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时期会诞生出那么多的名著

时间: 2023-01-16 13:01: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时期会诞生出那么多的名著

为什么十九世纪会出现那么多文学名著?

家里有本《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翻看了一下,找找自己接下来要看的书。这里面列举了很多名著,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细节,1800年至1900年出现的名著明显多于其他年份。

换句话说,19世纪出现了好多伟大的文学家。

法国的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缪塞、梅里美、凡尔纳、福楼拜、莫泊桑、司汤达

英国的狄更斯、华兹华斯、雪莱、拜伦、济慈、勃朗特姐妹、柯南道尔、哈代

美国的艾默生、梭罗、霍桑、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

俄国的契科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屠格涅夫、诺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

挪威的易卜生

19世纪被称为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从1814年普希金发表第一首诗歌《致诗友》到1903年契诃夫的《新娘》。

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时因为19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个皇帝,拿破仑。

拿破仑在整个欧洲南征北战,促成了欧洲各国的联合抵抗,也把大革命的思想带给了各个国家。1815年法国恢复君主制之后,人们的思想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控制,于是才有了空前的文艺复兴一般的大爆发。

俄国的普希金发表作品时,正值拿破仑在俄罗斯的寒冬中遭遇灾难性的失败,俄罗斯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文学家们的创作热情也澎湃了起来。

另一方面,19世纪欧洲逐渐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进入到电气时代。美国也经历了南北战争,世界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世界的变化,让人们在思想上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追忆过往、展望未来,于是催生出如此多的伟大文学作品。

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一样,时局的动乱,人们无法安居乐业,才会产生百花齐放的思想大井喷。

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一点揣测,具体事实如何,还要读过那些历史之后才知道。

为什么说百科全书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舆论基础?

具体点说吧 结合当时法国具体国情
根本一句:《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缩影

故事在狄德罗之后
约从1775年至1800年,开始了《百科全书》出版史上的第二个重要阶段,然已与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关系不大。

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发生了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具有广泛的国际规模。一般认为,启蒙运动是从17世纪末期开始的,它受到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迨至18世纪中后期在法国形成高潮,以巴黎为中心,扩展到欧洲各地及北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狄德罗、达朗贝尔在1751—1772年间主编的《百科全书》。在启蒙的大纛下,麇集了当时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或称之为“人文主义者”——狄德罗、达朗贝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孔多塞、霍尔巴赫等,他们为了“共同赞成的事业”,暂时搁置学说的争辩,积极投身于启蒙运动,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一时间群贤毕至,精英咸集,是为“百科全书派”,他们都成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百科全书派”精神领袖的狄德罗,为《百科全书》倾尽心血,穷二十多年之功,终于修成正果,完成了人类书籍史上的伟大事业。
在《百科全书》的编撰、出版过程中,狄德罗与达朗贝尔、伏尔泰、卢梭等人先洽后隙,观点的严重分歧,卒之令“百科全书派”分裂,狄德罗被大部分作者所背弃。1772年,狄德罗在“失望和幻灭”中完成了《百科全书》最后一卷的编辑工作,然后终止了与《百科全书》的关系。但是,《百科全书》的后续出版工作并没有停止,而是以更复杂的形式延续下来。约从1775年至1800年,开始了《百科全书》出版史上的第二个重要阶段,然已与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关系不大。围绕着新版(或修订本)《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这场文化投机生意竞争激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阴谋。
《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缩影,意义非凡。“不管《百科全书》有什么不足,它的完成都是人类精神和出版物的伟大胜利。”为了探究撰稿人、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广告、报刊等媒介在出版《百科全书》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了显彰知识分子、书籍、公共舆论在启蒙时代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国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撰写了《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作者心细如发,梳理史料,钩沉轶事,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法国启蒙运动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

