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海洋考古是如何进行的

时间: 2022-12-15 10: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海洋考古是如何进行的

海洋考古学研究什么

沉睡以久的古船 , 海洋考古不仅是找古董, 最重要是寻找历史和文化的足迹,了解当时的的生活。 也可以借鉴学习用在当代,也是体现中国的历史悠久和价值所在。 现在有很多中国的文物在国外流传!
那叫水下考古,在中国发展较迟,在云南澄江和南海中得到了应用,主要研究人员集中在社科院考古所

什么是海洋考古?

美国有位著名的海洋考古学家,名叫巴拉德。早年他曾率领考察队在大西洋底发现过“泰坦尼克”号残骸。不久前,巴拉德在美国罗得岛大学开创了一个新的专业——海洋考古专业。该专业学制5年,2006年,这个新专业招收了5名学生。巴拉德立志将海洋专业和考古专业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

多少年来,多少人梦想去海底考古,然而,由于昔日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很难进入深海海底,这项研究只能在近岸浅海中进行。目前全世界95%的海域尚未进行过考古勘测。

海洋考古引起举世关注。1984年,瑞典海洋考古协会、瑞典西部贸易工业协会等组织,在数以百计的志愿者以及瑞典海军的协助下,对“哥德堡”号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探索,旨在解开有名的“‘哥德堡’号沉船之谜”。什么是“‘哥德堡’号沉船之谜”呢?这要从200多年前欧洲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谈起。1731年6月14日,瑞典成立瑞典贸易公司,开辟了亚洲航线,每年有大量的船载着商品运往中国。瑞典的西南部有一个城市,名叫哥德堡。1732年3月7日,一艘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哥德堡”号大型帆船扬帆起航驶向中国,揭开了瑞典东亚公司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序幕。“哥德堡”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船,也是瑞典人的骄傲。当年远隔重洋的瑞典人为什么热衷于远航对华贸易呢?原因是巨额的利润吸引着瑞典商人,当时商船的航运贸易收入相当于瑞典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哥德堡”号沉船留下的宝藏

“哥德堡”号复原图

1743年3月14日,“哥德堡”号由瑞典哥德堡港起航,踏上第三次来中国的航程。1745年9月,满载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绸的“哥德堡”号返航途中,在距哥德堡港口仅800米的海域沉没了。“哥德堡”号的沉没原因,从此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有人认为这艘船的设计有问题;有人认为是船长不愿意让船东知道自己到底从中国装了多少货物回来,或是为了避免海关的查验货物,因此故意让船触礁沉没;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次保险欺诈,因为此船经历了几次来中国的远洋航行,快到了报废期,所以船员想扔掉船,骗得保险却又能保留货物,甚至传说船上的货物早已偷偷存放在英国;还有人认为两年多的艰苦航行就要结束了,船员们高兴之余,大肆庆祝,结果全体船员喝醉了酒,无法正确控制船的航线,最终导致触礁沉没。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堡’号沉船之谜”。“哥德堡”号沉没后,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但是随后不久在南非附近沉没。在此后的200多年里,瑞典人一直惦念着这艘沉没在家门口的大船,并分别在1747年、1800年和1906年对它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打捞。在几次打捞中,打捞出大量的中国瓷器、茶叶、香料和丝绸,同时考古学家也在打捞出的物品中发现了完整的船上设备和船员日记等珍贵物品。

随着不断地探察,人们发现,“哥德堡”号船体已经完全破碎,船身已经完全丧失了完整的结构,大量的碎片散落在数千平方米的海底。

200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仍没有忘记沉没的“哥德堡”号,他们决定重建“哥德堡”号,让昔日的“哥德堡”号“起死还生”。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计划,瑞典人不惜重金,从1993年开始,耗时10年,花了3,000多万美元,重新建造了一艘“哥德堡”号仿真帆船。

