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真的很不理解,难道写一篇文章就一定要讲逻辑吗

时间: 2022-11-20 11: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真的很不理解,难道写一篇文章就一定要讲逻辑吗

如果没有逻辑,那就是一篇很差的文章论文吗?

1、公孙龙的白马和黑马论
2、最现实的,要写一篇文章,你就要好好地组织这篇文章,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更加重视这篇文章的构造和逻辑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应该先说,什么应该放到后面说,一篇组织好的文章,也就是有内在逻辑的文章让人一看就懂,一眼就能明白整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一篇逻辑论乱的文章,则会让人感到很烦躁,甚至读都不想读,就扔在一边了,这就是问什么文章要讲究结构的原因,究竟是总分总还是其他的模式,或者是散文重要的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在里面。这个东西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就更重要了,如果没有逻辑,那就是一篇很差的文章论文,也就不值得去读,就没有价值可言,那就可以认为是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是无心之作,根本没有用心。实行以下这种没有逻辑的情况用到国际上的专级别的论文上去,本来文字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没有逻辑那就更难懂了,即使你思想再好在巧妙没人看的懂也是一样没用。
3、断案就有更大的作用了。比如说一个人值得怀疑时人们便把结论过早的得出了,而这种结论正是真正的凶手所希望的,甚至会有凶手伪装现场嫁祸他人,这时判官便会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点相关的细节,只是把怀疑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而不是将他直接定罪,这样一步步的经真正的凶手找出来。
4、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 顾客说:“太阳晒了不退色吗?”售货员说:“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售货员的回答就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也可以运用矛盾来试探生活中的真假,利用逻辑来揭穿谎言。
是的 任何文章都是需要有逻辑在的

学写作前需要想清楚的底层逻辑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在谈写作的重要性。

有的人说写作是未来不可少的一个交流和思考工具,有人说记录生活是一种态度,有人通过写作赚了不少钱,圈了不少粉。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让写作者们一窝蜂般地出现。

在一次线上写作课程的第一堂先导课上,老师一边讲授《为什么你学不好写作》,一边与学员的即时发言互动。有一名学员提问:“能不能早点进入主题,直接讲写作的方法。”

老师是这样回复的:“我认为这样的人不是爱学习的人,你希望学习的不是方法,而是期望我直接给你结果。如果不能从思维的底层逻辑了解来龙去脉,你永远都学不好。“

深以为然。

一.为什么需要了解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共同规律。也就是那么多人同时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原因看上去各种各样,其实都逃不出底层逻辑的解释。

知道是忽悠的照妖镜。

对写作动心的人,都值得花时间仔细思考有关写作的底层逻辑有哪些。至少有两点立竿见影的好处:

第一是对于市面上说得天花乱坠的写作方法论,你会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哪些方法就不是说给自己这样层次的写作者听的,而哪些方法只是浅层的经验传递,对你最多有些励志的作用。

我曾经上过豆瓣时间一堂很知名的写作课,课程传授的写作方式非常独特,我每日打卡交作业,第一次对写作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痛苦,绞尽脑汁挤出来的文字显得非常幼稚可笑,自己都不敢回头去看。于是开始怀疑课程本身有问题,要么就是断章取义地窃取了名家的内容,要么就是东拼西凑其他写作课程,导致逻辑不通。

但当我看到排名在前的同学的作业后,顿时明白了,问题出在积累上。这门课程适合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素材的写作者,让他们的写作更具特色和创意,因而叫《创意写作课》嘛。人家写作业只需要融会贯通,我却要无中生有,怎么会不痛苦呢。

这就是了解底层逻辑后能瞬间想清楚的道理。

第二,厘清这些底层逻辑,其实是在弄清楚自己有多想写作。这比一个人傻傻地去写更有价值,盲目地坚持一件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事情,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读者也会觉得你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每位教写作的老师都会在方法论以前讲解写作的误区和好处,这其中会谈到价值观、态度、金钱、人脉等方面的问题,看上去好像要开始谈人生。

