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23 18:01: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这不仅是演员的的颜值高,更惊喜的是能够在剧中看到我们所熟知的文人,他们的形象也被演绎的生动有趣,好像把我们带回了那个人才济济的朝代,让人倍感亲切。
他们所留给后人的文化成就再一次地重现,相信随着这部剧的播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拾对宋词的热爱。
"宰相词人"晏殊,赵祯最信任的帝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晏殊手笔。
晏殊不仅是宋仁宗一朝的宰相,也是一位著名词人,做过宋仁宗的老师,赵祯对他非常尊重和崇拜。
《清平乐》晏殊
晏殊初登场时,是在宋仁宗知晓了自己的身世真相,冲动欲见守陵的亲生母亲的时候出现的。身为帝师的他策马赶到,他回答了赵祯提出的问题,告诉他要见李顺容会带来的后果,提醒宋仁宗为了以后能顺利执政,就要顾全大局。
赵祯深知晏殊对他的忠心,就听从了他的劝说。晏殊清楚知道刘太后对自己的忌惮,就故意殿前失仪,好让刘太后找到借口将自己贬黜出京城,以此让赵祯看清他目前要面对的复杂时局,也借机让他明白“治国如执秤”的道理。
晏殊虽是宋仁宗时期的很出色的政治家,但更让他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范仲淹,字希文。和晏殊同朝为官,也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所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首读书时让人背的最头疼的诗,你还会背诵吗?结果每次考试最后也就考这经典的两句。
《清平乐》剧中,范仲淹的出场的形象,恐怕超出了大家的预料,他受邀来应天府授课,却是头戴斗笠,穿着粗布衣衫,赶着毛驴车而来,这副打扮被应天府的一群人嘲笑,根本不会相信他就是范仲淹,还是晏殊赶来解围,告诉众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范希文是也。
《清平乐》范仲淹
历史上的范仲淹,确是为人耿直刚正,经常会在朝堂上直抒己见,慷慨陈词,因此三次被贬。范仲淹每次被贬情绪都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当成是非常荣光的事情。这也表现出了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清平乐》中,范仲淹的乐观、豁达的性格也突出表现出来,在他被贬去桐庐郡的途中,面对青山绿水,他光着脚跑进河里,心情大好,诗词即兴应景而生:“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这样的胸怀和豪气,当为颂扬!
欧阳修这样评价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朱熹则评价他是“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再来说欧阳修,谥号文忠,世人亦称之为欧阳文忠公,和晏殊,范仲淹都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醉翁亭记》是他留给后人的千古名篇。
欧阳修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积极参与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政治改革。
剧中欧阳修一出场,就是一副放荡不羁的青年才俊的形象。省试的时候,作为考官的晏殊故意在考题上留下破绽,只有欧阳修指了出来,这让晏殊很赏识,并把他的文章带给了宋仁宗,得到了宋仁宗的肯定。
欧阳修对自己很有自信,认为殿试也会通过,提前就给自己准备了状元袍。这样的高调,估计很少能有人看得惯,这不,举报就来了:刘太后以他有写“艳词”有伤风化之名,反对选他为状元,晏殊和赵祯也同意,认为欧阳修太过锋芒,挫挫他的锐气更有利于他成长。所以,有着状元文采的欧阳修,最终落到十四名。
欧阳修胸怀坦荡,对青年才俊积极举荐,例如,“三苏”、曾巩、王安石皆出自其门下。他是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及推动者,为古文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韩琦, 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北宋政治家、词人。
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于书法,尤善正书。今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传世。《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剧中的韩琦一句话,让曹丹姝痛苦多年。他和宋仁宗说,你要娶的曹皇后是个曾订过亲,把未来的夫婿都吓跑的丑妇。为此,本就心中闹别扭的赵祯,在大婚日丢下曹丹姝洞房独处,也因此让曹丹姝对赵祯期望破灭,心灰意冷,使得赵祯和曹丹姝五年也未曾在一起。
要真是这样的话,曹皇后一生无子。韩琦也是罪责难逃。可史实上,韩琦仕途平顺,曹皇后也没有治罪与他,看来这都是文学作品的渲染罢了,好看就行,这并不影响韩琦的历史功绩。
接下来,苏轼也快登场了,对于他的大名,观众更是如雷贯耳,他的名篇佳作很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题西林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些词句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让我们慷慨激昂,引以为豪!
