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周朝要废除庙号

时间: 2023-01-11 04:01: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为什么周朝要废除庙号

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

高中历史课本中,皇帝有着不同的叫法,如: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唐太宗、宋高宗,明清的洪武、康熙、乾隆等。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有三种叫法:年号、谥号、庙号,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是怎样定义的? 一、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纪年的名称。年号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定的“建元”(公元前140年).年号除记载帝王在位之年,还可表示初登帝位、祈求福寿、表示祥瑞、记事等,如:汉宣帝继位后定的“本始”;汉桓帝在位时的“永兴”;明成祖在位_的“永乐”。明清以前的皇帝在位时经常更换年号,一般都有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时先后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大始、征和、后元,共11个年号;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3个;武则天掌权和当皇帝时年号最多,先后有17个年号。但是也有例外,如:唐太宗只有“贞观”一个年号。年号一般是两个字,武则天时用过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用年号指代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乾隆等。 年号还可以用来纪年,如:贞观元年指唐太宗执政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溥仪在担任满洲国皇帝时使用过“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二、谥号 谥号是我国古代帝王、贵族、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称号。谥号起源于周朝的周成王(周武王之子)。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王的“平”、秦穆公的“穆”、楚庄王的“庄”;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的“惠文”、秦昭襄王的“昭襄”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个字,如汉文帝的“文”、汉景帝的“景”、隋炀帝的“炀”;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史可法的谥号是“忠烈”。谥号的用字一向都有特定意义,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同情的有哀、幽、怀、愍、悼等。唐朝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 三、庙号 庙号是我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为他们定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的庙号为“太宗”、太戊的庙号为“中宗”。到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庙号制度就废止,秦朝时连谥号制也废止了,秦朝皇帝嬴政看到谥号与庙号一样都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谥号也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始称“皇帝”,因此“始皇”是其自称,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汉朝开始又承袭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两汉时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到唐以后的皇帝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唐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唐朝开始到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 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朝开始,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都称“祖”,如刘邦的庙号为汉高祖、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赵匡胤的庙号为宋太祖、朱元璋的庙号为明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庙号多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仁宗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受汉人的影响一般也是如此定庙号,如耶律阿保机的庙号为辽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号为金太祖、铁木真为元太祖、努尔哈赤为清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也多称“宗”,如辽太宗、辽世宗、金太宗、金世宗、元太宗、元宪宗、清世宗、清高宗等。 四、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根据上文内容,总结到年号、谥号、庙号有以下不同: (1)起源的时间不同。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其次是谥号,起始于周朝;年号最晚,从汉武帝开始。庙号、谥号在奴隶社会已有,年`号到封建社会才有。但是,周朝废除了庙号只有谥号,秦朝又废除了谥号,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因此,商朝只有庙号,周朝只有谥号,秦朝是既没庙号也没谥号更没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才“三号”具备。 (2)代指皇帝的时间不同。唐朝以前多用谥号指代皇帝,如:唐朝以前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隋炀帝都是谥号;唐朝至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清两代多用年号指代皇帝,如:洪武、康熙、乾隆。 (3)使用的时间不同。年号是皇帝生前使用,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事迹追加的。 (4)使用的对象不同。不同年号和庙号是帝王才有的,谥号除帝王有之外,贵族、父臣、武将也有,如: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谥号“文”,明末的政治家史可法的谥号“忠烈”。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西汉时期共有几位帝王,只有四位拥有官方庙号是因为什么?

西汉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包括刘邦、刘恒、刘彻和刘询。庙号产生于商朝,在周朝被废除。秦朝统一六国后,庙号和谥号被废止。官员们不允许谈论君主。汉朝建立后,刘邦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庙号也很严格。

西汉时期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应该是汉太祖刘邦,他是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暴力的秦和西楚政权,建立了汉朝,与民同乐,与民休息。刘邦在位期间统一了分裂的世界,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死后,官员们给刘邦封了庙号太祖,这是封建王朝中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刘邦的文治武功影响了未来的君主。西汉王朝第二个拥有庙号的皇帝是汉文帝。

他是一个幸运的皇帝。早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避开了卢植的清洗,被陈平、周亚夫等人拥立为皇帝,成为国家的君主。刘恒在位期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又回到了与民同乐的时代。此外,汉文帝是天下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帝王。他在位时,减少了税收和刑事法律。有庙号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他的庙号是世宗。这位皇帝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赶走了匈奴,汉朝的边境达到了数百年的和平状态。

在刘彻的手中,汉朝才真正实现了历史上的统一,他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最终加强了中央集权。第四位有庙号的皇帝是汉宣帝刘询。这是一个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他当上皇帝后,清理了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设立了西域驻军办事处,加强了与西域的关系。所以后来的帝王和朝臣都给宣帝起了个庙号叫中宗。宣帝之后,元帝和成帝都是无用的皇帝,自从元帝开始宠信宦官和亲戚,也导致了汉朝的衰落。

