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07 23:01: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唐朝之所以还能延续100多年的时间,依靠的是三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几乎处于灭亡的边缘,幸运的是唐玄宗之后的几位皇帝都很努力,在他们的治理下唐朝慢慢地恢复了生机,从而让唐朝能够继续存活一百多年的时间。
唐玄宗退位后,大唐新的继承者是唐宪宗李纯,他凭借个人能力实现了大唐中兴的局面。唐宪宗把太宗和玄宗当作自己的榜样,他通过努力彻底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将权力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有效地稳定了朝廷内外混乱的局势,使得唐朝重新焕发生机。
之后的继任者唐武宗也很勤奋,在位期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武宗针对唐朝的一些弊端作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同时他大胆起用很多有能力的人才;在他的努力治理下,唐朝国库渐渐地充盈起来,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朝廷内外一片和谐的气象,就这样唐朝的国力逐渐变得强盛起来,虽然没能达到开元盛世的地步,但他做的也算很好了。
还有一位就是唐宣宗,他主要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对内他努力地抑制宦官和外戚的势力,避免了朝政的混乱,同时他还大力推行各种减税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百姓身上的负担;对外他集结了所有的力量对外征战,顺利地击败了长期侵扰中原的外族部落,还收复了大量的失地,从而带领唐朝重新进入繁荣的局面。
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短短时间内,昔日强盛到万邦来朝盛唐帝国被拉下了神坛。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也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这场持续达八年之久的政治叛乱才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平息,而唐王朝付出的代价是由极盛转向衰弱,中央弱势,全国人口下降一半以上,最危险的是,吐蕃回纥等外族开始认识到唐帝国并非如以往那般无可匹敌。
虎落平台,龙游浅水,诸狼数犬,四顾环绕,时不时便想扑过来撕扯血肉。
极盛时期的大唐帝国疆域图
极盛时期,万邦来朝,诸族争相朝贡,汉人聚族之地,异族退避,天朝上国,不外如是。
唐后期疆域图
私以为,安史之乱对唐王朝造成最严重的影响不是国家衰威,人口骤减,而是天下民意不再全系唐室,至少一部分人已经抛弃了对唐室的臣服心理。
安史之乱彻底暴露并加剧了大一统唐室貌似辉煌壮阔不可一世背后的衰弱无能与举措艰难,唐室大一统的暴力支撑前提不复存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时期以力服人的中央集权自然不可能真实实现。
在之后的百来年岁月中,虽然有唐宪宗这样的唐皇试图力挽狂澜,然而在愈演愈烈的藩镇割据和宦官篡政的政治环境中,在岁月长河中留下辉煌一笔的大唐帝国终于破灭,享国290年。
朱温灭唐
公元907年,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正式称帝,更名朱晃,国号大梁。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中期的一次浩劫,严重损害了唐朝的发展,但让人诧异的是,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唐朝,竟然又向后延续了150年的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唐朝至今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安史之乱都不能掩盖它的光芒。至今在世界许多地方,华人聚居的地区都叫做唐人街,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能延续150年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的原因,并非因为不得人心,而是在军政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的民心还在,这就是唐朝得以延续的最根本原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面对的最严重问题,唐朝的好几任帝王都坚决执行了打击藩镇的政策,一度让唐朝恢复了中兴的局面。但是这依然无法根除藩镇割据的隐患,最终唐朝也是灭亡在这里。
但是凭借安史之乱后唐朝几个能干的皇帝,还是将唐朝延续了近150年。
首先是唐德宗,他实行了著名的两税法改革,减轻了百姓负担,抑制了唐朝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让唐朝经济得以恢复,拥有了足够的钱粮,唐朝的控制力也得到了恢复,这是唐朝后面打击藩镇的基础。
到了唐宪宗时期,这一阶段是唐中后期军事力量最强的阶段,他任用了一批文臣武将,如裴度、武元衡、李吉甫、李愬等,对藩镇进行了坚决打击,几乎削平了当时全部的藩镇,唐朝在事实上实现了统一,史称“元和中兴”。当时,韩愈也曾参加过平叛战争,对唐宪宗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随后就是唐武宗和唐宣宗,这两个帝王又为唐朝延续了生命,唐武宗励精图治发展军政民生,对外打击了回鹘,唐宣宗时期则多次击败了强大的吐蕃,为唐朝再次续命。
所以说,唐朝的延续并不是好运气,而是自己奋斗而来的。要不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帝王寿命都很短,唐朝估计还能延续更长的时间。
史学界把唐朝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初唐618年—712年,盛唐712年—766年,中唐766年—836年,晚唐836年—907年。其中,盛唐与中唐的分界点就是“安史之乱”。从唐朝国祚来看,安史之乱前的150年是唐朝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极盛的辉煌阶段;而经过安史之乱的巨大打击后,唐朝居然又延续统治了150年之久,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长达十余年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是巨大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一度出现了“双悬日月照乾坤”——即唐玄宗和唐肃宗同时在位的混乱局面,可见安史之乱对唐朝统治集团有些顾头不顾腚。然而,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安史之乱并没有完成对唐朝根基的致命打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痛定思痛,对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从而使得唐朝寿命又延长了150年。以下笔者从这三个领域分别分析。
一、安史之乱后的政治改革:藩镇政治体制的重建与巩固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就是唐朝政府形同虚设的藩镇管理体制,放纵地方节度使不断坐大,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起兵谋反的局面。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喘过气的唐朝统治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削弱和夺取地方节度使的控制力。
779年,吐蕃、南诏入侵四川,以往这种事都是由中央政府指挥地方节度使出兵平乱,但唐德宗却派出中央神策军,在平乱的同时,渗入到藩镇军队中,从巧妙的解体了藩镇势力。
