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15 15:00: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是沉积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世界及国内其他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比较特殊,与之相对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沉积学中称之为沉积相),同时由于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复杂多样性,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中也发育了丰富的沉积构造类型。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对于古代三角洲研究有很大借鉴作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现大量油气、煤田等矿产资源都与三角洲有关,在油气储层研究中,河流和三角洲现代研究对于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改善油层开发效果等诸多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环境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开发治理和环境保护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地质学本身的科研价值以外,由于黄河三角洲成陆的特殊性,生态脆弱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决定了其在生态、生物等领域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基本生态系统功能是调节水分循环和维持湿地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其脆弱性决定了易失难复得的现实,因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进行研究,掌握其演化规律,研究其组成、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保护区内分布着天然柳林、柽柳林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大豆,对遗传基因研究和植物发展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时候,曾经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涉及到科学普及: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能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本身的价值非常重要,二是知识怎么被传播。知识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更为重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科研人员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大众提供科普知识责无旁贷。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科普的时间、精力都远远不够,这也是我国的科研现状造成的。
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普属于公益事务,没有硬性要求的任务,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既然做跟不做都一样,为啥还要费心呢?尤其是现在的科研压力比以前大了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为了评职称,只能选择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写学术论文上。对科普创作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也就未能承担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虽说现在有院士表示,希望更多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加入科普创作的队伍,为公众提供更精彩的科普作品。他还建议把科普创作和公众宣传纳入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给予他们创作的动力。但是呼吁归呼吁,在相关政策下达之前,科研人员对科普的态度很难得到很大改善。
同时,不少科研人员对科普还是存在误解的,把“科普文章”跟水平很低的论文划等号。其实,发表学术文章的目的是让同行知道你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科普文章则是让公众了解你的研究。这两个面向的听众是不一样的,在表达上会存在差异。同行会更关心具体怎么实现,但是公众则对背后的应用更加感兴趣。对科研人员而言,具体实现和潜在应用是同样重要的,也就是说,科普跟科研应该是同样重要的。科研人员不应该把自己放在很高冷的位置,觉得专业问题只有自己看得上的同行才能交流,非常不屑与公众对话。要知道,自己科研经费的来源本质上是公众纳的税,要是在公众眼里,你的研究没有价值,凭啥让他们支持自己的科研呢?
大部分科研人员是比较低调的,不愿意在公众媒体前有多的曝光,也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或是自己的意思被曲解。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如果媒体表达有问题,很快就能造成大的坏影响。如果自己表达错了,丢的是自己的人。如果是媒体的曲解,辩白也是个麻烦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不说或者少说。这样的现状无疑让科普的效果大打折扣。这问题只能靠提高媒体记者的科学素养以及加强科研人员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来解决。但是媒体记者科学素养的提高不还是要靠科研人员多做出贡献吗?
两会之前,阿法狗的强势表现几乎刷爆了各种媒体,也给两会掀起了一阵科普热。代表委员中的科研人员也充当起了义务科普教员。武向平院士还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给大家科普“引力波”,科技部部长都针对“人机大战”做了相应的评论。当作为公众人物的两会上的科学家们对世界科技革命和科学发展方向侃侃而谈时,科技界之外的普通大众也会对这些科技知识产生兴趣。当普通大众渴望了解这些前沿的知识时,才会很快推动科普工作。一个在世界前沿科学讲坛上不会缺席的民族,才算得上一个强大的民族。
全站搜索