为了建造新的“哥德堡”号木帆船,瑞典人首先搜集了有关“哥德堡”号的历史资料,按比例制造了新“哥德堡”号的模型,并在水池中进行了模拟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水池试验,瑞典人确定了船型。有了船型仅仅是第一步,接着便是如何建造。瑞典人决定尽量采用18世纪的造船工艺,例如:到瑞典的森林中寻找、采伐与200多年前“哥德堡”号类同的木料,用传统的工艺制造船的龙骨、肋板。许多船用铁钉不用现代的生产方法,而是将铁棒烧红,经人工打铁制成。所有的船帆都是由瑞典妇女用手工缝制的。正因为绝大部分构件采用手工制造,所以其工作量十分惊人,建造周期达10年之久。新“哥德堡”号长41米,宽10.7米,高47米,排水量1,250吨。2003年6月6日,新“哥德堡”号正式下水。

“哥德堡”号

新“哥德堡”号招募年轻的志愿者作为船员,并对他们进行训练。一切就绪后,“哥德堡”号开始了远航,其远航的路线与200多年前完全相同。2006年,“哥德堡”号乘风破浪来到了中国,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古代的海上交通要道往往是沉船事故的多发地带。例如,地中海曾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要道,它引起许多海洋考古学家的关注,被海洋考古学家们称为古代沉船的宝库。

海洋考古事业将为人类进一步解读古代文明作出贡献,它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以破解那些沉没在海底、隐藏在人们心头的历史之谜。

沉睡深海的“第八大洲”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共有七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最近有个电视台播放了一个节目,讲的是人类已经找到了“第八大洲”。所谓“第八大洲”,是指传说中一个消失了1万多年的神奇大陆,它的名字叫亚特兰蒂斯。要弄清所谓“第八大洲”的始末,还得从柏拉图的名著《对话录》谈起。

亚特兰蒂斯城

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写道:“1.2万年前,地中海西方遥远的大西洋上,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大陆,它被无数黄金与白银装饰着,出产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山铜。它有设备完好的港口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可是这个叫亚特兰蒂斯的地方极其富裕,利己主义盛行,人们贪图金钱和功名,并且生活奢侈。为此,“众神之神”宙斯大怒,以一场大地震令亚特兰蒂斯古城沉入大海。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沉没在哪里?柏拉图曾经告知,它在大西洋西部的直布罗陀海峡(古代被称为赫喀琉斯的砥柱)附近。

若干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寻求,试图找到亚特兰蒂斯。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39岁的伊朗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萨马斯特日前断言,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就沉睡在塞浦路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底。这位自学成才的考古学家宣称,他曾借助一台回声探测器,在1,500米深的海底找到了一处特征与当年柏拉图描写的亚特兰蒂斯非常吻合的区域。据说,由他组织的探险队在塞浦路斯附近的海底找到了数千米长的城墙遗迹。

亚特兰蒂斯城在海底的想象图

罗伯特·萨马斯特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多张亚特兰蒂斯的三维照片,他称这些照片可以证明亚特兰蒂斯城的存在。他说:“亚特兰蒂斯沉睡在数千英尺的海底,这也确保了这一座庞大遗址保存完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找到它的位置,并对石庙、宫殿、道路、桥梁和原始工具进行拍摄。整个世界都将开始关注这片土地,这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不过,塞浦路斯政府却对萨马斯特的这个发现表示怀疑。当地的考古学家帕夫洛斯·弗劳兰佐斯说:“要想证实罗伯特·萨马斯特的发现,还必须获得更多的直接证据。”

萨马斯特目前面临挑战,原因之一是他没有理论,只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现。作为海洋考古这门科学,他的科学举证还远远不够,他没有提出直接证据,还无法为世人广泛接受。

然而,萨马斯特的探索精神是值得钦佩的。这个广泛引起人们兴趣、充满争议的话题,也将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实还有时间