启蒙运动杰出的出版商们
出版商对投资《百科全书》极为热心,既是出于利己主义,也是出于对启蒙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启蒙运动的生意》的副标题是“《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这段时间是《百科全书》出版史上的“后狄德罗时代”,故其叙述重点不在狄德罗、达朗贝尔和“百科全书派”,而在“启蒙运动杰出的出版商们”。毋宁说,这是一部商人的思想史和商业外交史——读者十分渴望《百科全书》所提供的新知识,对它的需求已遍布法国全境。广阔的市场触发了激烈的争夺,众多出版商在这桩“启蒙运动的生意”中使用了各种手段:行贿、敲诈、造假账、窃取订购者名单、互相刺探以及背叛和密谋,还有各种形式的盗版。一切都是为了要在这场出版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中取得丰厚的利润。出版商对投资《百科全书》极为热心,既是出于利己主义,也是出于对启蒙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私营出版商的介入,对《百科全书》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百科全书》的出版过程一直倚赖金钱和权力的联合,与政治和经济利益纠缠在一起,但通过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最终成就了《百科全书》,使之永垂青史。这的确是一群有极高文化素质的出版商。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什么生意堪称伟大,那就是出版《百科全书》这桩“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的初期,是法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谁在出版物中印制反对教会和国家的文字,都有可能以“扰乱思想”罪被处死。可见狄德罗们固然有杀头之虞,出版商也是在做一桩冒着极大风险的文化投机生意。在当局禁止销售《百科全书》的时候,编纂者和出版商联合抵抗,冲击旧制度禁锢的罗网,把《百科全书》运送到“思想的市场”上。编撰者、出版商、印刷工匠、书商、广告商、读者……各方面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在生产《百科全书》的过程中扮演一个角色,结成一条纽带,共同传播启蒙的圣火。“这部书的象征意义超过了它本身,它代表了一种运动、一种‘主义’。它使启蒙运动具体化了。通过研究《百科全书》如何从出版商的计划变为现实,可以看到启蒙运动物质化的过程……这是一部物质实体和知性启示高度一致的著作,作为物理实体和观念载体,《百科全书》综合了上千种艺术和科学,它完全象征了启蒙运动。”

庞库克的身影
庞库克有见识而政治立场复杂,他与布列顿一样,是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出版商。

