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作为武术人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武德

时间: 2022-12-14 19: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作为武术人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武德

什么是武德,习武者应做到哪些武德规范

什么是武德,习武者应做到哪些武德规范
武德,即武术道德。
武德之说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它对武德的内容归纳为七点: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众、丰财。我国各朝各代,武林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武德标准和戒约。各朝武林中人历来视不讲武德者为恶人,各门派均有“未曾习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教训。
我国古代的武林名人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人,在习武之中无一不是目标明确、动机纯良,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不畏强暴而舍己救人。他们为人虚怀若谷,讲礼守信,学艺踏实有恒,精益求精,这些武林高手的人品和行为都可谓是今天习武者的楷模和行为规范。
当今少年儿童学习武术,不但应具有民族传统的武德内容,还应具备有时代性的道德标准,应该做到:
一、明确学习武术的目的
少年儿童对武术的了解最初多是从电影中看到、小说中听到的,认为只要学好武术,就能飞檐走壁,走遍天下无敌手,进而对武术产生兴趣。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去学习武术,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应该发生的后果,因此,在一开始训练时,即应该让他们懂得:练习武术一为强身健体,二为防卫自身;要守纪律,讲文明,讲礼貌;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习武过程中,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武态度
武术内容丰富,项目多样,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因此,练习武术切不可骄傲自大,要虚心好学,尊敬师长,刻苦钻研。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武术运动员的重要条件。
三、树立助人为乐,不畏强暴的精神风貌
武林中历来以助人为己任。少年儿童在练习武术时,就要像武林英雄一样,要把学到的功夫用于帮助别人。遇到坏人时,不畏强暴,勇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同学之间则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戒门户之见,共同提高。
武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它是指导习武者为人处事的一种道德规范,是武术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在武术运动中提高运动员武德认识

需要以专业术语说明如何在武术运动中提高运动员对武德认识 需要说明 一、二、三、四、点不要在网络摘抄
什么是武德? 武德就是武术道德,即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也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社会武术活动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武德? 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传统武德“仁、义、礼、智、信、勇”六个字仁者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仁者,孝悌也。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师慈徒孝,兄友弟恭,朋亲友爱。习武者忠于师门,忠于事业、民族和社稷,要与人为善,以爱人之心宽恕他人。 义者,宜也。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君臣父子,师徒兄弟的纲常不能乱,这是练武者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伦。 礼,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智,是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义规范后,还必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用于体人生,知人伦,明是非,辨善恶。 信者,诚也。守信用,重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者俗尚。 勇,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弱济困等。 在武术运动中具体做法: (1)技术教学训练课 ①站长或领队整队完毕,向老师(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注目礼”。 ②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在回应“老师好”的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都行礼端正,才行“抱拳礼”答谢,落手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授课开始。 ③课中学生向老师求教时,学生互教互学时,都应行相应的礼节。 ④下课时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回应“老师再见”的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都行礼端正,才行“抱拳礼”落手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⑤技术测验,考核时,学生进场前或退场前,都应向老师行“抱拳礼”或“持械礼”,老师以“点首礼”答诺。 (2)专业理论课 ①当老师走上讲台时,领班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都已行礼端正,才行“抱拳礼”答谢。领班发口令:“坐下!”学生就座,开始授课。 ②课中,学生可举手注目示意,老师“点首”表示予以答疑。 ③下课时,老师说:“下课!”领班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都行礼端正,才行“抱拳礼”回谢,礼毕,下课。 (3)表演比赛和社会活动在表演武术时,表演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向主席台上的贵宾、前辈和观众行“抱拳礼”或持械礼。比赛时应按照规则中有关礼节的规定严格执行。 在社会武术活动中,被介绍时,应行“抱拳礼”示礼。在交流技术切磋技艺时,也应行“抱拳礼”。以体现尊师重道,礼尚往来。 这样解释满意不?
中华武术是千百年来,从古时候发扬,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以人为本,以武会友,保家卫国。强身健体。现代武术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不过,现代人学习武术的意义却早已变化。大部分人学习武术是为了自己种种的利益。习武先修德,从自己练武那一刻起,就要乐于助人。不仅提高个人素质,更为认识武术精神做准备。以武会友。比武切磋中在点到为止,比试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一步一步超越自己的武术境界。保家卫国。武术是从反抗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动作。多少年国外列强入侵我国,烧杀掠抢,做为中国人,国难当前,匹夫有责,让他们的种种罪行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要以为自己学过武就可以胡作非为。这是个文明年代。讲的是法律,说的是道德。做为武术的继承人,应该真正的为武而武,为人而练。
以人为本,和谐比武,点到即止,创新武术文化。中国功夫是汗水的结晶。
先把技术提高了在讲武德吧,不然空有没有武,空有德算什么武德,这样只能被扁。

