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阿明尼乌派与中国的渊源

时间: 2023-01-04 14:01: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阿明尼乌派与中国的渊源

长老派教会

请告诉我“长老派交会”的基本信息。如诞生,发展简史,现在的状况!rn谢谢
  归正宗 Reformed Churches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归正宗于17世纪传入印度尼西亚,教徒人数占该宗亚洲教徒的三分之一。在中东,美国归正宗的国外宣教组织加强了与东正教小教派和东方教会的联系。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地的归正会则与其他新教徒组成了联合教会。非洲归正宗最初由荷兰人传入,后胡格诺派和德国归正宗教徒流亡南非建立了教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属西印度群岛也有很多归正宗教徒。拉丁美洲的归正宗教徒有一半以上在巴西。在中国,归正会一般属归正宗(亦称长老宗)。1842年传入后,在沿海地区按不同传教系统成立了36个组织,1916年联合为中华长老联合会,后改称中华基督教大会,为新教在华的最大宗派之一。

  1877年,世界归正会联盟成立。1948年,绝大多数归正会和长老会加入了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并参加了许多全国性和地方性协进会。1970年组成了世界归正宗教会联盟。现在,归正宗是世界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新教派别。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归正宗和长老会的站点,如: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阿根廷新兴教会:www.sinheng.org.ar

  蒙特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www.dsuper.net/~tpcm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光教会:market.net.tw/~tkchurch

  台湾淡水国语礼拜堂:www.touc.edu.tw/tkc
长老教会 (Presbyterian church) 是基督新教的一派, 他们的根源是从十六世纪的西欧改革运动开始。

长老会的协会起源可以追踪到苏格兰改革, 特别是依照由约翰・诺克斯的带领下。

由于这背景, 长老会一般被发现在英国以前的殖民地像美国, 加拿大, 澳洲, 新西兰, 印度等等。

这个教派的名字是从希腊文词 “∏ρεσβυτεριανός” (Presbyteros) 就是“长老”之意。

如果懂英文就去wikipedia看看好了: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异同点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异同点

两者都对基督教的种种弊端感到不满而进行改革,但都还是信上帝的,只是在形式上将上帝与普通人的距离拉近了。

主张人人只要相信上帝就可以得到宽恕,不必借助教皇或是主教.

就形式上,加尔文教更极端些,主张竟似苦行的生活,最大不同:路德教将宗教与国家联系起来,加尔文教将宗教与财富联系起来.
一个是因行称义,一个是信仰得救!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总称。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

  路德宗是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形成的。1546年马丁·路德去世,其追随者内部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长期争论。1580年,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产生五十周年,86个路德宗邦立教会代表和约8000名路德宗牧师签署接受了将《奥格斯堡信纲》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大纳西信经》以及马丁·路德的《教理问答》和其他几个有关文献一起编成的《协同书》,教义之争方告结束。但在德意志,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战争很快蔓延成一场欧洲大战,结果,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归正宗获得了与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会从此确立。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阿明尼乌派的介绍

阿明尼乌派(Arminians),荷兰新教教派,该派追随阿明尼乌(Jacobus Arminius,1560-1609),否定了加尔文宗的预定论,认为各人得救与否,虽为上帝所“预知”,却并非由上帝“预定”,各人可本着自由意志接受或拒绝上帝的恩宠。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胜利

