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伪史论者认为西方的科技成果是偷窃中国的,请问西方偷窃了中国什么成果,怎么偷窃的,证据是什么

时间: 2023-01-07 11:03: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伪史论者认为西方的科技成果是偷窃中国的,请问西方偷窃了中国什么成果,怎么偷窃的,证据是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历史上丧权辱国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等。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三、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四、虎门条约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五、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马关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虎门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望厦条约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清朝末年时期,历史学家将中英鸦片战争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在1840年的生活状态:

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兼并(大地主阶级)严重。

政治:官员之间结党营私,互相倾轧,权贵阶层卖官鬻爵,贿赂成风,清朝变得日益腐败。

军事:武器装备陈旧,军士操练不勤,营务废弛,兵士沦为,纪律败坏。

财政: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外交:闭关锁国,天朝自大。

思想:闭目塞听,盲目排外,半本论语治天下。

以上主要原因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反抗斗争激烈。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此时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船坚炮利。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建立殖民体系,成为侵华的前沿阵地。

英帝国全球殖民地

英国此时由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努力的全球寻找产品的倾销市场,而此时的中国(清朝),就是理想的产品倾销第地。经济占全球将近一般的经济体,一个英国商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1840年英国的社会状态:

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实现了蒸汽机械替代人工的的工业化目标。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人在英国是一个非常昂贵的阶级。

东印度公司对外殖民扩张掠夺,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英国在此时号称为“日不落帝国”。

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发明被人们提出来,这个英国社会是一种蒸蒸日上的状态。

对于1980年的中英之间社会状态的对比,可以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比较 - 百度文库wenku.baidu.com/view/eae32fc24afe04a1b071dedb.html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版图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涉及到的领土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这是中国近代时的开端,西方国家势力的主要的目的还是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现阶段,西方的科技势力还是不能完全碾压中国。所以在这20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是在中国身上吸血,而不是在身上割肉。

《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国取得了如下权利:

  1. 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2. 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3. 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4. 取得领事裁判权。

  5. 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瑷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北京条约——1860年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俄国人无疑是队土地最贪婪的国家,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贪婪之行为令人感到发指。

清朝末年疆域图

中日甲午海战

英雄的水手在东海之上搏杀,汉家儿郎从不缺英勇善战之辈,太平洋之东的洋面上从来都不缺激情热血的故事,从秦时的徐福东渡倭国,到郑成功的血战大员岛,再到甲午勇士激战日本海寇!中国这片热土从来就不缺少英勇善战的勇士。

甲午海战的的过程我们就不详细的讲解吗,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战争赔款中的大部分资金,被明治政府用于发展军事和教育,如在日本各地增设建立帝国大学等。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是中国人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中国人可以被英国人打败,可以被法国人欺负,但是当被一个原来是自己的小兄弟到你家,杀了你父亲,兄弟,强奸了你的母亲、你的妹子。这种耻辱应该是刻入我们的灵魂之中。中国人永不为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清政府大力搜刮,以弥补因鸦片战争和赔款而带来的财政亏空,连下“筹划经费”、“多追商欠”、“查明私垦隐赋,勒限照例升科”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

巨额军费和赔款除直接构成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外,也间接加重人民负担,激起民众反抗,激化了阶级矛盾。另一方面,鸦片的进一步泛滥,也加速了清廷的腐化。总之,《南京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亡。

2、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5、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清政府大力搜刮,以弥补因鸦片战争和赔款而带来的财政亏空,连下“筹划经费”、“多追商欠”、“查明私垦隐赋,勒限照例升科”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

巨额军费和赔款除直接构成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外,也间接加重人民负担,激起民众反抗,激化了阶级矛盾。另一方面,鸦片的进一步泛滥,也加速了清廷的腐化。总之,《南京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亡。

2、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5、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历史上丧权辱国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等。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三、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四、虎门条约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五、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汉语的认识。 语文课堂作业本七下第七课的体验探究。快。。

的语法特点
文字形成形声字
合体会意字
简化汉字
文字拼音化问题
汉语方言
汉语分支
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时代的变化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近现代汉语
口书差别
汉语发展
常用相关词语及英译语言概母。 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用利玛窦二十五字母“互相结合,上加五个字调记号,来拼切一切汉字的读音。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人称“利、金方案”。 “利、金方案”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这两个方案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写的,适合于拼写北京音。于是汉字读音就显得极其简单,极其有条理,不但把向来被人认为繁杂的反切,开了一条所谓‘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简易途径,并且立刻引起了中国好些音韵学家对于这种简易的拼音文字向往的热忱”。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方密之(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99987fggffdddfggggggggggggggggggg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以智)《通雅》成于1639年,书中再三称引《西儒耳目资》,如说“西域音多,中原多不用也,当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甚至提出“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此即汉字拼音化主张的萌芽)。传教士的方法震动了中国音韵学家,直接启示他们在西方拼音文字帮助下寻求对汉字记音系统更完善的描写。稍后刘献庭(继庄)的《新韵谱》即在这种刺激下撰成,钱玄同说刘氏已清楚认识到“必须用了音标,方能分析音素,方能表注任何地方之音”,罗常培《刘继庄的音韵学》一文则认为该书重点就是“着眼于统一国语与调查方言”。钱玄同甚至认为,《新韵谱》成书之年(1692)实可作为“国语运动”的纪元。 1627年,再度被召回杭州,从此就在杭州专心传教和著述。“华人曾言言词理文笔之优,欧罗巴诸司铎中殆无能及者。其远非常人所能及之记忆力,其好学不倦,虽疾病而不辍,其时常从事之译业,或译拉丁文为汉文,或译汉文为拉丁文,使之谙练语言文字,故言谈写作均佳,无论文言或俚语也”。他大部分的著作为拉丁文,写成中文的即在陕西的《西儒耳目资》一书。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还带来大量外文书籍。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且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他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让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历史渊源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
编辑本段语法特点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编辑本段文字形成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朝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合体会意字
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 ③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可是现在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
简化汉字
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
编辑本段文字拼音化问题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记录。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方言区的人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弦易辙,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动。事实上,由于长时间使用汉字这一可以表意的书写系统,汉语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而且这个现象确实发生了,现在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对应几十上百个汉字,如果使用拼音来记载语音,会出现不读出来就看不懂的现象,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真要进行汉字拉丁化的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汉语发展到合适的程度以前,最好搁置拉丁化的计划。 例如,鲁迅先生的著作《阿Q正传》书名中的“Q”字,据鲁迅自己说,也是受拉丁化的影响。 汉语不能拉丁化的有力证据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备注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普通话朗读或者拉丁化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同音字多的缘故。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
编辑本段汉语方言
汉语,又称中文、汉文,其他名称有国文、国语
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用利玛窦二十五字母“互相结合,上加五个字调记号,来拼切一切汉字的读音。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人称“利、金方案”。 “利、金方案”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这两个方案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写的,适合于拼写北京音。于是汉字读音就显得极其简单,极其有条理,不但把向来被人认为繁杂的反切,开了一条所谓‘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简易途径,并且立刻引起了中国好些音韵学家对于这种简易的拼音文字向往的热忱”。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方密之(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以智)《通雅》成于1639年,书中再三称引《西儒耳目资》,如说“西域音多,中原多不用也,当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甚至提出“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此即汉字拼音化主张的萌芽)。传教士的方法震动了中国音韵学家,直接启示他们在西方拼音文字帮助下寻求对汉字记音系统更完善的描写。稍后刘献庭(继庄)的《新韵谱》即在这种刺激下撰成,钱玄同说刘氏已清楚认识到“必须用了音标,方能分析音素,方能表注任何地方之音”,罗常培《刘继庄的音韵学》一文则认为该书重点就是“着眼于统一国语与调查方言”。钱玄同甚至认为,《新韵谱》成书之年(1692)实可作为“国语运动”的纪元。 1627年,再度被召回杭州,从此就在杭州专心传教和著述。“华人曾言言词理文笔之优,欧罗巴诸司铎中殆无能及者。其远非常人所能及之记忆力,其好学不倦,虽疾病而不辍,其时常从事之译业,或译拉丁文为汉文,或译汉文为拉丁文,使之谙练语言文字,故言谈写作均佳,无论文言或俚语也”。他大部分的著作为拉丁文,写成中文的即在陕西的《西儒耳目资》一书。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还带来大量外文书籍。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且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他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让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历史渊源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
编辑本段语法特点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编辑本段文字形成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朝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合体会意字
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 ③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可是现在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
简化汉字
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
编辑本段文字拼音化问题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记录。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方言区的人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弦易辙,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动。事实上,由于长时间使用汉字这一可以表意的书写系统,汉语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而且这个现象确实发生了,现在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对应几十上百个汉字,如果使用拼音来记载语音,会出现不读出来就看不懂的现象,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真要进行汉字拉丁化的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汉语发展到合适的程度以前,最好搁置拉丁化的计划。 例如,鲁迅先生的著作《阿Q正传》书名中的“Q”字,据鲁迅自己说,也是受拉丁化的影响。 汉语不能拉丁化的有力证据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备注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普通话朗读或者拉丁化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同音字多的缘故。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
编辑本段汉语方言
汉语,又称中文、汉文,其他名称有国文、国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也是最难学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韩文和日语也是的吧)韩文不是啊,韩文是拼音文字

