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20 05:00: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现在快递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一些东西,然后通过快递邮寄到自己手上。商家也通过快递,邮寄到顾客的手上。通过快递,我们生活越来越方便了,生怕哪天没了快递我们生活应该怎么办。
说起来,快递这个行业不止是现在有,在古代也是有的。具体情况,我们来看看吧。
在古代,快递又叫做“急传”,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秦汉时期,全国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快递网络。也有一定的保密性,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操作也有一些惩罚。
然后呢,古代的快递员被称作“健步”“邮人”“驿足”“递夫。
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快递这个行业在中国上古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周礼秋官》中就有详细记载,说的是当时周朝就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他的职责最主要便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后来,快递的主要任务便是政令、军情的一个传递,在民间的使用没有现在这么广泛。他们最原始的一个快递方式就是“步传”,就是靠人工步行传递。这个在周代叫做“徒遽”,正好与靠邮车传递的“传遽”相对。到了后面唐宋等时期,快递行业越发发达。
比如说,唐朝就已经开始通过快递运输水果和水产了。大家都知道,水果成熟后没几天就容易烂掉,当时最出名的就是给杨贵妃送荔枝了。
不过,哪怕快递行业如此发达,他服务的对象也最主要的还是皇家和达官贵人这些,非常的奢侈。
而且那个时候,他们也流行穿统一的服装,也算是当时社会一个非常靓丽的风景线了吧。在南宋的时候,朝廷还会给他们派发春夏冬的新衣服。
在互联网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网上购物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几大知名的电商节日期间,快递的收发业务也是达到了顶峰。而在遥远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做到收发快递的工作呢?那时候的快递业务,与现在相比有没有相似之处呢?下面的文章将会告诉你答案——
一、规范化的快递业务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最早的快递业务。发展到周朝时期,快递就有了明确的职务记载,该职务被称为"行夫",主要负责邮递驿站等工作,并规定"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虽然是"快递",但是当时的快递工作主要负责传递政令和军情。具体工作方法有步行和乘车两种,古书中被称作"徒遽(jù)"和"传遽",一般在大路之上,每隔30里就会有一个"遽"。
对于快递小哥的称呼,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官方名词。例如秦朝时期,这一职务被称作"轻足";汉代时期改为"邮人"或者"驿足";宋朝称作"递夫";到了明清时期,一般称之为"驿夫"。但古人最经常叫他们为"健步",翻译过来就是有着灵活腿脚,走路速度快的人。据说,有的腿脚速度快的邮差,可以做到朝发夕至的效果,甚至与马匹的速度不相上下。
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性的邮政法规,是魏晋时期出版的《邮驿令》一书。隋唐时期,快递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潮,玄宗时期全国约有1639个驿站,从事该工作的约有2万人。那时候的快递,除了运送一些官方文件和文书外,也开始接受一些水产、水果等普通物品。其繁忙的景象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快递物流,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现在的快递人员都有着自己所属公司的制服,专业性和标志性越来越强。而在我国古代,快递小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工装,比如秦朝时穿黑衣服的"轻足",汉代时期,快递小哥则是一身红装打扮,工作中还有专用的邮包。南宋时的快递小哥还能得到朝廷发放的、夏、冬三季的衣服。而且,古代官方投递员都持有牌符一类的信物,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这类物品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而且还减少了路途中的人为限制,提升了快递小哥的工作效率。