南北方分裂后,北方各省以及部分南方城市于1579 年1 月23 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同盟宣告北方各省为永不可分的联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规定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1580 年6 月15 日,腓力二世发表特别宣言,宣布奥兰治?6?1威廉为“最凶恶的叛徒和国事犯”。次年7月26 日,乌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级会议正式宣布废黜腓力二世,在尼德兰北部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为荷兰共和国。北部富有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公认奥兰治?6?1威廉是最适当的领袖。1584 年7 月10 日,奥兰治?6?1威廉被西班牙派来的特务枪杀,其子奥兰治?6?1摩里斯被推选为由显贵和资产阶级组成的“民族委员会”的主席,同时又是北方诸省联军的总指挥。
西班牙侵略者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新总督法尔内塞和阿拉斯联盟一道,首先在南方向革命力量进行反扑,攻占了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等城,恢复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继之法尔内塞率军北犯,遭到在摩里斯指挥下的北方联军的强烈反击,屡被挫败。这时,欧洲的国际形势对联省共和国较为有利,它得到了英、法两国的支援。1588 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惨败,1589~1598 年,西班牙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也以失败告终。西班牙已无力扑灭尼德兰革命。1609 年4 月9 日,西班牙与联省共和国缔结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后来在1648 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订立的“威斯特发里亚条约”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至此,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在北方胜利完成。
尼德兰革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通过民族解放斗争、全民动员,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阵线,共同抗击西班牙暴政,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民族压迫,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次革命也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开展对天主教的西班牙的反动封建统治的斗争,恩格斯曾指出: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一个共和国。这次革命还有一个特点,即资产阶级与以奥兰治?6?1威廉为代表的贵族结成联盟。尼德兰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妥协性又比较大,这些都给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带来后遗症:革命不够彻底,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彻底摧毁,革命仅在北方取得胜利。但当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主要封建反动堡垒——西班牙和罗马天主教会。不仅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且是以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革命胜利后的荷兰是一个联邦国家,三级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每省不论代表多少只有一票表决权,重要问题须全体一致通过,其他问题根据多数意见决定。国务会议是三级会议的常设机关,有委员12人。委员的名额分配按每省纳税的多少决定;荷兰和西兰两省纳税最多,有5名委员,实际把持国务会议。执政是国务会议的首脑,拥有最高军政大权,由奥兰治威廉家族世袭担任。执政出缺,由荷兰省长代理。首都设在海牙。
荷兰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7世纪的荷兰,工商业和航运业突飞猛进。莱登的呢绒、哈连姆的亚麻布驰名欧洲。莱登年产呢绒7—12万匹。制糖、印刷、宝石加工、精密仪器的生产也进步很快。荷兰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商业胜过工业,国际贸易胜过国内贸易。国家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商业税和航海税很低。阿姆斯特丹是国内外贸易和工业生产的中心。荷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占当时世界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的3/4。荷兰商船遍航世界各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波罗的海贸易,东方的香料贸易,大多控制在荷兰商人手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劳动人民的状况却日益恶化。工人的劳动时间长达12—14小时,且工资微薄,物价上涨,生活困苦。农民仍受封建剥削,赋税有增无减,政治上没有权利。17世纪初,荷兰已开始血腥的殖民掠夺。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排挤葡萄牙在印尼势力,垄断香料贸易。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西非和美洲的贸易;在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后被英国占领,改名新约克,即今纽约。
在荷兰共和国,阶级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有时很尖锐,并以卡尔文教内的派别斗争形式表现出来。莱登大学教授雅各布·阿明尼乌(1560—1609年)认为:卡尔文的先定论不合理,因为人得救与否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是否改恶从善,并非全由上帝决定;上帝本欲拯救每一个人,不幸出现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才决定谁得救谁沉沦。阿明尼乌的有条件先定论,称堕落后先定论。另一位神学家、莱登大学教授弗兰茨·戈马乐(1563—1641年)则认为:早在亚当和夏娃堕落以前,上帝早已决定谁得救谁沉沦,完全否定自由意志作用。这种无条件的先定论称堕落前先定论或绝对先定论。坚持地方分权的荷兰省长约翰·范·奥尔登巴内维德特支持阿明尼乌派。主张中央集权的荷兰其和国执政莫里斯支持戈马尔派。1610年和1511年,两派分别向三级会议提出自己的主张。莫里斯出面干预,于1618年11月召开多特勒支会议裁决。大会通过决议谴责阿明尼乌派,重申卡尔文教的正统观点,并制定多特勒支宗教法规。这次会议被称为卡尔文教的特兰托会议。1619年5月,奥尔登巴内维德特被处决。阿明尼乌派信徒纷纷逃往英、法和德国。1625年莫里斯死后,迫害松弛。阿明尼乌派对英国17世纪的清教运动有一定影响。

文章标题: 阿明尼乌派与中国的渊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600.html

[阿明尼乌派与中国的渊源]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