中文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根据生活中事物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他的优点在于没学过中文的人也可以根据字的样子而猜出字的意思。(哎,我这种人就很笨,猜不出来)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而现在的一些有研究的学士还可以解读它。到了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小篆,隶书,有兴趣或有一定学识得人都人可以认识许多。而到了南北朝时候的楷书,则是大家都可认识的了。埃及文字虽比我们早了2000多年,但现在却无人能解读古埃及的文字了。再就是现在广泛流行的英文,300年前沙翁的作品一般的本科生都是看不懂的。这首先就说明了中文的生命力和他远大的发展前景。(我挺)

中文的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思维面广阔。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为什么说汉语是"学少而知多"的语言?因为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由于汉语使用了‘声'因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2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

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如果那些美国人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就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

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在英语中那就真是隔行如隔山,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 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因此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最后,谈一下关于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的问题。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

通过以上的种种论诉,汉语有思维速度快,组词能力强,能够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发展前景大等诸多优势,因此说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汉语有着悠长的历史,但却经久不衰,蕴含着它独特的文化气息,永远不会消亡,几乎是伴随天地开辟以来最博大精深的语言。
它会伴随着世界一直走着,走到世界的尽头——中华名族也亦复如是——语言在,民族就不会真正意义上的消亡! 赞同0| 评论 2021-3-15 20:26 硪゛◎版权所有 | 一级
汉语是由优秀的语言,也是经久不衰的,几千年改朝换代都未曾改变过他,更说明它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应该就这样了,我是这么写的 赞同0| 评论 2021-3-16 20:04 暗暗地偷窃 | 二级
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用利玛窦二十五字母“互相结合,上加五个字调记号,来拼切一切汉字的读音。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人称“利、金方案”。 “利、金方案”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这两个方案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写的,适合于拼写北京音。于是汉字读音就显得极其简单,极其有条理,不但把向来被人认为繁杂的反切,开了一条所谓‘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简易途径,并且立刻引起了中国好些音韵学家对于这种简易的拼音文字向往的热忱”。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方密之(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以智)《通雅》成于1639年,书中再三称引《西儒耳目资》,如说“西域音多,中原多不用也,当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甚至提出“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此即汉字拼音化主张的萌芽)。传教士的方法震动了中国音韵学家,直接启示他们在西方拼音文字帮助下寻求对汉字记音系统更完善的描写。稍后刘献庭(继庄)的《新韵谱》即在这种刺激下撰成,钱玄同说刘氏已清楚认识到“必须用了音标,方能分析音素,方能表注任何地方之音”,罗常培《刘继庄的音韵学》一文则认为该书重点就是“着眼于统一国语与调查方言”。钱玄同甚至认为,《新韵谱》成书之年(1692)实可作为“国语运动”的纪元。 1627年,再度被召回杭州,从此就在杭州专心传教和著述。“华人曾言言词理文笔之优,欧罗巴诸司铎中殆无能及者。其远非常人所能及之记忆力,其好学不倦,虽疾病而不辍,其时常从事之译业,或译拉丁文为汉文,或译汉文为拉丁文,使之谙练语言文字,故言谈写作均佳,无论文言或俚语也”。他大部分的著作为拉丁文,写成中文的即在陕西的《西儒耳目资》一书。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还带来大量外文书籍。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且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他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让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历史渊源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
编辑本段语法特点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编辑本段文字形成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朝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合体会意字
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 ③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可是现在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
简化汉字
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
编辑本段文字拼音化问题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记录。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方言区的人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弦易辙,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动。事实上,由于长时间使用汉字这一可以表意的书写系统,汉语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而且这个现象确实发生了,现在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对应几十上百个汉字,如果使用拼音来记载语音,会出现不读出来就看不懂的现象,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真要进行汉字拉丁化的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汉语发展到合适的程度以前,最好搁置拉丁化的计划。 例如,鲁迅先生的著作《阿Q正传》书名中的“Q”字,据鲁迅自己说,也是受拉丁化的影响。 汉语不能拉丁化的有力证据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备注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普通话朗读或者拉丁化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同音字多的缘故。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同时,世界语的失败,再度证明一个道理: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和民族精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陷入粗浅的实用主义窠臼,世界本质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如果说仅仅为了“交流便利”而灭绝本民族文化,则是一种非常粗鄙的物质主义,它完全忽略了文化本身在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汉字拉丁化的初起,是因为繁体字书写的繁琐,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节奏。但今天,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拼音居然成为汉字最重要的输入法之一,且输入速度大大快过拉丁文,这是当时制定拼音方案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举。 所以,汉字拉丁化不仅不可能被推广,而且永远不可取代汉字,这只是国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的一个事后被证明的多余方案而已。
编辑本段汉语方言
汉语,又称中文、汉文,其他名称有国文、国语 赞同0| 评论
汉字改革是汉字演变历史中的一种必然想象,汉字简化,是历史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走拼音化的道路,与世界文化接轨,提高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是我们文字工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改革有利于加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

