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犄角旮旯里的奇人异事:《独异志》新编(1)伊尹生于空桑
《独异志》是唐代李亢编著的一本轶事兼志怪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自三皇五帝到唐代流传的奇闻异事,有些故事的记录,出处是最早的。此书所记载的轶事,或荒诞、或诡谲、或悚然,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正如李亢在序中说的:“《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载所繁者,俱不量虚薄,构成三卷。愿传博达,所贵解颜耳。”
让我们静下心来,闲坐小窗,翻开此书,静静地品读书中的韵味。
原文:
伊尹无父,生于空桑中。
新编: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伊尹饮下自己煎制的汤药。他最近一段时间太累了,太甲不遵祖法,暴虐乱德,把朝政搞得乌七八糟的。
最近一段时间,伊尹经常忆起当年和先王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们当初诛伐暴桀,建立殷商的伟大功绩,想起他以烹饪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那是一段多么辉煌灿烂的日子。
而如今,太甲毫不在乎祖宗的规矩,肆意妄为,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百姓苦不堪言。伊尹再三规劝,甚至写了《伊训》、《肆命》和《徂后》三篇劝文,希望太甲改邪归正,从新再来。可是这一切的努力毫无作用。
“葛根是味好药”,伊尹站起来,踱步到窗边,他舒展了一下腰背,对自己的方药甚是满意。多日来,他心力交瘁,偶感风寒,项背不舒,于是便组方遣药,便有了这剂葛根汤。
这剂葛根汤被他收录在他的《汤液经法》里。
伊尹遥望着桐宫的方向,那是先王沉睡的地方。没错,就是那里了!
他久久的注视着那片天空,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当年生他的情形。
当年的伊水边处处留下了母亲的足迹,她辛勤劳作,采桑织布。终于,上天赐给了她一个孩子,她怀孕了。她欣喜不已,翘首盼望着孩子的诞生。
一天夜里,她做了个梦,梦见神仙来了,神仙告诉她,如果明天看见石臼冒出水,就赶紧往东方跑,但千万别回头。
第二天,石臼果然出水了。
善良的母亲惦念着乡邻,她抓紧时间叫上乡亲们,大家一起朝东方跑去。
然而,母亲竟然忘记了神仙的劝诫:千万不要回头!
母亲回头了,她大概是想看看有没有落下的乡邻,或是再最后一眼看一看自己温馨的家。
瞬间,母亲化成了一棵桑树,一颗空桑树。
而伊尹,便诞生在那颗空桑树里。
伊尹再一次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他此刻无比的思念母亲,但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哭泣,他拭干眼泪,又坚定地望了一眼桐宫的方向。
他要像母亲一样,但坚决不能回头。
解读:
伊尹,伊姓,名挚。商代名相,辅佐汤灭夏兴商。伊尹善烹饪,常以烹调理论喻治国之道,所以他还被尊为厨师之祖,所谓“药食同源”,伊尹不仅善于烹制食物,对药材也很有研究,据说《汤液经法》,又名《伊尹汤液经》就是出自伊尹之手,此书是汤药的祖书,就连经方之祖《伤寒杂病论》都是受《汤液经法》的影响呢。
据记载,伊尹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为他母亲居住在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关于伊尹出生的传说有很多,有说是有莘国一女子采桑时在大桑树洞里捡的,有说是他母亲怀孕后梦见一位神仙告诉她,如果看到家门口的石臼出了水,就赶紧往东走,千万别回头。石臼果然冒水了,而她母亲却忍不住回了头,发现身后已是一片汪洋。她瞬间变成了一棵空桑树,树中有一婴儿,便是伊尹。总之,各种记载里都没有伊尹父亲的信息,大概伊尹所生的年代可能还留有母系社会的遗风,故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罢。也有传说伊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奴隶,一个善烹饪,一个善采桑。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史料缺失,我们无法获知,这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空桑又是什么地方呢?根据传说,空桑是空心的桑树,事情当然不这么简单。历史上的名人有很多都与空桑有关联。
比如孔子:《春秋演孔图》:“孔子母徵在,游大泽之陂,睡,梦黑帝(遣)使请己已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
羲和:《山海经》郭璞注引《启筮》:“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颛顼:《吕·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
轩辕氏:《路史》:“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伐山取铜,以为刀货。”
神农氏:《逸周书·尝麦解》潘振云注曰:“赤帝,指神农九世孙帝榆罔也,居空桑。”
甚至空桑还是一个姓氏:《荒史》:“泰壹之后有空桑氏。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