如何培养武德

“武德风范”四字诀、七言诗

武德高尚: 武风正派: 武礼谦和: 武技精湛:

爱国爱民爱集体, 言行举止要端庄, 尊师爱生讲礼貌, 严寒溽暑意志坚,

振兴中华志不移。 为人师表授业忙。 虚心诚恳不骄傲。 功到自成慕前贤。

崇德尚武学文化, 遵纪守法严律己, 平易近人广交友, 精益求精讲科学,

修身养性固根基。 助人为乐保安康。 抱拳行礼做周到。 中华武艺世代传。
武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武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封建社会,武德思想受传统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响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忠君”、“门户之见”、“唯我独尊”等保守落后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摈弃了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了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武德基本原则及内容

(一)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 学习武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3.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 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4.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拳学。 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 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6.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习武者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7.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 要学习好武术,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勤学苦练。历史上武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术。

8.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 “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

9.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 习武者应该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

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 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

二、武德的基本要求

(一)武术学生武德基本要求

武术学生“十不可”:

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期人;

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

不楞炫耀;不可无礼。

(二)武术教师基本要求

武术教师“五不传”: 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认为怎样发扬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只有两条路最可行,一是进行科学的训练,走向擂台化,二是道馆方向。第一条基本是死路,传统武术已经错过了擂台搏击发展的最初阶段,现在只能给搏击提供灵感和借鉴,而不可能独创或自我形成了,好比蹴鞠有可能发展成足球,但现代足球已经发展并成熟了,对足球运动来说蹴鞠就基本没用了。所以乖乖的走道馆路线,宣传的重点在于三个,防身,健身,文化。防身不代表很能打,只能代表有能打的一方面,健身不说了,文化方面的优势是搏击没有的。
要从新让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应该让传武走向实战,习武之人要与西方拳种和周边国家的一些拳道多切磋交流,发挥传武的优势,比方马步站桩,梅花桩,铁沙掌,铁头功,等等一些别的拳法没有的东西,关键还是要自身功夫硬上战场不怕打,能打把传武的套路用于实战中,打起来不会比别人差,总之要一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参考日本。保留套路拆解练习的同时,强化实战对抗练习,制定科学的段位认证(套路演练与实战对抗并重的考核方法)。制定统一的竞技规范,开展竞技活动,普及武术知识。去掉所有的不科学的怪力乱神的说法和故事,实事求是。
武术还是要坚持增强人民体质的方向。兵器是手臂的延伸,刀枪剑机,飞机,大炮,导弹,战舰,不过都是手臂延伸而已。
先把名为老年健身操的遮羞布摘下来。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在对手的力量、速度、抗击打等各方面都与你持平的情况下依旧有效的技术就是精华。只能用来欺负力气小反应慢的对手,就是糟粕。

武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 武术 是从生活实践和军事活动中提炼而来,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 传统 文化 的影响与熏陶,逐渐与哲学、兵法、养生、伦理和医学等各种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欢迎阅读!