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的民族,中华古代文明著称于世。近代中国所以论为文盲充斥、科技落后的国家,主要源于愚昧野蛮的长期封建统治,使广大人民丧失提高文化、发展科技的社会条件。另外,作为掌握文化的工具、发展科学的桥梁——汉字,其本身的繁难性,也不能不是造成这种落后的因素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新千年到来经过了半个世纪,我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仍然超过人口的五分之一。以教育的效果而论,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如朝鲜、越南,他们的扫盲任务在3、4个月便能完成。而我们用汉字扫盲,最少需要两年时间。给成人扫盲难度更大,其原因是只要不连续学习,不反复实践,学过后汉字很容易忘掉,尤其是形体相近的字,更容易混淆。

提高民族的素质及文化水平,主要靠普及教育。由于汉字繁难,我国中小学教育,很难摆脱费时费力的局面。设想用几十个字母,一套正字法,经过短期学习,学生就可过文字关,并能用该文字阅读、书写,用于计算机。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有3500个。我国青少年要掌握这些常用字,至少要小学毕业。尽管如此,到了初、高中也要用1/4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文,且效果并不理想。而法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初步具备看书能力,意大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能读报写信,俄罗斯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看大部头的小说了。我们学生过文字关,就比这些拼音文字的国家多用2—4年时间。要掌握7000左右通用字,恐怕一般大学生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一个人若单是学习汉字就浪费2—4年时间,那么全国十几亿人要浪费多少时间?无论汉字这种非拼音文字如何有特点,如何独树一帜,费时费力的缺点还是不容忽视的,这正如苏培成先生《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所说: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二、改革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科技上,争时间抢速度,新科技成果与时俱进。科技的现代化是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前提,而文字的现代化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其中人机对话中的“关”便是繁难的汉字。

拼音文字用于电传、电子检索、电子翻译等技术很方便,汉字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却困难重重。正是由于汉字的关系,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尽管不断扩大,但仍然受到限制。文字工作难于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也就难于高效率地为现代科技提供“信息”的支柱。这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所说的“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三、改革有利于国际间的相互交往

交通工具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面前,地球变小了,人类与宇宙间的距离缩短了,天涯海角的各民族,仿佛一墙之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各民族间交往愈加频繁,交流文化,互通有无,更迫切要求语言的沟通。中国人学习外语不易,外国人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尤其吃力。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眼中,汉字被称为“魔方”、“集成电路”,使他们望而生畏。我们长期使用汉字,缺乏熟悉拼音文字的社会环境,要学好外语,非要出国或从娃娃抓起不可。汉字这种难于高速化的特殊符号,浪费了时间,严重一点说,是浪费了民族的生命。再加上汉字是音节字,引进一些国际化的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时,往往不准确、不统一。倘若采用国际通用的拼音文字,上述种种困难或不便就可以解决或改善,这也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提到的,目前“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因此,对汉字的认识一定要辩证。汉字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它独立产生,独立发展,由形意结构发展的意音结构,由绘画性的书体,演变为符号化的楷书体,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的简化、规范、进入编码系统这些都说明,汉字记录语言的功能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但是,放眼世界,人类文字已发展到表音阶段,而汉字仍停留在表意阶段,这不能说不是落后。任何一种表音文字,特别是音素文字,都比表意文字简易得多,高效得多,先进得多。由繁趋简虽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但目前,需要深入认识的是,表意的原则迟早要让位于表音的原则;落后的体制迟早要让位于先进的体制,这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有相对的历史的稳固性。汉字是汉民族一手创造出来的,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对它的感情极其深厚。但时代的进步与汉字的发展并不同步,从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去认识汉字,汉字在使用中确实有诸多的不便,因此,汉字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不能不考虑进一步改革的问题。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我的民族是朝鲜族 今年有出国的条件 我家里有人在国外 我今年20 我想知道rn如果我去了 日本我能干些什么 我的专业是舞蹈 民族舞 所以真是挺迷茫的rn父母离婚 妈妈在国外 工作了13年 有绿卡 想让我去日本 但是我不知道日本人对中国人是以什么态度接触的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

大多数人认同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很少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人的这种劣迹昭章的品性。是什么使得“中国人”这三个字眼在公众眼中是如此的令人厌恶?通常,找到这个答案需要仔细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为了能正确地解释普遍存在于中国人之间的丑恶行为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憎恶文化的根髓。如此这样以至于一段时期后,中国人这个概念,无论是在种族还是文化上,都已经退化成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去形容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或者有着类似行为的特定人群了。举个例子,当怀疑一个人的诚信度时,人们会说:“别当中国人”,“别学中国人” 或者“别跟我玩中国人这套”。“中国人”这个字眼已经成为一个用于描述普遍堕落人性的非常贴切的形容词了。
从古至今,中国人脑海中就从未接受过任何国家和社会人的概念(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由于中国人从来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所以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换句话说,中国社会还未能达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无论人们的出身如何,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基本的人权。从最好的方面来说,中国充其量也就算是个以族群为基础的社会。以上就是为何我们不把中国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只不过是一块聚集了不同社会属性但有相同生活习惯的人群的土地。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外国人经常对中国人没有任何同情心地非人和残忍地对待犯人及动物而震惊。由人为的或自然的灾难所导致的令人震惊的生命损失,常常是以几百万计,更反映中国人对人类生命的冷淡。中国及中国人已被看作一种笼罩着神秘阴影的现象。确实,你怎么能够去合理的解释他们漠视人类生命和固执地宣称他们的传统文化的道德正确性的不一致性。由于古老的中国一直以来都带着“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头衔,就好象万能的主所选择的一个幸运对象。但是仔细彻底的分析却揭示了另外的结论。这一血腥的头衔并不能归于主的照顾,而是由于中国政府不负责任的生育政策和中国人难以置信的生育能力。日本人很难对他们在二战期间***的中国人感到有罪恶感,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中国人当人看。终其一切,为什么外国人要把中国人当人看,如果他们自己就把中国人当成一袋尘土对待?究竟应该谴责谁?