有一年,印度发生了一次大海啸。海啸发生前的几个小时,一群在海边嬉戏的孩子捕捉到一些他们平日不曾见过的鱼,这些鱼双眼突出,样子十分怪异。这些奇怪的鱼来自哪里?当时没人知道。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些鱼来自深海。深海中水温很低,水的压力很大,这些鱼长期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生存,当海底发生地震时,地下的岩浆涌出,它们便无法忍受高温,只好逃向海边;又因为到了海面后,海面的压力突然变小,此时这些鱼的眼球被体内压力挤压出来,体内的一些器官也可能破坏了。这些鱼的出现,实际上是大海在告知人们大难临头。几小时后,海啸涌来,捉鱼的孩子们被巨大的海浪吞噬,无一幸免。

有时,大量的鱼涌向海边,一些渔民的捕鱼量突然剧增,是平日捕鱼量的几十倍,人们欢喜万分。殊不知,这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发生!这是因为鱼的感知系统比人类更敏感,它们已得知了地震的信息,而人类却茫然不知。几小时后,巨浪呼啸而至,渔民们来不及反应,葬身于狂涛之中。

在印度的一个旅游点,有一次,一些平日极为驯服的大象突然不再听主人的指挥,它们停止了向海边行进的步伐,开始仰天长啸,发出阵阵哀嚎,之后突然转身向远离海岸的群山奔去,一直跑到了山的峰巅。就在这时,海啸狂奔而至。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对于海啸,动物的感知比人类要敏感得多。

海啸的发源地有很多时候不是在近岸,而是在几千千米之外的洋面上

海啸的发源地有很多时候不是在近岸,而是在几千千米之外的洋面上。例如,1960年5月22日,南美洲的智利发生了一次大海啸。这次海啸袭击了智利长达700千米的海岸,海啸引起的沿岸波浪平均波高10米,最大的波高达20多米。海啸形成后,历经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岸边,摧毁了岸边的许多建筑。海啸发生10多个小时后到达夏威夷群岛,怀卢库河上铁路桥的桥墩被海浪推出200多米。这次海啸造成200多万智利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尽管这次海啸的发生地离陆地有10,000多千米的距离,但海啸形成的巨浪以每小时700多千米的速度向岸边飞驰,能量仍然是惊人的。

请关注两个数字,一个是海啸发生地与大陆相距10,000多千米;另一个是海啸的传播速度每小时700多千米。这两个数字告诉人们:逃离海啸,其实是有时间的。如果当海啸在远洋发生时,人们能够及时将海啸发生的信息通知沿海各地,那么人们的损失就会大大减少。在海啸形成的海浪传到沿岸的10多个小时内,人们完全有充分的时间做好逃生准备,不至于在海啸到来时手足无措,葬身海底。

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立海啸报警系统的重要性。有了海啸报警系统,人们就可以在海啸到来之前安全撤离沿岸。

1966年,美国建立了太平洋的海啸报警系统,当太平洋的某海域发生海啸时,最近的观测站就会借助声波检测仪发出警报,根据这一警报,人们能估算出海啸到达的时间,以便采取应急的措施。