我们熟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古代快递工作中的最好事例。南方的荔枝经过驿站和快递小哥的不间断运送,最终将新鲜的荔枝送到了杨贵妃的手中,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相比于现在的民间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当时的快递业主要是为皇室和达官贵人服务,普通百姓是享受不到的。
二、注重时效的快递速度
为了及时将重要公文和物品送到当事人手中,古代快递采取了各种方法来增快运输速度。比如汉代的"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一些交通要道上还会设立"驿置",里面会有专门的"传车",用于传递紧急文书。东汉以后,马开始成为驿站的主要交通工具,工作的效率也随之加快了。
古代对于快递总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专有名词称之为"程限"。以秦汉时期为例,短途快递一般要求平均每个时辰走上10里,而且必须在当天就要完成;使用传车时,则要求走上70里,最为紧急的文书等重要物资,速度就变成了"日行四百里"。
来到隋唐时期,普通的物件要求一天走行120至180里路,加急的则要求跑上300里,如果是皇帝敕令或者边关紧急文告,则必须快马加鞭地走上500里才可以。例如"安史之乱"时,远在长安的唐玄宗仅用了6天的时间,就得知远在三千里外的安禄山起兵谋反的事实,唐朝严格的快递速度至此可见一斑。
进入宋代,紧急公文一般会使用骑马传递的方式进行,史书称之为"急脚递"。元代时期,被称为"急递铺"的驿站数量开始逐渐增多,每个地区都有大小不一的急递铺,作用开始类似于现在的快递公司;清朝时期,传递重要文书的速度被提升到600至800里,从大西南到北京,基本上只需要9天就能接到消息。
当然速度的背后,也包含着驿站人员的心酸,无论是负责传递的马匹、车辆都不可以有任何的闪失,否则驿站的管理者就要受处罚。而且驿站人员的薪酬也不是十分丰厚,失业和欠薪有时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们的生活压力十分地大。明末的李自成就是驿站的一名普通驿卒,因为驿站被裁而丢掉了饭碗,后来也因为诸多原因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因此古代从事快递行业的人绝对算得上是抗压能力超强的人群。
三、严苛的安保惩戒制度
古代普通百姓很少使用快递,一般来说都是皇室和贵族的专利,为了防止重要公文和物资出现遗失和损坏,历朝历代也都想尽了各种办法。
以秦代为例,所有公文都必须按照严格交接和登记进行传递,时间地点都必须准确无误。假设出现遗失,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官府,否则严惩不贷;在投递人员的使用上,秦代也是审查的十分严格,奴隶、老弱病残和不诚信之人,禁止担任该职务,目的是为了防止好奇造成泄密。
古代为防止公文泄露,一般都会使用密封的方法。例如用细绳对竹简公文进行捆扎,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防止他人私自拆卸;写在锦绢上的文字,则要封装进专门的布袋之中。除了以上方法外,使用不同种类的盒子和袋子分装公文,在贵重文件外盒上增添封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封套......这些都可以更好地保证重要公文的运输安全,防止中途出现遗失和泄露。
当然,如果有人故意遗失重要公文或皇室敕令,泄露或假传公文命令的,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秦代规定,如果不及时报告丢失文书的情况,规定是罚掉两幅铠甲("发伪书,弗知,赀二甲")。
在唐朝的《唐律疏议》中,如果未能及时派遣驿卒或错误使用驿卒,将会被处以杖刑一百的处罚;重要公文送晚了,或者不按驿道行走,都会有相应的处罚,从打板子到最严重的绞刑都有。"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军事命令,则罪加三等。
如果泄露机密,或者私自拆封公文等,唐代的处罚也是毫不留情,尤其是泄露机密更是重罪。《唐律疏议》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私拆邮件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杖刑六十到八十不等的惩罚,知情不报的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此后,各朝代对快递问题的处罚规定,都会以唐朝刑律为基础,根据现有情况进行增减。
邮政发展史!古代也有快递?人家是邮驿
现在中国的物流发展得很快,涌现出了许多的快递品牌,如某丰,某通等。
在2021年七月的时候,仅某丰就有近34万工人,可想而知中国的物流业有多么地庞大,物流的发展壮大方便了人们的购物。
物流就是线上商店与线下个体的一个联系媒介。现在发快递的时间也很快,几乎几天就能到达了。那么不禁让人好奇古代的物流速度有多快呢?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真的是指日行八百里吗?让我们一起跟着 西瓜视频创作人青史说来 了解下古代的物流发展史吧。
其实八百里加急这个说法,是源自于唐玄宗时期。那时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命令下属八百里加急,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岭南送来了荔枝。
