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丢了街亭,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

时间: 2022-12-11 14:01: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丢了街亭,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

东汉末年,孔明为啥一定要杀掉马谡呢?

蜀汉唯一一次有机会北伐成功,那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的政见在后期出现了分歧,刘备希望东征先解决孙权,随后举南方之兵力北伐。而诸葛亮认为解决了曹魏,孙权不战就会投降。

可惜刘备是皇帝,一切都要听他的,结果夷陵之战战败,蜀汉损失惨重。诸葛亮接过重担以后,认为北伐是立国之本,所以坚持多次北伐。可是这么多北伐当中,其实只有第一次是最有希望,也是诸葛亮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不过很可惜,这次北伐被马谡给玩砸了。

01马谡丢街亭不仅丢了一个关卡,也丢了诸葛亮北伐的梦想。

其实谁都想到了街亭的重要性,不过诸葛亮出兵的速度比较快,时间也比较靠前,所以提前占据了街亭。这对诸葛亮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凭借街亭这一缺口,诸葛亮大军绝对可以进入曹魏边境,收复关中指日可待。

司马懿毕竟还是劳师远征,所以慢了一步,这个口子一旦被诸葛亮掌控,那关中之地可就危险了。不过让司马懿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居然派遣马谡来守街亭。

倒不是说马谡这个人不强,而是马谡一直以来都是以谋士的身份在诸葛亮身边。对兵法他是了如指掌,但是带兵打仗,他真的没什么经验。司马懿看准了这一点,认为只要派遣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强攻街亭,说不定是有机会的。所以司马懿派遣张郃迎战马谡。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马谡虽然非常精通兵法,在街亭的驻守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带兵撤出街亭城,转而驻扎在山上以逸待劳。结果被张郃切断了水源,几乎全军覆没。街亭失守意味着什么呢?诸葛亮大军失去了祁山出口,也就无法进入曹魏境内。刚刚拿下的雍凉三郡也都相继失守。

诸葛亮只好无奈地带着人马匆匆撤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手里的这点人马是蜀汉最后的本钱,如果丢了这些人马,那诸葛亮真的是对不起刘备了。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

马谡丢了街亭却不知道自己是死罪,居然还有脸逃回来。结果我们知道,被诸葛亮绳之以法。在这件事上马谡必须要死,因为他丢的不仅仅是街亭,更是诸葛亮北伐的梦想。

02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诸葛亮北伐压根就没有任何希望。

汉中有重兵把守,陈仓小道也有重兵把守,但凡是诸葛亮能够找到的小路,曹魏都派人给堵上了。唯一有希望的突破口祁山街亭,结果还是被曹魏抢占先机给夺走了。所以说曹魏压根就没有给诸葛亮任何出手的机会。强攻一个关卡倒不是不可能,诸葛亮也曾经做过。比如说强攻陈仓,可惜这种关卡都是易守难攻,对蜀汉大军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而东边紧挨着东吴的荆州,压根就没有任何缺口可以让你去走。上三郡本来是要投降诸葛亮,重新回到蜀汉怀抱的。却因为司马懿提前获悉孟达反叛的消息,8天之内就赶来击杀了孟达。从此蜀汉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进攻曹魏关中地区的缺口。

所谓六出祁山,其实后面几次全都是在强行寻找突破口,诸葛亮知道,这都是徒劳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纵然是天纵奇才,也无法在没有缺口的情况下,战胜曹魏大军。虽然北伐的过程中是有所斩获的,可是蜀汉一直都未能突破对手的防守。从这儿我们就会看得出,第一次北伐对诸葛亮来说,到底多重要了。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马谡必须要杀。

因为这件事不仅诸葛亮一个人看得出来,而是蜀汉上下所有君臣都能够瞧得见的。所以马谡如果不被处置的话,蜀汉中人就算犯下再大的祸,也可以不用处置了。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三国志》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本来是蜀汉能够立国的根本,因为蜀汉可以凭借险要的山势,天然阻断对手的进攻。可是这种优势,也自然成为了蜀汉的一种缺憾。因为别人进不来,也就等于你出不去。所以说环境限制了诸葛亮的发展,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诸葛亮没有邓艾那种优秀的地理知识。

03诸葛亮依法治国,不杀马谡,何以平民愤?