海洋考古的具体实施

海洋考古的具体实施过程,想要知道海洋考古具体是怎么进行考古研究的~像是使用什么器具啊、怎么进行文物保护啊之类的~
海洋考古调查
年份
2001
机构
SDA Marine Limited
目的
本书系统阐述海洋考古学的学科界定、研究领域、学科间的关系、国内外海洋考古学发展史等理论问题,以及考古潜水、水下考古调查、定位、勘测、发掘与出水文物保护等专门的技术方法问题,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海洋考古学著作,它既充分吸收了国外海洋考古学理论与水下考古技术进展的最新成就,又结合了我国海洋考古学发展的历史基础、最新实践成果,在考古学、历史学、海洋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本书适合于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历史学者,海洋学者及船舶、航运、港口工程等专业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社会上其他的文史、考古、航海、潜水、探险爱好者参考阅读
确定在预计投放人工鱼礁的地区海床上可能具考古价值的物体位置
研究地区
外牛尾海 及 大滩海
方法
利用单束回音测深,震动反射及侧扫声纳测深来确定水深及海底物体位置
结果
回音测深及震动反射测量结果
计划放置人工鱼礁的地点距离任何确定可能具考古价值的物体最少五十米
海底移居研究
课题
在不同人工鱼礁物料附著的亚热带海底生物社群的时间及季节性变化
年份
1999-200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
目的
调查於四类物料生长的潮下生物对四类附著基质的能力,季节性和淹水时间长短的效应.
研究地区
印洲塘海岸公园
方法
切割成一片片的测试板,固定在采样 架上 ,於1999年1月挂在 AR20 沉船上.每季回收采样架一次, 而 最后的采样架已於2001年1月收回.研究对在 测试板 附著的生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
1. 季节和淹水时间在总生物量和社群结构有鲜明的影响.
2. 无论在总生物量或附著生物群的体系上,物料的基质只起极少的作用.
3. 附在新淹没表面生物种类的组合取决於哪个季节沉放.在春季和夏季,管虫 最丰盛;在秋季和冬季,藤壶 和 被囊类动物 最有优势.
_
4. 社群演替在第一年并不明显,因为它受到藤壶 和 被囊 动物季节性的移殖、生长和死亡等混合影响. .
5. 在淹水的第二年, 青口 及被囊动物 附著和生长,把大部份的测试板表面占据,形成一个本港典型潮下成熟的社群.
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_
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课题
香港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空间模拟试验:设有人工鱼礁的海洋保护区的生态及经济预测
年份
1997-1999
机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
目的
预测在香港投放人工鱼礁的成本效益
研究地区
香港
方法
利用 ECOPATH/ ECOSIM/ECOSPACE 电脑软件制作生态系统模型
结果
以下是这个生态系统模型作出的预测要点:
1. 在没有舒缓措施,以现时状况继续下去会引致捕捞更下层的食物网和整个生态系统结构移位,极可能使生态系统崩溃和导致经济及社会利益损失
2. 完全封杀香港水域所有的捕鱼活动会快速重建海洋生态系统,但以现时的船队及捕捞力量的水平,在两年会消耗这些利益
3. 结合人工鱼礁和「禁捕」的渔业保护区会获有效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4. 大型「禁捕」的利益超越投放人工鱼礁,可是,人工鱼礁对「无计划」或保持现状的情况是有利益的
5. 在香港水域施行禁拖会令生物量大大增加,使馀下的捕鱼地区得益和令长远经济可实质增长
海洋考古调查
年份
2001
机构
SDA Marine Limited
目的
本书系统阐述海洋考古学的学科界定、研究领域、学科间的关系、国内外海洋考古学发展史等理论问题,以及考古潜水、水下考古调查、定位、勘测、发掘与出水文物保护等专门的技术方法问题,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海洋考古学著作,它既充分吸收了国外海洋考古学理论与水下考古技术进展的最新成就,又结合了我国海洋考古学发展的历史基础、最新实践成果,在考古学、历史学、海洋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本书适合于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历史学者,海洋学者及船舶、航运、港口工程等专业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社会上其他的文史、考古、航海、潜水、探险爱好者参考阅读
确定在预计投放人工鱼礁的地区海床上可能具考古价值的物体位置
研究地区
外牛尾海 及 大滩海
方法
利用单束回音测深,震动反射及侧扫声纳测深来确定水深及海底物体位置
结果
回音测深及震动反射测量结果
计划放置人工鱼礁的地点距离任何确定可能具考古价值的物体最少五十米
海底移居研究
课题
在不同人工鱼礁物料附著的亚热带海底生物社群的时间及季节性变化
年份
1999-200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
目的
调查於四类物料生长的潮下生物对四类附著基质的能力,季节性和淹水时间长短的效应.
研究地区
印洲塘海岸公园
方法
切割成一片片的测试板,固定在采样 架上 ,於1999年1月挂在 AR20 沉船上.每季回收采样架一次, 而 最后的采样架已於2001年1月收回.研究对在 测试板 附著的生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
1. 季节和淹水时间在总生物量和社群结构有鲜明的影响.
2. 无论在总生物量或附著生物群的体系上,物料的基质只起极少的作用.
3. 附在新淹没表面生物种类的组合取决於哪个季节沉放.在春季和夏季,管虫 最丰盛;在秋季和冬季,藤壶 和 被囊类动物 最有优势.
_
4. 社群演替在第一年并不明显,因为它受到藤壶 和 被囊 动物季节性的移殖、生长和死亡等混合影响. .
5. 在淹水的第二年, 青口 及被囊动物 附著和生长,把大部份的测试板表面占据,形成一个本港典型潮下成熟的社群.
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_
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课题
香港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空间模拟试验:设有人工鱼礁的海洋保护区的生态及经济预测
年份
1997-1999
机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
目的
预测在香港投放人工鱼礁的成本效益
研究地区
香港
方法
利用 ECOPATH/ ECOSIM/ECOSPACE 电脑软件制作生态系统模型
结果
以下是这个生态系统模型作出的预测要点:
1. 在没有舒缓措施,以现时状况继续下去会引致捕捞更下层的食物网和整个生态系统结构移位,极可能使生态系统崩溃和导致经济及社会利益损失
2. 完全封杀香港水域所有的捕鱼活动会快速重建海洋生态系统,但以现时的船队及捕捞力量的水平,在两年会消耗这些利益
3. 结合人工鱼礁和「禁捕」的渔业保护区会获有效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4. 大型「禁捕」的利益超越投放人工鱼礁,可是,人工鱼礁对「无计划」或保持现状的情况是有利益的
我真好有一本他们的海下考古日记

