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2 23: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日本影响最大。唐代中国古代诗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奈良时代以来,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节到唐朝学习,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通过唐代的驱逐大量传入日本。白居易的《白话集》和《白话长青集》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的。白居易诗歌一经传入,便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学者的喜爱。在那个时候,那些谈论中国诗歌和散文的人必须被称为“文集”和“白氏长青集”。
在白居易的同时,睿智的日本天皇也非常喜欢白居易的选集。据说,当他第一次拿到白居易的选集时,他就偷偷地把它收藏起来,当作珍宝来读。后来,如果他想测试这个题目是否有知识,他故意误读白居易的诗。如果他熟悉白居易的诗句,他会考验他的主体的能力。
在现代人看来,唐代最有影响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白居易是他们的后盾。为什么日本没有向李白和杜甫学习,却绕过了他们,学习了一位在中国不是最受关注的诗人。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比李白和杜甫更有影响力?首先,应该是因为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丰富,运用广泛,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学习和借鉴。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3000余首,保存完好,是唐代诗人中保存最为完好的。
另一方面,白居易朴素通俗的诗歌风格也对其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虽然当时日本人提倡汉语,许多贵族以讲汉语为荣,但汉语对日本人来说仍然是一种晦涩难懂的语言。中国很少有诗人能达到李白和杜甫的水平,更不用说日本了。因此,当时的日本文人用汉字写诗并不容易,李白和杜甫的诗对他们来说都太难了。只有白居易的诗歌才能达到阅读和临摹的要求,所以很受日本学者的欢迎。
中国文化对周边的邻国影响巨大而深远,其中日本所受影响最深。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飞速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日本自奈良时代开始,就派大量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这时期的优秀作品通过遣唐使大量传入日本。白居易的《白氏文集》、《白氏长庆集》就在这个时期传入日本。白居易的诗一经传入便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当时凡谈及汉诗文者,言必称《文集》和《白氏长庆集》。
和白居易同时代的日本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相当喜爱,据说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能力很强。
在现代人看来,唐代时期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当属李白、杜甫,白居易都要排在两人后面。日本为什么没有学习李白杜甫,却绕过了他们,学习一个在中国并不是受到关注最多的诗人。为什么在日本,白居易的影响却是大过李白和杜甫呢?
首先应该是因为白居易的诗数量丰富,取材范围广泛,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便于学习和借鉴。白居易一生共创作了三千多首诗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是唐代诗人中保存诗歌最多的。
当时的日本文坛崇尚汉诗文,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凭空是做不出好诗来的,所以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
另一方面白居易通俗浅显的诗风也对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白居易的诗词较为通俗易懂,即使是老人和小孩子都可以看懂。虽然当时的日本崇尚中文,很多贵族都以会说中文而自豪,但中文对于日本人而言还是一门晦涩的语言。在中国都没有几个能达到李白、杜甫这样的水平的中国诗人,更何况在日本。因此要让当时的日本文士运用的中国文字来写出优秀诗文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对他们而言难度太大,只有白居易的诗符合了既能够读懂且能照搬摹仿的条件,因而深受日本文人喜爱。
之所以在日本影响最为重大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而非是在当时更为著名的李白和杜甫,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当时日本虽然在学习我国的诗风,但是并没有去学习李白、杜甫的那种诗仙风骨或者是诗圣骨,而是直接学习了中唐时期的唐诗。而白居易他作为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自然是日本人争相学习的模仿对象了。
唐诗流入日本也是和日本学习我国文化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的,日本在我国唐朝时期和我国往来密切,因此在文学领域也是先后学习我国的文化来改进本国的文学风气。我们都知道日本原本是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直到后来才使用了从朝鲜半岛流入日本的汉字。因此在日本,他们一开始都是使用我国的汉字的,所以他的语言风格和用语习惯都和我国是十分的相近的。在日本学习我国汉语知识之时,他一开始学习的对象则是六朝的骈文。
