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08 01:01: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晋书·惠帝纪》中有言: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当时发生了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没本事的人只能活活饿死,而活下来的也只能挖草根、吃树皮。消息传到宫中之后,晋惠帝司马衷十分不解,“体恤民情”的他想为老百姓出个好主意,于是他这么说道:老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何不去吃肉粥呢?
可见,古代平民和贵族之间分化严重,朝中官员中饱私囊、蒙蔽圣听,维护表面繁荣的景象,致使民不聊生,等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动乱,最后便是王朝的更新换代。大约在700年前,有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来到了元朝,他把所见所闻都写到了《马可波罗游记》中:东方人富得流油,遍地黄金、罗绮,简直是一个人间天堂。
基于马可波罗的记载,所有西方人都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尤其是那些掌握了航海术的国家,他们不惜跨越千山万水,也要来一睹为快。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英国的一个使团踏上了中国大地,然而,目之所及却与他们的设想相差甚远,书中描述完全是“子虚乌有”。使节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因为他们眼前所见的景象,还没有欧洲的一个小城繁华。
当时,清朝百姓已经被剥削了一层又一层,就算他们出力再多,也不过是皇室贵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史书记载,18世纪的中国农民一般以粗粮、青菜为主,鸡蛋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而肉类更不用提,完全被各级官员以及皇家垄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
另外,《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中还提到:中国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在32两白银左右,而他们一年的支出却达到了35两之多,正好多了3两出来,无论他们怎么省都没用。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世界上所有的发明都是懒人琢磨出来的,虽然听着有些奇怪,但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2000多年前,商鞅实行变法时曾提过“驭民五术”,也就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据《商君书》记载,所谓“壹民”,便是统一思想;弱民,则是国强民弱;疲民,给老百姓找事做,让他们疲于奔命,没时间顾及他事;辱民,让其无“自尊自信”,教唆他们互相检举揭发,终天生活于恐惧氛围。最后一个,贫民,只让百姓留下维持生存的粮食和钱财,使其“人穷志短”。若5项措施都不好使,只能杀掉了。
不得不说,商鞅对付百姓的手段绝对称得上是“毒计”,他为了秦孝公的统治,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尤其是其中的“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之计,完全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只知劳动,不会思考的“机器”。维护统治的出发点固然是好,但若走了极端,只会引发动荡,无数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两银子不多,但就是赚不到,只要朝廷一道命令下来,刚富裕起来的百姓又会被打回原形。另外,几乎每个皇帝都很擅长使用赈灾、增税的手法,让百姓在为3两银子奔波的同时,还要感谢“皇恩浩荡”。于是,所有人都在为3两银子绞尽脑汁,自然就没人去搞发明创造的东西,而同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结束了,机器逐渐取代手工业,解放了一大批劳动人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灵魂就这么被抽走了。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商鞅的驭民五术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这是在后世帝王们都愿意去阅读学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法。
所以,古时候的驭民五术的首倡着是商鞅,通过贯穿他驭民五术的变法活动,彻底改变了整个秦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从根本上拉开了与其他六国的差距。使得秦国终成强秦,灭六国,扫六合,建立了短暂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首先,一民,即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统一民众的思想,使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儿使。所谓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是也。后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二,弱民,不论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政体中,财富就像真理一样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就是要把财富从一部分贵族地主手里收归到国家的手里,达到国富民弱的效果为国家攫取更多的资源来维持战争。弱民政策也是商鞅后来死的主要原因,他的弱民政策让得罪太多人,尤其是侵害了所有贵族的利益。