这其实就是在讲写作的底层逻辑,在整个课程中的占比不大,但是这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内容。

因为对底层逻辑的理解不是一通百通这么简单的事情,它更像水滴石穿的开悟过程,需要时间和经历来打磨。一位老师能把他的心得体会提炼出来告诉你,带来的是心智上的改变,才能掌握好后续许多的方法和技巧。

这一点,弗兰克老师在齐悦梦想社群的线上课说得很直白:在一堂课程里讲清楚写作的方法怎么可能做得到。

随后,他的整堂课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稍加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内容很多,但他其实主要想讲明白两件事。

第一件事,写作者的价值观。价值观没有那么高深,就是什么事情对你而言最重要,而什么事情是你可以放弃的。

许多人困惑于如何平衡生活、工作与写作,但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要考虑平衡,而应该去想你能够承受的代价。

如果决定将写作作为生活中一个正式的角色,至少在某个阶段占有主要的位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积累。放弃的是胡吃海喝,抖音快手与社交,在我看来,还有自由随性的时间管理和说走就走的潇洒状态。

第二件事,写作者的态度。闷头记录生活是一种态度,博流量获取财富也是一种态度。两者均无可厚非。

关键是正视自己的态度。上过写作课的人往往发现,一起上写作课,一起开公众号的同学,凡是经常把写作是兴趣挂在嘴边的人,都坚持不了多久就不再更新文章了。但是一心想要通过写作获得收入的人反而能够坚持下去。

这不是很奇怪吗?

事实上,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因而可以说所有的写作者最终都是渴望被看见的。

获得收入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回报和肯定,是文章是否写得足够好最直接的指标。只有以此为方向,才能摆脱在写作中自嗨的毛病,真正不断进步;才能把学习当投资,舍得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去精进;才能有意识地去拓展人脉,结识写作者和老师,有督促和辅导才能够坚持。

文章有收入,说明写得好,是我的本事;文章拿不到钱,就是没写好,我也认。但千万别说,写作就只是为了兴趣。

不要做自我感动的奴隶,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二.为什么对写作没有信心

写作的门槛并不高,多数人都能通过写作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很多人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信心去写。

身边有许多同学以及朋友们文笔不错,他们发朋友圈时,短短几句话就很有调性;有时候聊天,如果把他们的文字拷贝下来整理一下,简直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

这主要是源于小时候糟糕的写作训练。

首先,分到一个无聊透顶的常识性主题,甚至是一个完全不认同的理念,但是还不能随意发挥。

我小时候作文成绩忽高忽低,就是吃了“思想不正确”的亏。比如上小学的时候社会上广泛宣传的赖宁救火事迹,我十分地心疼赖宁,但是坚定认为孩子们不能这么“勇敢”,遇到危险时更应该正确衡量自己的力量,森林着火,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是立刻逃命然后求救。

结果可想而知,分数惨不忍睹。后来乖乖改了观点,文章入选优秀。

其次,限时作文。 时间精力有限,连检查的机会都没有,草草改掉几个错别字就上交了。这种情况下,只有从童年时期就有大量积累的学生才有可能写出佳作,绝大多数人的写作体验就是交差。

最后,阅读量太少。 可以很肯定地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是不爱阅读的。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把作文列为考核项目,却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出从幼时开始培养阅读能力的完整体系,同时还让大量重复机械的应试训练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虽然爱阅读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但是没有被佳作感动过的人,连写作的动力都不会有。

如果你感觉到有如下困惑,就是拜幼年糟糕的写作训练所赐:

意识到了这一点,改变并不是困难的事,需要的就只是方法,以及践行。

三.对写作的误会

解决了信心的问题,许多人果然就开始奔着方法和践行而去了,新媒体写作也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平台,不过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难以坚持下去,因为大家普遍对写作仍存有误会。