  武术文化的传承

  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中,习武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东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武术文化中饱含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使得武术文化的 教育 功能凸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一、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容

  1、传承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的武术文化追求“阴阳相容,天人合一”,注重自身的修养,例如:在练习 太极拳 时,可以感受到武术文化中动静相生和刚柔并济的武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过武术练习,习武者不但可以熟练武术的动作套路,强健自身体魄,而且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体会到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传承中国道德礼仪

  武术文化注重礼仪,要求习武者要有武德,即在习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则,例如:精湛的武艺、谦逊的品质、严明的纪律和端正的态度等。武术文化中提倡的武德可以帮助习武者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益观念,增加习武者的修为,激发其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文化的传承

  3、传承中国传统美学

  武术套路追求动静结合,一招一式顺势而为,节奏感和韵律感比较强,有很强的观赏性,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在传承武术文化时,美学传承也不容忽视,例如:习武者可以借助武术著作,仔细揣摩武术套路中的动作招式,发挥自身的 想象力 与创造力,感受武术动作中体现的美。

  二、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作用

  1、强健体魄、磨练意志

  习武者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力量及身体素质,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习武者需要将双手、眼睛、身法、步法、功力和精神的相互协调,做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并且武术套路的招式动作比较复杂,需要习武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提高其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武术学习中注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求习武者刻苦练习,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质。

  2、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武术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了哲学、伦理、军事和医学等思想,其丰富内涵不但可以完善习武者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提高习武者的文化修养。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习武者的 记忆力 、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大大提高,如武术文化中注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先发制人”和“动静相生”,这些理念均是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五行八卦”的体现。同时,武术文化注重武德修为,并将其作为习武者最重要的品质,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对仁、义、礼、智、信的尊崇,武术练习过程中的调息打坐,可以调和习武者的气血,改善其身体的内循环,这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体现。

  3、发展个性,保持健康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影响习武者心理倾向、唤醒自我意识和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中,习武者需要在体力、智力和技能等方面做到全情投入,认识到习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个性发展,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轻言放弃,而是敢于面对挑战,坚持自强不息。

  三、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竞技武术

  很多学校在武术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竞技武术,文化氛围淡薄,虽然学生的武术技能较高,但是文化水平却参差不齐,培养出的武术人才也千人一面,让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武术文化的真谛,只是将武术与竞技相等同。

  2、武术内涵认识偏差

  在学校的武术教育中,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进行套路的演练,传技不传“道”的情况较为普遍,忽视了武术技击性的本质,使得学生无法领会中华武术的内涵,失去了对中华武术的兴趣,武术文化的传承自然无从谈起。

  3、习武人数逐渐减少

  竞技武术的一枝独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武术的魅力,而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跆拳道 ”“ 瑜伽 术”和“空手道”等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分散了学习中华武术的人数,使中华武术陷入无人继承的困境。

  四、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途径

  1、正确认知和定位武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定义、功效与作用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已经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向文化教育方向转变,而现代武术的体育性质更为突出,功能也以强身健体为主。同时,武术内涵也在变化中,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不能将武术单纯作为体育项目,而是需要强调其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正确认知和定位武术,既要传承武术技能技巧,更要传承武术文化底蕴的精粹,从而为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提高武术教育的质量

  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国家的重视与政策支持,明确武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常规体育项目开展与继承,以确保武术文化的顺利传承。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教育是武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武术教育不能单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是需要担负起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国家需要通过传统媒介,宣传武术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突出武术教育的作用,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武术学习中。

  3、明确武术文化的传承内容

  一方面,教师和武术家需要秉承武术文化教育的理念,合理编制武术文化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避免武术文化的教育出现断层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的独特魅力,武术文化的传承自然可以实现。另一方面,在武术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例如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由于其活泼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记忆力、理解力和注意力等有待提高,所以武术教师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以浅显武术为主,教授学生基本的武术仪态和武德等,注重讲解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从小热爱武术,对学习武术充满浓厚兴趣。

  4、培养专业的武术教师

  武术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 经验 和良好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厚的武术造诣,了解武术文化的历史与精粹,可以在武术教育中完成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培养武术教师时,需要将武术修为和武术教育相结合,切不可厚此薄彼。一方面,对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的学生,由于对武术理解和武术造诣有限,需要注重培养其武术教学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武术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强化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和完善武术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教学前线的武术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武术理念的发展和武术教育的要求认识有限,教学手段和教学较为单一,需要对其进行武术新理念的再教育,使其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

  5、扩大习武的人数

文章标题: 作为武术人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武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9154.html

[作为武术人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武德]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