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22 13:00: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如北魏、金、清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甚至在改汉姓时追溯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对汉文明的认同可见一斑。而忽必烈也在开国之初进行改制,但是元朝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遭到了来自蒙古、色目旧部贵族势力的阻力,所以统治者改革措施态度暧昧,“汉化”改革不彻底。
政治体制汉化不彻底:元建国之初,设中书省管六部,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御史台管监察,这些措施都是效仿汉族封建行政体制的体现,而在这样一个汉族创建的行政体系中,却不允许汉人为正官。《新元史》中记载:“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此外,元朝虽然效仿以往政权实行科举制,但依旧还是以世袭和恩荫为主进行选官,对待科举取士并不积极,曾一度被废止,就算元仁宗恢复科举,被录取的人也不得重视,前景渺茫。元政权虽然愿意学习汉人的政治体制,但却并不愿意以“汉人”为师,将汉人排斥在元朝权力机关之外。
经济体制汉化不彻底:元建立政权后就已经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但对奴隶制依旧有很大的宽容。叙州安抚使,家有“奴脾千指”,为其耕种良田五千亩,元将阿里海牙有家奴近四千人,这样必然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元政权虽采取重农政策但仍有保留,中统二年(1261),元设立劝农司,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然而,在下诏禁止蒙古军侵占农田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也下诏禁止侵占牧场。但农田被侵占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以及“旧有牧地,围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这都不利于畜牧业向农业的转型。
以上“汉化”措施不彻底的原因除了元政权民族意识强烈以外,更多的还是由于统治者的阶级局限造成的。很显然,汉人掌握权力、转畜牧业为农业、废除奴隶制必然会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而蒙古贵族在军事战争上立下过汗马功劳,与皇权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通过忽里台大会干预立储,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像北魏孝文帝那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无法实现的。元英宗就是因为推行新政触犯了蒙古贵族的利益而死于政变。
除此之外,蒙古族有相对完整的文化和信仰,以及当时受到世界帝国的威胁而无暇内顾等,都是造成元朝“汉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元朝亡于内乱,但蒙古民族也因未被彻底汉化而在元朝灭亡之后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失为一幸事。
元朝也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它都是承接宋明两朝之间的代表华夏的一个正统王朝。蒙古铁骑开拓了前所未有的疆土,并且元大都当时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这都是很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是元朝却很黑暗,尤其是在对待汉人这一方面。
元朝把百姓分为四等,第一等当然是蒙古人了。第二种是和蒙古人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和追随蒙古人的少数民族“小老弟”,这些人称为色目人,以少数民族为主。
第三种是汉人,这个汉人指的不是宋朝子民,而是当时在金朝统治下的百姓,最后一种叫南人,这才是南宋统治下的汉族老百姓。
南人不仅地位低,还要多交税多干活,如果蒙古人和南人打架了,南人还不能还手,即使蒙古人把南人给打死了,蒙古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但如果南人把蒙古人给打死了,那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不仅要处以死刑,还要牵连家属。
元朝:
所以说元朝特别黑暗,那是所以汉族老百姓的噩梦,所以元朝统治不到一百年就改朝换代了。正因为元朝太黑暗,所以至今都没几部讲述元朝历史的影视作品,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元朝是第一个入主中原并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并且很难和中原地区原来的主人——汉人交流,所以它的统治并不受人欢迎,特别是四个阶级的划分,让汉人忍无可忍,所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元朝就被明朝取代了。
因为元朝政策不符汉人标准,后代人们恨他们还来不及呢?很多汉人都不愿提及那段历史,尤其在文人墨客眼里那是耻辱。而且元朝没有几个历史故事能编成电视剧的,能写的素材很少,基本上要写也是以批评为主。
第二,元朝的统治者拒绝汉化,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清朝主张汉化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名字都特别长,不仅不好念,而且还不好记,如果拍成影视剧,会把观众看晕的。
第三,元朝的历史资料很少。元朝崇尚武力,能靠武力解决的绝不说废话,也就是重武轻文,这和宋朝重武轻文的政策格格不入,有才的人施展不了才华,谁还能去记录历史呢?而且元朝一共就那十一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打仗打仗,没什么好说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