水下考古设备有哪些 专家讲述水下考古流程

●水下短基线 即水下监控指挥系统,将短基线声纳系统运用于水下考古实践中,本次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使用尚属国内首次。实际上这种声纳系统也可以说是测量跟踪系统,在水里物探设备基本上都是声学信号。两个像哑铃一样的东西,悬挂在船舱两侧的水面下,显示水下考古队员的活动状况,可以实时显示人员活动范围和状况。

●浅地层剖面 像鲨鱼造型的这块板挂在船舱旁水面下,船拖着它走,对埋藏在海床表面以下的遗迹遗物进行探测,将数据输送至笔记本电脑,根据回声信号强度对海床表面以下地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有泥下沉船的遗址等。

●水下摄像机 和陆地摄像机的唯一区别就是防水超强,与平常的摄像机不同的是,水下摄像机外面套了一个防水功能的外壳,录下的短片可作为考古资料和档案保存。 

●海洋磁力仪 黄白相间的仪器悬挂在船体下,根据地球磁场原理检测水下金属物体,工作原理有点像陆地上探测地雷。

●差分定位系统 起到GPS的作用,就是DGPS,精确度很高。在海上是没有参照物的,用肉眼很难分辨准确目的地,所以需要该仪器在海上以及陆地精确定位,误差在一米以内。

●水下喇叭 水面上的人,对水下的潜水员有什么指示,可以通过水下喇叭将命令传达下去。

●氧含量测试仪 这次水下考古队员采用的是高氧潜水方式,氧气浓度高于正常压缩空气中的比例,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适当延长水下考古队员的水下停留时间。

●水下无线通讯系统 水下的一种通话方式,可以不借助电缆实现水下与水上、水下与水面三方通话。

●水下视频监控 方便船上的人对水下考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英国L-3 System 3900高清侧扫声纳系统 通过声音发射至海底,经过对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对水下海床表面地貌变化的遗迹遗物进行探测的目的。

专家讲述水下考古流程

傅亦民是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水下考古专业培训2期学员,1999年参加过福建省连江县定海白礁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实习。“定海白礁沉船装载的是福建黑釉瓷,与小白礁Ⅰ号沉船出水大量青花瓷不同。”昨天,傅亦民在宁波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工作程序、需要用到的设备等。

首要工作是寻找和定位水下遗址

傅亦民说,水下考古与陆地考古原理相同,只是工作环境不同,需要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