看了 西瓜视频 才知道,原来在盛唐时期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数就近两万人了。其实所谓的八百里加急不是指骑手一天跑八百里,而是表示送的东西的紧急程度。
而且唐朝的五百里是相当于现在的227.1公里,这度量衡是不同的。
既然"八百里加急"代表的是送件的紧急程度,那么古代的物流究竟是如何的,它的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朝廷就有了负责邮驿的官职,称为行夫。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那时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自然送信就以单骑互相接力的方式实现物流的运转,要不然马儿一直跑会累死的。
秦朝一统天下后,快递业被称为"驿传",而且送东西也有了是否紧急之分。公文从某地送往其他地区,如果紧急可以标为"急"字文书,如此就能与普通的文书相区别。
急字文书是当天立刻发出,不可耽误的。
到了汉朝,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制度。各地有着邮、亭、驿、传不同等级的平台,政府文书的传递还需要标明时间,次序,明确责任分配。
如此分配清晰的制度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 历史 上第一部有关邮递业的法律公文出台了,它就是《邮驿令》。南北朝时期,对于物流运输的速度做出了明确要求,紧急公文的传输必须达到每日四百里。
到了隋唐时期, 社会 发展迅速,出现了陆驿、水驿、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当时要求陆上运输每日得达到500里。
到了宋朝,基本的制度都沿袭于唐制,快递业的发展出现了"急递铺",这急递送件会配有铜铃,就是提醒路人有急递通过,速速避让。
各朝各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能看出当时国家的繁荣程度。
古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到了唐朝时期,才出现了八百里加急。但其实八百里加急不是说负责送物的人日行八百里,这八百里加急仅代表一个物件的紧急程度而已,在唐朝最快也就日行五百里罢了。
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认知:快递行业是现代文明初会的产物,以人为主的服务模式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的方便快捷。但古时候也有"快递",而且及时高效,这样说你信吗?这是真的,只不过它只服务于国家军情,或者说是服务于高级人物,比如皇帝突然收到奏报:前方八百里加急!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古代的快递员了。
有急有难,总用"八百里加急"送信,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些什么讲究呢?
其实,古人虽然也需要快捷的信息共享,却因为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不得不选择慢生活节奏。但这对于国家军情而言是不包括其中的,虽然当时没有电话、飞机啥的,但该传达的消息都必须要以最快的方式送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百里加急"件就产生了。什么是"八百里加急"?看古代影视剧的人最有发言权了:当边境或者军前突然发生重大事故,危及到国家安全的时候,就必须要使用八百里加急的传达方式。
哦,对了,如果都如唐明皇那样,没准也会在送荔枝啥的时候动用八百里加急"快递员"。好在历史上这类的事并不多,一个皇帝不能太随心所欲了,不然下面人不服。
很多人会好奇了,这个"快递"的速度是多少,八百里究竟要几天送达?言简意赅:八百里加急件就是要当天送达的,谓之一日八百。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前面说因为科技限制了古人的发展,他们虽然定下这样一个一日八百的规矩,但以当时最先进的速运工具:马,来实现一日八百是有困难的。所以,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八百里加急件都会在两天之内送达。
除此之外,那些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类的快件就真的是一天送达了。是不是很惊讶古代马匹的速度?其实这个快件不是一匹马的功劳,为了保证马匹的体力,古人从边关到国都通常会每20里路修一座驿站,"快件员"便骑着马飞奔20里后,在下一个驿站进行更换提前准备好的马匹使用,如此接力赛一般才能保证八百里加急的准时送达。
有人说古时候的宝马都日行一千呢,八百里算什么。这个基本上就是文学美化啦,什么赤兔、火焰的,都是古人没有飞机而想出来的速度。就这样两天跑八百里的快件,也够"快件员"牺牲半条命的。
为什么?古时候都是土路,甚至是山路,不管什么时节,有情况就要跑,热的时候热死,冷的时候冷死,下雨刮风都不能停,一日三餐马上解决,甚至大小便都直接省了,你说这是人干的工作吗?
古代驿站配给充足,为何没有土匪光顾?土匪表示:不是不想,实在是不敢呀!