达恩顿的“《百科全书》出版史”只是一个阶段史,他把研究重点放在后期(1775—1800)。但根据达恩顿提供的资料,《百科全书》的出版全史大约是从1751—1832年。《百科全书》版本繁多,出版过程错综复杂,达恩顿不惮其繁,爬梳史料,提供了具体而微的版本情况。在众多出版商中,有两个人相当重要,一个是勒布雷顿(又译布列顿),他是狄德罗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商;另一个是庞库克(1736—1798)。从1751年到1782年,《百科全书》总共出版了六种版本,包括各种开本的再版本、增补卷版本和“盗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属于“狄德罗基本文字版”(或称“布列顿版”);另五个版本是在“狄德罗版”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的。此外还有两个版本,一种是菲利斯的《伊韦尔东版百科全书》,一种庞库克的《方法百科全书》。这两种版本,虽然也以狄德罗版作为起点,但与之差别很大,可以认为是属于另一系统的《百科全书》。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除去“伊韦尔东版”和“方法版”之外,所有参与“启蒙运动的生意”的出版商总共印制了24000部各种版本、开本的《百科全书》,至少有11500部已卖给了法国读者。《百科全书》在旧制度时代的法国成了最畅销的著作,它对随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774年,路易十六登基,这个新统治者对出版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使法国逐渐呈现出新气象。同时,一批改革派获得了权力,他们更是主张“图书生意应该像小麦生意一样更加自由”。1776年,庞库克决定“创造一部经过彻底修订的、事实上是新书的《百科全书》”(这就是后来的《方法百科全书》)。“庞库克并不认为《百科全书》是一部神圣的书或者是不可更易的经典,他要改造它,让它更好。”早在1768年,庞库克在取得《百科全书》的版权后,请狄德罗帮助他说服法国当局同意出版一个完全修订版。狄德罗也深感旧版多有缺憾,理应有一个崭新的更好的版本,答应了庞库克的请求,并写了一篇回顾性的文章,指出他为之心力交瘁的《百科全书》的不足之处。达朗贝尔更是对新版《百科全书》寄予充满诗意的厚望:“它将是古代和现代文学中最美的丰碑之一。我只对自己不能为这一美丽的建筑添加我所希望数量的石头而感到遗憾。但是至少我将为建筑师挑一些灰浆,我只希望它是最好的和最丰富的。”但当局没有批准庞库克的宏大计划。庞库克退而求其次,想重印原版《百科全书》并出版增补卷以改正错漏,他请狄德罗主持增补卷的工作,但狄德罗却拒绝了庞库克的邀请。这真是一个雄心勃勃、有远见、有胆略的出版商,虽然客观形势使他未能实现最初的目的,但《方法百科全书》后来出版了约200卷(大大超过了狄德罗版28卷的篇幅),直到庞库克已去世33年后的1832年还没有完成。《方法百科全书》的规模令其他版本的《百科全书》相形见绌。庞库克自豪地说,他的《方法百科全书》与其他版本的区别,“就像卢浮宫与茅屋或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与小教堂的不同一样”,它是“颂扬科学和艺术的从未有过的最伟大的丰碑”。
庞库克有见识而政治立场复杂,他与布列顿一样,是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出版商。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他深陷其中扮演了各种角色。起初他欢迎大革命,但在攻占巴士底狱事件后,他意识到革命将毁灭掉他最重要的生意(百科全书主义已经被雅各宾主义扫到一边),认为到1789年底大革命已经非常成功了,自由既已获得,混乱局面应当结束,私有财产必须得到保护。达恩顿是这样评价庞库克的:在旧制度下他惯于见风使舵,1789年(法国大革命)他是一个爱国党人,君主立宪时他是斐扬派,恐怖时期他是雅各宾派,热月里他是热月党人(热月以后,庞库克走上公共舞台谴责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的统治是恐怖的,而反革命的统治则比他恐怖一千倍”),拿破仑崛起后他又是一个波拿巴主义者。尽管他没有完成倾注了最后20年心血的伟大事业(出版《方法百科全书》),但他的“财产、健康和生命都为之耗尽”,“庞库克最后这桩生意的命运已经和处在一场改变了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的革命之中的法国的命运密切相关了”。

启蒙运动的微言大义
“它在任何有利情况的机缘下都会被各个民族所想念到并唤起他们重新去进行这种努力。”

对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所起的历史作用,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特别赞赏启蒙思想家挑战权力和政府的勇气:“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迸发的思想火花,“后来成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伟大成就的一系列理性和人道的改革的开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对于启蒙运动的失误和它带来的弊病,西方史家多有观点不同的深刻反思。且举两种重要的观点:有论者说,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但也有人争辩说,启蒙运动假设人性是无限可塑的,这个假定为极权主义国家将所有个性的痕迹从其主体那儿抹掉的企图提供了思想灵感。启蒙运动应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负责。(见《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启蒙运动确实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法国大革命滥用了启蒙思想,罗伯斯庇尔们践踏了启蒙精神,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动。雅各宾党领袖把革命引入歧途,刚把被革命者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内特送上断头台,革命者罗伯斯庇尔、丹东们随后也走上了断头台。但摧毁了专制制度的法国大革命没有错,就如历史上的许多革命也没有错,只是革命的人民每每被居心不良的领袖利用了,革命的本意被专制权柄的暴力践踏了。法国大革命催生的《人权宣言》,至今仍闪烁着耀目的光芒。“如果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未曾实现,如果对异说不容忍,暴政、迫害……至今依然存在,那并不能表明‘百科全书派’错了,而只能证明人类至今还没有真正学会合理地思维和普遍地宽容。”(斯·坚吉尔,《丹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英译本引言》)
关于启蒙运动之微言大义,我们最熟悉的是智者康德圣言般的解答:“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诸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在中土,五四运动以还,启蒙的口号断断续续喊了已有八十多年,多少仁人志士为启蒙事业生死以之,不幸国人太轻忽了康德的“神谕”和“别人的引导”,对“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仍未能正视。若以启蒙运动的精神及其衍生的口号来衡量,我们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无论是思想上的还是规模上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学者痛感于蒙昧给吾国吾民所带来的无穷灾难,提出以“新启蒙”赓续五四精神,反思专制主义造成的教训,但最终亦归于沉寂。启蒙尚未成功,狭隘民族主义却甚嚣尘上。狭隘民族主义妄自尊大,必然排斥启蒙,故狭隘民族主义的恶之花只能长出愚昧之果。还是康德,他以睿智的眼光,洞见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即使是这一事件所着眼的目的现在并没有达到,即使是一个民族的革命或体制改革到头来遭到失败,或者是改革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一切又都回到从前的轨道上去……它也不会丧失其任何一点力量的……它在任何有利情况的机缘下都会被各个民族所想念到并唤起他们重新去进行这种努力。”
因为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主张就是反对专制王权,鼓吹个人自由,对于当时实施君主专制制度的法国从思想上动摇了基础。

