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诸葛亮的计谋有哪些

时间: 2022-12-07 17:01: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历史上诸葛亮的计谋有哪些

诸葛亮著名的计谋有哪些?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智近妖,曾用过的计谋数不胜数。其中有: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将计就计、隔岸观火、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擒贼擒王、抛砖引玉、釜底抽薪、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等。其中以空城计最为出名。

1、围魏救赵: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2、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3、空城计: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4、声东击西:属于三十六计,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

5、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调虎离山、擒贼擒王、抛砖引玉、釜底抽薪、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等。

诸葛亮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些?

三十六计指的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关门捉贼、浑水摸鱼、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打草惊蛇、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擒贼擒王、趁火打劫、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 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 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 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 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 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 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 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 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 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 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 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 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至于“张本”与“流行本”的关系,即它们是否出自于张联甲之手,有关专家认为尚需进一步考证。

经西安陆军学院朱宝庆教授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与“流行本”《三十六计》不是残本与原本的问题,而是出自同一手笔、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张本”的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又不大。

不少古代兵法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写作提纲”,而“张本”内容完整、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

“张本”则为“困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确。

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三、“张本”的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传兵书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参考价值,其学术成就不可低估。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古代战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扩张势力,发兵攻打庸国。庸国奋力抵抗,俘虏楚将杨窗,楚军一时难以取胜。杨窗利用庸军疏忽逃回后报告,庸国人人奋战,如不调集主力大军,恐难以取胜。楚将师叔遂命部队每战佯装败退,庸军七战七捷,得意洋洋,逐渐松懈,失去戒备。

不久,楚庄王率增援部队赶到。师叔认为,楚军七次佯败,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楚庄王便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完全陶醉在早先胜利之中,完全没想到楚军会突然杀个回马枪,仓促应战,被一举歼灭。

现代战例

1947年3月13日拂晓,胡宗南指挥14万人,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进攻。毛泽东就全国战局和敌我军力对比分析后,作出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撤离延安的决策。

最终,胡宗南大军奔袭,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虽然其大肆宣传共军“不堪一击”“仓皇北窜”,实际却因忙于占领延安无暇分兵,被彻底拖在陕北,大大减轻我军在其他战场的压力。

随后,彭德怀指挥我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洋马河、蟠龙镇和沙家店大捷,重创胡宗南部。1948年3月3日,我军取得宜川战役胜利,胡宗南精锐部队共2.8万人被我军歼灭。至此,在西北战场,我军转入反攻。1948年4月21日,我军收复延安。

计谋分析

“走为上”在不同情况下的施用形式虽各具特色,但想要有效运用、防范和破解,至少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深刻认识“走为上”的意义。所谓“走为上”,不意味着“走”就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上乘”计策,而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再寻战机,是最适合的办法。

因为战场瞬息万变,谁都没有百战百胜的把握,“走”并非怯懦的表现,也不是英雄末路时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通过主动退却,进行战略转移,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韬光养晦,才有重整旗鼓的可能。

二是正确理解“走”的技巧。当然,走为上计中的“走”,并不是一窝蜂地乱跑,更不是消极逃跑,而是有计划地主动退却。“走为上”的运用,既要从大局着眼,不怕蒙受损失;更要有智慧,何时“走”,如何“走”,“走”向哪里,都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

因此,此计的关键,就是要正确掌握“走”的技巧。当敌强我弱时,通过巧妙的“走”来牵制、拖延和迷惑敌人,可在“分敌”“疲敌”后创造战机“破敌”。而在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走为上”作为一种趋利避害的策略,也可通过“走”来调动敌人,引诱敌人进入我预设的埋伏圈。

需强调的是,指挥员在作战开始前,既要考虑胜利的情况,也应考虑失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要提前计划好“走”的途径及方式,力求隐蔽、迅速地“走”。否则,就可能出现想“走”走不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三是充分把握使用“走为上”的分寸和防范“走”的措施。虽然“走为上”强调“未失常也”,在战争中运用也比较普遍,但它属于“奇”计,本身并不符合战争根本目的,撤退只是一种寄希望于未来的不得已做法。

