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分析三世纪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否可以避免

时间: 2022-11-27 18:00: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如何分析三世纪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否可以避免

专家警告:日本可能陷入“三世纪危机”,这场危机该如何度过?

日本的出生率低和人口减少的速度正常加快,日本的人口减少速度正在加快。如果日本想彻底解决危机,只有三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增加本国人口的出生率,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第二就是接纳大规模的移民,从而创造更多的人口。第三个办法是增强本国的经济水平。

提高出生率。2021年日本全国的出生人口只有84.29万,2021年日本全国的出生率为84.08万。日本人口的负增长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出现。日本社会已经出现了反出生主义的思潮。很多人会处于对环境,人口过剩和遗传疾病等因素拒绝生育。直到疫情的爆发和日本经济的衰退。让人们的结婚生子的欲望大大的降低。相关部门只能通过鼓励和经济补偿的强制措施来提高出生率,比如减免孩子的医药费和学费等,夫妻将根据孩子的数量获得一定经济补偿。

接纳移民。人口减少最直接的增加人口的方法,就是接纳外国的移民。日本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在日本的外国人也不是少数,但是数量上也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完全的开发,就是害怕打破本地人口结构。历史上也有很多的国家都通过接纳移民改善了人口现状。包括古罗马和曾经的美国。

增强经济。提高出生率和接纳移民的前提条件还是要增强经济。日本的资源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作物和能源资源,虽然利用率高,但是总量太低。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更多的知识,用知识经济改变曾经的资源经济,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走出国门,从境外获得相应的收入。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的出生率和移民人口就会得到改善。

可能是需要日本心平气和的接受,因为,日本目前的情况可能是不怎么好的,需要更加多的一些能量。
说实话,要想不被灭亡的话,就必须要先转移。因为火山爆发不是一件小事情。很有可能会让日本整个国家灭亡。
这场危机最好是日本能够迁徙,或者他们能够利用科技力量,减少这些危机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试分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各国的主要对策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的学习,培养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客现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异同的分析,培养对比、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
③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2)时间:1929年~1933年

(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①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3.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②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总理,欧洲社会策源地形成。

内外政策:

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军事上:废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

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重点难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关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

(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

(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

(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

(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

(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

4.“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问题的分析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思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6.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赤裸裸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如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即制造“皇姑屯事件”,妄图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而广田宏毅内阁通过的《基本国策纲要》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这场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和和销售之间矛盾引起的。
具有来势猛、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强的特点。
在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垄断资产阶级如临大敌,走上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政治发展道路。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实现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另外一些国家仍然坚持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反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道路。美国罗斯福在此背景下实行新政,取得成功,经济缓慢恢复,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戴克里先在三世纪危机发生后,是怎样消除负面影响的?

公元3世纪上半叶,罗马帝国因一直未能解决诸多社会危机,从而开始走向衰落,即所谓的三世纪危机。在这个乱世里,罗马政治几乎完全陷于瘫痪的状态,经济环境也大不如前,整个帝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裂趋势。直到戴克里先通过兵变登上政坛,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后,三世纪危机才宣告结束。

那么在戴克里先获得对罗马帝国的控制权后,曾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消除三世纪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靠军队上位的戴克里先

对行政区划进行改革,降低分裂的几率和对帝国整体的影响

在戴克里先巩固了对罗马帝国的控制权后,随即就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首先他将帝国行省的数量增加了两倍有余,使许多大行省被分割成小行省。在行省之上,还设有十二个大行政区。

其次,戴克里先还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大城市的直接控制权。对此,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袁波讲师在《试析戴克里先的行政管理模式》一文中曾经提到:

···军事混战摧毁了城市自治,戴克里先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把城市置于帝国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建立起组织相对完善的中央和地方官僚机构,实现行政管理权与军权的初步分离。


战争过后大多数地区都化为了废墟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戴克里先还大幅度削弱了地方最高长官的权力,使民政长官只管民政、而军事长官只掌军事。民政和军事的分离,直接降低了行省割据自立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帝国皇帝对帝国各个角落的控制力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行省规模的缩小和数量的增加,也降低了行省分裂后对帝国造成的冲击力。即便有一处或多处发生叛乱,且有意脱离帝国皇帝的控制并割据自立;这种突发事件对帝国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至少不会殃及帝国整体并引发全面的混乱。

统一税赋,缓解社会矛盾

经济问题、尤其是税赋问题,往往左右了一个国家或政权的生命力。在三世纪危机发生前,罗马帝国的赋税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混乱和不成熟的。不仅各地的赋税征收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连征收的方式和征收的对象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对此,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三义副教授在《罗马税制的积弊与戴克里先税制改革》一文中曾详细提到:

···国家征税没有统一的税则和成文的税法,没有彻底的土地和人口普查,对税收缴纳的日期、方法、数额没有具体界定,造成赋税名目繁多、税收混乱。


三世纪危机时罗马帝国疆域图

戴克里先上台后意在打破这一局面,于是便颁发诏令要求全国税赋完全统一。此后,罗马帝国征税完全以实物进行征收,并且废除了许多苛捐杂税。对农民,帝国政府只征收基本的人头税和土地税。税种的减少和征收方式的简化,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更重要的是,无产阶级、奴隶和军人拥有免税特权。

对于戴克里先来说,自然是不愿意看到帝国内部存在着享受免税特权的群体的存在的。但是考虑到帝国刚刚经历了三世纪危机,各个领域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而且社会秩序相对来说还不是很稳定。因此他不得不选择做出让步,通过免除无产阶级和奴隶赋税的方式来缓解社会矛盾,从而使稳定的局面能够提前到来。

至于军队的免税特权,那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毕竟戴克里先本身就是凭借着军队才能够顺利上位。况且此时的军队仍然处于比较难以控制的状态之中,如果不能给予军队一些特权,想来戴克里先自己都很难保证会不会被军队推翻从而下台。


当时的罗马军队拥有较大的势力

以高压政策打击基督教会势力

从公元1世纪开始,随着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敕令》以来,基督教会的地位就在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会已经成为了帝国皇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在三世纪危机结束后,戴克里先担心基督教会的崇高地位会影响到自身地位,因此便采取高压政策打压基督教会。

在通过暴力手段摧毁了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后,戴克里先必须为罗马人寻得一个新的精神支柱。为此他选择恢复罗马人对朱庇特的信仰。因此在基督教会逐渐淡出罗马人的视野之后,罗马社会也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的动荡和混乱。


为躲避迫害,基督徒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那么为什么戴克里先要以朱庇特取代罗马人的信仰呢?

实际上在基督教会受到帝国皇帝的重视之前,罗马人一直信仰朱庇特。因此当戴克里先要求罗马人恢复原来的信仰之时,自然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而基督教会在三世纪危机的冲击下,其影响力不仅没有大幅降低,反而还有所上升,这自然是无法被戴克里先所容忍的。

况且基督教会是"人间的组织",与帝国皇帝是处于平行的状态之中。而朱庇特则为"神",控制罗马人对朱庇特的信仰必然是要比控制罗马人对基督教的信仰要容易一些。因此戴克里先才会以此方式来取代罗马人的信仰,并达成其进一步强化君主地位的最终目的。

文章标题: 如何分析三世纪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否可以避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248.html

[如何分析三世纪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否可以避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