中国的统治者很了解中国人思维之致命的,不可救药的弱点。并且在运作利用中国文化臭名昭著的特点获得巨大的利益。恐惧和贪婪被用作控制中国人大脑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几乎不知道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因为他们无能的大脑不能抓住(理解)政治科学的精髓,即公正参与(费尔泼赖)和直来直去性。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截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你不可能只取其一(即取得成就而不付出,或付出而没有取得成就)。这里没有截径。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中国人喜欢沉迷于人类心理的阴暗面,即赞美弱点却嫉恨强者(补:恨人有笑人无是这种阴暗面的生动写实)。这种心态是典型的奴隶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人们的努力在经受惨痛失败后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竭力寻求的一种方式。事实上,中国人被满人和蒙人统Zhi了几百年,古代汉人宽厚,仁慈和荣耀的文化已经完全被奴性思想所代替。大多数的中国问题专家还有众多的中国学者相信,今天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和过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学者对当今中国人普遍表现出的心态更是大为失望,他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评论,他说,日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或曰天国。关于现代中国人和古代中国人是否属于同一个种族的问题现在也有争论。对于古代中国人种起源自高加索我并不感到吃惊。事实上,许多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中国和中国人的涵意更模糊和荒谬。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指的是什么。基于广泛的地域差异,没有人能够正确地给出正确的中国人的定义,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总是这样那样地有些差别。比如说,广东人肯定地认为他们和其他中国人不一样,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北方的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中国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的说法除了是用来愚弄那些没有开化的脑袋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人会隐瞒去嘲笑象中国人一类的可怜现像所得到的快感。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对我们对中国人的憎恶态度而感到内疚。我们也不需要找理由来对我们持此看法来辩解。正确的感觉不需要任何的道德合理性。这需要道德勇气。如果人们对中国的情况保持沉默,而明知它可能恶化和如果不采取措施会慢慢的变成一场瘟疫,那就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象人们所指出的那样,要想让邪恶之花盛开,唯一要作的事是让善良的人保持沉默。可是,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不能对中国的灾难漠不关心。文明社会的人将用任何可能的手段来阻止由於中国的扩张而引起的人类尊严的下滑。既使这种教训必须用相当粗鲁的方法,也是值得作的。如果必要的话,我不会犹豫使用我的武器来帮助中国人去觉醒。中国人将很快在威武者的刀光剑影下而瑟瑟发抖。

当今中国究竟处于何种境地,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描述。即使是精通华夏文明史的一些专家也很难解释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些现象。中国,中国现象始终是一个令人无法琢磨的难解之谜。中国见证着多元化: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无法描述的天灾人祸的国家,一个充满谎言和背叛的国家。。。。。。。中国总是让人联想起神话传

说中的多头巨人,每一张脸孔都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与身陷绝望的悲凉。

对于中国现状,无论是褒是贬,都有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的嫌疑,即无论中国怎样进步,最终都无法获得一个双赢的结局。如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失败,其腐败的政府垮台,整个世界将面临一股从中国涌来的巨大的难民潮。如果这样,似乎只能动用核武来进行一次“消毒”了。还有一个假设(尽管听上去不太可能),中国设法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国,那么世界面临的将是什么呢?便宜的中国制造充斥市场,全球竞争加剧,工业产品泛滥。。。。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另外一个全球经济危机,一个人类只有述诸暴力才能化解的经济危机。此外,一个工业发达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污染源。一言以蔽之,无论中国向拿个方向发展,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令人悲观的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它的宿命。人类文明,世界和平的明天,在很大的程度上基于中国的发展。是否中国能够转型为一个负责任的,文明的国家,或者继续为邪恶之源,至关重要。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就像许多人以前提到的那样,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中国文化赋予她自身是具有书卷气的,富有智慧和道德的学说,然而实践只证明了这是弱小贫瘠的表现。举个例子,许多中国女人和西方人组成家庭,这些国际婚姻中大多数是定位在经济基础上的。很难想象这些说着笨拙英语的中国女人能和他们的伴侣进行体面的沟通。

中国人经常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需要他们正如他们也需要这个社会一样。没有人欠你什么,你也不值得得到威信和尊重除非你努力工作来赢得他们。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你回不回国这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因为没人听你的废话,没人会在乎你,也没有人建议一个神经病应当离开还是留下。我们倒希望你们永远离开不要回来,这样我们还能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居住地。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的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坦率的讲,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然而,它们却无兴趣采纳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当社会平衡的监护者的那一套正确的司法体系。西方人往往很惊讶这种对比,即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我想,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有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计划失调与重复性投资很容易造成生产力过盛。这个问题在中国很难被有效解释清楚,因为这是中国政府的官僚行为干涉正常的市场运作的直接后果。即有权,又有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事实上,在中国,金钱一直伴随着权力。金钱与权力相结合所诞生出的无法根治的腐败现象与犯罪行为一直在困扰中国,有多久的中国史,它就延续了多久。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低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中国人的生活呈现出单调,无聊和缺乏刺激。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所以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事实上没有一项现代的工业产品或者科学发现是源自中国人发明的,相反中国人却从来没有停止去偷窃别人的知识成果。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除了会歇斯底里地声称他们在道德上的优越性外,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当然,中国人总是自凇颉螓们的美食,因为他们在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上所下的功夫要高于其他。这也许是中国人仅有的可以吹牛的资本了。没有一个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中餐馆旁边不备有臭气薰天的公共厕所的。像猪一样从一头吃进去然后又从另一头拉出来不正生动说明了中国人的生活实质吗。

中国因她在历史上对知识的贡献而闻名。但是,要抓住中国教育的真相和实质,还必须看到不同于表象的更深层的东西。在中国,教育不是扮演它应该扮演的角色(或曰没有起到它应起到的作用):即,改善全民的整体素质。事实上它的作用恰恰相反。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教育理应是被社会人索取的重要的公共资源。但在中国则不同,从她的国民平均教育水准和道德标准来判断,对于谁才是地球上最落后愚昧国家这样的争论,现代中国还始终抱着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然而讽刺又令人费解的是当少数精英学校标榜自己学术成就的同时,中国却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处于文盲状态,他们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在她的人民体育锻炼的权利被剥夺的同时中国在奥运会上却赢得了无数的奖牌。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再次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Zhi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公共资源的错误利用就像中国的教育那样,不经意地阻挠了中国的社会和道德发展。

作为一个熟知中国事务的外国人,我可以讲大多数的中国高等学院甚至还不如西方综合性大学的预科。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各种各样的崇拜和迷信,还有利用西方基督教的招魂弄鬼在中国找到了很大的市场,人们借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祈求事物美好的前景和繁荣,却从精神的空虚中遭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中国人拒绝接受现实,拒绝充分开发他们大脑的话,靠神灵是不能解决中国人所面临的问题的。正如《圣经》所详细阐述的那样,上帝拯救那些自救的人。而中国人如此沉迷于迷信和巫术,他们不可能成为掌握自己生活的舵手。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士,都不能领会出西方文明的真谛。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中国人习惯持有一个观点就是西方人和他们是有亲近关系的。不像中国人,眼光总停留在征服的习性上和对于变化的不懈追求上。中国人如此之愚昧地认为别人会用他们一样的方式去行为和思考。看来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肤浅的假想更能令这些野蛮的中国人去享受的了。当然,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自己梦想成为宇宙的中心,在自我玩味中自作自受。不幸的是,中国人自己打翻了幸运饼因为这个世界属于权势人物 (movers and shakers,美国前途远大的商业阶层的家庭:通常在35-54岁之间,高学历双收入的夫妇与他们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城郊地区的他们中多数是企业家和白领专业人员,这一群体确定的商业倾向是SOHO,拥有自己的小公司和家庭办公室。),他们不祈求任何人而且可以绝对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世界历史的进程则是由铁血写成,中国人将无立足之地。正如有句名言说的,领先,跟随,要么避开。搭便车者和淘金者就像那些中国人是不配受到正派人的尊敬的。 日本也有韩国人在教韩国舞蹈的,如果你要去的话可以试图先接近这个圈子,或是到这种地方上班,这样或许你会比较容易上手,另外中国人在国外的印象其实都不怎麼好,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认真工作水准高能得到人认同的,如果你自认能达到日本人的标准的话那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你,如果有人对中国有偏见的话那你就负责去当改善国际形象的桥梁吧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

