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05 10: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从《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剧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事情,身为原太子的胤礽之所以被康熙废除太子之位,是因为这个太子实在是太无能了,不但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还干出了违背伦理之事,康熙原本对他寄予厚望,但是胤礽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失望,最终为了清朝的延续而将胤礽废除。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太子胤礽真的如此昏庸无能吗?他几十年的太子生涯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废的?其实皇太子胤礽没有电视剧中刻画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二皇子胤礽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子,他精通文韬武略,还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
康熙十三年,胤礽出生,他的母亲,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在生产后不到两个时辰便去世了,跟皇后非常恩爱的康熙,非常悲痛,将对于妻子的歉意全部转移到了刚出生的胤礽身上,胤礽刚刚一岁的时候,康熙便将胤礽立为皇太子。
年少的胤礽极受康熙宠爱,胤礽也是个出名的孝子,在其曾祖母病重时,昼夜服侍,晚上就睡在慈宁宫外,就连康熙对其孝行都是大加赞叹。
胤礽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几岁便令多位老师自愧不如,不仅文学造诣高,胤礽的武功也非常出色,骑射功夫也是非常的出色,文武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胤礽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康熙也对其十分满意。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西征噶尔丹,命令22岁的太子监国,负责处理朝政大事,胤礽没有辜负康熙的厚望,再加上之前数十年康熙多次像胤礽传授治国之道,还让胤礽多次分担朝政,这次监国期间,胤礽完美的处理各种国家大事,还多次写信向康熙汇报,康熙也对胤礽十分满意,满朝文武也都认为胤礽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下令册封各位成年皇子,还让多名皇子参与国家政务,这次册封分化了太子的权力,也是对太子的考验,但是也使得多位皇子手握权势,与皇太子的矛盾大大增加。甚至于出现了反太子和拥护太子的两种政治势力。康熙四十二年太子党的首脑索额图被康熙以"结党乱政,非议国事"治罪,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康熙认为索额图教唆太子,图谋篡位。
因为这时候的太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贤明之人,太子胤礽出行极为铺张浪费,其脾气还极为暴躁,经常鞭挞其他王公大臣,还沉迷于美色。当然太子胤礽这样做跟康熙的溺爱包庇是分不开的,胤礽有错,康熙总认为是其身边人挑拨教唆的,而不承认太子本身的缺点。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巡幸塞外,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令康熙对太子失望到了极点。
大皇子等人向康熙报告太子的不良行为,说他暴虐不仁,任意鞭挞大臣,放纵亲信部下贪污,截留蒙古祭品等事,虽然有些事是编造的,但是康熙却极为生气,因为他认为太子的处事越位,大大的威胁到了康熙本人的权利,说太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期间,年仅七岁的皇十八子患有重病,康熙非常焦虑心疼,但是太子却根本不管不顾。这还让康熙想起了十几年前,康熙出塞生病之时,太子胤礽前来拜访,竟然没有一点忧虑的感觉,康熙认为太子不是一个忠孝之人。康熙责备太子,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兄弟,胤礽不但承认,还出言顶撞康熙。
经过上面的两件事康熙已经对太子极其不满,在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夜晚窥探他的帐篷,怀疑太子要弑君,这件事使得康熙下定决心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就下令废除太子,并且对太子一党的官员进行打压,康熙本人对废除太子也是十分痛心,甚至于在数落胤礽罪行的时候痛哭流涕。
说实话太子胤礽之所以会从一个贤明的人变成一个骄纵暴虐的人,跟康熙的溺爱和身边大臣的挑拨是有很大关系的,康熙因为对爱妻充满愧疚,便把爱全都转移到了胤礽身上,在他刚刚出现不好的现象时,没有指责,而是一味包庇,再加上太子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指望太子登基,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太子胤礽会变成这样也就事出有因了。
