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苏联在欧洲做了那些善

时间: 2022-11-30 22:00: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苏联在欧洲做了那些善

二战时德国入侵苏联之前 苏联做了哪些事情?

苏联做了哪些事情:
1、迫于英法的“绥靖政策”,斯大林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稳住纳粹德国。
2、将大批军队与军事物资部署在边境线上。
3、苏芬战争割占芬兰的土地,联合德国吞并波罗的海4国,德国闪击波兰后苏军占领波苏边境波兰领土。将上述土地联并在一起,建立著名的“东方战线”,将国土向西战略纵深推进了500—600公里。
4、与日本签订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稳定自己的远东地区。
1930年代末的苏联,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是生产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则远不如德国。另外,苏全国也刚从疯狂的肃反大清洗运动中慢慢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Урал)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在苏联的系列准备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是最具争议的,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且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楼上的说的不全面, 是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远东军掉到中苏边境, 到必要的时候痛击日本关东军。【大家都知道那是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还不错】 。 苏联把海军主力掉到北方造船厂。 还有一半的兵力布属到苏波边境。以防德国进攻 可是苏联的防御体现还没有建成德国就用闪电战进攻了苏联。
搜集情报
关注欧洲的羊肉行情,因为德国要进攻苏联的话,必定要给几百万士兵配发羊皮大衣,一定会导致欧洲大批的屠宰羊,引发羊肉大幅跌价
收集德国搽拭武器的油布,分析德国是否使用了新型的防冻油,确保武器能在苏联的严寒中正常使用.
可笑的是,而这最重要的两点恰恰被德国人忽略了
他把重兵布置到中苏边境

