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苏洵的《六国论》

时间: 2023-01-04 11: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如何评价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论》如何赏析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

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写的《六国论》,是讽刺当时的社会吗?

《六国论》以我拙见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议论文,无论是结构的安排还是手法的搭配,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篇满分作文,内容有价值,自圆其说,一颗赤子爱国心跃然纸上。但同时它也仅仅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议论文,私以为在史论和政论上都未中要害。

首先谈谈史论这方面,关于六国灭亡的原因

首先谈谈史论这方面,关于六国灭亡的原因,远远不是“弊在赂秦”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我读史不能说很多,鉴史能力也平平,希望能得高人指点。总的来说,我认为历史事件不能以一点概括问题所在,每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一些历史必然性(种族发源地,机遇,连续几代贤王等等)导致的。

大框架是秦的商鞅变法将秦无论是对军事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分配都做到了六国的前面,是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基本,其次是秦几代连续出现贤主,旁观隔壁楚国就没这么好的国运了。其次就是各国不能联合的问题:韩,赵,魏,楚,燕,齐,除了韩和燕,基本上其他四国都曾有希望统一中原,但问题在于他们强大的时期各不相同以至于在他们几家有力于联合扛秦时,都有其中一家很强大到有希望统一六国所以不屑于联盟,这个单独强大的国家不是秦的对手,另外四家联合起来也不足以扛秦,故一直没有达成有效的联盟,唯一一次联合还因为各国前期的拓张策略导致彼此不相互信任,彼此之间的嫌隙经过稍微撺掇便联盟崩溃。

连贯前后几千年历史便不难发现,往往只有一把手联合四五六把手能把二把手干倒,很难或几乎没有二三四把手联合起来把一把手干倒,因为二三四把手都有机会成为一把手便存在利益冲突,共同利益是联盟构建的基础,而利益冲突便是联盟破灭的祸根,我想这可能也是一家公司或一个团队需要绝对领导者以至于个人股份(威慑力)占一半以上的原因,巨大实力差距影响配合默契。再说文中提到的燕小而晚灭,私以为完全是占了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便宜,并不是因为他的抵抗政策。

再说说政论方面

再说说政论方面,北宋疲软的军事问题背后,表面原因是一直求和,割地,赔款,但关键原因不是重文轻武的国策吗?军队强大了自然不需要考虑割地的问题,《六国论》所针砭的时弊是表象,不能构成建设性意见的。从赵大出生在因节度使手握重兵而导致灭亡的盛唐后,以及发动兵变开始的大宋王朝基本已经奠定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再加之杯酒释兵权和赵二不义上位想去打仗建立威慑确不妙屁股中箭狼狈归来,更是将它板上钉钉,这是大重点。

还有小重点便是文官担任将领一事,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还有小重点便是文官担任将领一事,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个空降的文官,没有和将士们一同饮酒作乐,一起在泥地里摔跤,一起冲阵杀敌便建立不起“战友情”,这便体现在北宋常出现守城却少进攻的战事常态,因为进攻时的多个情况尤其考验士兵对将领的信任,如围城多日不下时,能否继续坚持围城策略,深入敌军腹地,被包围时能否聚力反抗。没有“战友情”没有好进攻。其次文人大多向往以少胜多,总是在技巧上做研究变化样,非要以少胜多展现实力,却没有注意战争经验上的积纍,苏联前期战争也弱但靠刷人头攒经验,最终得以叫板“优先国”。

后人论史自然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没有和《六国论》这样早期文章的可比性,况且以上想法不合理之处尚存希望高人指出,并且北宋在军师上的弱上面描述的只是一小点,本人认为比较直观的一点,复杂原因由于能力原因也不能尽述,毕竟只是一介无知的年轻人。能读到这里是我莫大的荣幸,如果能指正填补或轻击赞同更是感激不尽!

是的,这个《六国论》里面讽刺了秦朝三国,并且还分别阐述了这三个国家灭亡的原因。
是的,而且这部作品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不合理的现象。
我觉得这部作品确实讽刺当时的社会,而且也让人觉得非常符合现状。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有何不同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认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是灭亡的原因。六国不贿赂秦国等于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苏辙《六国论》: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和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不会至于此地。六国另一个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各国谋士的目光短浅。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认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是灭亡的原因。六国不贿赂秦国等于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苏辙《六国论》: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和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不会至于此地。六国另一个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各国谋士的目光短浅。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苏洵的《六国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574.html
文章标签:评价 六国论

[如何评价苏洵的《六国论》]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