《清平乐》让我们更直观看到宋仁宗的施政纲领,对他知人善用,善于纳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正因为此,才会在他的朝代人才济济,名臣辈出。
《清平乐》赵祯
而这些文人,无一不是全才,在文学、政治、甚至军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北宋的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进行了科举考试改革,出现了高产的水稻品种,也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
所以,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这些成就中,包含着宋仁宗和他的文臣们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是真的,他死后,敌国的百姓和首领都纪念了他。
宋仁宗崩后,百姓如丧考妣,即使乞丐,也焚纸于皇宫之前。
当时敌对的辽国辽道宗得知此事后。握着使者的手痛哭流涕,为仁宗建衣冠冢,作为纪念。
另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嘉祐二年(1057年)秋,辽朝曾派使者前来求取赵祯的画像。
朝臣担心画像被使用厌胜之术,赵祯说:“朕待虏人诚恳,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
于是遣使将自己的画像赠送给辽朝,辽道宗耶律洪基举行隆重仪式,亲迎赵祯画像。
耶律洪基见到画像后,“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
耶律洪基的心里,似乎有一个仁宗情结。直到元祐年间,距仁宗逝世已过去多年,耶律洪基对仁宗“追慕犹不忘”,跟使辽的宋朝大臣说:“寡人年少时,事大国之礼或未至,蒙仁宗加意优容,念无以为报。自仁宗升遐,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说着,忍不住又哭了。
中国历史上,皇帝驾崩之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起一个称号来概括它的一生,这就是我们所称之的谥号。事实上,不仅仅是皇帝,大臣死后,皇帝根据其生前的作为也给赐其谥号。
唐代之后,很多皇帝改称庙号,并且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例如开国皇帝通常叫:太祖、太宗之类的,例如:明太祖、宋太祖等等。
历史上,称皇帝为“仁宗”的确实极其少见。宋仁宗赵祯就是其中之一。为君主,止于仁。这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作为帝王,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最使天下万民念念不忘,感怀恩义。
宋仁宗皇帝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却能严以约束自己,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天下太平,人才辈出。
如欧阳修、包拯、范仲淹、晏殊、狄青、庞籍等闻名后世的名臣都出于仁宗朝。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王安石、司马光、曾巩等也是这个时期从政或崭露头角。
宋仁宗时期,不仅仅人才众多,更可贵的是宋仁宗非常善于纳谏。尽管这些人才多多少少有些个性,但仁宗以最大的宽容度来包容、爱护他们。
清平乐结局是:
徽柔不愿相信赵祯的死讯,精神恍惚地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问曹丹姝,赵祯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带着梁怀吉一起回来,曹丹姝不忍戳破,只说赵祯一会就回来了。曹丹姝带着徽柔来到郊外一处学堂,徽柔知道梁怀吉就在阁楼上。
但她没有继续向前,只是在远处对着梁怀吉所在的阁楼挥了挥手,便和曹丹姝离开了,这便是徽柔和梁怀吉所见的最后一面。
剧情简介: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中对百姓的慈悲仁爱,这至高的地位和权利带给他的反而是压力。
他仰惧天变, 俯畏人言 ,治 国如执秤,如履薄冰地保持着朝堂与天下的种种平衡。仁宗朝河清海晏,名臣才子辈出,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经济文化盛世,而这与仁宗一直以来遵循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并且广开言路也不无关系。
赵祯带着曹丹姝和徽柔来到了一家灯笼铺子,想让徽柔看看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徽柔却误解了赵祯的意思,觉得赵祯是想让她继续做一尊供百姓膜拜的菩萨,让她继续做言官手里的傀儡。
赵祯解释了一番,说他只是想让徽柔知道他内心所想,想让徽柔理解言官们为何要上谏,徽柔却说如果自己能选,她宁愿选择做一个普通百姓,来换和梁怀吉朝夕相处,赵祯却说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就算可以选,徽柔也不可能适应普通百姓的生活。
赵祯耐心地劝说徽柔不要太过偏执,徽柔经历过这些风波,再加上赵祯的劝说,便也稍稍放下执念,她只请求赵祯让梁怀吉从这孤城中走出去,让梁怀吉替她去看看孤城外的景色,只要梁怀吉过得好,她可以和梁怀吉永不相见。
赵祯告诉徽柔,自己已经让张茂则送梁怀吉和梁元生团聚,从此以后,梁怀吉便不再是内侍官怀吉,而是梁家的小儿子元亨。几年过去,赵祯在福宁殿中翻找出两幅画,那是很久以前曹丹姝送给赵祯的画,还有一幅赵祯所画的曹丹姝,赵祯有些感慨,吩咐镣子叫曹丹姝带着酒来福宁殿,自己要和她醉一场。
曹丹姝赶到福宁殿时,赵祯已经犯了病,捂着心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曹丹姝扶住赵祯,让人赶紧叫太医过来,曹丹姝看着地上的画,这才知道赵祯年轻时心中便已经有了她,赵祯想去拿酒,却不慎碰到了酒壶,酒洒在烛火上,两幅画像燃烧了起来,赵祯看着曹丹姝,最后一次拥抱了她,便离开了人世。
曹丹姝伤心欲绝,抱着赵祯痛哭起来,张茂则在一旁不断提醒,曹丹姝忍着悲痛,吩咐张茂则亲自去将宗实接进宫里继承大统。徽柔不愿相信赵祯的死讯,精神恍惚地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问曹丹姝,赵祯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带着梁怀吉一起回来,曹丹姝不忍戳破,只说赵祯一会就回来了。
曹丹姝带着徽柔来到郊外一处学堂,徽柔知道梁怀吉就在阁楼上,但她没有继续向前,只是在远处对着梁怀吉所在的阁楼挥了挥手,便和曹丹姝离开了,这便是徽柔和梁怀吉所见的最后一面。
赵祯驾崩后,举国皆哀,就连远在辽国的耶律洪基知道赵祯的死讯后都悲痛不已,朝着大宋国土的方向祭拜,赵祯一生勤政爱民,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力图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后世评价赵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全剧终)
扩展资料:
清平乐的布景道具: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身上所着的凤冠、翟衣、首饰、珍珠面靥,与历史上刘娥的画像十分相似。
群臣拜谒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宋史·舆服志四》中“朝服,曰进贤冠服,曰貂蝉冠服,曰獬豸冠服,皆朱衣朱裳,宋初之制”的规制。连官员正式场合戴上的长翅帽、造型各异的香炉、汝窑莲花碗等小道具,也都极具质感、精致考究。
该剧服装以素雅为主,颜色厚重有质感,并且样式也遵照了宋朝的制式。剧中的宋代衣冠依照传世宋室皇家肖像、臣民像,结合多年研究经验,严谨还原。妆发为了贴近历史,采用了画风柔和的淡妆,美观大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