此后,藩镇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中央控制的藩镇数也远远多于地方独立的藩镇数。唐宪宗时期(807年),据《资治通鉴.卷237》载:
“是岁,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税户四分减三”。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完全臣服于中央政府下纳税的州郡有49个,而此时,完全独立的藩镇才仅仅只有5个(即淄青镇,范阳镇、魏博镇、成德镇、淮西镇),况且这着藩镇名义上还臣服于唐朝。
因此,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行之有效的藩镇制度和管理思路,使得藩镇势力的不断削弱,中央政府管理范围的因此而不断扩大,是唐朝得以延续150年国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强大的经济财力支撑。
安史之乱之所有没有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打击到唐王朝的经济基础。古语有言:苏湖熟天下足。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镇,仅仅苏杭二地每年为唐朝政府纳税的数额就超过了西北诸镇。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经济惨遭破坏,正是江南地区持续雄厚的经济供给才给了唐王朝平乱的基础。
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得不到北方地区有效的经济纳税供给,但是却稳稳的控制住了江淮地区这一片沃土,依靠江南地区稳定的小农经济和繁荣的商业贸易,赢得了持续供血、延长唐王朝寿命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了作用。
三、思想领域的儒学复兴运动,为唐朝王延续寿命起到了致命的作用
经历过社会动乱的人,都是渴望和平的。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人民都渴望过上稳定的生活,同时经历了唐朝的盛世和安史之乱的杜甫有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
唐朝统治者们当然也知道,统一思想对于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重要性。在安史之乱前,佛道盛行,人民思想领域混乱,十分不利于帝国的统治。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就进行了儒学复兴运动,利用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期望,“独尊儒术”,大肆传播儒家的封建忠君、三纲五常思想,强调自身政权的统治合法性,从而为延续唐朝的寿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唐武宗时期,为了突出儒家的统治地位,打击其他异教思想,甚至出现了灭佛毁道的“会昌法难”事件,从根本上讲,这一事件的根源就在于封建王朝统一思想的需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150年的寿命,除了其适时的改变统治思路,巧妙的解决了藩镇格局这个面前棘手的难题外,还成功地维系了江南地区的长期稳定和赋税征收,从而为帝国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思想领域的儒学复兴运动则为唐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支持,为延续了唐朝的寿命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比较强盛且历经时间较长的朝代,在唐朝为最鼎盛的时期,全世界的国家都来学习。然而后来在公元755年的时候,发生了安史之乱,而这场反叛之灾战持续了将近8年之久,使唐朝人民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是尽管发生这样的事情,唐朝依然持续存在了150多年。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唐朝虽然发生了安史之乱,但其政权并未被动摇。安史之乱说到底,只是唐朝统治者内部的一个权力上的争夺。既不是敌人的入侵,也不是民间农民军的起义。虽然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唐朝政局受到极大影响,但政权依然属于朝廷内部,并未落入到朝廷之外。直到安史之乱结束,唐朝的依然可以发展。而且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出现了几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第二,唐朝虽然发生安史之乱,但是全国的整体经济基础基本是稳定的,虽然受到有影响,但很快趋于稳定。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反叛之人仅仅用了一年就将唐朝的都城攻陷。之后全国的经济,又慢慢的稳定下来。而且以安禄山为首的一群反叛之人仅仅控制了河南与陕西两个省。全国其他的地区仍然在朝廷的手中,政权流失的不是很多。
第三,属于朝廷的军队作战能力逐渐恢复。在众多将领的领导下,打败了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安史之乱的一开始,唐朝的军队接连败退,被安禄山、史思明的等反叛之人打的落荒而逃。可能是因为唐朝一直处于太平时期,军队在实际作战方面变弱。而到了后来,唐朝的军队逐渐恢复,再加上有很多有能力的将领,最终打败了反叛之人。
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唐朝欣欣向荣,缔造了大唐盛世,举世闻名;然而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却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重现大唐盛世。
这场战乱一共持续了八年的时间,对于整个唐朝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生活也是苦不堪言。虽然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在走下坡路,也不乏中兴之主,却也是达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但是唐朝并没有迅速灭亡。
安史之乱是成功镇压了,但对于唐朝政府来说,一切似乎又都没有改变。藩镇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些藩镇割据一方,唐肃宗的时候,天下仍是不太平,于是又效仿汉朝州牧的制度,让节度使统管地方的军政大权。
甚至还能够世袭,虽然没有称帝,但跟一个小王国没有什么区别,各地的赋税也不上交中央,可以说中央政府已经形同虚设,而这些节度使也逐渐有了推翻唐朝政府的实力。
安史之乱并没有完全摧毁唐朝的经济。安史之乱影响的主要是北方地区,南方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南方富庶之地是完全掌握在唐朝的手里的,以南方的经济实力支撑唐朝平定战乱还是够的,加上后来继任的皇帝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渐让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北方恢复了过来,整个个唐朝还能够顽强的走下去。
在安史之乱前,节度使掌握着地方大权,导致地方和朝廷有很大矛盾,但是由于整个唐朝外部还有威胁,所以中央和地方能保持相对和平一致对外。
唐朝当初平定安史之乱之所以那样迅速,是因为朝廷对割据势力们进行了妥协,但有得就有失,快速平定安史之乱的代价就是藩镇割据的隐患。唐朝解决不了藩镇割据,还因此衍生出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唐朝还能够苟延残喘一百多年已经属实不易,想让它重建大唐盛世,那是难如登天。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