后来因为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过于激烈,再加上胤礽被废之后神志不清,康熙内心极为悲痛,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复立太子,一是为了缓解诸子夺嫡的矛盾,二是康熙在废太子后认识到当初太子的很多罪行并不符合,再加上废太子后康熙时常梦到已故皇祖母,还梦到皇后为太子伸冤,康熙内心十分憋闷。
但是在重立太子之后,皇帝跟储君的矛盾并未解决,对太子一党的官员依然实行打压态度,处罚了一大批太子党的官员,比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人,康熙认为他们受皇恩,却依附皇太子结党,后来更是发现了太子跟托合齐等人暗通书信,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保皇太子即位。皇帝跟储君的矛盾再次被激化到了极点。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宣布:皇太子胤礽复立之后,不知悔改,仍然狂妄自大,断不可能将祖宗基业留给他管理,于是胤礽再次被废。从此之后胤礽被永远囚禁,直到雍正二年,病死于紫禁城中。
胤礽在年少时,极为聪慧,再监国辅政之时也是极为优秀,可是近四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长期身处高位,再加上长期的政治斗争,令他转变为一个狂妄自大,拥有太多特权的太子,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也正是因为这个教训,康熙认识到立太子不如不立,康熙之后的清朝君王大都采用秘密立储的政策,来消除这个隐患。
胤礽(雍正帝即位后,将其名改为允礽)是玄烨两次立废的太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康熙的元配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年仅21岁。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因此万分悲痛。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胤礽被立为太子时,不满两岁。胤礽为嫡长子,在皇子中排行第二。
皇太子,皇位的继承人,在宫廷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有特殊地位,胤礽在还没懂事时,便开始享受周围人的谦恭尊敬。他是在人们的一片恭维声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生活环境自然而然地使他产生了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图《宫锁心玉》中的胤礽剧照。
当胤礽脱离了孩童时代以后,他与其父亲玄烨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渐渐地,玄烨对他的品行开始不满。这种不满最初是来自胤礽的不孝。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为剿灭噶尔丹势力,玄烨从北京出发,拟驻于前线近地指挥作战。不料,到博洛和屯后,玄烨于二十二日夜突患重感冒,一夜高烧,未能成寐。经众臣和侍卫恳请,玄烨决定“回銮”,召皇太子和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虽按时赶到了博洛和屯玄烨下榻处,但表情上一点也没有因父皇病重的忧急,甚至连问候的话也懒得多说一句。这使玄烨十分不快。由此,玄烨看到了:胤礽心中只有自已,对他人太冷漠无情,对长辈缺乏孝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胤礽同玄烨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其中主要原因是:胤礽权势的增长使玄烨感到了一种威胁。
胤礽成年以后,玄烨有意令其参与政事,得到锻炼。可是胤礽参政之后,一些势利的朝官大臣便聚集到了胤礽左右,献媚讨好,出谋划策。久而久之,胤礽身边便形成了稳定的帮派,人称太子党。这些人聚在一起,有时能出些对朝政有利的主意,有时则单纯为提高主人地位而伤害他人。伤害别人倒也罢了,但有时竟危及到了皇帝的利益。
比如,为了让胤礽能像皇帝一样至尊,他们唆使胤礽穿用一律都用黄色,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一种特权。再如,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玄烨率诸皇子到奉先殿祭祀。按礼仪,只有皇帝才能在槛内拜褥,可礼部竟然把玄烨和胤礽一起安排到了槛内。这件事给玄烨的感觉是,胤礽在朝廷中的势力太大了,已经到了与他分庭抗礼的程度,使他产生了一种威胁感。
不过,这时候玄烨还没有过分地怪罪胤礽,他把这一切都看作是胤礽周围人出谋划策使然。对胤礽本人,他还是信任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玄烨率军亲征噶尔丹时,便令胤礽坐镇京师,处理各部院奏章等事务。第二年,玄烨出兵宁夏时,又命胤礽留守。
下图《雍正王朝》中胤礽剧照。
胤礽同玄烨的矛盾爆发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这一年,玄烨巡幸塞外,命胤礽以及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皇十八子胤祄随驾。行进途中,皇十八子胤祄突然得了重病,御医通过各种方法也没有控制住病情。眼见胤祄一天不如一天,玄烨心急如焚。
按理,已经成年的35岁的胤礽作为皇太子应该为年已55岁的父皇分忧。可是胤礽像没事儿似的,整天忙着和那些年幼的弟弟们游玩。玄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很是生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