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从世界近代史开始,俄国和英国是不是维持欧洲均势的平衡手吗

时间: 2022-11-16 09:00: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从世界近代史开始,俄国和英国是不是维持欧洲均势的平衡手吗

一战前夕英法是如何调整与俄国的关系的

    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和俄国关系转冷,当时全力和奥匈帝国形成同盟。法国方面看到了机会,法国向俄国输出大量资本,支持俄国工业化,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在1904年远东日-俄战争中,法国进一步通过收购俄国公债、贷款等方式控制了俄国的财政大权。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元气大伤,无力南下威胁英属印度,英国借助代理人牵制和消弱俄国的目的达成了,自然,与俄国关系转变的前提也具备了。

  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一战之前,欧洲分为几个利益集团。奥匈和沙俄是世仇,沙俄对于在奥匈不断镇压斯拉夫小兄弟的民族独立而耿耿于怀,为了对抗奥匈和德国,沙俄拉拢法国,这也是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前身。而法国鉴于普法战争的失败,更是义不容辞的占到了德国的对立面。英国在欧洲大陆一贯奉行离岸平衡手的原则,保证欧洲的均势发展,能够使自己在欧洲和海外殖民地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德国迅速扩张的海军严重威胁了大英帝国的根基——海权,想当然的,英国也站在了协约国阵营中。对于和日本一起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发展也不那么重要了(日俄战争中,英国借日本之手已经达到了该目的),在英国的劝解下,日本开始归还日俄战争中俘获的俄国战列舰和巡洋舰。

如何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确定的均势是动态的,相对的?

  我的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多极均势的状态,但这种均势并不是绝对稳固的,和约签订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战,仍然面临着频频的战乱。均势中的各级诸如法国、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实力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过多次局部战争,“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欧洲各国的实力对比呈现动态的消长变化。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剧了德意志和欧洲的分裂,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到17世纪中后期,各君主专制国家成为欧洲国际格局的主角。它们频繁地变换联盟,进行战争。但它们不再为跨国利益和宗教信仰而战,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成为各国付诸战争或连结同盟的主要出发点。“此时为敌,彼时为友”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政治的一大景观。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因此,几乎都把重商主义作为基本政策。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它把金银当成一国的主要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产,把对外贸易当作财富的真正源泉。因而,各国国王都积极动用国家手段支持对外贸易,目的是让国王们拥有更充裕的财力进行领土扩张;而国王们为了扩大王权需要更多的、能够带来更大的税源和兵源的土地和人口,更大的税源和兵源是进一步扩张的资本和王权强大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有限战争,欧洲的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频繁的战争最终确立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西班牙、荷兰、瑞典以及土耳其相继退出了欧洲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奥匈与相继崛起的俄国和普鲁士成为主导欧洲政治秩序的五大强国。欧洲五强中的法国和俄国曾一度主宰欧洲大陆的政治,英国成为欧洲政治格局的平衡者,欧洲大国形成了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权力关系。
经过一个世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纷争后,18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波兰等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它们成为18世纪欧洲外交舞台上的主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交思想。欧洲大陆中心地带的法、奥、普渐呈三足鼎立之势,维持着一种均势。欧洲侧翼的两个国家——英国和俄国在努力确保欧陆均势的情况下,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英国的殖民步伐迈向浩瀚海洋,俄国扩张矛头指向广袤的欧亚大陆东端。军事力量、财政收入、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组织能力是这一时期影响各大国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八成是郑航的 李庆丰老师不值得吧 我也在找啊
LZ是郑州航院的学生?怎么和我公选课的文论题目一样?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英国脱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英国脱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第一,英国脱欧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错估了形势,并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与脱欧公投挂购,豪赌公投结果不会脱欧。但最终支持脱欧者却占了微弱优势,卡梅伦弄巧成拙;

  第二,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使然。在历史上,英国长期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对欧洲大陆国家执行均势战略,视利害关系而定与欧洲哪个国家暂时结盟,几乎很少真正融入欧洲大陆。二战之后,英国对欧共体与欧盟的态度也是从拒绝到被迫加入,但并没有像其他欧洲国家全身心投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比如仍使用自己的货币等。这为英国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第三,英国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这是英国民众支持脱欧的直接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给英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占了工作岗位、犯罪活动增加等。所以脱欧的支持者希望通过脱欧而减少接收难民;

  第四,英与欧盟之间的其他政策分歧。比如在英国上交欧盟的费用的方面,双方有较大分歧;

  第五,外部原因。主要是美国的原因,因为美不希望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直至走向深入合作的欧盟,尤其是欧元对美元的冲击。所以美国总是或明或暗采取一些离间欧盟的小动作,而英国正是其中的薄弱环节。

  对自己欧盟定位的不满

  英国地理位置远离欧洲大陆,原先以西南欧为主要国家的欧盟中,英法德三国是其实质的领导者,但随着近年来欧盟东扩,越来越多的东欧国家加入进来,尤其是波兰等国,其在欧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英国有逐渐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于一心想在欧盟占主导的英国越走越远,分手也是合理的选择。

  付出与收获不对等

  英国加入欧盟后,要履行欧盟各项义务,近些年,随着东欧欠发达国家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欧盟成员国自由交流的便利,来到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造成这些国家中下层收入者工作失业,多数人利益受损,于是大家用投票脱欧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地理位置独立

  英国孤立于大西洋上,大陆均衡政策是其几百年来立国基本国策,其不愿欧洲大陆出现强大的国家,自己也不愿也无法完全融入欧洲大陆,这点很想我们的东邻,将来东亚一起化它的心态就和英国现在一样。

  以进为退的策略失误,变成弄巧成拙

  前首相卡梅伦先前几次向欧盟威胁脱欧,主要是想以退为进,以“脱欧”为筹码,向欧盟寻求更有利于英国利益和地位,获得在欧盟的主导权。然而事与愿违,英国民众对于英国脱欧是支持的态度,公投结果居然是支持脱欧,这下就不能挽回了,只能顺从民意。

  3、二战后,法国面临着如何与德国搞好关系的问题。在法国外长舒曼的运作下,两国建立了“媒钢共同体”,即首先将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而媒和钢是上游产业:生产工业产品,大都需要电力和钢材不是?经济上你中有我,不就“谁都离不开谁”不是?这个“媒钢共同体”后来发展为“欧洲共同体”。最初,英国也想加入,但是法德不允许。两国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密探。1973年,英国总算加入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

  但是,似乎“身体”加入了组织,“思想”还没有加入。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也不是签证互通的申根成员国,去英国要另外签证。这说明在经济和外交上,英国和法德等欧盟成员国,存在明显差别,更取代不了法德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英国脱欧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成员国,在关税等方面当然彼此有优惠。因此,英国的农产品遭受到希腊等国农产品的冲击,希腊穷,东西自然也便宜。工业品则遭受德国的冲击。例如,德国的汽车对英国的汽车就构成很大冲击。政治上当不了“头头”,工农业经济又遭受冲击,还待在欧盟干啥?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章标题: 从世界近代史开始,俄国和英国是不是维持欧洲均势的平衡手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133.html

[从世界近代史开始,俄国和英国是不是维持欧洲均势的平衡手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