空桑这个地名出自《山海经》,指的是山名。《山海经·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郝注云:“此兖地之空桑。”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 空桑之山产琴瑟之材。
据专家研究,空桑作为上古地区名,沿用至东周晚期,主要指今鲁西豫东地区(此地区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古兖州主要区域在今山东西南部菏泽、济宁,以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等地。此处是龙山文化的主要聚集地,空指地方很大,桑指桑树,当时这一地区广种桑树,所以孔子也是出生在野外的桑树林里。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以专家说的为准吧,毕竟人家是权威,当然,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我国古代有哪些记载异事的书 古代记载奇闻异事的书
1、《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故事。穆王的西行路线,当是从自宗周出发,渡过黄河,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到达西王母之邦。
2、《博物志》,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可见张华的知识十分渊博。据晋王嘉《拾遗记》称,张华好观秘异图纬之书,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所以写成了这部广罗各种奇闻怪异的著作。
3、《太平广记》,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
大家给点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奇人异事(鬼怪的)
本人最近急需要魏晋南北朝的这一个时代的有些资料,想要了解这个时代。rn 奇人异事都可以,最好是鬼怪的。据说这一个时代是个鬼怪蛮多的时代,当然这是个传说。不过本人对此感兴趣。所以希望大家帮帮忙。rn 还有不一定需要鬼怪的,一些文人雅士、豪气侠客的故事都可以。甚至关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的都可以。rn 谢谢大家!!!rn 魏晋南北朝小说从内容上看,一般都将它分为志怪与志人(或称轶事)两大类,它们在写法与审美意识上,有较大的区别。顾名思义,其所以称志怪小说,就是因为所写内容,大都是鬼怪仙妖,奇禽异兽,及遐荒异域、洞天福地的怪异之事物。从其源流关系而言,《山海经》等古代神话传说,对志怪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山海经》记载的各种奇鱼、怪兽、异人的形态与性能,为志怪小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对博物志怪的影响更为明显。当然,志怪小说得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自有其特殊的土壤、气候。儒学的相对衰微,玄、佛、道思想的勃兴,士人以新老庄思想——玄学为武器,从传统儒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佛、道思想对作家艺术思维空间的开拓,丰富了志怪小说的想象力。在探讨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审美特征时,我们必须考虑民族文化积淀,玄、佛、道思想的盛行与士人心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只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的审美特征,志人(轶事)小说的审美特征则拟撰另文。
志怪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当然是怪异,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志怪小说。形成这一审美特征的原因,一是上承神话传说的影响;二是佛、道思想的潜移默化;三是民间传说中的奇闻异事;四是人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形成一种审美倾向,既是美的创造者带有群体性审美意识的驱动,又是美的鉴赏者审美心理需求的回应。怪异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写奇异之物的怪诞形象或特异性能,显示其艺术魅力。这在博物志怪类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神异经》,就是以记载异物奇人为特色的,某些异物的记载脱胎于《山海经》,而有所创新,写奇人异物,构想新颖奇特。《神异经·东荒经》中东王公的形象是“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这与《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可谓天作之合。于是在《神异经》“天柱”条,就把东王公和西王母写成爱侣,同受大鸟左、右两翼的覆庇,相会于鸟背,西王母是很主动的,颇有人情味。《十洲记·炎洲》对“风生兽”的记述,富于怪诞而有文学性的幻想,而且善于铺叙夸饰。