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10 11:01: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话说当年,孙思邈外出行医,自己病倒了。孙思邈得了什么病呢。其实是得到了丹毒。当时唐代很多人都想长生不老,很多医生都在那里炼一硝二磺三木炭,拼在一起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是这样记载的:人们都说了服了五石散可以长生不老,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应该统统烧掉。我就配过这个药,吃了之后,这个脑袋大了,左额生丹毒,长了一个大包。
当时,孙思邈走到四川云阳,早上起来一个大包,到了晚上都是大包。当时云阳县令是他的朋友,请了好多医生看,没看好。后来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药方,就好了。后来,他写《备急千金要方》时说:石在身中,万事休泰。
意思是你要是吃了石头,一万年都好不了。泰是好的意思。后来又说:宁食野葛,不食五石。有识者遇此方则须焚之,勿久留也。
当然,孙思邈的话有的人没听。比如李世民想长生不老,就吃了这个药方,不到五十岁就死了。雍正帝还开了一个炼丹厂,自己吃死了,又送给李卫吃,三年后,李卫也死了。因此,孙思邈教焚毁五石散,其实是对人民负责。可惜,后世的皇帝不少不听话。大致就是孙思邈晚年得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残本,看到了五石散的配方,自己亲自配好以后尝试服下,结果要了老命了,吃了以后脑袋肿起来大包。
他的朋友给孙思邈找了不少的医生都束手无策,还是他本人自己开了个药方吃了以后,才好转起来。因此孙思邈在医书中记录“宁食野葛,不食五石”。
晚年孙思邈对五石散的配方进行过改进,尤其是对古方之中,有一味要名叫“礜石”,在古代这是做砒霜的原料,而我们现在也清楚,砒霜是一种含砷的化合物,有剧毒,因此就拿掉了这味药,改成了较为温和的石硫磺。
但这玩意被改了以后也不能说是无害,虽然被记录在药方之中,但是孙思邈晚年左思右想,始终拿不定注意要不要毁掉,虽然孙思邈晚年确实是留下了不要留着五石散的药方,但很显然,并没有毁去,因为到了唐晚期以后,还有不少的文人雅士服食五石散。
五石散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制作的,主要用来治疗伤寒,治疗效果通常都非常的好。不过张仲景去世后,这个方子就被很多人进行了改良,因此五石散本身的作用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人们改良之后可不是用来治疗伤寒那么简单了,成为了人们眼中非常神奇的一种东西,人在服用了它之后,身体会越来越热,再也不惧怕风寒了。同时还会成为我们的身心愉快,性格开朗,而且体力也会增强。
但是五石散所产生的副作用是致命的,而且非常的明显。服用五石散会让人越来越戒不掉它,就像是抽烟吸毒一样。过量食用还会直接致人的死亡。一些王公大臣,宰相,诸侯都被五石散深深的吸引了,甚至包括帝王。这些人逐渐变得暴躁,慢慢的失去了人性,而社会也开始变得动荡不安。
当然了,每个时代都是有一些比较明智的人的,神医孙思邈意识到了这种东西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开始强烈反对滥用五石散,并且当时还有许多著名的医者对五石散也是深恶痛绝的。正是因为孙思邈亲眼目睹了五石散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因此他才会在临终前,吩咐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把五石散这种东西给毁掉。
服用五石散是一种坏习惯,好在有人出来制止了,因此这种恶习才开始慢慢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宁食野葛,不服五食”了,人们都拿这句话去劝导那些服用五石散的人,并且希望他们早日告别五石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服用五石散的这种恶习被消灭的差不多了,还仅剩一些拥有恶习的人,他们也只能够藏身在道观中,穿着道士服偷偷摸摸的服用!
因为医疗技术不够发达,古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短。如果加上婴儿死亡率,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有一句老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70岁的寿命在古代相对罕见。甚至很少人能活到100岁以上,但是今天“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两个““古稀””的年份。
孙思邈生于西魏七年(541年)。年轻时,他没有任何长寿的迹象。相反,他体弱多病,患有不治之症。他经常需要医生来治疗,并且花了很多钱。虽然上天没有给孙思邈一个健康的身体,但给了他一个非常聪明的脑袋。
孙思邈不仅聪明而且求知欲很强。7岁时,他几乎每天都能识别1000多个字。当地人称他为“圣童”,但孙思邈并没有真正的名气。
因为他的身体经常患有隐性疾病,得不到根治。因此,在他18岁的时候,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解除世人的病苦。孙思邈经常用他所学到的医学常识来帮助他周围的人。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医学造诣已经闻名天下了,并且“京邻中外有疾厄者”都会来找他治疗。
孙思邈是个精明的人,绝非书呆子。他知道要疾病在因不在果。要清除病灶,必须从根本原因入手。治疗未病才是最高明的医术。因此,孙思邈开始注重养生知识,学习黄家的医术。
我们知道道教强调“无为”,不受名声的束缚。37岁,即公元579年,孙思邈放弃了他的仕途,离开了家乡,在长安以西600多英里的太白山和长安以南的终,隐居了几十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研究了扁鹊、仲景、仓公、华佗、王叔和的名方。对于人体的十二经脉,五脏六腑都经过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草药的鉴定、收集、加工、储存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开山立派的水平。
孙思邈潜心收集和研究前人留下的旧药方,但孙思邈自己也是医学,所以在收集药方时做到兼收并蓄的态度。有一次,孙思邈在研究汉代名医张仲景留下的五石散时,眉头紧皱。
五石散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它主要是由石硫磺、石钟乳、紫石英等制成。服用五石散后,开始时会出现脸红、发热、精力旺盛,甚至出现幻觉。它有麻痹人神经的作用,而且经常服用很容易上瘾。
一旦上瘾,很容易引起嗜睡、躁狂等症状,甚至中毒而死。因此,孙思邈一直致力于了解五石粉对人们的危害,抑制民间追求五石散的不良倾向。甚至在临终前,他似乎还敦促他的弟子销毁五石散的药方。医者仁心用在孙思邈的身上再好不过了。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声誉甚至享誉世界,举世公认。孙思邈精于医术,救人无数,被尊称为“医神”;同时,又善于药理,素有“药王”的美誉,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齐名。