1.写作不需要任何学习,只要写就好了。

如果你只是想记录生活,没有问题,可以不用学。

但只要你还稍微在意读者的感受,希望文字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就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写作技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有时间去关注一个不相干人的生活。自嗨型的写作,就像请一个人来参观你的房间,只有特别亲密的人比如亲戚朋友才可能稍微感兴趣,陌生人肯定毫无感觉。

一篇文章必须具有吸引力、有干货、影响力任何一项特质,才能抓住陌生读者的心。每一点都需要作者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积累素材也是新人写作者特别容易忽略的问题。如何养成积累习惯,如果归类整理,如何使用素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过程。

虽然积累素材是并不新鲜的话题,哪怕不写作的人用脚丫子也能想得到。可是别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其他写作先行者做出来的模板,先从模仿开始,迈出行动第一步,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

2.参加了写作营,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实际上,很多人根本还没有到应该关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层级,而是基本的写作量都没有过关。

彭小六成名于,他异军突起的那一年,每周至少更新五篇文章。在保证文章更新频率的同时,还不断提高质量,学习高手的文案标题,表达方式,以及排版、布局、图片设置。

剽悍一只猫在2021年发布的新年目标是采访100个大神级牛人,写100篇人物访谈;阅读100本致用类书籍,写100篇读书笔记。这是多么大的作业量,但他就是想尽办法做到了。

弗兰克33岁从0开始写作,最多一个月23篇,一年写100多篇,我看了他自己编写整理的写作攻略,是吓死人的细致。用他本人的话说,想学写作先要逃离舒适区,每个月写上二三十篇再说。

写作量不够,很难说你有才能,有天赋,能谈论写作水平的资格都没有。

3.以输出倒逼输入

这句话曾经风靡一时,意思是要以勤写作来督促勤阅读,乍听之下非常有道理。很多新媒体课程也借助这句话鼓励人们写作,你只要写,就会发现自己脑袋空空,于是会大量阅读,从而写得越好。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良性循坏呀!

现实没有这么丰满,不知多少人抱怨,大量阅读之后,还是写不出东西来。

我们时常感觉,洋洋洒洒读完一本书,莫名有一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快感,灵魂得到了升华,却说不出特有质量的东西。其实是阅读方法不对,说白了,有些自欺欺人。

当然,如果阅读是为了愉悦身心,大可随意读,但你希望每次阅读都能为写作提供养分,就必须学习阅读方法。

这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此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除了方法,当然还要强调阅读量。除了阅读量,当然还要强调每天阅读习惯。除了每天阅读习惯,当然还要强调阅读笔记。归根结底,这就是写作素材的有意识积累。

写作者应有一桶水的内涵,才能回馈给阅读者一杯水的内容。

想成为写作者,在阅读上下多少功夫都不为过。

一点总结:

关于写作的底层逻辑很多,如果要问最难解释的问题是什么,我反而觉得是写作的好处。

写作的好处固然有很多,比如升级思维,传播影响力,自我表达,还有赚钱,每个人各取所需。

但是成长、交流、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想要写作?

我赞成以钱为目标,但每位写作者都应该考虑,没有收获财富,永远,都没有人给你钱,关键是,永远都写得不好,没有人看,没有人转,还会不会继续写下去。

在我看来,写作有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意义。那就是,他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的存在都有了真实的痕迹。

表达是写作者的宿命,这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愿意用写作表达内心的人,无论有没有成为网红,能不能够靠码字吃饭,这就是他的情感通道。与文笔无关,与才华也无关,唯一的特质是真实。

写作会让人看到每一个阶段的自己,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照片视频可以记录当时的容颜,却无法记录当时的内心。尽管翻看五年前、十年前、甚至学生时代的一本本日记、随笔,你可能恨不得将自己掐死,写得那么恶心。

但没关系,证明你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大概就是那么多人即使没有收入,也依然在深夜时分,凌晨时刻,一个人不停地写的原因吧。