风生兽的生命力真强:“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兽不然(同“燃”),灰中而立,毛亦不,斫刺不入,打之如灰(“皮”字之误)囊。”被打死后,“张口向风,须臾复活。”《十洲记·聚窟洲》写西域使者献给汉武帝一只小如狸猫的猛兽,神奇怪异,耸人听闻:“一声叫发,千人伏息,牛马百物,惊断�系;武士奄忽,失其势力。当其神也,立兴风云,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龙腾骛……”为了表现其怪异,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这两种博物志怪小说都假托东方朔之作,实为东汉末至魏间人所撰,后一种神仙道教幻想艺术的色彩较浓。张华《博物志》中《马化》、《蟒》等篇,也有较强的怪异性,志怪小说的意味颇重,对唐人传奇的同类题材作品《白猿传》、《李黄》等的影响亦大。从审美角度看,《蟒》更具有怪诞奇异之美,那位“长意思人”的探险杀蟒的怪异行动中,包含着正义战胜邪恶的意蕴。《八月浮槎》奇幻美妙近乎神话传说。《诗经·小雅·大东》写道:“彼牵牛,不以服箱。”“彼织女,终日七襄。”这里,牵牛、织女只是徒有虚名不干实事者的比喻,而在小说中,却借美丽的想象联系起来,乘槎者从海上到天河,见牛郎、织女,这一探索宇宙空间的幻想是非常大胆而优美的。
比之于上述几种志怪小说,郭璞《玄中记》中的《狗封氏》(瓠)、《姑获鸟》、《狐妖》诸条,在对异物的描写手法上,显得更加绚丽多姿,禽兽亦具人性,瓠为能娶帝王之女为妻而建功立业;姑获鸟脱毛为女人,与男子结合,生儿育女;百岁狐变为美人,“使人迷惑失智”。禽兽精怪的奇异变幻,丰富了志怪小说的审美价值,亦为后世志怪传奇小说塑造精怪狐鬼形象提供了艺术经验。
二是着意表现奇人或神灵言动行为的怪异,变幻的奇妙。这在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王嘉《拾遗记》诸书中,以及干宝《搜神记》的某些篇章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里我们不论其创作意图如何,只着眼于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列仙传·园客》的故事颇具艺术美。园客其人善良、勤劳,姿貌又好,辛勤种植香草数十年,收获的是五色蛾,生桑蚕。养蚕时,有一位好姑娘主动与他结为夫妻,蚕茧丰收,“得百二十头,茧皆如瓮大,缫一茧六十日始尽”。这正是农民希望有幸福婚姻,生产喜获丰收的心理表现。“讫则俱去,莫知所在”,给人以遐想与悬念,神秘离奇,而仙味并不浓。道教神仙文化渗入志怪小说,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想象,创造了不少奇异绚丽、具有艺术魅力的意象。《神仙传》固然有故神其教之嫌,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志怪小说,《张道陵》就是突出的代表作。张道陵得道后,“能分形作数十人,其所居门前水池,陵常乘舟戏其中,而诸道士宾客往来盈庭,盖座上常有一陵,与宾客对谈,共饮食,而真陵故在池中也”。分身法的奇妙想象,不仅为志怪小说增强了审美的吸引力,而且为后来的神魔小说,在艺术构思、表现技法上提供了借鉴。张道陵“七试赵升”,是道教文学想象艺术的杰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文学气息、韵致都很浓郁,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艺术幻想,使人从中得到怪异美的享受。
对变幻之术的描写,是道教文学或佛教文学的一大优势,而为传统的儒家文学所望尘莫及。《神仙传·壶公》所写的神仙变幻之术,离奇光怪,扣人心弦。壶公跳入壶中后,费长房依言效法跳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他们对饮时,“酒器如拳许大,饮之至暮不竭。”变幻层次之多,比现代魔术似犹胜一筹,意象也更复杂奇异。变幻之奇,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出颖异新奇的意象,而这正是审美心理的需求。宗教文学在当时之所以能够盛行,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拾遗记》作者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拾遗记》“载伏羲以来异事,前世奇诡之说”,如《颛顼》条,写“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读者从中得到审美享受,并为“曳影之剑”的神奇功能所倾倒。《宛渠之民》条描写的“螺舟”,也是饱含艺术想象情趣的:“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这在当时,也是神仙家的幻想,“曳影之剑”、“螺舟”都无法与现代的导弹、核潜艇相比,我们却不能不佩服神仙家的幻想之奇异,富于创造性。又如《燕昭王七年》条所描写的申毒国(即印度)道人尸罗,其变幻吐纳的意象,比后来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只少一个层次,而其复杂变幻之情,则各有千秋。它们同受佛经的影响。佛教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对文学,尤其是对小说艺术意境的开拓,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怪异之美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写人与鬼神恋爱甚至生儿育女的奇异之事,为表现志怪小说怪异美的一个重要题材。曹丕喜谈神仙鬼怪,他撰《列异传》就是“序鬼物奇怪之事”。