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30 14: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唐朝、明朝、清朝,为什么都不超过300年?唐朝存在了289年,明朝存在了276年,清朝存在了268年,都不超过300年,但存在的时间却非常相似。因此,有人推测,中国古代王朝存在的时间有一个规律。或者说,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有几种模式。小编认为,这样的规律是不存在的。
因为纵观中国历史,300年并不是一个共同的切口,汉朝和宋朝都超过了300年,秦朝隋朝也就几十年,只有一百多年,金元朝也不到一百年,而且每个朝代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不存在这样一个周期性规律,或者说存在一些数学意义上的朝代兴衰和更替模式。即使是一个或几个朝代之间,也多是巧合。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是相似的。因此,古代封建王朝的兴衰虽然没有时间上的规律,但在基本逻辑和历史演变上是比较相似的。
社会矛盾严重恶化,唐代有庐山,明代有东厂、西厂,官与官之间争斗严重,袁崇焕御驾亲征,随着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恶化,清末有了方根㚈患,在国内国外都有太平天国。外有八国联军,社会矛盾恶化,不得人心,最终失去政策,当局却以皇权至上,压迫、管理和支配人民,使人民没有安宁,人民没有当家作主的权力,国家必将灭亡。唐朝是古代历史的中期,承接了古代历史的荣光。至于明朝、清朝,那是一个时代,清朝的制度,反而是 "明清易鼎"。
因此,对于不同时代的三个人来说,灭亡的意义会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封建王朝从未超过300年,即使是相对强大的唐、明、清三代也没有突破这一尺度,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历史规律。但事实上,这并不奇怪,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必然。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整合。
熟读中国封建史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从秦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也就那么几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真正意义上能够三百年的没有,汉朝和宋朝都有争议。汉分为西汉和东汉;宋分为北宋和南宋。一个四百多年,另外一个三百多年,可毕竟中间出现了断层,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过三百年。这么一算,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过300年。在这里我就拿西汉,唐朝,和明朝举例!
第一:西汉王朝的建立,盛极而衰,鼎盛到衰落很快1:西汉汉高祖刘邦建国
西汉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他本人在军事方面造诣并不是特别突出。后面的白登之围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他能够建立如此庞大的帝国,在于他能够知人善任。自己也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统率后方,兼管粮草他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万夫莫敌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恰恰都为他卖命,统治者本人有很高的魅力情商。等到韩信等名将被他所杀,他的劣势很快暴露出来,才有了后面的丑事。
2: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国力日益强盛
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但二十几岁英年早逝。吕后开始了长达八年涉政,吕后一死,吕氏家族作乱,众大臣拥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刘恒继位。他继位之初,施行仁政,废除连坐法律,减免赋役;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倡导以民为本,在位期间国力日益增强,史称“文景之治”。有了祖父两代人奠定的基础,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藩王势力;对外方面多次派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打击匈奴,由于多次征讨到了晚年穷兵黩武,造成了巫蛊之祸。
3:昭宣中兴,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很多人认为汉朝鼎盛时期是在汉武帝时期,不过他没有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死之前让自己的幼子刘弗陵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昭帝。在位太短起到的作用不到,刘彻的曾孙刘洵在位期间,文治方面超越了汉文帝;武功方面解决了匈奴问题,并且在西域成立西域都护府,正式把西域纳入西汉的版图。
4:乱我家者太子也,汉朝由盛转衰,外戚专权国家灭亡
汉宣帝临死之前曾经说道:“乱我家者太子也”。由于刘洵是自己最爱皇后许平君生的嫡子,不忍废除他的太子位。他在位之初重用外戚,宦官专权,为西汉灭亡埋下祸根。他死之后,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刘骜继位,他是有名的昏君。立马提拔王氏子弟入朝为官,导致了最后的王莽篡汉!