大多数人认同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很少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人的这种劣迹昭章的品性。是什么使得“中国人”这三个字眼在公众眼中是如此的令人厌恶?通常,找到这个答案需要仔细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为了能正确地解释普遍存在于中国人之间的丑恶行为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憎恶文化的根髓。如此这样以至于一段时期后,中国人这个概念,无论是在种族还是文化上,都已经退化成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去形容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或者有着类似行为的特定人群了。举个例子,当怀疑一个人的诚信度时,人们会说:“别当中国人”,“别学中国人” 或者“别跟我玩中国人这套”。“中国人”这个字眼已经成为一个用于描述普遍堕落人性的非常贴切的形容词了。
从古至今,中国人脑海中就从未接受过任何国家和社会人的概念(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由于中国人从来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所以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换句话说,中国社会还未能达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无论人们的出身如何,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基本的人权。从最好的方面来说,中国充其量也就算是个以族群为基础的社会。以上就是为何我们不把中国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只不过是一块聚集了不同社会属性但有相同生活习惯的人群的土地。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外国人经常对中国人没有任何同情心地非人和残忍地对待犯人及动物而震惊。由人为的或自然的灾难所导致的令人震惊的生命损失,常常是以几百万计,更反映中国人对人类生命的冷淡。中国及中国人已被看作一种笼罩着神秘阴影的现象。确实,你怎么能够去合理的解释他们漠视人类生命和固执地宣称他们的传统文化的道德正确性的不一致性。由于古老的中国一直以来都带着“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头衔,就好象万能的主所选择的一个幸运对象。但是仔细彻底的分析却揭示了另外的结论。这一血腥的头衔并不能归于主的照顾,而是由于中国政府不负责任的生育政策和中国人难以置信的生育能力。日本人很难对他们在二战期间***的中国人感到有罪恶感,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中国人当人看。终其一切,为什么外国人要把中国人当人看,如果他们自己就把中国人当成一袋尘土对待?究竟应该谴责谁?

中国的统治者很了解中国人思维之致命的,不可救药的弱点。并且在运作利用中国文化臭名昭著的特点获得巨大的利益。恐惧和贪婪被用作控制中国人大脑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几乎不知道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因为他们无能的大脑不能抓住(理解)政治科学的精髓,即公正参与(费尔泼赖)和直来直去性。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截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你不可能只取其一(即取得成就而不付出,或付出而没有取得成就)。这里没有截径。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中国人喜欢沉迷于人类心理的阴暗面,即赞美弱点却嫉恨强者(补:恨人有笑人无是这种阴暗面的生动写实)。这种心态是典型的奴隶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人们的努力在经受惨痛失败后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竭力寻求的一种方式。事实上,中国人被满人和蒙人统Zhi了几百年,古代汉人宽厚,仁慈和荣耀的文化已经完全被奴性思想所代替。大多数的中国问题专家还有众多的中国学者相信,今天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和过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学者对当今中国人普遍表现出的心态更是大为失望,他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评论,他说,日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或曰天国。关于现代中国人和古代中国人是否属于同一个种族的问题现在也有争论。对于古代中国人种起源自高加索我并不感到吃惊。事实上,许多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中国和中国人的涵意更模糊和荒谬。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指的是什么。基于广泛的地域差异,没有人能够正确地给出正确的中国人的定义,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总是这样那样地有些差别。比如说,广东人肯定地认为他们和其他中国人不一样,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北方的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中国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的说法除了是用来愚弄那些没有开化的脑袋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人会隐瞒去嘲笑象中国人一类的可怜现像所得到的快感。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对我们对中国人的憎恶态度而感到内疚。我们也不需要找理由来对我们持此看法来辩解。正确的感觉不需要任何的道德合理性。这需要道德勇气。如果人们对中国的情况保持沉默,而明知它可能恶化和如果不采取措施会慢慢的变成一场瘟疫,那就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象人们所指出的那样,要想让邪恶之花盛开,唯一要作的事是让善良的人保持沉默。可是,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不能对中国的灾难漠不关心。文明社会的人将用任何可能的手段来阻止由於中国的扩张而引起的人类尊严的下滑。既使这种教训必须用相当粗鲁的方法,也是值得作的。如果必要的话,我不会犹豫使用我的武器来帮助中国人去觉醒。中国人将很快在威武者的刀光剑影下而瑟瑟发抖。

当今中国究竟处于何种境地,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描述。即使是精通华夏文明史的一些专家也很难解释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些现象。中国,中国现象始终是一个令人无法琢磨的难解之谜。中国见证着多元化: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无法描述的天灾人祸的国家,一个充满谎言和背叛的国家。。。。。。。中国总是让人联想起神话传

说中的多头巨人,每一张脸孔都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与身陷绝望的悲凉。

对于中国现状,无论是褒是贬,都有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的嫌疑,即无论中国怎样进步,最终都无法获得一个双赢的结局。如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失败,其腐败的政府垮台,整个世界将面临一股从中国涌来的巨大的难民潮。如果这样,似乎只能动用核武来进行一次“消毒”了。还有一个假设(尽管听上去不太可能),中国设法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国,那么世界面临的将是什么呢?便宜的中国制造充斥市场,全球竞争加剧,工业产品泛滥。。。。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另外一个全球经济危机,一个人类只有述诸暴力才能化解的经济危机。此外,一个工业发达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污染源。一言以蔽之,无论中国向拿个方向发展,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令人悲观的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它的宿命。人类文明,世界和平的明天,在很大的程度上基于中国的发展。是否中国能够转型为一个负责任的,文明的国家,或者继续为邪恶之源,至关重要。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就像许多人以前提到的那样,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中国文化赋予她自身是具有书卷气的,富有智慧和道德的学说,然而实践只证明了这是弱小贫瘠的表现。举个例子,许多中国女人和西方人组成家庭,这些国际婚姻中大多数是定位在经济基础上的。很难想象这些说着笨拙英语的中国女人能和他们的伴侣进行体面的沟通。

中国人经常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需要他们正如他们也需要这个社会一样。没有人欠你什么,你也不值得得到威信和尊重除非你努力工作来赢得他们。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你回不回国这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因为没人听你的废话,没人会在乎你,也没有人建议一个神经病应当离开还是留下。我们倒希望你们永远离开不要回来,这样我们还能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居住地。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的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坦率的讲,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然而,它们却无兴趣采纳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当社会平衡的监护者的那一套正确的司法体系。西方人往往很惊讶这种对比,即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我想,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有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计划失调与重复性投资很容易造成生产力过盛。这个问题在中国很难被有效解释清楚,因为这是中国政府的官僚行为干涉正常的市场运作的直接后果。即有权,又有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事实上,在中国,金钱一直伴随着权力。金钱与权力相结合所诞生出的无法根治的腐败现象与犯罪行为一直在困扰中国,有多久的中国史,它就延续了多久。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低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中国人的生活呈现出单调,无聊和缺乏刺激。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所以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事实上没有一项现代的工业产品或者科学发现是源自中国人发明的,相反中国人却从来没有停止去偷窃别人的知识成果。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除了会歇斯底里地声称他们在道德上的优越性外,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当然,中国人总是自凇颉螓们的美食,因为他们在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上所下的功夫要高于其他。这也许是中国人仅有的可以吹牛的资本了。没有一个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中餐馆旁边不备有臭气薰天的公共厕所的。像猪一样从一头吃进去然后又从另一头拉出来不正生动说明了中国人的生活实质吗。