​<全文完>

齐悦梦想社群第10篇。

如果提高我的写作逻辑?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关于初中生语文的学习,我在前面已经通过2篇文章来详细阐述了精读和泛读能力的训练。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是从家长视角做分享,并不是应试辅导班的那一套。家长毕竟不是老师,没有办法像上课一样教孩子学习,所以这里重点探讨的是,家长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更好地从外围做建设。
这一篇,我们来聊一聊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话题:写作。写作能力很重要,不管是当下的应试,还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那么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在讲方法之前,我先谈谈关于写作能力培养,3个热议度很高的话题。
1、写作能力靠悟性、靠天赋?
一个好的作家的确需要一些天赋。丰富、细腻的情感,对世间万物敏锐的洞察、理解能力,极好的文字驾驭能力……顶级选手这方面的能力不是靠训练出来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学生普适性的语言能力培养,我们尚不足以拿天赋来说事。也就是说,衡量孩子写作水平的维度并不是这些高维的标准。我们围绕一些普适性的方法做建设,就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家长一上来就会说,“我家孩子写作不行啊。一写作文,半天不知道如何下笔……”
真的有那么不行吗?如果一个孩子平日里跟人交流,思维很敏捷、表达也很清晰,那写作一般不会太差。之所以看起来不行,很多时候是个心态问题——你觉得孩子的写作能力好,那就能往好的地方发展。你觉得不好,很可能就一直不会太好。
我至今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获得过一次全校作文比赛三等奖。老师跟我妈妈说,“你家孩子写作文很有天赋。没怎么训练,自己就拿奖了。”我妈也不太懂什么水平的才叫有天赋,但打那时候,她就认定我是有天赋的。再加上爸爸在银行做管理工作,常常有意识地跟我讲文笔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写作。
很多年过去了,回望我的学生时代和职业发展历程,我的很多机遇都源自写作赋予我的增量价值。但客观来讲,我真的有天赋吗?
我很诚恳地说,没有。我常常折服于一些经典作品里灵动的文字,深邃的思想,但是我没有。我常常想,如果当初不被老师认为是个写作有天赋的孩子,我可能也就平平庸庸地读书、工作,决计不会把写作当做自己的优势,叩开那些机遇之门。
说到底,小学、初中的那点写作要求并不难达到。难的是,孩子需要一个契机,认识到自己能行。而家长要懂得为孩子创造那么一个契机。

2、训练写作能力,是不是一定要有大量阅读的基础?
丰富、高质量的阅读,是写作的核心基础。这话没错。大量的阅读,对写作肯定是有帮助的。关于阅读的方法,我在前两篇文章中已经讲了很多。
但阅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并不是。如果单纯只为提升写作能力,阅读训练可以再聚焦一点。曾有人推荐一种深度阅读写作法——“一本书、一名作家、一个时代”。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初中老师推荐孩子读散文,列了一个书单。如果孩子没有时间都读完,那么不妨做个选择。
中国有两个时期的散文最有名。一个是民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一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民国,孩子可以只读一本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通过这一本书了解鲁迅的生平、鲁迅的思想。当然,孩子也可以跳出来再去看看和鲁迅相关的纪录片。通过鲁迅这个人的社会关系了解那个时代。这样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鲁迅的作品在那个时代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如此阅读,一定可以让孩子对一部作品理解更深刻,从阅读中汲取的营养更多。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这个作家以及他书中的内容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对于阅卷老师来说,能够如此深刻地理解名家作品,还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绝对是大大的加分项。
就像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说,他有个学生特别喜欢《水浒传》,喜欢到对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如数家珍。他写作文的时候,无论什么题目都能绕到《水浒传》上,还能说得很有逻辑。所以他的作文很容易拿高分,就凭这“一招鲜”,吃遍天。