其三,疲民,让老百姓疲于奔命。此所谓兵法上的以逸待劳是也,统治者像看候似的,看着老百姓为了他们放出的诱饵而疲于奔命,达到另一种形式的画地为牢。让民众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想、去做其他的事,一心一意的为统治者服务。
再次,辱民,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奴民,奴化民众然后更好地去奴役他们。古人的心理战玩的也贼溜,深知打败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从心理上彻底的征服他。从思想上、主观条件上去奴化百姓,让他们从内心上就不敢去反抗,从而服从统治。
最后,贫民,所谓的饱暖思淫欲也,肚子吃饱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时候,一个人杂七杂八的想法就多了。于是各种割韭菜的税收扑面而来,压得你喘口气都难,却又压不垮你,还能忍受。让你为了肚皮而奔波,提不起其他的不良心思,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不是很好管理的呢。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商鞅这个龟孙的驭民五术,可以说是充满浓浓的恶意,把老百姓当猴耍呢,难道他就没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但是看待历史问题我们要客观的分析,理性的看待。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来看当时的秦国非常穷,和其他诸侯国交战,屡战屡败,除了骨气硬点之外,不怕死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会知道驭民五术这是一个国家在弱势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战争,战胜对手的客观需要。
在清朝的时期,中国处于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这三两银子就代表着,国人一年能否填饱肚子,能否吃到肉。能否偶尔在饭里加一个蛋提升一下生活水平。而这个驭民之术指的是:在农民的粮食收成特别好的时候,官府就乘机多要粮食,多收税。要是那一年的收成不好,官府就少收税,如果到了那一年粮食收成太差,人民造成饥荒,都吃不饱饭。政府就在派人去各地拨款粮食钱财,让农民感受到皇帝的大恩大德。但是归根到底都是老百姓的粮食钱财。
在清政府看来,西方那些所谓的先进技术,都是一些妖术,清朝政府的”盲目自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把对外的大门关的紧紧的。害怕外来的文化,会对清朝的封建统治造成影响。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如果在某一天突然有洪水卷席了一个村庄,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冲走下一个村庄。这时西方与清朝,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做法。
西方人会选择将现在的村庄放弃掉,先保住村庄里面人民的安全。等到洪水走了以后,再根据洪水来时形成的河道,进行清理疏通,重新修建一座村庄。而清朝的做法则是,不会放弃这个村落,在这个村落的中间,修建一个很大的水库,在水库的两边,修建层层的外围,防止洪水再次来袭。但是这个村子还是这个村子,治标不治本,只是看起来好像解决了这个问题。水库里面的水总有一天会装满。
那些清朝的统治者,也只是想开辟更多的田地,让更多的人去耕田。上交更多的税款到清政府。清政府所想的只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为他卖力,如何上交更多的税款,而不是去向西方学习好的先进的技术,去改变这一状况。一直在想如何多收取每个三两银子,而不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要注意商鞅的“驭民五术”不是针对全体国民,包括贵族和平民的,因为“驭民五术”是针对被统治者儒家平民的方法,不包含“驭人五术”针对道家及兵家贵族的方法。
中国传统社会的起源,是一场史前大战,炎黄百姓联盟对阵蚩尤九黎部落,炎帝部族相当于后世的“法家”,黄帝部族相当于后世的“道家”,百姓部族相当于后世的“兵家”,蚩尤部族相当于后世的“儒家”,九黎部落相当于后世的“墨家”,炎黄百姓联盟由于居于战胜者地位,取得了奴隶主贵族身份,被称之为“人”(就是拥有交配权的意思),蚩尤九黎部落居于失败者地位,获得了奴隶身份,被称之为“民”(就是啄瞎一只眼以明确其奴隶身份的意思)。
所以,“驭民五术”就是专门制约儒家(文儒)平民及墨家(武儒)平民的学问,韩非子的总结是“儒(文儒儒家)以文乱法;侠(武儒墨家)以武犯禁”,换言之,“驭民五术”就是一种保障道家及兵家贵族的“人权术”。
如果对应于当代,就是欧美国家为被统治者设定的政治、经济、宗教、理念等各种规范,此时的“民”就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
壹民,商鞅变法主张的统一思想,现代则表现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
弱民,商鞅变法主张在冷兵器时代收缴兵器,使黎民缺乏军事训练便于镇压,现代欧美国家则表现为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纵横捭阖。
疲民,欧美国家以西方的“自由观”让传统国家疲于奔命,召集大量代理人扰乱第三世界国家秩序,如乱港分子,台独分裂势力,伊拉克反对派,卡扎菲反对派,伊朗间谍分子,“阿拉伯之春”反对力量。
辱民,欧美国家物色了大量的代言人,编造了“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日本人”等谎言来打击被统治者人群的自信心。
贫民,现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国家“望人穷,不望人富”,其实与道家的“小国寡民”思想如出一辙。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