二:李唐王朝的建立,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1:唐王朝建立,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
北周,隋,唐都出自陇西贵族,隋朝末年,由于暴君隋炀帝杨广虐民,老百姓苦不堪言;趁着此机会,唐高祖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不久推翻了隋朝统治。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重视农桑,开创“贞观之治”。
2:永徽之治,武则天篡唐
唐太宗李世民晚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第九子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继位前期萧规曹随,边境安定,疆域由此达到极盛,史称“永徽之治”。他的皇后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早在唐高宗统治前期,她就经常干扰朝政。等到丈夫李治一死,先后废除两个儿子,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也称武周政权。
3:开元盛世,国力达到鼎盛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毫无争议的盛世,那便是开元盛世。经过历代统治者打下的基础,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建立监察制度;经济上推崇节俭,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逃户问题;军事方面收复了河西之地,并且降服了契丹,室韦,靺鞨等部落。因其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4:安史之乱,国力由盛转衰,中晚唐藩镇割据导致灭亡
唐玄宗改元天宝之后,整天便开始沉迷功绩贪图享乐,重用了以安禄山,李林甫为首的奸臣。最终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趁着唐王朝腐败不堪的时候发动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叛乱最后成功平定,但此时唐王朝元气大伤。各地藩镇割据的局面便是由此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朱温篡唐标志着唐朝灭亡。
三:朱明王朝的建立,土木之变国家由盛转衰1: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的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介乞丐出身,十几年的奋斗努力最终从草根逆袭成明开国皇帝的人。在位期间经济上,重视农桑,发展教育;军事方面多次派遣大将徐达,蓝玉等人打击蒙古残余势力,到了晚期蓝玉一鼓作气在捕鱼儿海一战灭掉北元,从此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大部落;政治方面废除一千多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归朱元璋管辖。因其年号叫洪武,我们把这一时段称为“洪武之治”。
2:建文帝被叔叔朱棣推翻,永乐大帝开创“永乐盛世”
朱元璋死后,由于太子朱标早故。无奈立自己的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数年后朱允炆登基为帝。由于过早削藩引起藩王之首燕王不满,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把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政治方面迁都北京,疏通运河;外交方面派遣郑和六下西洋;经济方面黄河出现灾荒,派夏原吉前去改善;军事方面连续五次打击蒙古,收复安南;文化方面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因其年号叫永乐,把这一时段统称为“永乐盛世。”
3:仁宣之治,国力日益增强,达到鼎盛
朱棣死后,他的太子朱高炽继位。由于朱棣连年对外征战,穷兵黩武,急需要休养生息。外交上停止下西洋,缓和社会矛盾;明宣宗继位后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重新采取其父朱高炽的国策,赈灾惩治贪官,使明朝社会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们把这一段时间称为“仁宣之治。”
4: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土木之变明朝由盛转衰,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天灾人祸下灭亡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前期,有仁宣之治打下的雄厚基础。可是偏偏不懂得珍惜,听信宦官王振建议征讨瓦剌,结果遭遇了土木之变,本人被俘蒙古,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王朝由盛转衰,到了嘉靖万历时期,一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崇祯继位的时候,不但出现灾荒瘟疫,一般统称为“小冰河时期”。再加上两线作战内忧外患之下,明朝被李自成所灭。
众所周知,自秦始皇统一天下,掀开中国封建统治的篇章之后,中国的历朝历代,持续时间没有超过300年的。即便是宋朝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经历了南宋和北宋的变动之后,其享国也不过400多年;而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强大唐朝,其享国时间也仅仅只有289年而已。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朝历代的王朝超不过300年呢?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王朝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因为“制度崩溃”导致的灭亡。所谓的“制度崩溃”就是指体制内的人发生叛乱或者是冲突,使得国家内忧外患,积弱积贫,最终走向灭亡。例如西汉时期的汉元帝声色犬马,导致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终被王家篡权夺位。
第二种模式则是“寿终正寝”,人有生老病死,王朝的延续也有一定的限制,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民乱四起,或是天灾人祸,虽然王朝本身的制度没有致命缺陷,但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会加速国家的覆灭,让王朝走向灭亡。例如明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种模式所导致的。
第三种模式则是因为“外敌入侵”而导致,比如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懦弱无能的清朝统治者,为了延续自己骄奢淫逸,奢华无度的生活,不仅毫不反击,而且多次签订丧权辱国协议,让侵略者屡尝甜头,最终激起民愤,结束了大清朝数百年的封建统治。当然,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灭亡的原因略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上述的三个原因,仅仅只是根据历史发展,总结分析之后简单归结的一两个要素。
文章看完了,不要急着走,起码加个关注或者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嘛,小编这厢有礼了。弯腰鞠躬90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