3、没时间阅读,有没有办法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有。虽然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写作能力提升,但我觉得对提高应试写作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的分享,我也主要是围绕“应试写作”的方法展开。
有点儿功利,家长们可以各取所需。
如何提高应试写作能力?
1、摘抄法——文学创作者都在用
好词好句摘抄,这个方法很多老师都推荐并有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孩子都敷衍了事,随便摘录几句,应付老师。这样低效的阅读方式,纯属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现在的孩子都很有想法,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会想办法应付。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做什么,首先要让孩子真的意识到这件事很值得去做。
其实很多文学创作者,甚至文学大家都在用摘抄法,提升创作能力。
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纳博科夫就非常擅长用卡片写作。平日里,他阅读到什么好的文字,产生什么灵感,会迅速用卡片记录下来。慢慢地,卡片积少成多。纳博科夫再把故事脉络串起来,就成就了一部作品。

钱钟书也很喜欢做读书卡片。他写过十万张读书卡片。据说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博览群书,但是家中永远只有一书柜的书籍。剩下的都是通过读书卡片保存的。

所以说,摘抄好词好句很有必要,但不可走形式。
我们要记录的是发自内心觉得好的语句。
2、升格作文——围绕一个主题不断打磨几篇好文章
升格作文的意思,就是针对一篇作文反复修改,不断提升。
初中作文,其实主题很简单。考场上的作文基本上不会超出亲情、友情、励志、成长这四大类主题。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要求看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围绕这四大主题反复打磨几篇好范文出来。运用一些好词好句,有针对性地梳理几个好故事。
初中作文侧重情感揣摩,高中则更侧重议论文体,对社会现象、时事政治的评论,体现一个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比较高中作文来说,想把初中作文写好,真的不难。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反复修改一篇作文,觉得这样做很无聊、没有用。那你不妨告诉他,越牛的作家越会打磨自己的作品。好作品,都是打磨出来的。陈忠实写《白鹿原》,一部小说写了8年,几度改稿,最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那些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文字,往往并不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
不少文字创作者都告诉我,灵感和想法的确可以按照意识流,一气呵成地记录下来。但从灵感想发到一部真正的好作品,中间一定需要不断的修改。而且从效果上来说,写10篇普通的文章,和反复盯着一篇文章不断修改、打磨成一篇好文章,后者收获一定更大。

3、“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仿写、背诵,甚至默写
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不高级,我儿子也曾一度很抵触。
后来我跟他分享了乔布斯的一句名言,“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这句话并不是乔布斯第一个提出来的,而是他引述的。再往前追溯,毕加索也曾说过。乔布斯、毕加索刚好是儿子最崇拜的2个名人。
儿子从他的偶像身上慢慢理解到,创新的本质还是学习他人经验,然后为我所用,激发出灵感,最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想写好作文,借鉴好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的一位朋友从孩子五六年级开始,就要求他背诵名家散文,背完还得默写,相当于把字也练了。前面我也提到过多读散文。读散文对写作也很有帮助。散文的篇幅和学生作文篇幅相当,且文辞优美。孩子写作文时能借鉴一二,非常有利于提升作文质量。
当然,还有一些作文选,比如《上海市中学生年度最佳作文选》,每年都会推出200篇代表当下中学生最高文学创作水平的作品。这类文章也很值得孩子学习。
好,关于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我用三篇文章的内容就给大家基本分享完了。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教育孩子的点滴心得。
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逻辑,那就要多看看书,多看看电影电视,还有就是观察能力,这些都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还有逻辑思维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答!

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掌握逻辑思维技巧

老街讲写作:

一篇文章,如果逻辑不清,让人阅读后都不知道你要说什么,那下次一定没人在读了,也许这次也读不完!!!!!。那么如何写出逻辑清晰的文章结构呢?