中国因她在历史上对知识的贡献而闻名。但是,要抓住中国教育的真相和实质,还必须看到不同于表象的更深层的东西。在中国,教育不是扮演它应该扮演的角色(或曰没有起到它应起到的作用):即,改善全民的整体素质。事实上它的作用恰恰相反。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教育理应是被社会人索取的重要的公共资源。但在中国则不同,从她的国民平均教育水准和道德标准来判断,对于谁才是地球上最落后愚昧国家这样的争论,现代中国还始终抱着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然而讽刺又令人费解的是当少数精英学校标榜自己学术成就的同时,中国却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处于文盲状态,他们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在她的人民体育锻炼的权利被剥夺的同时中国在奥运会上却赢得了无数的奖牌。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再次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Zhi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公共资源的错误利用就像中国的教育那样,不经意地阻挠了中国的社会和道德发展。

作为一个熟知中国事务的外国人,我可以讲大多数的中国高等学院甚至还不如西方综合性大学的预科。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各种各样的崇拜和迷信,还有利用西方基督教的招魂弄鬼在中国找到了很大的市场,人们借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祈求事物美好的前景和繁荣,却从精神的空虚中遭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中国人拒绝接受现实,拒绝充分开发他们大脑的话,靠神灵是不能解决中国人所面临的问题的。正如《圣经》所详细阐述的那样,上帝拯救那些自救的人。而中国人如此沉迷于迷信和巫术,他们不可能成为掌握自己生活的舵手。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士,都不能领会出西方文明的真谛。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中国人习惯持有一个观点就是西方人和他们是有亲近关系的。不像中国人,眼光总停留在征服的习性上和对于变化的不懈追求上。中国人如此之愚昧地认为别人会用他们一样的方式去行为和思考。看来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肤浅的假想更能令这些野蛮的中国人去享受的了。当然,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自己梦想成为宇宙的中心,在自我玩味中自作自受。不幸的是,中国人自己打翻了幸运饼因为这个世界属于权势人物 (movers and shakers,美国前途远大的商业阶层的家庭:通常在35-54岁之间,高学历双收入的夫妇与他们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城郊地区的他们中多数是企业家和白领专业人员,这一群体确定的商业倾向是SOHO,拥有自己的小公司和家庭办公室。),他们不祈求任何人而且可以绝对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世界历史的进程则是由铁血写成,中国人将无立足之地。正如有句名言说的,领先,跟随,要么避开。搭便车者和淘金者就像那些中国人是不配受到正派人的尊敬的。
一楼转贴的文章很精辟阿,看了真是只能点头如捣蒜,我都怀疑写这个的人在中国是不是住了十几年

回到题目,日本也有韩国人在教韩国舞蹈的,如果你要去的话可以试图先接近这个圈子,或是到这种地方上班,这样或许你会比较容易上手,另外中国人在国外的印象其实都不怎麼好,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认真工作水准高能得到人认同的,如果你自认能达到日本人的标准的话那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你,如果有人对中国有偏见的话那你就负责去当改善国际形象的桥梁吧

舞蹈教室的确是个找工作的好选择!你优先考虑这点吧
像白人对黑人一样 现在都没事了 不用担心 我们同学有在那边上学的 没什么特殊的 什么支那的那些是很少数人 有本事去日本 你家就肯定有本事给你找工作
你出去是铁定给人歧视的!中国人脏是世界出名的!仿名牌伪劣产品多,出国旅游团喜欢随地吐痰对胜迹乱写乱画,中国人就此在世界出名,最根本问题是国民自身素质!!

美国网友热议中国有没有能力比美国更早造出超级高铁

中国有没有可能造出比马克斯更快的超级高铁?

超级高铁:是马斯克正在研发的一种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理论时速可达1000-1500公里。

外国网友点评:

1、以中国的能力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的高铁是抄袭日本和德国的技术,他们并没有发明创造高铁技术。中国要想获得超级高铁技术,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偷窃美国的技术,这是中国擅长的,所以马斯克你要把技术藏好了啊!

2、超级高铁目前还只是存在于概念之中,美国都还没研制出来,目前只有一段几百米的实验路线,实验速度好像也只有300多公里每小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速度。我不认为中国能在美国之前研制出超级高铁,这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而这正是中国欠缺的。

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要说技术和经验,中国好像比美国多,他们已经有两万公里的商业高速铁路,几百辆高铁在上面狂奔。而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公里的高速铁路。中国在高速列车上的经验绝对是世界第一位的!

4、看来你并不了解超级高铁,超级高铁是行驶在真空管道里的,和现有的轨道列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这没有可比性!中国的高铁技术并不能应用在超级高铁里。

5、我想高铁车体的技术应该是想通的,我还是认为中国技术更丰富!

6、我想说一句美国人不爱听的话:马斯克的超级高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是炒作,是虚构!

7、你说出了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的真相:超级高铁更多是概念炒作,没有实用性!我记得上半年,马斯克还撒谎说总统同意建造华盛顿到纽约的超级高铁,后来证实他在撒谎,没有人同意。

8、马斯克在本站可是神一样的人啊,你怎能这么说他呢?小心被围攻!

9、呵呵,我就要说,马斯克就是个大骗子,大骗子!

10、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的应用超导实验室也在做和超级高铁类似的研究,而且早于马斯克的项目。为什么就没有人注意中国的研究呢?是不是因为大家对中国的创新选择性忽视啊?

11、这要看中国是否将超级高铁定为优先项目,如果是的话,以中国的财力和人力,肯定比马斯克单干要快的多。不过,我不认为中国会看重超级高铁,毕竟能效比太低,运营成本太高!超级高铁的乘客舱只能容纳二三十人,这无法满足中国超大的运输需求。中国有13亿人,每年的高铁乘客高达十几亿,超级高铁根本应付不来!

12、我赞同你的观点,超级高铁的运力是大问题,还不如飞机高效。

13、那么说,超级高铁真的没有实际意义了?最近也没有它的消息,马斯克是不是已经选择放弃了?