“沉船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它所形成的遗址一般是一次性的,没有考古地层上的早晚区别,船体、装载货物以及船上的生活用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侧面,可以此判断年代以及船运性质。”

寻找和定位水下遗址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通过潜水、仪器寻找。潜水寻找常用漂浮线,水底放长绳分段系上浮标,潜水员找到目标,在浮标最近的地方作出记号;还有圆圈寻找,陆上调查后确定水下遗址的大致位置,在水底打一个固定桩,拴上绳子,潜水员拉紧绳子另一端,围绕固定桩在海底做圆周搜寻探摸,回到原地后,收缩绳子,继续转圈搜寻。”傅亦民告诉记者,“转圈半径一般在10米左右,因为水底有暗流、潮涌等情况。东海水下能见度在5米左右,基本看不清,只能靠摸。”

仪器寻找就是借助现代化设备寻找,仪器包括测扫声纳系统、浅底层剖面仪、磁力仪等。傅亦民说:“现代化设备结合潜水员水下寻找是比较好的方法。”

找到水下遗址后就要准确定位。“定位是将遗址具体位置在海图上标出,用经纬数注明,便于在具体地点上能很快找到遗址。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岸边参照物定位,并配以景物照片;二是仪器定位,即用GPS准确定位。”

水下考古的前期调查工作很重要。“小白礁Ⅰ号沉船经过了大量的岸上调查,通过渔民提供的信息,水下考古队确定遗址范围、性质、价值以及海域水下环境等,了解小白礁Ⅰ号沉船的保存现状、船上物品及掩埋的程度、海底含沙量、地层堆积等情况,进行水下摄影、小规模发掘等。前期工作是很复杂的。”

“梅园石最重,所以最后出水”

出于安全和互相配合的考虑,水下考古作业必须两人同时下水,“一人发掘,一人记录、测量。”傅亦民介绍水下作业方法,“一般采用2米×2米的探方形式。硬探方指的是用金属制作的框架放在遗址上,一个框架就是一个探方,这是可以长期使用的。另一种是软探方。”他告诉记者,目前一般采用硬探方作业,因为比较准确。

准确记录、测量、绘图、摄影是水下考古与一般打捞的区别。潜水员到了水下怎么交流呢?“以前我参加水下考古的时候只能用特定的手势,手握拳大拇指朝上是出水等,现在有了水下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水面与水下、水下与水下三方交流通话。”还有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对水下发掘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另外,水下摄影摄像也是重要的记录方式,发掘对象和发掘过程都要翔实摄录下来。

在谈到此次沉船宝藏出水的问题,傅亦民说:“物品提取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难、轻拿轻放’原则。梅园石最重,所以小白礁Ⅰ号沉船物品提取它放在后面。”物品分批装网袋或框内,提出水面,初步冲洗后登记、编号、收藏。

水下作业最怕绞缠

傅亦民介绍了个人潜水装备、水下摄像机、水下无线通讯系统、水下视频监控等主要设备。“水底情况复杂,尤其在东海水下漆黑一片,作为水下考古队员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被水草、渔网等缠住时不能慌张,及时与同伴联系,用潜水刀割掉。”

水下作业的供气设备包括气瓶和水面管供。“相比气瓶,水面供气湿度大,感觉舒服很多。”他说,管供的缺点是作业人员活动范围不大,“适宜水下固定点工作,如水下考古发掘和小范围探摸测量。”一般工作中两种供气设备都要准备。

发掘设备主要是抽泥沙机,“将覆盖在遗址和遗物上的泥沙抽走,便于观察、记录,适用于水下遗址为沙底或泥底的情况。”

傅亦民还介绍了工作船与工作平台。“根据不同的海况、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形式的工作船。工作船可以是军舰、运输船、渔船等,用于放置仪器、设备、潜水器具等,也可作为参与人员的工作、活动场地,同时也为潜水员出入水提供方便。”

文章标题: 海洋考古是如何进行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9212.html
文章标签:考古 海洋

[海洋考古是如何进行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