | 被彻底翻转的皇帝、大臣和宦官们

距离倒霉的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已经过去374年了。明朝的那些事儿,依然在沸沸扬扬地传说着,解读明史也依然是大热门。不过这明朝啊,也真值得中国人格外关注。汉、唐、宋毕竟隔我们太过遥远,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终究让很多人不爽。而明朝对中国人的影响的确十分深刻:中国各地戏剧的服装我看似以明朝式样为主,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大抵诞生在明朝,最显赫最具开放象征的航海活动也发生在明朝,至于政治和宫廷剧的波谲云诡、跌宕起伏乃至匪夷所思,也当首推明朝。

李晓鹏的这本书名为《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却并未从三皇五帝说到改革开放,几乎全部着墨在明朝。而且摆明了和官修《明史》以及大众化明史解读对着干,把翻案文章写了个酣畅淋漓。当你看完,也许内心是彻底崩溃的:过去脑海中的,难道是一个假的明朝?

对于明朝的皇帝,我们是有些刻板印象的。阴刻残暴的朱元璋、居心叵测的朱棣、没脑子亲征被俘的英宗、行事乖张、荒淫无度的代表人物正德帝、因为大礼仪和大臣缠斗不休的嘉靖帝、幽居深宫不上朝的万历帝、痴迷木工活的天启帝、刚愎自用终至国破家亡的崇祯帝。

这些印象,当然是历史课本、《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等等刻录到我们脑海中的。而本书彻彻底底来了个系统变脸:

“朱元璋、朱棣是毫无疑问的一代雄主,奠定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国力最盛最辉煌的时代;史称政治清明、君臣融洽的仁宣之治,其实碌碌无为”;

行为狂放到处溜达的正德帝其实在武功上颇有见地与作为;

史称沉湎女色的成化帝其实政治能力突出,堪称中兴之主;

万历帝看透了大臣的虚伪与不可倚仗,厌倦朝政的繁文缛节,以及确实“寡人有疾”才选择不上朝听政,其实一直牢牢把控朝政且颇有建树;

至于崇祯帝,则扎扎实实被袁崇焕所误。

大臣,或者说儒家(理教)文官,特别是东林党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其中颇有一些信奉儒家理想,有气节有操守,忠君爱民的知识分子精英,为国为民也做了不少好事。东林党人在中学课本中是正面形象的代表,“风声雨声,家事国事”的千古名联更是把他们烘托成明朝后期黑暗政治中的“清流”。

然而在作者笔下,绝大部分儒家文官都是理教狂徒,启图用僵化的理教教条要求和控制皇帝,但其个人在本质上却只服从文官集团的自身利益。口头忠君爱民,实则贪腐蛮横,只热衷于党争,却办不好实事,是彻头彻尾的典型两面派。

对于东林党人,作者下了极大力气去揭开他们的“清流”面纱,将其定位为大官商大地主的代言人。降清后的东林党人更是成为刻意抹黑明朝的操盘手和主力军。

作者还着重重新塑造了海瑞与袁崇焕的形象。

海瑞无可置疑属于清官典范,但他一点也不迂阔,非常实干,懂得政治策略与斗争分寸。至于妻子自杀,因礼教逼死女儿要么是查无实据,要么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袁崇焕目前的主流评价是被误解的好官与国之栋梁。而在作者看来,他从不以爱国卫国为第一原则,为了文官集团的利益私斩武将属严重违法,他不懂军事又无武功只知当守城舵鸟,几可算败国首恶。

除了郑和以外,宦官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好名声。历代文人直到现在都极少有人为宦官作翻案文章。然而作者却将案翻得让人惊心动魄又瞠木结舌:

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颇有效率的监察机构,

王振、汪直都是正面形象,

刘谨的变法颇有力度和成效,

至于几乎人人痛恶的魏忠贤,其实比较正直、理政办事很有一套,而且并不曾肆意贪污受贿。那些滔天罪状,不过是东林党人泼给他的脏水而已。崇祯杀了他之后几乎导致无人可用。

作者认为,明朝承接汉唐余绪,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前中期武功上也颇有建树,且底层群众的权益得到相对较好的保护。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更是让其时的中国成为海权与陆权并霸的国家,从秦到清,并非历史书上所说的封建社会,而是极具中华特色的郡县制帝国时代。就生产力水平和疆域辽阔的地理特征而言,帝国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确保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代有盛世。相比仅有250多年的西方文明优势,中国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当前中国依然要发挥好帝制时代遗留下来的某些优势。

作者从整体上肯定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试图据此分析中华帝制在历史阶段上的优越性,从而让中国人重建对中华历史、中华文明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尖锐地揭露文官集团的无聊、无能、无用、无耻,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儒家变种——理教在中国历史上对人、对社会发展的禁锢与残害。作者指出官僚集团的腐败和土地的兼并是历朝历代覆灭的主因。当前的中国,如果不大力反腐败整顿吏治,如果任由经济利益集团向政治利益集团转化,将是极其危险的。这应该是作者对明朝文官集团抽丝拔茧的分析之后必然得出的教训吧?

作者从整体上否定文官集团与理教的禁锢性、虚伪性,试图找准朝代败亡的内因,从而提醒当政者小心被利益集团绑架。

作者之所以作这么多翻案文章,无非是想为明史拔乱反正,高扬自身的历史观,为中华历史重建自信,为现实提供镜鉴。但是,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提法、评价、结论我未必完全赞同。而且作者过于主题先行的确带来一些硬伤,非此即彼的评判也让人感觉客观性不够,似有热情多于理性之嫌。不过强调政治性,淡化学究气可能也算作者的追求吧。

除去主流内容之外,还有两个方面对我颇有触动:

一是突出朱家天子的底层贫民出身,强调领导者的阶级出身和阶级属性。虽不尽然,但也有一定道理。我无法想象完全不知民间疾苦的精英二代能够深切地体恤民情。不过按当前阶层固化的趋势,布衣而至“天子”应该不太可能了。

二是明朝皇帝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的确是因为文官集团整体腐化难以信任,只得依靠家奴另立监察系统以便直接控制。虽有点颠覆认知,但经此一分析,对历史书中杀人不眨眼的锦衣卫们,似乎颇能让人理解其存在的必然性了。

「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影响,如何消除刻板印象?

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个体通过直接与某些人和某些群体接触,然后将这些特点固定化而形成的,另一种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的,对一些素未谋面的人,人们会根据间接的资料和信息产生刻板印象。

对进行的社会信息加工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表现

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

2、消极表现

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启动效应

Banaji和Hardin(1996年)设计的,利用启动效应的原理。这种方法是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域下水平的启动刺激—这些刺激只呈现很短时间,让被试无法识别或辨认。

Kawakami 在(2001年)做的实验,在实验中,启动词是黑人或者是白人的照片,呈现时间为15到30毫秒,接着呈现字母或者符号作为一组词类的线索,最后呈现一些黑人和白人刻板印象有关的词或者是和字母相关的中性词。

让被试判断这些词能否用来描述具体具体词类中的一种,结果表明,黑人图片启动后,被试对与黑人刻板印象相关的词反应更快,白人图片启动后,对白人刻板印象相关的词反应更快。

文章标题: 人们对历朝历代有哪些刻板印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240.html

[人们对历朝历代有哪些刻板印象]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