斯大林对苏联有什么贡献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总路线,决定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斯大林敏锐的意识到:不加速进行工业化,苏联就会落后被动,必然抵御不住帝国主义阵营的侵略。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苏联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采用制定科学严格周密的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国家。苏联在卫国战争前执行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未完成)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到1941年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设备新、技术先进的大型工矿企业。苏联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石油化工、汽车、拖拉机、航空、军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国防实力大大加强,研制出一大批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报刊把苏联的五年计划称为“梦想家的胡话”“红色空想”。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确实存在难以想象的困难,资金、建筑材料、机器、专家均不足。工业化要求苏联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当时的苏联,自己的粮食都及其紧缺。尽管如此,它还要靠出口粮食换取必要的外汇,购进西方的机器设备。人民还得从本来不高的收入中,长期扣除相当一部分工资购买工业化公债。当时苏联工人每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苏联农民更是为了国家建设将自己的农产品低价售出,高价购买工业品,牺牲了自己生活的提高。苏联人民以高涨的革命精神勤奋工作,从不畏惧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到卫国战争前苏联建立大型现代企业9000家,国民经济投资总额2700多亿卢布。苏联的钢铁、机械制造、大型设备制造、电力、航空、国防、石油及重化工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是1913年的10倍。1929年,在建设马戈尼托哥尔斯克和库兹涅茨克两座钢铁联合企业时。有1.2万多名青年响应共青团的号召,奔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他们住帐篷,土窑,吃得半饥不饱,用铁锨和十字镐挖地基,日夜不息轮班作业。仅用了三年两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便建成投产。1932年春。一批共青团员开进了阿穆尔河岸的原始森林,铲除百年大树老根,排干沼泽地,捡起工厂和住房,4年以后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共青城。出现了。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掀起了被称为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1935年8月30日夜,乌克兰顿巴斯煤矿的青年矿工斯达汉诺夫,采用改进的新技术,用六小时挖掘102吨媒,超过定额13.5倍。人们纷纷向他学习,在生产中革新技术,各单位积极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各种生产记录不断被刷新。苏联的前两个五年计划均提前九个月完成。7、农业集体化:为使工厂和城市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施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但集体化的经历了一些曲折。到1940年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普遍的建立了集体农庄和国营拖拉机站,苏联的农业改变了落后的状态,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集体化保证了工业化的实现。但是农业集体化存在着过粗、过急、违背农民自愿的问题。由于对农业投入不足,苏联农业发展比较缓慢。8、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巨大的优势,三十年代苏联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一座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居民楼、各种市政文化教育设施迅速兴建,劳动者的工资大幅度提高,人民卫生医疗水平迅速提高,人民安居乐业,苏联基本上消灭了失业,苏联的人均寿命提高由1918年的34岁提高到64岁(1938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成就辉煌,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文学家艺术家,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诞生,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苏联的文化教育科学水平大大提高。各种犯罪大为减少,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被彻底消灭。共产主义精神宣传教育被大力弘扬。人们的道德风貌积极向上。9、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消灭了剥削和私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斯大林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苏联社会主义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苏联在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际形势处境孤立而国内形式险恶的特殊情况下形成的。积极作用: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⑵、苏联迅速摆脱了落后的局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到提高,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福利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第一次过上了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苏联建成了真正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消灭严重社会丑恶现象的崭新社会。消极作用: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人民生活的提高;工业化对农民的剥夺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经济发展粗放注重数量增长,轻视质量、品种、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政治高度集中,官僚主义严重,缺乏人民群众的监督;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艰苦奋斗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辉煌的成就,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但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斯大林对苏联最大的贡献就是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完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如此,而且:1、在执政前组织领导察里津保卫战,击败白卫军,保卫苏维埃俄国,并与列宁一起缔造了苏联;2、执政前中期运用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很快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3、执政后期领导苏联人民展开卫国战争,击败纳粹德国,解放了东欧地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进攻,在祖国危难之际,作为最高领袖的斯大林很快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承担起了领导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重任。7月3日,即战争开始后的第12天,斯大林发表广播讲话,他号召红军、红海军和全体公民都应当捍卫每一寸苏联国土,为保卫祖国战斗到最后一滴血。苏联的体制迅速转向战时轨道,西部受德军威胁的企业大部分被搬到了几千公里外的东部地区。在德国法西斯逼近莫斯科,党政机关撤往古比雪夫之时,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最高统帅的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莫斯科保卫战是在斯大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朱可夫大将担任保卫莫斯科的西方方面军的司令员。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苏军将士从红场直接开向了前线。斯大林善于影响全国的舆论,掌握和支配人民的情绪,特别是当苏联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不少人对胜利没有信心的时刻,红场的阅兵式对于增强人民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激发了全国人民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了苏联人民在前线和后方去建立英雄功勋,加强了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苏联红军战士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德军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最顽强的抵抗。据朱可夫统计,从1941年6~12月,德军在苏德以外的战场上只损失了9000人,而在对苏战争的前两个月,德国陆军已损失约40万人,当夏季和秋季战局结束时,敌军精锐部队和兵团在苏德战场共伤亡近80万人。[1]苏联是抗击德国军队的主力,抗击着德国70%以上的师,是消灭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被打死、打伤和被俘1000万人(占其战争中总损失人数1360万人的73%以上)。苏军摧毁了德国大部分军事装备:超过7万架飞机(75%以上),5万辆坦克和迫击炮(达75%),16.7万门大炮(74%)和超过2500艘各种舰船。”[2]斯大林也在战争中成了军事家,他知人善任,先后用过的四任总参谋长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都各有千秋。他善于学习,在战争的进程中逐渐学会了打现代化的战争,成了比较成熟的军事家,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在决定重大战役时,斯大林再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他已经掌握了指挥现代战争的艺术,指挥红军开始胜利反攻。对此,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曾给予充分肯定,称斯大林为当之无愧的统帅。在战争中,斯大林除了关注纯军事问题外,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处理经济问题和组织问题。苏联经济迅速转向了战时轨道。至1942年1月,西部受德军威胁的企业1523个,其中1360个是国防工厂,被搬迁到几千公里外的东部地区,并很快投入了生产。国防工业在1941年仍然生产了12000架作战飞机、6500辆坦克、近16000门大炮和迫击炮。苏联人民在战时拆迁工厂和恢复生产中建立的功勋,就其规模和对祖国的命运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可以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最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斯大林也善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不是以共产党人或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袖的姿态参加战斗的;他抛开了意识形态,以一位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的身份来保卫神圣的俄国”[3]。