了解了八百里加急的传达过程,人们就知道了一个快件送达的必要连接点:驿站。当然,现在快递业称之为中转站,不过意思都相通。
为了让"快递员"有及时、可靠的物资保障,帮助急件快速送到目的地,驿站的配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几匹膘肥体壮的好马必不可少,这就直接促成了马停人不停的快速送件现实。"快件员"一般不是每个驿站都停,他们在马匹体力不支时会就近停靠驿站,更换马匹。
其次,简单、快速的食物打包也要跟上。可能不会是什么好吃的,但一定不能让"快递员"饿死。其实就那种情况下,饿还能忍受,渴才是最主要的,长时间长距离的颠簸,"快递员"缺水很常见,哪怕是一碗冷水呢,也要有人马上给端到跟前,可能连马也不下,喝了直接就颠了。
如此一来,驿站就有了一个"加油站"的感觉:时刻储满"油",等着"快递员"使用。特别是被称为好马的交通工具,驿站必不可少,会不会很扎眼?
但不用担心,绝对没有人敢来驿站闹事,哪怕马匹这种工具在当时比现在的汽车还值钱,但真的没有听说过打劫驿站的。
这当然还是国家政策收紧的关系,每个朝代都是如此:驿站物资为国家危急存亡的求助物资,谁敢动一下,除了死没有第二条路。
你不要以为抢了就跑,别人没辙。在当时那种年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是王不想与你计较,或者不够重视,但如果他要重视起来,大海中也能寻出针来。
因此,国家有着严格的驿站管理条例,其中就有一条:敢对驿站进行打劫、强抢行为的,诛杀殆尽!而且这是不容任何迟疑,甚至不用经过王亲自过问的事情,国家危亡面前,这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在这样的力度打击之下,谁还敢乱来?所以,在很多影视剧可以看到,一个驿站往往没几个人值守,但安全性却是从来都稳定的。
会有人在路上打劫"快递员"吗?为什么不敢?原因说出来真是气场十足,却莫明心酸
有人说驿站不能打劫,而且太招眼,可"快递员"一个人跑在荒山僻野的路上,被下手还是很容易的呀。
这只能说你不太了解"快递员"的身份,你以为送快递的就是普通人呀?通常这种人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不但骑马工夫一流,手下也自带几把刷子,真的交上手的话,普通人根本不是对手。
另外,"快递员"在今天看不是个什么权威职业,但在古代那可是非常有气场,且有分量的工作。这当然与他手中所送的"快件"直接相关:关系整个国家安危的快件,你以为能随便交在一个普通人手里吗?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急件"快递员"服装上就不一样:除了标配的皂青色短打扮快递服之外,还有腰间一面显眼的明黄色小旗,别小看这面小旗,它一挥动就如同尚方宝剑,有着见旗回避的特殊功能。
遇到紧急情况,小旗拔出来一挥:谁敢动?动者必死。如此威风,谁不见了连忙躲呀。与此同时,"快递员"进了城,也一样没人敢拦,因为他手里还有一块御赐金牌,拿此牌他就能直接将信送到大殿上。
另外,国家对于"快递员"的安危还是很在意的,毕竟他关系着整个国家大事。所以,各朝虽然有着不同的法律条文,但几乎都是相同的腔调:敢打劫信使者,天涯海角必诛。这是重罪,不用等皇帝发话,当地的官员不拿出罪犯来交待,自己的官帽都戴不了啦。
当然,有些亡命之徒是不计较什么砍头之罪类的处罚的,管你金牌、尚方宝剑呢,只要有钱他什么都敢做。但问题是"快件员"看上去八面威风,一路无人敢挡,但口袋里比脸都干净,没事冒着死罪,谁去抢一封与自己没任何用处的书信呢?
由此又可以看出,当年那些送"顺风快递"的人实在不容易,表面看很威风,气场十足,但实际上就是份苦差,没油水不说,还接个活就得累到臭死,这是极容易过劳死的工作呀。
事实上,古代人不仅有八百里加急这样的快件传送,还出现过什么烟火烽台、锣鼓传音类的信息共享手段。只不过这八百里加急相对距离上要更靠谱一些,烽火、敲鼓什么的很容易被混淆视听,所以也就慢慢被淡出使用手段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