在三国时期有两个人是必须值得着重提一提的,那就是三国第一聪明人曹操,和第二聪明人诸葛亮。不是因为他们创立了多大功业,而是因为他们建立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制度。

曹操唯才是举的策略,赢得了一大片人才的支持,从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得以占据整个北方,成为曹魏王朝的奠基者。诸葛亮则是依法治国,他管理的蜀汉是三国之中唯一没有内部叛乱的国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诸葛亮依法治国。

不管多大的官,不管是政敌还是政治盟友,只要你犯了法,那么就要按照法令处罚。所以说就算是诸葛亮的政敌,对诸葛亮的公正性都是无话可说的。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

马谡此刻犯下的罪行,足以杀头。尤其是在军中,如果不处置马谡,非常容易引起兵变的情况发生。所以诸葛亮杀掉马谡,虽然实属无奈,却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按照诸葛亮所制定的蜀科,马谡是必死无疑的。数万人的眼睛盯着诸葛亮执法,一旦此令不行,将来便会后患无穷。

马谡跟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就像儿子跟父亲一样。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的才能,当年在平定南蛮叛乱的时候,诸葛亮就采取了马谡的建议,选择蛮人治蛮,保证了南方的安定。所以在诸葛亮看来,马谡就是他的智囊。现在这种情况下,马谡不得不被杀掉,诸葛亮是痛彻心扉。当然了马谡是人才,而蜀汉严重缺少人才。这也是诸葛亮最心疼的地方,他甚至想过将来把自己的衣钵传给马谡,可惜无法实现了。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马谡?

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扩展资料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挥泪斩马谡