西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而且西汉王朝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期,经历了多个帝王。发展也是非常繁荣的。
据记载,西汉时期共有十二位帝王,但由于西汉有“有德者有庙号”的规矩,所以只有其中的四位帝王拥有官方庙宇。
因为西汉对于庙号看得很重,如果帝王没有很大的功劳,则不会给他庙号。

年号庙号谥号

华夏早期的年号是直接以君主即位以后的年份数字来表示的,某某年表示君主当政多少年。西汉武帝时开始选择一个美好的词语来作为纪年符号,比如建元元年,表示一个纪年起点。
庙号是皇帝去世后为他兴建奉祀的宗庙,这个宗庙里供奉的牌位就是庙号,最初要有足够的功德才有资格得到庙号,不是某祖、就是某宗,但后来所有去世的皇帝都可以拥有庙号了。
谥号是周人的规定,按照周礼中的谥法为去世的皇帝、用某些字眼来盖棺论定,总结其一生功过,后来逐渐沦为形式,几乎所有去世皇帝得到都是美好字眼。
年号就是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位帝王少则一个年号,多则十几个,因为遇到大事、“天降祥瑞”等等都要更改年号。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在商朝之后,周朝只沿用了商朝的谥号制度,导致周朝的帝王只有谥号没有庙号,到了秦朝庙号和谥号被全部废除,汉朝有承袭了庙号的制度,汉朝的庙号不是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是不能拥有的,这也是汉朝不少皇帝没有庙号的原因!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谥号就是皇帝死后,后人评价他生前的是非功过所加的一种评价,不光是皇帝,嫔妃、大臣、诸侯只要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可以在死后追加谥号!谥号的追加从西周就开始了!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诸侯、高级官吏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死后,给予他们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祭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和“宗”字。

年号是在位的皇帝给自己执政起的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的称谓,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就是他的庙号,谥号是皇帝给死去的女人大臣们的称号,也算是一种荣誉

为何在唐朝之前皇帝不喜欢用庙号,而用谥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周朝时庙号制度废止,推行谥号。秦始皇以为谥号制度“以臣议君,子议父”,很专制地把谥号也废止了。汉朝建立后,承袭了谥号、庙号制度,但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祖”一般是特设给开国君主的,后嗣君主“有德者”为宗。)的标准,不是所有皇帝都可以有庙号,但是无例外的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唐朝以后庙号就滥了,除极个别在位时间过短,或有特殊原因(如明太祖的孙子)的,都有庙号,才有可能都使用庙号。同时,我们从《通鉴》上可以看到,皇帝的谥号自唐代以后越来越复杂,用“谥号”称呼也因此越来越不方便;亦只能用庙号称呼。 到明清两代,皇帝一生基本只用一个年号,习惯上多以其年号称呼。但事实上,具体称什么是分场合的。比如《清史稿》中绝对不会称乾隆,而只会称“高宗”。评书、小说中也有称唐太宗为“贞观天子”的。有一点可以大体确定的是,自李唐以后,基本上没有人用“谥号”称呼了。
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 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琪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什么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

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中的“太祖”,就是皇帝中常用的庙号。与此相对应的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呢?

首先,就庙号来说,始于商朝。商朝时期,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不过,对于商朝之后的周朝,却选择废除了庙号。对于周朝来说,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而就秦始皇嬴政,出生于战国时期,也属于东周这一历史阶段。

所以,秦始皇很可能是因为周朝废除庙号的影响,所以自己也没有采用庙号。那么,没有使用庙号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嬴政也没有谥号呢?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过秦始皇没有谥号的原因,按照太史公司马迁的观点,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后,认为谥号是在帝王过世后,帝王的继承者依照过世帝王生前的品行来确定的。换而言之,谥号不是自己评定自己的,而是后人评价先人的,所以谥号一般是有褒有贬的。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嬴政认为谥号便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便是「子议父、臣议君」。并且,对于秦始皇嬴政来说,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了,比如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推行郡县制等等。在秦始皇看来,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所以自号始皇帝,自己的功劳如此之大,怎么能允许他的儿子和他的臣子评价他呢?由此,秦始皇不仅取消了庙号,还废除了谥号。在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因为得位不正,秦王子婴因为在位时间太短了,自然都没有给秦始皇追封庙号和谥号。

最后,经历楚汉争霸后,刘邦建立西汉。对于西汉朝廷来说,因为刘邦既有庙号(太祖),也有谥号(高皇帝)。不过,刘邦建立的西汉朝廷也没有给秦始皇追封谥号和庙号。至于西汉之后的朝代,因为时间遥远,也就更不可能给秦始皇嬴政追封谥号和庙号了。而且,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实在太过伟大了,这也是后来的朝代不敢给其追封谥号和庙号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秦始皇来说,始皇帝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谥号和庙号,不过,其实际上已经是对秦始皇很好地评价了。

文章标题: 为什么周朝要废除庙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1271.html
文章标签:庙号 周朝 废除

[为什么周朝要废除庙号]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