14、可能是吧,毕竟花的也不是马斯克的钱,都是投资者的钱。

15、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中国愿意,它肯定能造出超级高铁。我在中国只待过13个小时,是在武汉中途停留。我在酒店到机场的路上,看到正在建造中的建筑,不是1个、2个、3个,而是十几个!我认真的数了数,一共有40多栋建筑正在建设中!而武汉在中国只是一个二流城市而已!我从没在世界任何地方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美国没有,欧洲也没有!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这一小段路让我发觉它真的很有意思。

16、我们是骄傲的美国人,我们骄傲于超级大工程,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历史了!我们曾经引领世界,洛克菲勒大厦、帝国大厦、胡佛大坝、旧金山跨海大桥...而现在是中国正在建造超级工程!美国已经没落了!

17、我听说中国有许多巨大的环境灾难,一天建造143个燃煤电站,污染遮天蔽日,还有巨大的三峡大坝,它带来生态灾难,阻挡了鱼儿向上游或下游的道路,还让地球自转变慢。

18、我想你生活在梦境中!

19、中国人总能把事情做成,不管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环境监管!他们计划、建设、完成大型项目,他们建造一座城市的速度比美国建一栋大楼还快!中国人口众多,他们需要这些基础设施!

20、超级高铁要想成功,它必须比现有的高铁要好!它比中国高铁便宜吗?它比中国高铁快吗?它比中国高铁容易维护吗?它比中国运输的人多吗?显然易见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也在研究超级高铁,但他们主要不不想错过一项新的技术,也许十几年后才有实用价值。

21、你们说的没错,中国效率是高,但也有你们没说的一面,比如它强迫人们离开家园,环境受到破坏,历史古迹被摧毁,风景被毁坏等。如果又好又快的做事才是更好,显然中国还需要改进。

22、是的,但这和问题无关。我们太过极端,我们的项目很多都中途夭折,太多环保分子无原则的抗议,这令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

23、谁让美国落后于中国的?正是那些环保分子和自由主义者!他们打着环保的幌子,肆意干涉美国发展,令我们的基础设施慢慢老化也无法进步。

24、是的,马萨诸塞州的轻轨绿线项目就存在这个问题,4英里的轻轨耗费了40亿美元、15年时间才建成。在1850年代的美国,4英里的铁轨在午饭之前就铺好了,我没有夸张,真是太疯狂了!那时的美国就像现在的中国,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真是令人怀念的时代!

25、伟大的美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美国是个百病缠身的老太婆,等死而已!

26、中国追求多数人的利益,只要多数人同意就行,而在美国太追求每个人的利益,几个人的抗议就能让一条投资几十亿的铁路停工。这种为了少数人牺牲多数人利益的事情真是扯淡!

27、显而易见,只要中国下定决心干,他们必定可以轻易在美国之前研发处超级高铁!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控制资源和生产资料,他们不需要追求利润,只要成果!

28、在公共交通方面中国更加明智。我去过中国,中国的铁路、地铁、公交车四通八达,从凌晨到夜晚,一刻不停的在运转,现在还有共享单车解决短距离出行,你不需要有汽车,你就可以在中国舒适的出行!我真怀念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太棒了!值得所有国家学习!

29、据说中国的航天科工集团寿命进行这项研发。

30、应该是中国中车集团吧,它才是专业造高铁的。

31、中国正在建造从中国到欧洲的高速铁路,中国正在建造从中国到东南亚的高速铁路,中国正在建造从中国到俄罗斯的高速铁路。他们说干就干,而西方却总是在可行性研究。

32、我不知道超级高铁有多少可行性,虽然很快,但应该非常耗电,有入不敷出的感觉。我认为中国可能会先建造磁悬浮那样一小段测试。

33、土豪中国必须建造最快、最高、最大、最深、最长、最贵的事物,以证明新中国洗刷了百年耻辱,而不用在乎实用性!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从未公开过,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而且是从日本、德国剽窃来的技术。中国有非常厉害的商业间谍和网络黑客,他们连五角大楼都能侵入,更何况公司的商业秘密?不用担心成本,中国到处都是被废弃的项目,可行性都是浮云!中国必然会造出超级高铁,以展示中国的成就!

34、哇哦,你这是有多仇恨中国,你简直得了失心疯一样的咒骂!不过中国不会因为你的咒骂,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点评:超级高铁目前还是一个概念性东西,能不能研发成功值得怀疑,里面牵涉的技术难题肯定比想象的还要多,所以短期内不会有任何实用性可言。还有一种可能,这本身就是美帝的一项阴谋,引诱中国在这上面投入巨额资金,消耗中国的国力,不可不防!

必然的,美国征地可征不起

明朝那些事

最近看了许多关于明朝历史

推翻了我过去对这时代的观感

以前传统见解总是一面倒,贬抑明朝,捧高清朝

说明朝特务厂卫横行,皇帝又昏庸怠惰…

而清朝民生社会安定,皇帝又勤政爱民…

然而我十分怀疑关于明朝历史的贬抑之词,是清朝御用文人加油添醋的

清朝禁书毁书,偷梁换柱,窜改删剪,搞文字狱风声鹤唳,一不留意,全家被屠

这样的时代所编的历史,完全是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的目的所编,可信度大有问题

我最近看到的一些网络数据,让我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整个明朝历史比较接近清朝高度集权又勤政的皇帝,大概只有朱元璋与朱棣

有人说他们英主好杀,但是他们所杀、所监视的的大致上是官员富豪等上层统治阶级,

并不屠杀或监视一般平民。这跟清朝的屠戮专门针对明朝平民或其他被统治者大不相同。

满清对平民屠戮的规模,也远比明朝可怕,屠城不够甚至屠整个省。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过是冰山一角。

二、明朝出了许多思想家,发扬人的个性,,甚至直指帝王的私心及对国家祸害。

甚至还出现Colour小说金瓶梅,显示明朝人并不避讳谈男女私情,与宋代理学那种 压抑人性假道学大不相同。而西游记也是一个例子,显示明朝人思想幽默,充满想像力 反观清朝却一个思想家也没有。满清的辫子戏,动不动就自称奴才。

三、明朝的海禁并不严格,只是政府说说罢了,主要是为了防倭寇,到后期海上贸易十分

兴盛,海军实力也很强。而清朝海禁是为了提防明朝与海外联系,手段极为残酷严厉,

如迁界令,只给三天命令沿海三十里居民搬家,也不给搬迁补偿,时间到军队便出动把

不肯搬或还搞不清楚状况的居民屠了,房屋烧毁。这些被赶走迁到内陆的明朝人,失去财产

最后也只好饿死。

四、明朝政府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也远比满清开放。一般士大夫对西学的态度也比清朝人士

来得理性,许多翻译西方科学的著作也大量出现,而明朝也有许多国产著作,相对于

当时的西方其实各有擅场,并不算落后。而清朝统治者却大量禁毁明朝的科技书籍,

天工开物便是一例,使许多明朝的科技成果从此消失。明朝时期军队已经普遍配置火器,

到清朝却退步回到冷兵器,太平天国甚至挖出两百年前明朝古大炮打得清军大败。

而康熙自己本身虽学西学但是并不乐见别人。

五、明朝皇帝对言论自由的开放程度令我吃惊,海瑞罢官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皇帝最终也没杀掉海瑞,而万历皇帝面对言官严厉的批判,终究也没因此杀人,使得明朝社会的思想言论自由可说达到空前绝后的境界。这在清朝与今日共产中国根本是难以想象的。

六、明朝形成内阁制,国家由一人专权,转型成文官集体领导。皇帝即使不上朝,行政权

仍能照常运作。有人说万历怠政二十年不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办公,重要军国大事

他仍然亲自积极参与。一个昏庸怠惰的皇帝,怎能打赢日本?援朝抗日,露梁海战,

甚至在紫禁城攻斩日本战犯,国威大振。当年万历皇帝甚至在江浙集结一批海军,

预备若朝鲜战争失利,这批海军将直捣日本本土。这些都是光耀史册的大事,

却很少人知道。

同样是王朝晚期,看看满清对上日本是如何的惨败?