现在,我就给大家推荐3种方法。

1.中心突围法

所谓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我们在写文章前就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当我们确定好写作主题之后,才能开始写文章。如果还没有确定好主题,那就要先琢磨一下,把主题定下来。

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而支持这个主题的材料可以有很多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来,把主题的关键词写在白纸的正中间。然后,一一罗列出支持主题的分论点。

在罗列的时候,你能想到几个就写出几个来,越多越好。在列的时候,要做加法,在正式开始写的时候,再来做减法。这样,就给自己留下了创作的空间。

当然,在罗列的时候,我们要一个问题,就是分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要尽可能做到彼此独立,不要在内涵与外延上有交叉的现象,切忌观点之间的重复。

如果你提炼的表述观点的词语,在意义上有重复的现象,那我们在论述的时候,就会前后一致,让人读起来啰啰嗦嗦,没有兴趣。

因此,在进行分论点的提炼时,也应该注意一点方法。下面我们就要具体进行介绍。

2.分论点提炼概括的方法。

一是因果推进型。比如我们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为什么人会不诚信,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最后推出做人要讲诚信的结论。这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三个分论点。我们可以从因写到果,也可以由果写及因,这个看作者本人的写作和思维习惯。说白一点,因果推进型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二是正反对比法。一般情况下,很多的问题都带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在进行分论点提练概括的时候,就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入手。首先写正面,接着写反面;当然,也可以先从反面切入,再从正面着手;最后通过正反比较,再得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们写一个关于包容是一种成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就可以从包容的人幸福;不包容的人痛苦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推出自己支持的观点,号召人们在生活中要胸怀宽广,多多包容。

三是并列陈述法。就是围绕一个话题,从二至三个相互并列的观点来展开论述。比如我们想定一篇关于家庭幸福的文章。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写,即:幸福的家庭都是和睦的;幸福的家庭都是包容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互爱的。通过三个相互独立且并列的观点,来论述幸福的家庭该如何打造,说得有理有据,才会令人信服。

3.列好写作大纲,进一步夯实文章的逻辑结构。

前面两步,已经让我们能轻松地把文章的结构设置好了,对于一个刚学习写作的人来说。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悉地布局好文章的结构。在这里,建议大家借助大纲,来进一步让自己的写作思路保持清晰,让文章结构得以固化。列大纲,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很多有名的作家,从人物、故事、开头、高潮、结尾,都写有详细的写作的大纲。

当然,我们要是写新媒体文章,文章一般都比较短,不要像写剧本或长篇小说那样,把提纲列得很详细。只要把重点、关键点列出来,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文章的大体脉络也就成熟了,然后在写的时候才能"一挥然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列大纲的过程,就是构思谋篇的过程。文章的大纲,可以粗,也可以细;可以空泛,也可以具体;可以少层次,也可以多层次。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大纳的脉络清晰,重点具体。要与自己的主题保持一致,不能搭歪了。

有的人不喜欢列大纲,觉得很麻烦,是在浪费时间。在写作之前,没有列大纲的习惯。写文章列大纲,好比是盖房子得先搭脚手架一样重要。在列大纲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点。

一是要深入浅出。即从自己身边事说起,再推己及人,从自己的熟悉个案写到社会的普遍现像。这就是深入。我们再说浅出,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始终停留在抽象的层次,尽说大道理,要把文章引入到生活中来。也就是说,开头来源于生活,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通过这样一个浅出的过程,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对你所说的观点有更深的理解。

二是连贯性。在写大纲的时候,前后的层次要有连贯性。列大纲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对文章层次的逻辑结构的一次检验。所谓的连贯性,就是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层与层之间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而是前后不矛盾。

这次分享就到这了,想更多了解写作方面的知识,记得继续关注哟!!!!!!

