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你在古代碑刻中见到过哪些精彩的故事

时间: 2023-01-19 04:00: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你在古代碑刻中见到过哪些精彩的故事

汉三老碑的护宝故事

孤山汉三老石室石墙上“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的楹联,为人们所熟知,但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抢救汉三老石碑的故事,则是鲜为人知了。抢救汉三老石碑是西泠印社的前辈先贤为保护祖国文物所作的爱国主义壮举。
1921年秋天,日本人欲以重金购取“汉三老碑”并出运国外,丹徒陈氏意已应允。眼看国宝就要外流域外,消息传来,吴昌硕、丁辅之先生等都很焦急,他们联合浙江同乡四处奔走,发起了一场募赎“汉三老碑”的活动,为了赎回“汉三老碑”,西泠印社紧急动员,发布了募捐公启:浙江汉碑极少,自会稽刻石湮没后,一般碑刻仅见著录,只有极少的几个碑刻可见实貌,倘三老碑流失海外,实在是中国人的耻辱。为了筹款,一方面积极呼吁社内外同仁积极捐助。另一方面决定由吴昌硕、倪墨耕、何诗孙、陆廉夫、王一亭、商笙伯、高邕之、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各捐献书画印谱十件,古画三十件,举行义卖。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西泠印社先贤表示不惜重金购碑,通过积极努力,最后集六十余人之力,以八千元重金将“汉三老碑”赎回。隔年运至杭州后,如何保存成了问题,地方当局也不管此事,为了石碑的安全,大家又凑钱为石碑建石房,最后选址西泠印社观乐楼旁,连同社藏北魏、元至明墓志石刻等,并摹刻宋拓先秦石鼓十枚,一并筑石室永久保存。吴昌硕社长还专门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志其事。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1、柳书之贵

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官至太子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认为,碑刻或其墓志的书法若不能请到柳公权来写,就是子孙不孝。甚至外夷来向朝廷入贡,常另外出资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是如何的声名远播了。

2、王徽之“雪夜访戴”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黄门侍郎。性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晋书·王徽之传》里记载着一则他“雪夜访戴”故事,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马上叫下人斟了酒来,一个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

戴逵(?~396年):字安道,东晋学者,著《释疑论》反对佛家因果报应说,擅雕塑、书、画、鼓琴。屡征不仕,《晋书》卷94有传。戴逵当时在剡县,离王徽之这里还有很远的距离。王徽之根本就不管这些,他命令下人备船,深夜冒雪向剡县前进。

经过一个晚上的水陆跋涉,第二天早晨来到剡县。到了戴逵家门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诉下人,不和戴逵见面了,原道返回。下人很是不解,就问他原故。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根本就无所谓。”

王徽之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因而“雪夜清兴”之事历来很为后人称道。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4、张旭判状得教

张旭是一位草书大家。他非常爱喝酒,经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他才拿起笔来作书。他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

有时他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字,清醒以后,他反复观赏自己书写的作品,世人称他为“张颠”。张旭真草兼擅,他的书法为时人所喜爱。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当县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个老人拿着状纸来告状。张旭了解案情后,作了判决,老人走了。过了几天,老人又来了,张旭生气地问老人:“你怎么能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再来麻烦我呢?”

老人说:“其实,我不是来告状的。因为看到你写的字是那样美妙,想收藏它作为珍品!”张旭听了,觉得不寻常,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十分喜爱书法,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

张旭请老人拿来作品观看,的确是天下难得的佳作。于是,他反复学习、研究,从中明白了许多书法的奥妙。



5、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都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

王羲之,书圣,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的作者,相关故事:

1.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3.吃墨

有一次王羲之在认真地练习写字,连丫头给他端来的馒头和蒜汁放在身边都没有发现,丫头嘱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让自己饿着,结果王羲之还是专心致志的练习书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边去,帮这个情况告诉夫人。

  夫人听了非常担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为练书法走火入魔变得茶饭不思,随后伤了身子,就带着丫头前去劝说,谁知道王羲之正拿馒头蘸着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头大笑,丫头说先生您有没有觉得今天的馒头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笔,若有所思的说,这酱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来潜心写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当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没有察觉。

  夫人赶忙上前夺过馒头,心疼的说,你的字已经那么好看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废寝忘食的练习,王羲之说:“我的字都是模仿别人来的,现在我要创造只属于我自己的字了。”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羲之终于让自己的书法自成一派了,他终于摆脱了模仿别人的烙印,成为被后人模仿的存在。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走马观碑”有什么历史典故?讲了什么故事?