在你看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是呢?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历史上一场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自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和普法战争后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非常彻底的反封建革命,但同时也伴随着暴力和血腥。许多人死于这场革命。18世纪末,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农业起主导作用,但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领域在欧洲大陆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然而,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法国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矛盾加剧,广大农民深受封建阶级压迫,革命愿望迫切;二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调和的矛盾。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登台提供了政治舞台;第三,法国金融危机加剧,经济濒临崩溃。

1774年登上王位的国王路易十六是一个愚蠢而奢侈的人。法国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政治危机接踵而至,相互影响,最终融合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危机。1789年春,法国爆发了300多起农民和城市平民起义;资产阶级认为自己的经济实力越来越与自己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不相称,一心想夺取政权。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是,以路易十六为首的第一级特权阶级(僧侣)、第二级特权阶级(贵族)和第三级特权阶级(农民、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即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统治与反统治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爆发。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是国王召开的三级会议,这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索。

法国大革命,冲击与摧毁了旧的社会等级观念,而在欧洲中心的法国初步确立了共和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等进步思想,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统治阶级的剥削对于农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且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和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矛盾,也是由于国内财政危机非常的严重,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促进了法国的发展,也让法国成为了一个殖民地,造成了很多人死亡和受伤,导致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变慢。
当时的统治阶级不断的在剥削百姓,有严重的财政危机,也增加了一些阶级矛盾。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也结束了封建统治,让人们得到了自由。

有哪些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名著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想要探讨西方文学名著与历史的关系rn我们选取的是"法国大革命"rn除了《巴黎圣母院》以外还有哪些名著可以提供参考呢?rn我们希望能在名著中找到化用的史实或者反映的当时习俗等
狄更斯《双城记》,这个应该是主要参考,是对革命的最直接描写。
雨果《九三年》,
《悲惨世界》与革命时间也非常相近。

如果再找:

欧也妮·葛朗台
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

这三部与法国大革命多少有些关系,但是已经差了半个世纪了。别的不出名的作品,恐怕你们一时也找不到。
《巴黎圣母院》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有关的包括大仲马的《昂热皮都》、《夏尔尼伯爵夫人》、《红屋骑士》,弗郎士的《诸神渴了》,毕希纳的《丹东之死》(戏剧),等等。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雨果《九三年》
狄更斯《双城记》
双城记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名著

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名著,推荐一下,例如《九三年》、《悲惨世界》,多多益善。
《马拉之死》\《双城记》\《旧制度与大革命》\《弗兰肯斯坦》罗曼.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他向往法国大革命,并以其为题材写了十二部曲。其中“革命戏剧”有:《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信仰悲剧”有:《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
拿破仑传、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双城记
《自己与权利》、《双城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
文章标题: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时期会诞生出那么多的名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1748.html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时期会诞生出那么多的名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