走一些弯路,经受一些挫折,是十分正常的。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谢谢点赞。。。。。。

如何快速写出一篇逻辑清晰,文笔细腻的文章

写在前面:

这是我对个人写作经历的分析与总结,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书友指正。

从一个文学小白,到热爱写作,直到写下我人生中的第一个20几万字。我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跨越:从提笔就怕到能够流畅书写

我擅长于写说理性文章。一开始我对自己想写的内容,想的很清楚,也能说的明白,但时就是写不出来。这个时候内心感受是有一种堵着的感觉,这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卡住了。

那怎么办呢?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成啥样就写成啥样。写完了之后再去读自己的文章,再看看能改成啥样改啥样,再发给自己的同学看,收集建议,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再进行再次更改。然后这篇文章我暂时就不管他了,因为我知道我只盯着这篇文章的话,就等于一条腿走路了。因此,我很快进行下一篇文章的写作上。

就用这个简单的办法,不断重复的练习,慢慢的就能够流畅的书写了。虽然文笔还是一般,但是在写的时候有一种畅快感。

二,从流畅书写到逻辑清晰,文笔细腻

加入写作班之后,我是写的比较多的,也勤于练习的一个。但我看到自己能写了之后,看到了同学们写的很有逻辑,自己的文章感觉总有一些杂乱无章。

然后我就进行了一番思考,我是属于喜欢自己练习的哪一种。但是我善于观察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但不会去刻板的模仿,所以个人的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

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才开始去列提纲。发现有了提纲再去写文章:第一,不会跑题;第二,不用抓耳挠腮;第三,简单轻松,就如同填格子游戏。

三,从逻辑清晰到快速出文,

这个阶段写文章已经比较快了,给我一个主题,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能够完成。

那么如何快速的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呢?

拿到主题之后,先取一个点。当我们还不能够很好的驾驭文字的时候,可以先从一个点入手,然后精一门而深入。比如我们写《我的母亲》,大家都会想到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有多勤劳?怎么去体现她的勤劳?

这时,我们要选择素材了。比如早起的习惯,早起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用一个小故事,再加上一个细节的特写,文章的高级感就出来了。你就写你母亲早上起的早可能不能很好的凸显母亲的勤劳,要是借用和他人的母亲进行对比,就不一样了。比如某某的母亲日晒三更了还在床上叫着孩子快起床,而自己也躺在床上。我的母亲早早的已经做好了早餐,饭菜的香味儿把我叫醒了。加入一点感官描写,就很不一样了,读者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比如写母亲勤劳,每次我拉着妈妈粗糙的手,很喜欢去摸摸她手上的老茧。她这双手,上面的茧硬硬的,拉着母亲的手放在我脸上,感觉像带着刺。这是一双经常劳动的手,都不用说母亲有多勤劳的,透过那个老茧,大家都有画面感。比如在学习母亲干活的麻利,母亲的任劳任怨,因为过度劳碌而弯曲的腰背。这样的描写那就不会是自说自话。我母亲很勤劳怎么怎么的勤劳写了一大堆形容词,别人看了感觉你是在标榜你的母亲。但是细节描写不一样,他很有说服力。

把这些细节都描写到位了,故事也有啦!一片文章那就有血有肉,读完了之后,如同雁过留声,读者就会留下印象。比如你写的母亲,给人读完之后就好像看到了你母亲辛勤劳作的样子。那么你不说你母亲多么勤劳,大家也都能读出一个勤劳的母亲。又不需要你去唱颂歌了,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最后你再写抒情的时候,读者自然而然的就能跟你共感了。

四,快速出文必修术

1,文章立意,写文发心

文章立意呢就是你想要写一篇怎样的,你希望读者读完你这篇文章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你分享怎么样的干货,你自己的快乐或者是忧伤,你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经验以及悟出的道理。也就是说你要写一篇属于哪方面的文章。

写文章的发心,就是你写文章之前的那个冲动,就比如说我经常说的我不写会死。那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比如说我写的《活着》,我知道我要表达的是通过故事,让我的读者读完之后珍惜当下的生活。文中有一个很惨的主人翁,他经历了很多的苦痛,最后他认识到了生命只在存在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一个生命都有消散的那一天,这不影响它存在的时候好好活着。当生命还存在的时候,只要你不纠结于过往,不惧怕于未来,活在当下,生活就有她的可爱之处。主人翁领悟到的道理就是:还能爱还能去爱才是活着的标志。