“走马观碑”有什么历史典故?讲了什么故事?

众所周知,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在笔者叹服其外交能力和谋略之外,更想分享的是他两件轶闻典故。走马观碑和目识群羊。

观看碑石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的顾问苏琴曾经骑着一匹高马并经过碑石。马跑得很快,但是当他经过石碑时,苏琴ted起了眼睛。记住所有大小字符。现在,它被用作阅读书籍和快速响应的隐喻。骑马时,您可以清楚地看到铭文的内容,类似于一眼十行的意思。

步行马和纪念碑的传统曲目:

曲调描述一个人骑着马跃越国王墓。他在石碑上看到题为岳飞一生事迹的碑文。这引起了岳飞的钦佩和纪念,并感叹秦辉欺骗了党的私人金牌,岳飞和他的儿子被送回了法院。婷被残酷地杀害。同时,赞美岳飞的著名将军永远流传开来。

沿着马走着看石碑,大约是苏秦骑着一匹高高的马路过石碑。马跑得更快,苏秦Su着眼睛,在快马通过碑passed后的短时间内写下了碑上的所有铭文。现在,我们用这种典故来描述对阅读的快速反应,这有点一目了然。

作为建安的七个儿子之一,王灿除了在诗歌和赋赋方面的优势外,还对历史记录非常感兴趣。后来的世代汇编了汉末王残的“英雄”记录,汇编为《汉末英雄记》(《英雄记》)。尽管本书的内容包含了更多的孤立证据的怀疑,但它可以作为我们恢复汉末三国时期事件的参考资料。

在王灿去世之前,他有两个儿子,但由于魏的讽刺性叛国罪,他们两个都被处死。下令杀害的是王灿的好朋友曹Pi。曹操正在征服汉中。在得知王灿的两个孩子被杀之后,他叹了口气:“如果我当时在那儿,我不会离开皇后而离开王灿。”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有一个谋士模式叫苏秦,他有一次骑着马路过一座石碑,在战马飞奔的情况下把石碑上的字全部背下来了。
讲的是战国的时候,苏秦骑着一匹马,路过一个背完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记下来碑上的字了。比喻他的记性好。
是指古代苏秦驾马疾驰,路过一块碑,就能清楚记得碑文上内容。说他能“走马观碑,目识群羊”,体现他特别聪明,异于常人。

为什么许多古代石碑下面都有一只乌龟驮着?有什么故事吗?

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好负重,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龙的第六子。龟以长寿著称,自古受到人们的器重。早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认为龟的寿命长,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所以问卜时多用龟甲,将其烧裂后看纹向来判断吉凶,然后将问卜内容刻在上面,保存起来,这便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皇帝用龟为碑趺,也是有来由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叫它去驮老子的碑,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这个碑下龟的名字叫霸下,又称龟趺、赑屃(“bixi”,发第四声音),是神话中,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样子似龟,力大无穷,喜欢负重。
相传在上古时期,霸下常背起三山五岳出来兴风作浪。后被大禹收服,为大禹治水立下了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大禹担心它“旧病复发”又开始捣乱,就命人搬来一块“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让它驮着石碑。这也正符合了霸下扬名的心愿。从此,它就以碑下龟的形象出现了。
霸下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在风水学上还有负重镇宅的效果。
说明一下,那个不是乌龟是赑屃(音同毕戏),是龙九子之首,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文章标题: 你在古代碑刻中见到过哪些精彩的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1994.html

[你在古代碑刻中见到过哪些精彩的故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