因为马谡失了街亭。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诸葛是不想让马谡死的,即使他失了街亭,马谡当时在诸葛心中的地位应该和比日后的姜维一样,是后继之人。但是他失了街亭,这样使得诸葛非常没有面子,没有一个台阶下。不杀他吧,自己日后何以服众,杀他吧,又不舍得。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杀之。三国演义里说后面不知道是蒋琬还是费祎或是其他人过来劝诸葛不杀马谡,诸葛当时是不想杀,奈何过来劝解的人身份地位不够。在别人眼里,你诸葛如果听了他的话,不杀马谡,那自然就认为你诸葛偏心。但是如果来的人身份地位比诸葛高,这时过来的劝解就不是劝解,而是命令,那诸葛是很乐意的,自己在蜀中的声望又不会下降,没错这个人只能是刘禅,奈何,刘禅无能,且远在成都。所以这样说来,马谡必死无疑。
想当年华容道,关羽照样签了军令状,照样违反了军令状,回去见诸葛啊,诸葛说“杀”,这时,诸葛的上司刘备说“不杀”,诸葛还能怎样,只能说“YES SIR”
还让他留守荆州以重用。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困孤山,蜀军大败,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这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责任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当中却折射出众多复杂的问题,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仅仅是因为他丢失了街亭吗?
马谡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半途而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胜败乃兵家常事,人才乃制胜之本,如果说一个将军打了败仗就要杀他,那这个就没有法做了。打一次败仗杀一个,再打一次败仗再杀一个,再打一次败仗再杀一个,有多少将军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于蜀汉绝对是一个重大损失。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处置马谡可以采取其他各种方式,不一定非要选择杀头的办法,但是诸葛亮却断然处斩了马谡,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不想杀原因:
第一,马谡是亲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五兄弟,都是人才。而马良很早就追随了刘备,而且和诸葛亮的私交非常之好,是称兄道弟的。后来马良在战争中阵亡了,那么这个弟弟呢,就算烈属,诸葛亮对马良这个弟弟马谡也非常之好。马谡在监狱里面曾经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就是丞相看待我马谡,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儿子;我马谡看待丞相您呢,就像看待我的父亲。有人说这个比方不恰当,为什么呢?因为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是叫诸葛亮哥的,怎么成了爸了呢?这个也是可以讲得通的,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做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诸葛亮
和马谡的关系就是如父的长兄,这是有感情的。
第二点,马谡是人才。根据《三国志?马良传》的记载,马谡这个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非常有才华。而且熟读兵书,也喜欢讨论战争这一类的问题。诸葛亮对他是“深加器异”,非常地器重。诸葛亮经常把马谡叫过来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天,叫做自昼达夜。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日理万机的人,因为大事小事都要他过问,而且他做事的风格就是事必躬亲,每个事情他都要亲自去打理的,没有时间聊天,不是闲人。怎么会和马谡一谈就谈一天呢?说明马谡这个谈话当中确实有过人的见解。而且也有证据,诸葛亮南征南中的时候,马谡去送行,送得很远。分别的时候诸葛亮拉着马谡的手说,兄弟啊,我们都策划了好几年了,也谈了很多的想法,现在我马上就要出征了,你一定有更重要的话说吧,更好的主意给我出吧?马谡说了十六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就是你要让南方臣服,更多的是要靠德,靠感化,而不是靠武力的威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这才有
了后面的七擒孟获。当然,马谡没有这个建议,我估计诸葛亮也会这样做,但是至少说明马谡还能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他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用的人。
  第三点,马谡有威望。据史书记载,杀马谡的时候,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十万人哭了,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哭了。说明马谡这个人在群众中是有威望的。是亲信,是人才,有威望,诸葛亮不想杀他。
  这个问题,蒋琬也问过诸葛亮。马谡被杀以后,蒋琬到了汉中,蒋琬就对诸葛亮说,丞相啊,“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我们还要打很多很多的仗,丞相就把这样一个难得人才杀了,难道不可惜吗?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诸葛亮流着眼泪,又一次哭了,留着眼泪说了十六个字:“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就是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海分裂,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停止下来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军法给废了,请问我们用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我们靠什么去战胜敌人呢?那么根据诸葛亮的这一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就是: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依法治蜀。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困孤山,蜀军大败,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这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责任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当中却折射出众多复杂的问题,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仅仅是因为他丢失了街亭吗?
马谡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半途而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胜败乃兵家常事,人才乃制胜之本,如果说一个将军打了败仗就要杀他,那这个就没有法做了。打一次败仗杀一个,再打一次败仗再杀一个,再打一次败仗再杀一个,有多少将军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于蜀汉绝对是一个重大损失。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处置马谡可以采取其他各种方式,不一定非要选择杀头的办法,但是诸葛亮却断然处斩了马谡,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不想杀原因:
第一,马谡是亲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五兄弟,都是人才。而马良很早就追随了刘备,而且和诸葛亮的私交非常之好,是称兄道弟的。后来马良在战争中阵亡了,那么这个弟弟呢,就算烈属,诸葛亮对马良这个弟弟马谡也非常之好。马谡在监狱里面曾经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就是丞相看待我马谡,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儿子;我马谡看待丞相您呢,就像看待我的父亲。有人说这个比方不恰当,为什么呢?因为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是叫诸葛亮哥的,怎么成了爸了呢?这个也是可以讲得通的,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做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诸葛亮
和马谡的关系就是如父的长兄,这是有感情的。
第二点,马谡是人才。根据《三国志?马良传》的记载,马谡这个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非常有才华。而且熟读兵书,也喜欢讨论战争这一类的问题。诸葛亮对他是“深加器异”,非常地器重。诸葛亮经常把马谡叫过来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天,叫做自昼达夜。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日理万机的人,因为大事小事都要他过问,而且他做事的风格就是事必躬亲,每个事情他都要亲自去打理的,没有时间聊天,不是闲人。怎么会和马谡一谈就谈一天呢?说明马谡这个谈话当中确实有过人的见解。而且也有证据,诸葛亮南征南中的时候,马谡去送行,送得很远。分别的时候诸葛亮拉着马谡的手说,兄弟啊,我们都策划了好几年了,也谈了很多的想法,现在我马上就要出征了,你一定有更重要的话说吧,更好的主意给我出吧?马谡说了十六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就是你要让南方臣服,更多的是要靠德,靠感化,而不是靠武力的威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这才有
了后面的七擒孟获。当然,马谡没有这个建议,我估计诸葛亮也会这样做,但是至少说明马谡还能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他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用的人。
  第三点,马谡有威望。据史书记载,杀马谡的时候,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十万人哭了,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哭了。说明马谡这个人在群众中是有威望的。是亲信,是人才,有威望,诸葛亮不想杀他。
  这个问题,蒋琬也问过诸葛亮。马谡被杀以后,蒋琬到了汉中,蒋琬就对诸葛亮说,丞相啊,“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我们还要打很多很多的仗,丞相就把这样一个难得人才杀了,难道不可惜吗?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诸葛亮流着眼泪,又一次哭了,留着眼泪说了十六个字:“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就是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海分裂,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停止下来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军法给废了,请问我们用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我们靠什么去战胜敌人呢?那么根据诸葛亮的这一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就是: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依法治蜀。

马谡为何必须死?诸葛亮:迷之自信的人,必会遭殃

1、 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诸葛亮能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马谡,证明了马谡有一定的能力。但是马谡失败在他的迷之自信上。2、 自卑的人,表现的往往反而比较刚强,封闭不愿意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文章标题: 丢了街亭,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8782.html
文章标签:街亭 马谡

[丢了街亭,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