战争中片面强调“走为上”,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甚至导致军心涣散。因此,对于“走为上”的使用,一定要掌握火候和分寸,从而确保战略或战术目的的达成。

同时,想要防范敌方的“走为上”,需要指挥员具备敏锐洞察力和出众智慧,见招拆招,掌握主动权。

具体可采用四种方式:

一是疏而不漏,即严密布置,使敌无隙可乘,无处可溜;

二是一鼓作气,即对“网中之鱼,瓮中之鳖”要尽快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三是截断退路,即通过侦察,提前行动,在敌可能撤退的路线设下埋伏;四是伺机而动,即对已逃跑的敌方既不拼命追赶,又不放任自流,要随时跟踪注意敌方新动向,待敌惊魂已定时,伺机而动发起突然袭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涨姿势:三十六计完整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十六计与古今战争——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1、三十六计: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2、《三十六计》并不是诸葛亮所著。它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扩展资料:

部分计谋介绍:

1、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地转移主力。

2、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战例:诸葛亮七擒孟获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

3、美人计

美人计,俗称色情间谍。指某些国家的侦察情报机关,为了套取情报,收买特务,采取的以色情勾引的色诱计谋。它是利用色情、出卖肉体的方法,以女性勾引男性对象,以男性勾引女性对象,进行间谍情报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首先,不是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一本书,其中总共有六套,每套六计

第一套: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第四套: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金蝉脱壳,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第五套: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扩展资料:

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1、釜底抽薪。诸葛亮初到江东,作为弱国的使者,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张昭突出的弱点是主张降曹,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诸葛亮瞅准这一点,点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再也不能开口。

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失阶层中的奥论大忌。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惭”,先后“语塞”。

2、隔岸观火: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诸葛亮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

3、空城计:《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一、《三十六计》并不是诸葛亮所著。它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诸葛亮使用过的“三十六计”:

1、空城计:《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2、隔岸观火: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诸葛亮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

3、釜底抽薪。诸葛亮初到江东,作为弱国的使者,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张昭突出的弱点是主张降曹,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诸葛亮瞅准这一点,点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再也不能开口。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失阶层中的奥论大忌。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惭”,先后“语塞”。

三、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依序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八计 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百度百科-空城计

百度百科-隔岸观火

百度百科-釜底抽薪

首先,不是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一本书,其中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诸葛亮的所有计谋

1、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空城计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2、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而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

3、火烧博望坡

在《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一向被视为诸葛亮登场后的第一战,也是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仕,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

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

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

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

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4、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时,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于是孟获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5、智辱仲达、智收姜维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北魏的天水关。天水关太守马遵果然中计,下令全营火速披挂,去解救被围的南安。

二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向太守马遵进谏,嗣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马遵恍然大悟。姜维接着又向他讲出一个可以大败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将计就计的妙计。

马遵听了将信将疑,姜维立下军令状,他才下令出兵。诸葛亮沉浸于乐曲中,在等待着赵子龙老将军的胜利消息。忽有探马飞报,赵子龙在天水关前被围困,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立刻命传关兴、张苞二人各带800骑兵,速速飞驰天水关前,解救赵老将军,不得有误。然后又命马岱去阵前探听,务要查明是何人布阵,其人如何。

马岱探听归来,诸葛亮得知天水关领兵布阵之将名叫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孝义无双的贤将良才,虽才高智广,却身居偏裨,甚是屈屈不得志。就决心纳录英才,收服姜维。

诸葛亮一面布置了连环扣战,让岱、关兴、张苞拖住姜维;一面派魏延假扮姜维“骂关”,使心地狭窄、多疑妒贤的马遵中反间之计。又让赵云乘虚而入,攻进天水关,救出被马遵扣为人质的姜维的母亲、妻子。诸葛亮的周密安排逐一实现。

最后,姜维被困在风鸣山下。诸葛亮晓以大势,耐心说服,并接来家眷使姜维合家团圆,终使姜维心悦诚服地归降西蜀。

6、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7、智取华容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

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8、三气周瑜

一气:《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二气: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

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

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

三气:《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

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文章标题: 历史上诸葛亮的计谋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8324.html

[历史上诸葛亮的计谋有哪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