其中的《谈生》篇,可以算是写人鬼恋爱异事的滥觞之作,踵其步武者亦不少,如干宝的《搜神记·崔少府墓》、陶潜的《搜神后记》中的《徐玄方女》、《李仲文女》等都具有代表性,其中有喜剧性的,而更多的是饱含悲剧意蕴。前者如描写马子拯救被枉杀的徐玄方女,真诚的爱,使死了四年的女子复活,这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作为志怪小说,则于奇幻荒怪中显其真情,笔调雅洁而神韵气息宛然如现,使读者感到爱情的美。谈生与睢阳王女的鬼魂结合时有约:三年后谈生才能用灯照看她的躯体。儿子二岁时,谈生出于好奇,“夜伺其寝后,盗照视之”,终于酿成悲剧。《李仲文女》是因秘密泄露,家长急于发冢开棺,遂以悲剧告终。女鬼复活的理想破灭,遗恨黄泉。《搜神记》中的《王道平》、《河间男女》则都是写女子为忠诚于爱情而死,又因爱情的力量起死回生,爱情在战胜死亡的同时,也战胜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这种离奇怪异的艺术构思方式,体现了古代青年男女渴求婚恋自主的美好愿望,而在当时现实生活中,又因受封建婚姻制的约束,婚恋自主的理想往往成为悲剧,也促使志怪小说中这类题材作品审美心理的怪异性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一向很喜欢慕容冲的故事....以下算一小段(慕容冲小字凤皇)
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这句话讲多了也俗,常听人抱怨韩国电视剧,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结尾害死猪脚,生拼硬凑悲剧美。慕容冲上辈子就没修好,又不肯老实安分修下辈子,悲剧猪脚当得浑然天成,不会有人骂编剧吧?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金庸几次演讲时都提到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他塑造人物时肯定受过这段史实的影响。令狐冲的放浪不羁明显源于魏晋风度,慕容复搞的复国运动其一串祖宗都搞过:慕容垂,慕容凤,慕容农,慕容泓,慕容冲,慕容盛(被这么些差不多的名字搞昏了头吧!),到隋朝末年,慕容鲜卑在青海的另一支,土谷浑的可汗伏允又一回成功复国。这是最后的辉煌了。唐高宗时青海为吐蕃侵占。公元670年,末代可汗诺曷钵企图依靠唐军打跑吐蕃人。慕容氏复国的最后一击随着十万唐军尸骨终丧没在青海大非川。一直到上个世纪,金庸让这种复国精神在小说人物慕容复心里又复活了。慕容家的传统除了会打仗,爱复国外(治国却不怎么样,否则哪能创造这么多复国机会),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
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不漂亮也是重要标准。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二鬼子学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来得更猛!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很多网文中写慕容冲上阵不穿盔甲,是对晋书的误解。晋书里说,慕容冲被杨定打怕了,于是 “穿马埳”以自我保护,被写手理解为慕容冲之前不穿盔甲,遇到杨定后才穿盔甲。最后干脆演变为慕容冲上阵一袭白衣飘飘,以求死的心面对敌人?!其实“穿马埳”是挖陷马坑的意思,慕容冲当时想挖陷马坑来抓杨定。
二是着意表现奇人或神灵言动行为的怪异,变幻的奇妙。这在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王嘉《拾遗记》诸书中,以及干宝《搜神记》的某些篇章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里我们不论其创作意图如何,只着眼于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列仙传·园客》的故事颇具艺术美。园客其人善良、勤劳,姿貌又好,辛勤种植香草数十年,收获的是五色蛾,生桑蚕。养蚕时,有一位好姑娘主动与他结为夫妻,蚕茧丰收,“得百二十头,茧皆如瓮大,缫一茧六十日始尽”。这正是农民希望有幸福婚姻,生产喜获丰收的心理表现。“讫则俱去,莫知所在”,给人以遐想与悬念,神秘离奇,而仙味并不浓。道教神仙文化渗入志怪小说,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想象,创造了不少奇异绚丽、具有艺术魅力的意象。《神仙传》固然有故神其教之嫌,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志怪小说,《张道陵》就是突出的代表作。张道陵得道后,“能分形作数十人,其所居门前水池,陵常乘舟戏其中,而诸道士宾客往来盈庭,盖座上常有一陵,与宾客对谈,共饮食,而真陵故在池中也”。分身法的奇妙想象,不仅为志怪小说增强了审美的吸引力,而且为后来的神魔小说,在艺术构思、表现技法上提供了借鉴。张道陵“七试赵升”,是道教文学想象艺术的杰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文学气息、韵致都很浓郁,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艺术幻想,使人从中得到怪异美的享受。
干宝《搜神记》
城门鬼事 话说公元179 年城门男尸每到午时就会发出鬼叫
文章标题: 历史名人的奇闻异事是谁给记录下来的 怎么记录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