很有意思的,有时候你的文笔可能不是很好,表达也不是特别的清晰。有些人很厉害的就读出你的发心,在你乱七八糟的文章里也能看到你的内心和你共鸣。这是很神奇的一种现象,所以说我们要觉察一下自己写文的那种发心,发心越是善意的就越能获得更多朋友的喜欢。

2,建立逻辑框架

这时我们都想好了一片文章要表达什么,那么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怎样表达的问题了。用总分总还是用总分分,是倒叙还是插叙或者顺叙,如何进行层次划分,这些都是我们写文章中的逻辑框架。

没有逻辑的文章看完了之后感觉很乱,形容过一个学员的文章。文章很长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毫无头绪毫无章法。一会儿是说人,然后马上又跳跃到狗,说着说着又跑去捉鱼了。看完之后感觉很懵,真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真的很乱。

所以建立逻辑框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晰。让人愿意看下去,看完了还觉得这篇文章很舒服。也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有了逻辑框架,我们写文章就快了,不会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往哪飞。

3,素材搜索

我们的阅历,观察,思考和阅读,是我们的四大素材。

我们一篇文章的立意也有了,我们就要在我们的头脑里搜索素材了。

我们怎样在我们的脑海里搜索素材呢?

我自己的方法是这样的,我先把自己的逻辑框架给搞明白,默默的记在心里。然后我喜欢静静地打坐,先去思考,看看怎样写,用哪些素材。思考完毕之后,用脑图画出我的素材库。

现在我们的材料库也出来了,逻辑框架也出来啦。

再根据逻辑框架,写文的立意和发心,对素材进行甄选。然后有条理的让材料对号入座,巴拉巴拉一片文章就出来啦!

这样一篇文章即使不修改,也不会太乱。到现在我出文是比较快的,我一天写个两三篇文章一点问题都没有,有时候一天写1万字。我写文章不痛苦,也不纠结,尽管文笔还不是那么的精熟。但是表达的还是比较清晰的,在写作方面,有些学过的技巧也能很好的运用,文章还是不出彩怎么办?

文章,是我们的思想提炼出来的。到了这时候,需要要提升的是个人的认知,以及一个人的阅历,三观,阅读积累等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单纯地通过写作练习可以完成的。

因此把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把认知不够,文章不能出彩的问题归结于自己的写作水平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说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输入性的问题了。

四,如何在实践中练习

听了刘主编的这么多课程,方法都已经讲的很细致了。都说大道至简,那就简单的将主编交给我们的一些方法拿到实践中去练习,坚持写的威力就会出来。我常常跟大家说我有写癌,我不写会死,我病入膏肓。

那主要也是得益于我已经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练习获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方法,又将这些方法练习的比较熟悉。然后自然而然的,就喜欢去使用这些方法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不断的去写。

比如让我去写蹭热点的文章,仔细的观看之后,每一个热点都可以写十篇文章。在不同的角度精一门而深入,这种练习也很重要。但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点面上不断地去写文,其实在无形中也提升了我们的认知系统。然后,再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再是片面性的,慢慢的语言也会变得犀利而有力量,同时又不乏慈悲。

五,学写作的功夫下在哪里?怎样下?

特别需要强调学写作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反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当下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功夫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纸上得来的东西总是不够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来自与在生活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碰过壁,吃过苦头,走过弯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写作上也是需要经历从浮夸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从飘呀摇呀的,心性不定到心如磐石,到那个时候你想放弃对你来说都很难。或许那个时候放弃比坚持写更难,就好比要戒毒一样。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子的,叫我不要写我受不了。所以我经常跟同学们说,我不写会死,我有病,这种病叫做不写会死的癌症。

罗里罗嗦的讲了一大堆,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找到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让你的光芒四射。只要你不断的努力练习,并且坚持读读写写,在写写读读中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写作技巧日日上升,天天灵感爆棚!
文章标题: 真的很不理解,难道写一篇文章就一定要讲逻辑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434.html

[真的很不理解,难道写一篇文章就一定要讲逻辑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