后来历经数代发展,日本对汉语的语法也是相当熟悉了。后来白居易在中原掀起了诗歌的革新运动,也是因此,白居易他的诗文流入了日本文坛,就此引起了日本文坛的喜爱,而白居易在日本也是大为出名,无数的日本本土人追捧白居易的文章。而白居易的他的《长庆集》更是和《文选》一样,在日本极其的流行,更是被日本人视之瑰宝。
同时也有很多人在诗歌体裁和艺术手法上面模仿白居易的《长庆集》,当时许多的文学家都以被视作和白居易一样的人而骄傲。除此以外,白居易他的诗作之所以会在日本如此流行,也和他的诗作大多直白、容易上口背诵有关。要知道当时日本还处在对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因此一篇诗作如果简单的话是很容易被人所记住的,而且白居易的诗作在简单的同时且有深度,那更是广受欢迎的,因此白居易的诗作也是恰逢其会的就此在日本大范围的流传了起来。
日本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文化是极为的仰慕,因为作为小国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所以发展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以至于他们拼命的吸收中国的文化。
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就非常喜欢李白、杜甫等诗人,甚至夸张到他们会模仿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来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而在这些诗人中,白居易是最受欢迎的,那么日本人喜欢白居易是因为他的诗多?还是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要了解其中原因,还得从白居易诗文中独有的特点和日本人的审美情趣来分析。
元和十年,白居易给好友写了一封信《与元九书》,这封信中白居易将诗文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大多数人喜欢白居易是由于他侧重的讽喻诗,如忧国、忧君、忧民、忧物等,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在课文中所吸收的。
但日本在白居易诗文方面感悟跟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更喜欢白居易诗文意境中的闲适诗,对讽喻诗并不感冒。
日本人的审美意境,谓之“物哀”。
“物哀”一词在江户时代就已经出现,是由当时的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哀”在日语里是一种喟叹,是绝对主观的感情,我心光明,黑夜也是白天;“物哀”则不一样,它似需要一个作为客观实在的“物”作为投射,需要用心去感受。“物哀”是一种文学审美、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作为充满“物哀”精神的日本人,他们不喜欢白居易讽喻的诗,因为政治是包含着利益、是世俗的,它们不属于物哀的美,无法让日本人对它进行心灵上的审美。
白居易的闲适诗对日本人的审美就不一样了。
白居易早年时仕途坎坷,因无法成就自己的希望,所以这个时候的诗大多数以讽喻为主。但左迁到江州后,他的诗文风格为之一变,收敛了早期的锋芒,转向自然与内心的宁静,正是这闲适、感伤的诗,引起了日本人审美上的共鸣。
在平安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对白居易这种入仕又出世的生活态度崇拜不已,他对生活的感悟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这样的生活感悟中写出来的诗,充满了闲适、自然、感悟,非常符合日本人“知物哀”的审美境界,让日本人对白居易的诗如此如醉。
日本人对白居易的仰慕是从古至今的,不仅民间文人喜爱,就连天皇对白居易的诗也是如此如狂。
在日本的古籍中有记载,嵯峨天皇喜爱白居易的程度,比如他将《白氏文集》藏在秘府,视为枕秘;又如他在位时专门设置了《白氏文集》的侍读官,白居易的诗是皇天每日必学的课程。
古籍还记载嵯峨皇天与小野篁之间一段经常的故事:
白居易的《春江》中“闭阁唯闻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嵯峨天皇将“空”字改成“遥”后再交给小野篁鉴赏。小野篁看了后,立刻将“遥”字改为“空”,嵯峨天皇顿时变色,说道:
“此句乐天句也,试汝也,本空字也。”
在后来的醍醐天皇、村上天皇等都是白居易的狂热粉,醍醐天皇更是表白道:“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也。”
(醍醐天皇)
在这样狂热的环境下,不但天皇们对白居易诗集热爱,整个日本上层贵族也都尊白居易为“神”,他们学习、理解、熟读、品味白居易的诗。这种风潮已然成了高雅、地位的象征,如果有哪位贵族不会一两首、或品不出白居易诗文的意境,那么这些人就会被其他贵族看不起,更甚者会被天皇冷落。
在这些忠实粉丝中有两位女性更是已经到了“脑残”的地步。
日本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的清少纳言是《枕草子》的作者,她的雅号“草庵”便是出自白居易的“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夜雨草庵中”。
一次大雪后,皇室中人问“香炉峰雪想如何?”
清少纳言听后,便掀起门帘远眺风景,这种行为艺术就是来自白居易的“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风雪拨帘看”。清少纳言就连行为都已经融入到了白居易的诗句中,可见她对白居易的仰慕。
紫式部,“平安时代三大才女”之一,虽然与清少纳言不和睦,但她一样是白居易的狂热粉。在其传世名作《源氏物语》中,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词多达百余首,不止如此,紫式部设立的白居易新乐府讲筵更是日本最早的白居易乐府讲坛。
白居易在日本这么受欢迎,他本人知道吗?
我想他或许知道吧。会昌五年,白居易在《白氏文集》中写道:
“《集》有五本,其日本、新罗诸国及两京人家传写者,不在此记”
由此可见,白居易应该知道自己在海外很受欢迎。日本朝廷对白居易的喜爱后来影响到了民间,普通知识分子也加入到了白居易的粉丝团,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研究他的诗文的社团。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