斯大林懂得把俄罗斯的战斗传统与对人民英雄业绩的颂扬结合起来,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觉性,激发他们为了捍卫荣誉和尊严而去牺牲、去战斗。战争一开始,斯大林便命令在他的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肖像。他在红场阅兵式上的演说也提出:“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4]根据斯大林的倡议,设立了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纳希莫夫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勋章。对于建立功勋者,斯大林能及时予以奖励,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36000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恢复了军官的肩章制度,军官的制服也更加绚丽了,增强了军人的自豪感。贡献:领导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领导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援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扶植社会主义阵营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2.18-1953.03.05,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 ,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 前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人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1.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1917年 11月7日 十月革命 后, 布尔什维克 党人在列宁的领导下于俄罗斯 取得了政权,随即与 德国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 托洛茨基 指挥的 红军 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列宁建立了共产国际,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苏联的缔造者 列宁于1924年逝世。2.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为了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 工业 和 军事 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 1939年 苏联与 纳粹德国 签订了 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 波兰 、 波罗的海国家 、 芬兰 和 罗马尼亚 的势力范围。苏联采取亲德政策,敌视 英国 、 法国 和其他盟国,并努力破坏他们抵抗德国的战争。1941年 6月22日,阿道夫· 希特勒 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在同盟国的大力援助下,苏联红军和盟军在 1945年 攻占了 纳粹德国 全境,赢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斯大林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公约,同 美国 和 北约 相抗衡, 冷战 时期开始。 1953年 斯大林逝世。3.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后 ,赫鲁晓夫掌握了政权。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一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从1959年开始,苏共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和争吵。1964年, 赫鲁晓夫下台。4.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1964年勃列日涅夫 获得政权。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并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苏联入侵 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 越南 、南也门、 古巴 、 安哥拉 、 埃塞俄比亚 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1980年莫斯科 奥运会 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5.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 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 1989年 ,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 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俄罗斯 总统 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 白俄罗斯 及 乌克兰 的 总统 在 白俄罗斯 的 首府 明斯克签约,成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 ,从建立一个类似 英联邦 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应该有一个总体说法。历史证明,“有过无功”论,把斯大林当作敌人,或者,像安德烈耶娃等人那样,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有功无过”的“完人”,都站不住脚。“功大于过”论,难以解释某些重大历史事实,不易得到广泛认同。“过大于功”论,存在明显的片面性。看来,在研究问题时,无须就斯大林功过的比例争论不休,而应在肯定他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30年这一基本前提下,着重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当然,对斯大林也该有一个总体上的评价。笔者认为:斯大林是一位有巨大历史功绩的人物,是一位有非凡领导才能的人物,是一位有严重错误罪过的人物,是一位有致命性格缺陷的人物,因而,是一位功过成败兼而有之、不可避免地引起长期争议的人物。 当代世界 200304 国内外对斯大林的评价形成某些共识。大致是:第一,斯大林是一个重要历史人 物,对他的评价不仅是他本国的事情,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事情。第二,斯大林有功有 过,贡献是巨大的,错误是严重的,或者用有的学者的说法,“功勋显赫卓著,错误极其严重”。至于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存在着分歧。第三,斯大林的主要功绩:1、在列宁之后,领导苏联党和人民,顶住资本主义包围的压力,在苏联一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并为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的胜利提供了范例和支持;2、在短短若干年内,领导 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了人民生活,战后又迅速 恢复经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3 、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推动了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四,斯大林的主要错误:1、接受和鼓励个人迷信,实行个人专权,在党内斗争中 滥用专政手段,导致法制被严重破坏,大批无辜干部遭镇压;2、在30年代特定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理论,被教条化、绝对化、越 来越僵化;3、凭借大国大党的地位,树立自我中心,对外发号施令,推行大国主义, 实质是谋求霸权。之所以造成这些错误,有历史条件的原因,有管理体制的原因,也有 个人素质的原因。 四、赫鲁晓夫也谈斯大林的功与过,因其立足于“谴责”,往往用语刻薄,给人的印象是全盘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中说,这个报告不想全面评价斯大林的生平事迹,因为他的功绩已经进行了足够的研究,说“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以及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报告中着重指责把斯大林“变成某种超群的人物,认为他像神仙一样具有非凡的品质,他似乎无所不知,洞察一切,能够代替所有人思考,能够做一切事情,他的行为没有一点是错的”。赫鲁晓夫在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报告,也只是强调必须公开地谴责对斯大 林个人迷信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和歪曲现象”,“抛弃已经成为前进障碍的那种对党和 国家的领导方法”。从这些词句上,并不能得出“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结论。大论战时 “二评”《关于斯大林问题》引证赫鲁晓夫谩骂斯大林的粗暴字眼,反映了赫鲁晓夫骨 子里是憎恨斯大林的。 五、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后来各个时期较少评论斯大林,出于实用主义需要,谈及时谴责兼有肯定。每逢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避不开斯大林,或多或少要提一下斯大林的功绩。通常的说法是:在战争年代,斯大林所表现的巨大政治意志、目的性和坚定性、善于组织人们和使人们遵守纪律,在取得胜利方面起了自己的作用;不能把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一笔勾销,等等。
带领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带领苏联打赢了二战,带领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高三世界历史下册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工业都有哪些成就?

从192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于是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随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大规模发展重工业。在这段时间内,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为18%。其中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为1.28亿吨,电力为362亿度。期间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地建立了诸多新兴工业区。1938年起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6月,苏联的坦克总数高达2.4万台,火炮约11万门,飞机1.8万架,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独立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重工业体系。较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
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二, 欧洲第一。综合国力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成为重工业国。
文章标题: 苏联在欧洲做了那些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609.html
文章标签:苏联 在欧洲

[苏联在欧洲做了那些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