孙思邈出生于南北朝时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去世于大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最靠谱的,且有史书确切记录的百岁老人。因为不管怎么推论,孙思邈都应该活了至少百岁以上。这在平均寿命比较有限的古代,可谓是非常长寿了。
据两唐书的记载,孙思邈七岁就学,可日诵千余言。当时的北周元老独孤信称之为:“此圣童也。”这个独孤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个三朝岳父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而且皆受封皇后。独孤信557年去世,按此推断,孙思邈也至少出生于公元550年之前。
孙思邈因自幼多病,为了看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家周边的百姓,也都比较贫苦,很多人因为无钱治病死去。这深深触动了孙思邈,他在18岁时,立志学医,济世救民。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提倡“医德”的医生。他在自己著作的自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非常重视医德修养,并且提出了医德规范,他认为作为医生,除了技术精湛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为人治病,不应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而是应该一视同仁,都是病人。
孙思邈还有一个创举,就是将小儿科和妇科,第一次在中国医学史上独立了出来。他认为妇人和儿童关系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发展,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即“崇本之义”。他还专门著了《少小婴孺方》二卷和《妇人方》三卷,放在了自己的大作《千金要方》之首。
同时,孙思邈还比较注重疾病预防和养生。他提倡讲究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并且提倡食疗,以及以德养性,以德养身等养生保健的方法。
正应了孔子所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所说的,在孙思邈身上全部应验。周宣帝、静帝,隋文帝,唐太宗、高宗,都曾以高官厚禄与孙思邈。但是,孙思邈淡泊名利,都婉拒了。而后世给与的赞誉,孙思邈却没法拒绝了。并且,孙思邈还得了141岁的高寿,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呀。
那为什么孙思邈又跟“五石散”扯上关系了呢?而且,还那么坚决的反对使用“五石散”?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
古代最初的医者,就是巫和术士,所以,炼丹之类的金石之术,是后来的医者必修的课程。哪怕到现在,很多天然矿石,还是入药的重要原材料,只是加工和提纯工艺更加高超了而已。
孙思邈当时就细致的研究了炼丹术,以及一些药石方剂,甚至还改进了炼丹术。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硫磺、硝石、木炭的火药配方,就是由孙思邈记载下来的。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孙思邈不成神,都说不过去。
孙思邈还细致的研究过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并且完整的收集在了《千金翼方》中。《千金翼方》是对他之前所著的《千金要方》的补充版。而张仲景在治疗伤寒病时,使用过“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救人无数。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五石散”养生,所以,孙思邈对“五石散”做了特别的关注。
五石散主要是由五种含有钙化合物,硫化合物(如硫磺、硫酸盐),以及硅酸盐化合物的五种矿石组合而成。钙有镇静宁神的作用;而硫磺具有发热、驱虫的效果,有毒;一些硫化物还有壮阳的作用,同样有毒;而硅酸盐类具有止腹泻、愈合伤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某些矿石中,还含有非常有害的杂质砷化物。砷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却有剧毒。
张仲景用“五石散”治疗病人,都会选用优质的药石,并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在治好伤寒的同时,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却非常有限,为了救命,是可以承受的。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一定要遵医嘱。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就会有副作用大于疗效的危险。最主要的是,张仲景在用“五石散”的同时,还会开辅助方药,用以减少有害物,比如砷元素的吸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副作用。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很多贵族只是看到了“五石散”所谓的美容和壮阳作用,开始作为养生品,长期大量的服用。结果么,自然可想而知了,会造成砷、硫的积聚,逐渐导致慢性中毒。特别是五石散可以带来剧烈发汗,以及欲望满足的快感等强烈刺激,造成很多人精神上的依赖,即所谓的成瘾。
孙思邈在他三十八九岁时,也曾亲自尝服过五石散。但他发现五石散“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而且他还发现,在很多人身上都已经出现了恶劣后果,比如神志异常,身体浮肿,虚弱等等。因此,孙思邈专门在《千金要方》中著了一篇《解五石毒》,提倡人们合理用药,不可滥用,并说“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同时,他还劝世人“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同时,孙思邈还在书中开出了多副解毒药方,以便曾经服食过五石散的人解毒使用。
孙思邈要求毁去五石散的药方,并非是在临终遗言时,而是在著《千金要方》时,已经提倡这么做了。
至于孙思邈的真实遗言,则是“遗令薄葬,不藏冥器,不奠生牢”,即要求在自己去世后要薄葬,不准在墓中埋藏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孙思邈绝不负一代圣人的美誉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