此外,万历有一次向国库要钱修宫殿,大臣给他的回复是「下不奉诏」

意思是这次看你皇帝的面子,下次不给了。若是在清朝,有可能吗?

七、西洋人士在明朝时来华,对明朝人大为赞赏,称其衣饰华美,风度翩翩,晚明社会

是如何的富裕繁荣,城市规划先进,老百姓生活安定,物价便宜;而在清朝盛世来访的

马嘎尔尼,却提到“自从北方鞑靼入侵以来,我们每天在科学艺术上进步,而中国人却退

步了”,“到处都是惊人的贫穷,许多人赤身裸体”,“他们正退化成半个野蛮人”,

“连我们丢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军队像乞丐一样衣着破烂,满清不过是泥足巨人

,轻轻一推就能将它打翻在地”。清朝人唐甄也在其著作「潜书」里提及,清兴五十年来

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

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这跟马嘎尔尼的观察不谋而合。

八、明朝面临外族侵略时,只有一个字「打」,而且说打就打,绝不虚张声势。既不像

汉朝那样和亲,也不像唐朝那样向异族乞援借兵,更不像宋朝那样称臣纳贡。而且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明朝皇帝就一直坚持在国防前线,国家若遇外敌入侵,

第一个站出来负责,明成祖本人甚至死在亲征蒙古班师回朝途中,这就是「天子守国门」。

明朝皇帝有一种超乎各朝代的尊严骨气,宁死不屈不逃。

各位看清朝皇帝遇到外国入侵,放弃首都,仓皇逃窜。唐朝也差不多,遇到民变也是逃到四川去。

再看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遗言:朕死无颜面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则是逢迎日本人,为了当皇帝,不惜出卖country(国家)利益。

九、明朝人在当时世界上国际地位崇高,备受各国人民尊敬,也是最有尊严自信的时代。

整个东亚封贡体系正式形成,各国国王必须得到明朝皇帝的册封,其在国内的政权才能

取得合法性,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天朝上国。明朝覆亡之时,有许多官员、士大夫自杀殉国,数量惊人,这在各朝历史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明朝灭亡后,朝鲜还继续用崇祯年号纪年到两百多年,家家户户供奉明神宗万历皇帝。朝鲜国王官员等服饰,也一律是大明朝服。

十、明朝皇帝因为与中国主要民族属同一民族,因此他可说是一君对万民,他所面对的

是全国所有大臣、所有百姓人民,在他眼中并未有所差别。但清朝皇帝却非如此。

清朝皇帝有一个坚决拥戴他的同部族,而清朝皇帝的所有施政,都必须优先考虑这个部族的特权利益,其根本国策就是剥削广大人来养活这特权部族。当遇到更强的外国侵略者,一开始清朝皇帝也是反抗,因为不想与外国列强分享经济利益。

但后来发现实在打不过洋人,只好屈居第二级殖民统治者,充当西方在华利益的代言人。

帮外国剥削本国人。所谓「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正是这种第二级殖民统治者的

基本政策。

明与清,这样的对比,可以说,明朝有朝向君主立宪的可能,因为言论自由、思想开放

与文官集体统治,已经对皇帝产生制约,明朝皇帝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当大臣联合起来

抵制他的时候,他也只能消极不上朝来抗议。但清朝绝不可能走向君主立宪,因为即使

皇帝个人同意,背后的部族也不会同意。若道德知识水准提升,对清朝特权绝对

是不利的。所以清朝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都是笨笨的、乖顺的农奴,因此若要自救

,非得革命不可。君主立宪只能适用于明朝,而不适用于清朝。

十一、有人说明朝有宦官之祸,这也是以偏概全。事实上太监并不是全都坏人,有很多

个性正直仁慈的好人,甚至对国家有巨大贡献。郑和下西洋的史迹,中外景仰。成化年间

的太监张敏,为明宪宗保留一个宝贵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是明代的好皇帝。

万历年间的太监田义,为人正直,为民争利,也曾力劝皇帝废除矿税,不可失信于天下。

崇祯年间的王承恩,也与皇帝死在一起,比起一些帮满人屠杀同胞的汉奸好太多了。

事实上明朝太监的素质可以说是历代最优秀的,因为明朝是以培养文官的方式去培养太监

而且皇帝若有心,可轻易撤换为祸的宦官头子,而不至于有太大的社会成本或政治风险。

所以几个乱政的太监,像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其实说穿了是皇帝本身纵容,若换成

心术不正的一般官员,同样会产生乱政的恶果。所以说穿了是皇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

宦官的问题。这些乱政的太监纵观整个明朝也只是个案,并不是常态现象。

其次,我认为明朝才是中国人最后的朝代。清代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不折不扣已经亡了,一来清朝统治者从来认为自己才是正统,二来清朝不管是服装、文字血缘、经济生产方式以及对儒家文化的吸收信仰程度而言,都比日本人距离明朝更为遥远,更为迥异。清朝对明朝的屠戮与监控,更残暴更无情。

有人说满人被汉化,但使用了你的汉文化,不代表他把你当自己人。正如同西方对非洲的殖

民剥削,享用非洲土产,不代表西方人把非洲土著当同胞。

第三,可怜的大明,经济上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有朝君主立宪发展的潜能,

科技知识上有与西方交流的乐观局面,社会思想上有启蒙思想家的开导,人民普遍具有

中华传统美德,各种优异条件皆备,若明朝能延续到今日,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交流洗礼,

极有可能走向君主立宪的优质强国,软实力与硬实力兼具。

当然,它版图可能不及今日辽阔,但国家版图大小,并不是决定国势强弱的关键因素,

人心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国民思想开明进步,知识涵养丰富,道德文化水准高,

才是国力的基础。

stealing Chinese culture, South Korea! 停止偷窃中国文化,韩国 중국 문화를 훔치지 마세요, 한국!

stealing Chinese culture, South Korea! 停止偷窃中国文化,韩国 중국 문화를 훔치지 마세요, 한국!

最後福利���上冯绍峰饰演的〔朱棣〕

快要上映的{山河明月}定档央视首发,各位记得去看,我们汉人最後一个有血性的朝代。
文章标题: 伪史论者认为西方的科技成果是偷窃中国的,请问西方偷窃了中国什么成果,怎么偷窃的,证据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900.html

[伪史论者认为西方的科技成果是偷窃中国的,请问西方偷窃了中国什么成果,怎么偷窃的,证据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