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人烧不起热水怎么喝茶

时间: 2022-12-25 22:01: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古人烧不起热水怎么喝茶

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我们都知道喝茶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那么你们知道古人和我们现在喝茶有什么区别吗?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1.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2.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3.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4.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5.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

在许多南方方言里,喝茶被叫作“吃茶”。比如说讲闽语的福建人,就说“吃茶”。称“喝茶”为“吃茶”,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唐朝时,人们就不是喝茶,而是吃茶。

唐朝之前,人们饮茶的目的五花八门,有当药的,有当菜的,喝法有点像喝中药或喝菜汤。到了唐朝,饮茶开始成风,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就唱道:“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

唐朝饮茶成风与当时佛教的兴盛密切相关,佛教禅宗讲究坐禅修行,就是盘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思考,一坐就是小半天,这很耗费体力。所以僧人就靠吃茶来补充体力,相当于今人喝功能性饮料。

唐朝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喝茶方法,和今天很不一样——不是喝茶,而是“吃茶”。如今有很多方言里还保留“吃茶”一词。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宫廷吃茶器具,可以还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唐朝人吃茶的时候,不是冲泡茶叶,而是煮茶或煎茶。他们用的多是“饼团茶”,先把生茶叶蒸青、捣碎,做成茶饼烘干,然后存放在茶笼里,茶笼四周镂空,便于通风。有时候还要给茶笼加热,烘焙茶饼。吃茶时,先用茶碾器将茶饼碾碎,将碎末放入筛箩中,筛去杂质,留下茶粉,然后煎制。煎茶时将茶粉和各种作料放在一起煮。作料有啥呢?一般是葱、姜、盐等,还有的放橘皮、茱萸、薄荷、桂皮等。煮出来的茶是黏稠状的,所以叫作茶汤。这样的茶,最佳用法是吃,而不是喝。法门寺茶具所还原的唐朝吃茶方法,和陆羽《茶经》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步骤:焙炙;碾碎;筛箩;煮水加盐;加茶末;品茶。

唐朝的茶是碾成粉后饮用,这种饮用茶粉的习惯后来传到了日本,慢慢就演化出了抹茶,今天仍受大家欢迎。当下,一提到抹茶,大家会觉得它来自日本,其实抹茶的起源是中国的唐朝,只是日本保留了唐朝的古风。

到了宋朝,更为流行的是点茶法。尽管同样是用茶粉作为原料,但与煎茶法不同的是,点茶法是将茶粉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继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宋朝的文人喜欢比拼点茶手艺,制定了一整套的规则,形成了“斗茶”的风俗。宋徽宗还写过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大观茶论》,里面对斗茶风俗有详细的记载。其整个过程为:“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点茶技艺,单从操作本身来看,今天日本的茶道与之非常相似。

到了明朝,人们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茶的喝法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炒青后的茶叶用热水冲泡即可,无需食用就能享受其芳香。明朝人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饮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另外,明朝放弃吃茶,也和明太祖提倡节俭有关。宋朝时,宫廷喝的茶主要产自闽南和岭南一带,因茶饼上印有龙的图案,所以又称“龙团”。龙团的饮用方法须煎饮。《馀冬序录摘抄内外篇》中曾记载,“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因此不喝煎饮的龙团了,饮茶方法也改变了。受朱元璋影响,明朝以后的茶叶才开始流行冲泡后清饮,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现在,南方一些地方依然会在煮茶时加入一些作料,和唐朝人吃茶很像。广东汕尾地区流行一种“擂茶”,将绿茶加入大米、花生、食盐、生姜等作料放入钵内,用一根半米长的“擂棍”捣碎,然后再加水煮沸。透过擂茶,我们可窥视唐朝吃茶情景之一二。擂茶,也许是穿越了千年的活历史。

△擂茶

△抹茶

古人发现茶叶以后是先从口嚼吞汁到鲜叶用水直接煮,慢慢的才发展到现在的这样。

古代没有电磁炉,怎么用热水来喝茶

古代有茶馆。茶馆有铜壶,铜壶煮三江。铜壶下面有煤灶,柴灶、碳灶。
木头
用柴火或者是炭火
这问题还有意识,没电可以用火

古人如何饮茶?

对于爸爸和爷爷他们都是爱喝茶的人,以前总觉得泡茶只需要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倒入沸腾的热水茶叶泡开就是可以了。

可是后来长大了,出来面对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喝茶还是有特别的多的将就,有特别多的程序。21世纪的人们,有了用来专门喝茶的工具。而在古代,人们喝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唐代人们喝茶用煎,在宋代人们喝茶用点,而在我们明代人们喝茶用泡。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各种理念和新知识的出现。

在古代喝茶人们有八个前提步骤:

一、造,选择好的茶叶。(在雨后或是阴天选取)

二、择,将选择好的茶叶里,不好的挑选出来。

三、器,煮茶、泡茶的器具。(有异味的容忍不能用来泡茶)

四、火,材火的选用。(已经烧过的木柴不能在使用)

五、水,选用慢滴的水。(急水不能使用)

六、灸,煮茶的火候。(火不能太大或太小)

七、煮,煮茶的技巧。

八、饮,明白和能体会喝茶的乐趣。

如果古人门做到了这八个步骤,那么就能品尝到茶香。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称谓。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

春秋时期,茶叶是一种蔬菜,人们一般直接加水煮熟,然后配饭吃。可能还会添上油盐酱醋之类
文章标题: 古人烧不起热水怎么喝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248.html
文章标签:喝茶 古人 热水

[古人烧不起热水怎么喝茶]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